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说明.docx
- 文档编号:20231391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2.55KB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说明.docx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说明.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说明
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规范说明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系统训练和考察过程。
毕业设计(论文)(下称“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从事工作和取得成果的完整表述。
论文的撰写是学生基本能力训练的过程,应当符合中央电大及省电大指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言规范。
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指导,严格把关,制定本规范。
一、论文的结构与要求
论文包括目录、标题、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后记、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论文一律打印,不得手写。
1.目录
目录应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和主要级次(文经类)的标题和所在页码。
2.论文标题
论文标题应当简短、明确,有概括性,符合论文任务的要求。
论文标题应能体现论文的核心内容、专业特点和学科范畴。
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5个汉字,不得设置副标题,不得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分二行书写。
论文标题用词必须规范,不得使用缩略语或外文缩写词。
3.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应扼要叙述论文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精练,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包括主要成果和结论性意见。
摘要中不应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并应避免将摘要撰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内容摘要一般不少于300个汉字。
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还要求有相应英文摘要。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够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专业术语(参照相应的专业术语标准),一般列举3——5个,按照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并应出现在内容摘要中。
5.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绪论、本论和结论等部分。
正文必须从页首开始。
绪论一般做为专业技术类论文的第一章,应综述前人在本领域的工作成果,说明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情况以及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文经类论文的绪论即全文的开始部分,不编写章节号。
一般包括对写作目的、意义的说明,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问题。
本论是全文的核心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文字通顺简练。
结论是对主要成果的归纳,要突出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
结论一般不超过500个汉字。
正文一级及以下子标题格式如下:
理工类各专业:
第1章;1.1;1.1.1、;1.;
(1);①;
文经类:
一、;
(一);1.;
(1);①。
6.注释
注释安排在当页页脚,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论文工作中取材的广博程度。
参考文献应以近期发表或出版的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献为主。
参考文献数量理工类不少于8篇,文经类至少10篇。
产品说明、技术标准、未公开出版或发表的研究论文等不列为参考文献,有确需说明的可以在后记中予以说明。
网上参考文献应注明准确的网页地址。
8.后记
对整个毕业设计工作进行简单的回顾总结,对导师和对为毕业设计工作、论文撰写等提供帮助的组织或个人表示感谢。
内容尽量简洁明了。
9.附录
对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对论文确有作用的材料(如外文文献的复印件和中文译文、公式的推导过程、较大型的程序流程图、较长的程序代码段、图纸、数据表格等),可以编制成论文的附录。
附录字数不计入论文应达到的文字数量。
二、打印要求
论文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进行打印,页面上、下边距各2.5厘米,左右边距各2.2厘(论文所附的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及计算机程序段清单等除外),并按论文装订顺序要求如下:
1.封面
见附件《湖北电大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2.目录
目录列至论文正文的二级及以上标题所在页码,内容打印要求与正文相同。
目录页不设页码。
3.内容摘要
摘要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摘要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
内容摘要不设页码。
4.关键词
索引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同处一页,位于内容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并以“索引关键词:
”开头(字体加粗),后跟3~5个关键词(字体不加粗),词间空1字,其他要求同正文。
5.正文
正文必须从正面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
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页格式为“―5―”)。
论文标题为标准三号黑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
论文一级子标题为标准四号黑体字,左起空两个字打印,单倍行间距;
正文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字,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正文中的公式原则上居中。
如公式前有文字(如:
“解”、“假定”等),文字应与正文左侧对齐,公式仍居中,公式末尾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二章的第三个公式序号为“(2—3)”,附录2中的第三个公式序号为“(②—3)”等;
正文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绘制规范。
插图按章编号并置于插图的正下方,插图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图序号为“图2—3”,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
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6.后记
后记独占一页,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
7.参考文献
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论文正文相同。
参考文献从页首开始,格式如下:
(1)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
(2)译著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
(3)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
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4)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
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6)西文文献
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
8.附录
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以下格式打印,每个附录均从页首开始,并在附录起始页的左上角用标准小四号黑体字注明附录序号。
三、范文示例
见后。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试论创新学习方式
作者:
xxx
学校:
郑铁电大
班级:
2006年秋小教本科
学号:
061314049
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
答辩组成员:
答辩日期:
2008年月日
试论创新学习方式
xxx
2007年12月
摘要:
创新学习方式已成为教育的主题,教育者应该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文章认为,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机制,才能在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中,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而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自主学习立体空间论述
现在教学,主张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呼唤学科本位的复归,创新学习方式已成为教育的主题。
这种创新表现在“独白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已远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要求。
现在的课堂应是一个互相“对话式”的课堂,“对话的过程即是主体之间在经验共享中的相互造就过程”,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展一种“对话”关系,在教学中进行知识、情感的相互碰撞与启发。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就要求教育者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以实现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这不仅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也需要学生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从本质上说,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性系统。
它倡导把现代人文主义精神带入课堂,变它主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
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创设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以新知识为工具形成对相关知识的探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让学生探究潜能与欲望有所指向。
如教学《雨点》一课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简比画,分别画出池塘、小溪、江河和海洋,另外教师还准备了四张雨点睡觉、散步、奔跑以及跳跃样子的图片。
“同学们你们看天空下起了雨,它们有的落在池塘里,有的落在小溪里,有的落在江河里,还有的落在海洋里。
你们知道老师手中的“雨点”落在了哪里吗?
”老师向学生展示手中的图片,接着请同学上来把图片粘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之后老师让学生模仿雨点睡觉、散步、奔跑以及跳跃时的样子。
学生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就顺即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民主和谐的课堂活动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主动性,利用表扬、课堂小组竞赛、课堂交流等多样化的手段,调节、控制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稳而不死,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
以《蚂蚁和蝈蝈》这节课为例,教师要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一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蝈蝈和蚂蚁。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蚂蚁的勤劳和蝈蝈的懒惰,以及冬日里蚂蚁们围在火炉旁享受着丰富的食物的幸福和蝈蝈露宿在雪地里的痛苦。
使学生明白:
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爱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的心理特征,多为他们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
有时在学生遇到困难而向老师提问时,教师会让其他学生来帮他解决,说一句:
“谁愿意当当小老师,来帮助某某同学解决一下?
”学生就会利用这次机会向别的同学解答知识,既展示了自我,巩固了自已,还帮助了别人。
教师要平时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事先编拟一组融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小题目,进行课堂小组和个人抢答竞赛,评价按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间进行记分,并进行阶段、学期的“竞赛标兵”“优秀小组”评比,课堂上有时学生为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讨论异常激烈;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害羞”“怕说错了大家笑”等畏惧心理,教师要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机会,让他们回答的问题稍简单一些,当他们回答正确时,鼓励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逐步地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使其从“我怕说”逐步走向“我想说”“让我说”。
(三)民主和谐的评价方式
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的做法进行评价时,要处处以学生为本,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是要老师喊口号,而是让这个观念深入人心,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当中。
孩子都是家中所有长辈的掌上明珠,舍不得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孩子也不再把老师当成至高无尚的崇拜者了,他们会与老师讲道理,这无疑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问题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感受,给学生申辩的权利,用艺术的手法,用合理的手段来处理问题。
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采用多变的评价方式,如老师评,学生评,等方式,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活跃了气氛,又使学生在他评自评中得到反思,取得进步。
这些无形当中也改变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从一味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变为从多方面获得知识。
这些做法都充分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处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教师只教学的组织者,与学生共同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教师要更加注意学困生的评价方式,要处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不能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决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一般来说,学困生往往有更强自尊心,有的学生在自尊心受到伤害后还易做出过激的举动,因此说,在学困生的问题上,教师要用热心,溶化他们心中的冰;用爱心保护他们脆弱的自尊;用恒心,促使他们大步前进。
二、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机制的构建
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要义,其中指出“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
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体会自主能动性
1.课前尝试——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
为了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课外自觉地预习新知,教师可以改变以往把预习阶段放在课堂起始阶段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预习过程要求做到读、思、记,相结合:
即读所学内容,明确大致所学内容;思考课本上的“观察与思考”“练习”等,自己先行解决问题;记,即记下要点、疑点、难点。
这样课堂上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与表达,学生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
这样,学生为了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不少。
这种尝试可适用于各个年级段,只要老师能合理运用,就一定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有一个大的改观。
另外,在学生预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利用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等方法收集一些课外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样会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理解知识也会更加透彻,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例如,在讲林则徐火烧鸦片这一篇课文之前,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有关“禁烟”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和过程以及造成的历史影响等,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不仅能对林则徐这一历史人物理解得更深刻,也能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有更深的体会,更能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
2.课前交流——让学生相互启发
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在下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围绕以下4个方面进行交流:
(1)通过课前预习,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关于本课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
(3)通过独立思考和再次学习,你又知道了什么?
(4)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来大家讨论。
这样,在面临一个新课题时,不总是由教师设计好复习题或准备题,而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有选择地针对新知识,唤起脑中的知识储备去同化新知,为新知的建构准备了合适的“土壤”。
同时,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教师的“导”才有依据,才有效果。
(二)自主探索——留给学生释疑的空间
1.进一步的探索中心问题
怎样让学生既能体验到初步感知的成功,又能进一步地掌握新知,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出示一个或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先对自己做一个小小的测试,这个问题要精心设计,要能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紧扣教材,努力使问题具有:
(1)开放性。
所提问题条件可以多余,也可以不足,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多种,答案不是惟一的,因为凡是生活中真实性的问题,很多时候它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体现开放性的特点,是不想用标准的程序和标准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固化学生的想象才能,而是想促进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低年级的《狼和小羊》一课,教师不要过早地点评狼和羊这两种小动物,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从这个小故事中,你想对狼和羊说些什么,有些学生可能痛恨狼,因为狼太狡猾太会狡辩;也有些学生可能会责怪羊,因为它太愚蠢了竟然还和狼讲道理;不管怎样,教师都不要过早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只是要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毕竟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
(2)探究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能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探究。
再如《狼和小羊》,在讲完这节课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像,如果狼再见面到小羊的家人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从学生想像出的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到底有没有深入学生的心里。
(3)现实性。
呈现的问题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学生非常熟悉和亲切的,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知识就在探究性。
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不能是简单的设问;同时解决的方法不能是简单的模仿,需要学生开动脑筋,能激起学生主动的探究。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力,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教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索情境,建立诱发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场”。
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生自己探索是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般来说,独立思索后,有些知识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时,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人人都独立思考,人人都发表意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合作学习有互学、互查、互议、互评等方法,又有同桌、小组、全班等合作方式。
组成小组的成员最好能素质互补、心理相通,这样有利于对外竞争、对内合作。
另外,可通过师生讨论规定几条小组合作规则,如,学习合作中不讲无关的话,要求人人参与讨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随意批评别人等规则,在这个基础上创造性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人拥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
要注意的是:
(1)教师不要总怕学生做不好,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
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爬”不上去时,才适当加以点拨,教师的主要力气是花在学生何时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和如何帮助学生方面。
我们要重视由不知变有知的过程,而不能把答案做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2)让学生相互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建立学习小组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由结合。
小组中的成员分工由他们自己解决,要求分工合理,每人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并为小组争光,为小组承担责任。
(3)让学生体会学科的思考方式。
(三)自主延伸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会他们自学的能力。
教学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学生的课内兴趣向课外延伸,能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事物,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课堂上,要时常给学生留一些“疑问”,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他们留心生活、关心社会。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
在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中,营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立体空间,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任重而道远!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堂控制中运用各种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那么课堂教学就能勃发出生机和活力,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锦辉《上好一堂课的22个要素》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5
[2]张春明《小学教学评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8
[3]高公鑫《老师们,请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中国教育曙光网2007.10
[4]徐世贵《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1
[5]严先元《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初探
作者:
学校:
中央电大
年级:
06秋小教本科
学号:
061334063
指导教师:
职称:
教授
答辩日期:
2008年3月12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初探
王英
2007年12月
摘要:
人要精明能干,就要有较强的数学意识。
文章认为,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是培养科技意识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去教学生才能被接受,这就要在教材上下功夫、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教师用语上下功夫。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效性”教材教法
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一些数学成绩挺好的小学生,购物时不会算账,我们常说人要精明能干,要精明就要有较强的数学意识。
所以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是培养科技意识的重要内容,是未来的现代化建设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尤其是低幼小班教学更适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作为教师,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怎样去教,学生才愿意接受。
从最早提出的愉快教学-----调节教学-----情境教学-----减负-------课程改革等有关的内容,无非是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
笔者认为它们是一样的,从头到尾只有一个中心------那就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让学生高兴得接受你传授的知识。
一.要在教材上下功夫。
教材内容是我们要传授知识的依据,要想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必须先去领会教材的灵魂,教材上说的是哪方面的知识,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这样才能很好的去利用它教学生,就像人走路一样,只要你知道你要到达的目标是哪儿,然后再去选择到达的途径,当然选择方法也很重要。
作为教师,每次上课前都要把课本和教师用书翻看一遍,看完之后想:
这节课有一些什么内容,要教会学生什么知识,然后再承前启后,如果本节课的知识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教师就会根据将要学习的内容或以后学习的内容加以延伸,如果是新知识,而且比较难,就应着重让学生学会这节课的知识。
(一)明确知识内容的前后联系
数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知识逻辑性、紧密的联系性等特点。
所以在编排教材上,每个知识内容的编排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且依据前有铺垫、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体系呈现知识内容。
如《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比较复杂。
所以在小学阶段教材是划分三个阶段教学。
第一段是三年级下册,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认识两位小数,学习一些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
第二段是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开始系统的学习小数。
第三段是在五年级上册,这册书就是重点的学习小数的计算。
由于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内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研究教材不能只关注一节课的内容,应了解整个小学阶段对相关内容的呈现序列,才能达到有的放矢。
(二)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教学的加工,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
教材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一个主题图,教材通常都是以主题图为整个单元的主线,教材每节课的起始以主题图的形式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引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研究情境图所包含的所有信息(有直接信息,也有间接信息,还有隐蔽信息),并研究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联系,为学生构建数学模型奠定基础。
将结构性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加以整合,把“课标”中规定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有机的组成一个主题。
二.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一)课堂教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方法”是教学的行为,只有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上升到数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格式 规范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