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必练判断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28400
- 上传时间:2023-01-2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0.15KB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必练判断题Word格式.docx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必练判断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分类必练判断题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般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称已故的母亲为先
妣。
17.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冠礼一般在宗庙内举行,多数由指定的嘉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18.友情切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存亡之交”。
如战国时廉颇蔺相如和气后,结为存亡之交。
19.先人的年纪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纪相关的称呼来取代,如“豆蔻”指十八岁的少女。
20.古代对一个人的称呼有很多方式,如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
翁,它们分别是以官职、爵名号来称号的。
21.臣最先是先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能够自称“臣”,后用作官吏对君主的自称。
22.卿最先是古代对人的敬称,合用范围较广,此后多用作君主对臣民的称号。
23.束发,清朝从前汉族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古代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纪,即男子十五岁。
24.卑已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先人称对方的母亲用“家慈"
称自己的母亲用“令堂”。
25.郡望表示某一地区范围内的豪门大族。
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朝望族,
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二、官职典制
26.擢,提携的意思,指由本来的官职升到更高一级的官职,与“迁”“徙”同义。
27.男,爵位名,中国古代设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男是爵位的第五等,即最高等。
28.“秩"
本义是依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后引申为俸禄。
“秩满”,指官员在年关评准时获取最高等级。
29.太守,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能够自行任免所属掾吏。
30.太子是封建王朝君主儿子中预约为继承王位的人,也称东宫,历朝历代都以长子为太子。
31.改,指官职调换,是由种职务改为另一种职务,“改”其实不重申官职是升或是降。
32.太子洗马是辅助太子的侍从官员,负责教授太子政事文理,简称“洗马”。
33.工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全领土木兴建、水利工程、兵械及各项器物制作等事。
34.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其实是官员遇到权臣诽谤,不得不恳求离职的委宛说法。
35.麾下原指将帅指挥的旌旗,也能够借指手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
36.“除”,是委任官职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表示委任官职的意思的词还有拜、举、授、征、
辟等。
37.摄,是“统管”之意,它还有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假”
“署”“判”“转”等。
38.勤王,即救驾之意,是指当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的时候,臣下起兵来营救王朝。
称为“勤
王”是由于夏商周时只有天子称王,其余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9.“迁”指调换官职,有三种状况,古代常在迁的前后加字加以差别。
如,“转迁”“迁调”
表示调职;
“右迁”“迁除”“迁谪”表示升职;
“左迁”表示削职。
40.历史上“御史”的职责向来是督查中央及地方官吏。
如《廉颇蔺相如传记》中“相如顾召
赵御史册曰”中的“御史”。
41.“出”指古代在京城担当职务的官员前去地方担当职务,也称“外放”,与地方官员进朝廷
任职的“人”相对。
42.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人仕为官。
古代常用衣着代指身世,如用“布衣”代指老百姓。
43.唐朝所采纳的官制是三省六部制,它确定于隋朝,今后向来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44.食邑即封地,其大小按官爵等级而定,古代君主恩赐臣子封地,并以此地的租税为其俸禄。
45.“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一般中书省管决议,尚书省管审议,门下省管履行,三省
的长官都是宰相。
46.领指在本职以外另兼较低职位,若有一些诸侯王兼任刺史,便可称为“领某州刺史”。
47.教坊指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机关,掌管祭祀音乐和宴享音乐歌舞的教习等事务。
48.在告指官吏休假。
唐宋官吏有惯例性假日,每十天休一天假,称为“旬假”。
49.掾,原为帮助、佐助的意思,后为古代副官、佐吏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50.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有司也泛指官吏。
如《廉颇蔺相如列
传》“召有司案图”中的“有司”指“职有专司的官吏”。
51.乞骸骨是古代官因罪责恳求离职的一种说法,意思是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土。
52.部曲既可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又可指古代权门大族的个人军队,带有人身依赖性质。
53.控辞即恳求辞免,先人请辞的说法好多,比方乞骸骨、致仕、挂冠、下车等,原由不必定就
是年迈退休。
54.太子来宾是古代官职名,从唐朝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侍从规谏等。
55.知府是古代地方官名。
宋朝派京官统治府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
知府相当于战国时的
郡守和此后的太守,明清两代为府级最高行政长官的正式名称。
三、教育科举
56.束脩是指古代民间相互馈送的干肉礼品,学生入学用束脩作为拜师的礼品,并且礼品要厚
重以示对老师的尊敬。
57.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经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
第者之称。
意为能够进授爵位之人。
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
58.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种选拔人材的考试叫乡试,又称“春
闱”,第一名称解元。
59.童生试也叫“童试”,明朝由提学官主持,清朝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又叫入学
考试。
60.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身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61.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唐此后改为国子监,
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62.明清形成了齐备的科举考试制度,共分为四级:
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考取会试者称为进
士。
63.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寡人之于国也》中有:
“谨庠序之
教,申之以孝梯之义。
”()
64.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特意选那些孝敬父亲母亲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
称号并加以重用。
65.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公告,因用黄纸书写,故称黄甲、金榜。
“金榜题
名”就源于此。
四、宗法礼俗
66.七庙是历代帝王为保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先人的宗庙,此后也代指“朝廷”。
67.立生祠是古代的一种风俗,即为活着的人修筑祠堂并加以奉祀。
一般是百姓们出于对官员
有德政于民的感谢,因此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善事。
68.服除,即服阙。
“服”特指丧服、孝服,“除”即去掉。
在古代,办完丧事即脱去丧服,谓之“服
除”。
69.古代天子、诸侯、卿医生理政时皆坐南朝北,所以称居帝王之位或其余尊位为南面。
70.五常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五种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
朋友有信。
71.袭爵指原有的爵位的第一继承人间子承继原有爵位,世子以外的其余继承人不可以承继原有爵
位。
72.赙赠指死者的上级及亲戚朋友,拿财物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一种善举。
赙礼是送给丧家的礼
物。
73.古代称诸候或有爵位的大官逝世为“薨”,也能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
公主或许封王的贵族。
74.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
小侯,旧时称元勋后代或外戚后代之封侯者,因其为非列侯,故称之。
外戚小侯,指承继爵位的外戚子弟。
75.讳加在已故君主、长辈的名字前,表示敬爱。
如家讳指家族内部恪守的避开不直称父亲母亲名
的做法。
76.崩的本义是山坍毁,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朝开始帝王
死称“崩”。
77.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家属,包含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和配偶血亲的配偶。
78.庐墓指先人在父亲母亲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卫墓地;
也指服丧期间居住
的墓旁小屋。
7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中的“寿”是指奉酒祝人长寿;
“设九宾于廷”中的“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盛大的礼仪,指由九个迎宾赞礼者见礼并延引来宾上殿。
80.“跽”是挺腰耸身,吃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这类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像,因此也叫“长跪”。
81.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膜拜礼,与顿首、空首不一样,一般说来,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礼臣下之拜,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82.古代用牲血涂器祭祀叫“衅钟”“衅鼓”。
新钟铸成,必宰杀牲畜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
83.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为“左迁”。
84.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
85.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后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监禁人们思想的封建教义。
()五、天文历法
86.先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都想象为一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巨龙,称苍龙;
北方七宿似蛇、龟,称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称白虎;
南方七宿像大鸟,称朱雀。
()8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的流火,是说火星的地点已由中天渐渐西降,表示七月正是酷热的时候。
88.朔望指阴历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阴历以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一个月的天数。
89.先人用于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摆列组合。
90.先人将一个日夜区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傍晚。
“日昃”指太
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
)
91.先人用十二地支纪时
此中子时是指清晨
23点至
1点,辰时是指清晨
7点至
9点,正午是指
午间
11点至
13点。
92.先人依据月亮的圆缺把-年分红十四段,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应四时、气温物候等状况,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93.日中,时间名词,即正午12点,别名“日正”“正午牛”,表示一天中的太阳正中时。
94.日晡,即晡时,先人将一天区分为“晡时、日人、傍晚、人定”等十二个时辰,哺时对应
干支中的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95.先人把每个季节中的三个月按序称为孟、仲、季,仲春就是春天的第二个月。
六、节日风俗
96.重午即端午节,为每年阴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录,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晴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97.元日,阴历正月初一,也叫元旦,今多称春节。
社日,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
98.重阳节为阴历九月初九,先人有重阳节带家中老人登高的风俗,以示对老人家的敬爱。
99.大年夜为阴历十二月三十,所以也叫“年三十”,那天人们常常彻夜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100寒食是我公民间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禁止烟火,只好吃冷食。
是源自重耳追忆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错的斥责。
101.冬至是中国阴历中介于小雪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102.下九是古代岁节气令风俗,指阴历每个月二十九日。
这天为汉朝妇女欢聚的日子。
103.放灯是我国传统节日风俗,指阴历正月十五月圆之夜点燃灯盏、放焰火,官民同乐。
放灯
寄望了我国劳感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享福的美好梦想。
104.“腊八”一词发源南北朝期间,当时称为“腊日”,日期在阴历十二月初八,经历代演变,
渐渐成为人人皆知的民间节日。
人们在这天有喝赤豆粥,祭拜先人的风俗。
105.祓禊是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种祭祀仪式。
“祓”与“拔"
古同音字,义为拔掉邪秽“:
禊”
与“洁”古通假字,义为洗洁身体。
七、古代地理
106.金陵,即此刻的南京,历史上曾是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国都,被称为“六
朝古都”。
107.“畿”指我国古代国都周围的广大地区,后又指京城所管辖的地区,畿辅、京畿一般是指
京城及其邻近地区。
108.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
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109.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中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日所说的“河南省”。
110“.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11.古代将天下区分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12.“路”是宋朝期间行政地区的名称,与今日的省区大概相像,如福建路、广东路。
113.江表,多指长江以南地区,因从中原地区看,其地处长江以外,故南方六朝称之为“江表”。
114.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地区名,合在一同还能够泛指家乡故乡、父同同乡。
115.秦汉主要行政区是县,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
八、古代艺术
116.雅乐,即典雅纯正的音乐,与俗乐相对,是古代帝王朝贺、祭祀天地等大典所用的音乐。
117.谯门,指建有滕望楼的城门。
古代为防范响马和防守仇敌,不论是京城仍是州郡,都在城门
建有眺望楼。
118草书、隶书是汉字的书法字体。
汉字的书法字体般分为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和楷书五个大类。
119.阳文是指采纳刀刻、模印笔堆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
图案。
120.《庖丁解牛》一文中“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桑林》为传说中商汤
时代的舞乐名。
121.《琵琶行》: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中《霓裳》为唐朝有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六幺》为唐朝闻名的琵琶曲。
122.“一日晚归由阙前”的“阙”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眺望的楼,也常用来借指“朝廷”。
如张养
浩《山坡羊·
潼关心古》中“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23.投壶是秦汉此后贵族及雅士宴宾的游戏活动,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满小豆的小口壶中,投
中者即获胜。
124.《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当时认为是文雅的音乐。
《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为流俗的歌曲。
所此后代用“下里巴人”比喻文雅的文艺作品,用“阳春白雪”比喻平常的文艺作品。
125.初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别名“梆子腔”。
秦腔成形后,流传到全国各地,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一样程度的影响,所以被誉为“百戏之祖”。
()九、古代文学知识
126.敕是我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劝告臣僚等。
127.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式文
体。
128.注的本义是用水灌输,水道堵塞,用水灌输才能流通。
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
释、疏导。
如《水经注》《礼记注》。
129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此中的“大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术。
130.章句,剖章析句,指用分章析句的方式,对经书的意义、文向,文字进行辨析。
131.牒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是古代官府下行文的文种名称之一。
132.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其实本来是六经,还有一本《乐经》
亡于秦末烽火。
13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
“春秋三传”。
134.表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一种公函信函,包含章、奏、表、议四种形式,章以陈情,奏以按
劾,表以谢恩,议以执异。
135.《史记》分为本纪、世家、传记、表、书五部分,和《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
十、衣饰和器物
136.符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与他们符节,以此作
为凭据和权利的象征。
137.符是中国古代军队内部用于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各项事务的-种凭据,用金、铜、竹、
木等不一样原料制成。
用时两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138.“青”指士兵作战时戴的头盔,如甲胄、介胄、贵胄、华胄。
139.环、玦、容臭都是先人所佩带的玉饰。
如《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
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140.吉服是古代祭祀时穿的服饰,祭祀为吉礼。
据《周礼》记录,古时祭祀上天、五帝时,国
君都会穿上吉服。
141.笏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依据官员等级分为玉笏、象牙笏和竹笏,能够在上边指
画及记事,防范忘记。
142.驰传指古代驿站用四匹中等马拉的车,驿站是古代官方为传达军事情报或招待官员来往而设置的交通机构。
143“.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华生活,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用作祭祀礼器外,还用作乐器和装修品。
144.羌笛是我国的传统乐器,常用于独奏。
音色高亢洪亮,伴有凄凉之感,“羌笛何必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是用羌笛声衬托了边塞荒芜的氛围。
145.觥是中国古代盛酒器,为椭圆形或方形,也有动物状的,除了用来喝酒,也可用来倾酒。
()十一、古代刑罚
146.诏狱,指九卿郡守一级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能系狱的案子。
也指皇帝直接掌管的牢狱。
147.黥刑、刖刑、劓刑、杖刑、笞刑、髡刑等均是古代刑罚,轻重不一,此中刖刑比黥刑轻。
148.墨刑又称为黥刑,是在罪人面额或额头上刺字,再以墨染之。
《水浒传》中林冲就因罪被刺脸颊,发配沧州。
149.弃市为极刑的一种。
《礼记》:
”刑人于市,与众弃之。
”即在闹市对罪犯履行极刑,用于处
决某些罪孽深重者。
150.秋决的做法始于西周,除了谋反等大罪能够立刻处决外,一般死形犯都要等到秋季霜降后
冬至从前才能履行。
由于秋决的人数多,又称大决。
参照答案
1.X[分析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辞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卑职、小吏等。
“哀家”是在丈夫逝世此后,皇后或太后使用的自称。
“足下”,则是对对方使用的敬称。
2.X[分析]朝廷不会给老百姓封谥号。
3.√
4.V
5.V
6.X[分析]“上称下”错误,“足下”是敬辞,应当是“下称上”。
7.V
8.V
9.X[分析]平辈之间相互当字,是礼貌的表现。
10.V
11.X[分析]“琴瑟和鸣”比喻夫妻情笃和气,不用于兄弟之情。
12.X[分析]“孤”是古代君王、诸侯的谦称。
13.V
14.X[分析I称号自己的父亲时用家父,称号对方的父亲用季节尊。
15.V
16.V
18.X[分析]友情切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存亡、共患难的朋友叫“存亡之交”。
19.X分析]“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0.X[分析]分别是以官职、谥号、号来称号的。
21.V
22.V
23.V
24.x[分析]“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敬称,“家慈”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25.V
26【分析】"
迁“徒"
含贬谪之意与“擢"
不一样义.
27.X[分析]“男”是爵位的第五等,即最低等。
28.X[分析]“秩满”指官员任职期满。
29.V
30.x“都认为太子”错误,一般以嫡长子为太子。
也有例外,比方清朝康熙就将次子立为太子。
31.V
32.V
33.X兵械为兵部所管之事。
34.X[分析]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委宛求退,其实不必定是由于“遇到权臣诽谤”。
35.V
36.V
37.X[分析]“判"
是兼任官职,“转”是转任官职。
38.V
39.X[分析]“迁谪”表示升职错误,“迁谪”表示贬职。
40.X[分析]“向来”错误。
先秦期间,御史是史官。
41.V
42.V
43.√
44.V
45.X【分析】尚书省和门下省职权错误,应为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履行。
46.V
47.X【分析】掌管祭祀音乐”错误,祭祀音乐不属教坊管理。
48.√
49.V
50.V
51.X【分析】不是“因罪责”恳求离职,而是“因年迈”。
52.V
53.X【分析】下车是官吏就任的意思。
54.√
55.V
56.x[分析]“礼品要厚重”说法错误,孔子认为礼品过轻过重都有失中道。
57.V
58.X[分析]“春闱”错误,应为“秋闱”。
59.V
60.V
61.V
62.X[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文化 常识 分类 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