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4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20237029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08.62KB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4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docx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4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4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必修1课时作业4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定位] 1.能够结合实例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说明某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及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学会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大气、水、①岩石、②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与能量循环
(1)类型:
水循环、③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2)意义:
进行物质迁移和④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思维点拨] 三大循环简图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1)概念:
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⑤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2)过程:
植物提供⑥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通过⑦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2.平衡功能
(1)概念:
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⑧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2)特征:
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平衡功能,但自然地理环境拥有此功能。
思考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描述的是哪种循环过程?
答案 生物循环。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特点
(1)变化性:
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
(2)统一性
a.含义:
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⑨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b.表现:
某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会导致⑩其他要素及⑪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意义: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
思考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 使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等。
探究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4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乘直升机视察了咸海现状,潘基文说:
“除了渔船的‘坟场’外,我什么都没看到。
这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我很震惊。
”
咸海曾是全球第四大内陆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水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阿姆河与锡尔河。
一些专家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两河沿岸地区开始大面积种植棉花和水稻,导致灌溉用水远远大于补充用水,引发咸海水量锐减。
相比多年前基本稳定的常态水量,咸海如今已“缩水”90%。
水量减少,致使盐碱析出,侵蚀裸露的湖床,干涸后的湖床几乎寸草不生,生态平衡破坏,咸海出现荒漠化。
(1)结合材料分析该湖泊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40多年前,甲图中A城市曾经是咸海沿岸一个繁荣的港口,也是著名的渔港,年产鱼量可达2万吨,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整个湖区的商业捕捞就基本上终止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咸海面积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4)以上案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特征。
答案
(1)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沿河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
(2)入湖淡水补给不断减少,该内陆湖蒸发强烈,湖水盐度不断增大,环境恶化,鱼虾大量死亡。
(3)湿地面积不断萎缩,使该区域的气候更加干旱,沙尘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生生物濒临灭绝。
(4)整体性
名师点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具体如下所示:
(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统一演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些都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具体如下表:
体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某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对点训练一 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可以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即具有了平衡功能,但并不是单个的要素所具备的功能。
第2题,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生物体内,把自然界的无机物转化、合成有机物,同时吸收CO2,放出O2。
对点训练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龙突然灭绝。
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剧变所致。
据此完成3~4题。
3.什么要素的变化使得恐龙生存的环境更加恶劣( )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分解作用
D.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4.恐龙灭绝后,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在起作用( )
A.光合作用B.生产功能
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恐龙生存环境的变化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第4题,恐龙灭绝后,通过平衡功能,其他各物种的数量基本恒定,使得地球上其他动物得以生存和繁衍下来。
对点训练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生产性B.平衡性
C.变化性D.整体性
6.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
答案 5.D 6.C
解析 第5题,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第6题,水位的抬升引起了其他要素的变化,而水位属于水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合提升
7.我国北方地区的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
A.径流加大B.水土流失
C.地表侵蚀D.气候趋向干旱
(2)人们毁林开荒,改变的地理要素是________,但却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等要素随之变化,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答案
(1)(从左到右、由上而下)B A C D
(2)生物 水文 土壤 岩石 整体性
解析 滥伐林木、毁林开荒使植被遭到破坏,植被遭受破坏后,丧失了保护表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使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加大。
水土流失的后果可使旱涝灾害频发,而地表径流加大还会加剧地表侵蚀,使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所以会使气候趋于干旱。
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教材P86 活动
(1)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等。
(2)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土壤、生物的水分等。
(3)太阳能因为植物光合作用保存在植物体内并转变成了化学能,植物作为动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并保存在动物体内,植物与动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消耗了热量,将化学能转变成热能释放到环境中。
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整体。
教材P86~P87 活动
藏羚羊的生存是与青藏高原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在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不断通过增减数目来适应环境,其结果是藏羚羊的数目保持了相对稳定。
这体现了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
教材P88 活动
经过a—b—c—d—e五个阶段的演化,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均发生了变化:
地形由湖泊变成了陆地;气候由湿润变得干燥;生物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土壤逐渐由湿变干;水面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教材P90 活动
讨论:
修建水库后,改变了下游河流流速和流量,对水资源起到调控作用,水库对泥沙起到拦截作用,下游泥沙量减少;水库的调节作用,使下游洪水的发生几率减少;建成水库后,使地下水变得更加丰富,对生物生存环境产生较大影响,对局部地区的气候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填图:
自上而下、从左至右依次为:
减少 减轻 丰富 生存环境改变 改变局部地区小气候,气候更加湿润
[基础过关]
1.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多样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
答案 A
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有人称海洋浮游植物为“生物泵”,意思是这些植物能起到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因此A项符合题意。
从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中臭氧含量没有调节作用,因此B项错误。
酸雨污染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而海洋浮游植物并不能吸收这些酸性气体,C项错误。
洋流流速与大气水平运动及海水密度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D项错误。
3.下列现象不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热带雨林遭破坏,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B.人类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引起全球气温升高
C.某地区降水量多少与太阳活动周期有一定的关联性
D.长江中上游山区大量砍伐林木,下游地区洪水频发
答案 C
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此完成4~5题。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C.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瘠薄
5.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植被破坏,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4.C 5.C
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风化、风蚀作用强烈,植被稀疏,土壤贫瘠。
挖掘发菜、甘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地退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读“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6~8题。
6.该地区可能发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 ③大气污染严重 ④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引起该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
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
8.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答案 6.D 7.B 8.B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砍伐森林发展梯田,森林减少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增多。
第7题,从上题分析可知答案。
第8题,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与其对应的地理事物的名称用直线连接起来。
(2)图示表示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证明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
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______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答案
(1)
(2)整体性 热带雨林
解析 森林(生物)是组成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它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
如果森林遭受大面积破坏,会引起生态环境失调,进而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环境问题,同时这也证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一要素的改变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
10.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等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如果②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要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4)你认为保护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答案
(1)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2)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 栖息地遭到破坏,物种减少 水位降低 肥力下降
(3)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4)恢复①处的植被。
解析 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植被遭破坏会引起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气候失调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能力提升]
地表环境中各事象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当某事象发生变化时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所示,中心事象(甲)是指( )
A.海平面的上升B.城市数量增多
C.动物数量减少D.冰雪覆盖扩大
1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D.差异性
答案 11.A 12.C
解析 第11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又会导致沿海低地被淹没、海水入侵等一系列现象。
第12题,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
结合下图回答13~14题。
13.判断方框I、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
14.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D.不稳定性特征
答案 13.C 14.A
解析 第13题,修水库后,土壤水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大,库区蒸发量增大、植物蒸腾作用加强,会使库区周围的降水增多。
第14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5.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甲、乙两幅区域图。
(1)试分析江汉平原湖泊面积缩小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
(2)请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将乙图中贺兰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气、水、岩石、土壤、生物等)之间的关系选择填入下面框图中。
A.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
B.地面变干燥
C.植被蒸腾减弱,空气湿度减小
答案
(1)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变化增大;降水减少,变率增大);对河流调节作用下降;水体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生存;湿地景观演化为陆地景观。
(2)从上至下依次为A、B、C
解析 第
(1)题,湖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有调节气候(对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影响)及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功能,能够净化水体、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如湖泊面积减小,部分湖泊变为陆地,气候的大陆性则增强,洪涝灾害多发,水体净化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随之减少,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第
(2)题,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下渗减弱,蒸发增强,地面变得干燥,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减弱,空气的湿度降低,降水减少,会加剧荒漠化的趋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课时 作业 451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