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20143
- 上传时间:2023-01-2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26KB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袋
每袋8包
每包5千克
(1)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请小组长组织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内容,组长组织交流时要注意:
根据自主学习题目的难易程度,结合自己对组内同学学习情况的了解,合理安排同学们的交流。
二、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汇报补充,师生小结。
问题一: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
让两名做法不同的学生把算式写到黑板上。
(4×
25)×
20
4×
(25×
20)
比较发现:
这两种方法对吗?
结果一样吗?
计算思路有什么不同?
请学生回答。
生举例。
问题二:
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
(5×
8)×
105×
(8×
10)
三、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第23页,什么是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怎么表示?
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生独立阅读课本并思考后,小组讨论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怎么用语言描述及怎么用字母表示。
(1)乘法结合律
用语言描述: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
(a·
b)·
c=a·
(b·
c)
(2)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
b=b·
a
2、师: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来验证一下我们说的对不对。
学生交流并举例。
(3)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运用乘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
运用乘法交换律可以验算,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出示题目:
125×
7×
8
练习时,先启发学生看明白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试做,交流,说想法。
四、班级展示:
1、哪个小组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合作探究的成果?
2、哪个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补充?
3、讨论并交流使用运算律的好处。
4、各小组进行全班汇报。
5、通过练习,你认为做这种类型的题目要注意什么。
五、知识梳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达标测评:
你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达标检测吗?
出示正确答案,对桌互批,将结果汇报给组长,组长进行记录。
七、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
课后小结。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中自身素质比较强的占60%
,一般占30%
,较差的占10%。
大部分学生比较活泼好动。
在新学期开始,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创设情境,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上又长了一岁,学习自觉性较强,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态度比较端正,能够主动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但少数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主探索的能力有待提高。
从心理特征来看,多数学生乐于表现,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但个别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主动参与意识较差。
学习方式:
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
重视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良好发展提供条件。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效果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2—26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
它是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不仅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运用它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
目标分析: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发展;
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展过程。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新知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自主学习习惯。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重点是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难点是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整个课堂气氛比较好,师生交流和谐融洽。
首先我在通过复习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引入课题,让学生从情境导入中发现乘法结合律,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符合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再次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己总结字母表达式。
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合作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学习的方式的多样化,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发现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得出: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引出乘法结合律。
表扬女生使学生发现女生利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自然引入简便计算。
最后练习在运用和巩固已学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
最后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便于知识的主动建构。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尽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
课堂上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青岛版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2—26页中的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
乘法结合律这一内容是把认识乘法结合律放在学生自主探索中,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让学生逐步发现乘法计算中的特殊现象。
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通过对乘法结合律探索基本步骤的体验为学生今后的数学探索活动打下基础。
对于乘法的交换律,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有了初步体验,知道互换因数位置得数相同。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方法时,知道互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教材对乘法交换律的编排与加法交换律类似,也是由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引出一组算式,让学生初步理解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再让学生通过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得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与加法的结合律相似,但对学生探索的要求有所提高。
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并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评测练习
1.你会用字母表示下面的运算律吗?
乘法交换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结合律:
2.判断。
18×
12×
5=18×
(12×
5),这是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
25×
9×
4=25×
4×
9,这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2×
b=b×
_____8×
____=125×
_____
45×
_____=45×
4)46×
4=46×
(_____×
_____)125×
8=(_____×
_____)×
750×
a)=(_____×
2)×
a35×
(2×
n)=(_____×
n
4.下面的等式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4×
7)=(4×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
56×
50=(12×
50)×
5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8×
m=m×
68
5.用简便方法计算。
56×
40125×
8
24×
25125×
88
3225×
42×
2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课后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2—26页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
在本次上课前,我灵机一动:
既然学生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了解了探索加法运算定律的方法,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结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自主探索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呢?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环节:
有针对性的复习加法运算定律,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回顾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猜测推想,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探究解决“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的花土?
”和“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的花肥?
”这两个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同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必要的活动经验。
总结概括,通过教师的总结和阅读课本,使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印象更加清晰、流畅,同时使学生了解课本上的归纳方法,帮助部分学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思维过程。
练习应用,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巩固知识,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在课堂总结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三个层次进行总结回顾,1、数学知识的总结回顾;
2、数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总结提炼;
3、通过让学生谈收获,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展开自我反思和总结。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进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时,放手不够,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规律,学会利用学过的加法结合律迁移进行新知的学习。
2、教学语言还要注意精炼,有时还是喜欢重复学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体运用和板书的有机结合。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
四年级处于第二学段,根据对第二学段目标的研读,我主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不同维度对本节课的课程目标作解读:
1.知识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数学思考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问题解决目标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情感态度目标
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树立信心,初步养成乐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倡导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在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概括,用自己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记住。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以就能获得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同时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健康发展的教学思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青岛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乘法 结合律 交换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022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