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232194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114.61KB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三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遗范:
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解褐:
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假向阙
假:
假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有所得,多入佳境
其皆出于此乎
B.物极则变,理之常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自宫体诗以来人们做诗致力于铺陈华丽,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也不被看重。
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风气渐渐改变。
B.副元帅相国杜公渐鸿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
只是没过多久,岑参就被免去官职,寓居在蜀地。
C.岑参写了《招蜀客归》这篇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无不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
他虽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但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
D.作者作为岑家的世交,接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集,是想让后人从他的文章中了解他高尚的人格,激发高远的情怀。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②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答案】
(1)D
(2)B
(3)C
(4)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5)①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
讽刺比兴的手法,从此废弃缺乏。
②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
【解析】【分析】
(1)D项,“假:
假意”错误,依据“可以庇躬,无假向阙”,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故“假”的意思是:
借助、依仗。
故选D。
(2)A项,其:
代词,代指岑参/表反问的语气词,难道;
B项,则:
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承接关系;
C项,之:
结构助词,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义;
D项,于:
连词,与、同/介词,表示被动,被。
B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B。
(3)C项,“他虽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但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错误,依据第四段“旋轸有日,犯軷俟时,吉往凶归”和注解可知,岑参遇上动乱延误了回京时间,然后死在了异乡。
又依据“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可知,“最终以文采,登名翰场”的是岑参的嫡长子岑佐公。
故选C。
(4)注意抓住动词,“观览”的主语是“后之词人”,且“后之词人有所观览”都是“倘(假设)领起的,故“观览”后断句,(注意,为了突出人物“后之词人”,“词人”后面也可以断句);
接着抓“……者……之”的句式结构反复出现,构成整句,故可知“之韵”“之色”后都要断句;
“足以”足够用来,表目的,“莹彻心府”“发挥高致”都是对应的目的,但要注意语气词“焉”用在句末,故“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后面分别都要断句。
考生据此可以准确断句。
(5)①其:
其中;
敦尚:
崇尚;
颇:
很;
存规正:
使文风规正;
者:
……的人;
为当时所重:
被当时的人们看重;
由是:
从此。
②绝笔:
停下笔、搁笔;
则:
就;
虽:
即使;
闾里士庶:
平民百姓;
莫不:
无不;
讽诵:
吟诵。
故答案为:
⑴D;
⑵B;
⑶C;
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⑸①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文言实词题要得分,考生必须平时多积累,多读多记,考试时再联系语境,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最后综合使用排除法得出最佳答案。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
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
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
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⑶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事件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文言断句题,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⑸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
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参考译文】
自古以来,文章体式风格变化很多,梁文帝和庚肩吾这些人,最早写华而不实浓艳细腻的诗歌,叫做宫体诗。
从那以后这种诗歌就沿袭下来,人们做诗致力于辞藻艳丽,叫作铺陈华丽。
其中虽有人崇尚风骨格调,很想使文风规正,却又不被当时的人们看重。
事情到了极致就会发生变化,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唐朝建立以后,去掉雕饰改为朴实。
开元年间,王纲重新振兴,肤浅浮泛的风气,从此渐渐改变。
当时出色的作者,共有几十人,很能将典雅古朴的风格加入当今华丽之中,文质兼备,光彩闪烁,接近建安时期风范。
南阳岑先生,声望卓著,先生名参,历代都是本州望族。
曾祖父岑文本,祖父岑长倩,伯父岑義,都凭着学术德望,官做到台辅级别。
岑参小时候丧父家里贫穷,但能够自我激励磨练。
他读遍诗书,特别会写文章。
用词崇尚清简,命意崇尚真切,感触成篇,大都到达高妙的境界,每一篇作品写成搁笔,人们就纷纷传抄,即使是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诵熟读。
当时的评论把岑参与梁代诗人吴均、何逊相提并论,也可以说是精确恰当的。
天宝三年登进士高第,任职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兵转任右威卫录事参军,又升职为大理评事,兼任监察御史,后充任安西节度判官,进京做右补阙。
岑参不断给立帝上封章,指责评述权臣宠巨,就改为起居郎,不久出仕虢州长史,又改为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任关西节度判官。
圣上还是潘王时,总督陕地军务,各种属官,岑参都是当时合适的人选。
从这时把书奏的任务交给岑参,后入朝做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任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京做嘉州刺史。
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
居于相国幕府,没多久被免去,寓居在蜀地。
当时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擅杀原节度使自立,本来不是朝廷旨意,在他管辖之内,文武官员,都依附迎合,来寻求自我交结,都认为中原多变故,四川安宁,可以托庇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岑参就写了《招蜀客归》这一篇文章,申明逆顺的道理,挫败权臣的算计。
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岑参在梁、益二州传播皇上的德泽,使皇风在邛崃畅行,岑参虽有从属地回京的打算,却遇上动乱廷误了时间,平安入蜀,却客死异乡、灵车返京,真是没有福分啊。
岁月流逝,近30年后,他的嫡长子岑佐公,又继承家族前辈传统,也凭着出众的文采,登名文坛。
他保存着岑参遗留下来的文章,用箱子贮存它们,因为我作为岑家世交深受文章之惠,忝列文坛后辈,接受委托编纂岑参文章,于是让人整理抄录,分类集中,刻写成八卷。
如果将来的诗人文士看到了它,可以像从优雅的音乐中识得清商的韵律,从游览名山胜水中仰慕翠微的山色,足以亮彻心灵,激发高远的情致。
京兆人杜确作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
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
恃与国,幸名利。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进亦进,人退亦退;
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①,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
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②。
约束则解,结纽则绝。
故亲不在约束、结纽。
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③为之也。
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④。
官职亦然。
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
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
【注释】①胥:
从。
②结纽:
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
③士:
事。
④容:
指天子圣德。
(二)
随①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榖於菟②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
“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诗》曰:
‘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
“以欲从人,则可;
以人从欲,鲜济。
”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
楚人许之。
公子目夷曰:
“小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
子鱼曰:
“祸其在此乎!
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
“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取材于《左传》)
【注释】①随:
国名。
②斗榖於菟:
人名。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恃与国,幸名利
与:
结交
B.
人佚亦佚
佚:
安逸
C.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
周密
D.
以为天下
以为:
认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则边竟安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随之见伐
哀吾生之须臾
宋其亡乎
其皆出于此乎
会于薄以释之
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5)依据短文
(一)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
(二)“楚人许之”的意图。
(6)请结合短文
(一)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①,如其仁。
”又说: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注释】①如其仁:
就是仁。
(2)D
(3)B
(4)答案示例:
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
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能把天时与正义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怎么受得了。
(5)答案示例:
楚人深谙管子“制国”之道,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
“以其国后”而“后发制人”。
首先,从后文“执宋公以伐宋”的果断行动来看,“许之”是为了“制人”;
其次,公子目夷的评论指出小国争盟必将带来灾祸,也从反面道出楚人“许之”的背后意图。
(6)答案示例:
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
这个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子如此的赞赏。
(1)D选项,“以为:
认为”错误,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此来治理。
译文为:
以此来治理天下。
(2)A选项,两个“则”都是“副词”,“那么”的意思。
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C选项,两个“其”都是“副词”,都表揣测,大概。
D选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的意思。
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3)B选项,“如果是这样的话”和“制造”错误,如此:
像这样的国家;
制:
被控制;
像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
故选B。
(4)赋分点:
①时,合于天时;
义,合于正义;
且,又。
②欲,欲望;
甚,过分;
何以,宾语前置,以何;
堪,忍受。
(5)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楚人许之”的意图,结合“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等内容可知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
根据后文楚人的做法可以推测: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也可以根据目夷目夷的话反面论证:
宋其亡乎”。
(6)“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为:
“孔子说:
‘齐桓公多次、联合统一了诸侯,并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力量。
这是仁,这是仁’”“管仲作了齐桓公的相国,使其称霸于诸侯,天下的人都听命于他,现在的人们都能得到他的恩赐。
”孔子这么说的理由可以结合材料一中“三制”以及“不独举,不擅功”等内容概括得出。
⑵D;
⑶B;
⑷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
⑸楚人深谙管子“制国”之道,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
⑹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义的能力。
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虚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⑸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⑹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
”
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
(一)大凡国家之间有三种控制关系,或控制他国,或被他国控制,或不能控制他国也不被他国控制。
怎么知道是这样子呢?
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国家人口众多、兵力强盛,却不凭借本国的实力去(故意)制造危难、引发祸乱;
一旦天下发生大的事变,喜欢让自己的国家跟随他国之后(行事而不当头领)。
这样的国家,必然能够控制他国。
有的国家德义不尊盛,却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人口不多、兵力不强盛,却喜欢让自己的国家成为危难祸乱的制造者;
依仗同盟,心存侥幸,措取名利。
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
他国前进,本国也前进,他国后退,本国也后退;
他国劳作,本国也劳作,他国安逸,本国也安逸;
前进、后退、劳作、安逸,与他国相从。
这样的国家,不能控制他国,他国也不能控制自己。
非常喜欢一个人,也不能随便给他利益;
非常憎恨一个人,也不能无故加害于他。
所以古代圣王处事贵在得当,贵在周密。
所谓周密,就是话不轻易说出口,情不贸然形于色,就像是龙和蛇,一天之内有五次变化,让人无从猜透。
所以,古代先王不夸大其词,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古代圣王不结成同党,不缔结联盟。
同党总会分解,联盟总会断绝,所以关系亲密不在于结党、联盟。
古代圣王也不用财货进行邦交、不用割让土地以示交好来治理天下。
天下各国的格局虽不可改变,但可以用威势武力来统治驾驭。
符合天时,符合正义,这是必须去做的事情。
其他的事情,眼睛不去看,耳朵不去听,以此来承继天子的圣德。
官吏处理事情也应该这样。
符合天时,是说得到天的帮助,符合正义,是说得到人的拥护。
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把天与人的力量都掌握了。
古代圣王是不用武力解决边境问题的,这样边境就会安定。
边境安定,邻国相处就能和睦。
邻国相处和睦,做起事情来就会适宜得当。
(二)随国率领汉水以东的诸侯国背叛楚国。
冬,楚国的斗榖於菟率领军队攻打随国,取得胜利并与随国签订合约后班师回国。
君子说:
“随国被讨伐,是自己不自量力啊。
度量自己的力量后再行动,它的过失就少了。
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诗》里说‘哪里是不早点赶路,我是怕路上露水太多。
宋襄公准备会合诸侯。
臧文仲听到后说道:
“以自己的欲望去服从别人,可以;
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意愿,则很少能成功。
鲁僖公二十一年春,宋国人和诸侯举行鹿上之盟,要求归附楚国的诸侯敬奉自己为盟主,楚人答应了。
公子目夷说:
“小国争当盟主,灾祸啊。
宋恐怕会亡国!
如果战败了而不灭亡,那是幸运了。
秋,诸侯和宋襄公在盂会盟。
子鱼说:
“祸患恐怕就在这里吧!
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怎么受得了?
”在这次盟会上,楚国抓住宋襄公并攻打宋国。
冬,诸侯在薄地相会,(楚国)释放了宋襄公。
“祸患还没有完结啊,还不足以惩罚国君。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
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仨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与士实、养正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