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练习阶段检测评估4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17793
- 上传时间:2023-01-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701.17KB
高考地理练习阶段检测评估4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练习阶段检测评估4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练习阶段检测评估4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选C项。
C6积雪冰川带下界南坡比北坡高的主要原因是()A南坡为山地迎风坡B北坡植被较好C南坡水分条件好D北坡气温较低解析:
积雪冰川带下界就是雪线,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且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呈负相关。
假设考虑气温因素,该山地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坡气温高于北坡,那么南坡雪线应高于北坡;
假设考虑降水因素,该山地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南坡降水少于北坡,那么南坡雪线应高于北坡。
应选D项。
D7图2中丙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D地形地势的影响不同解析:
由图2可知,丙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是世界上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分布区。
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因此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应选A项。
A0001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下图表示”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完成810题。
8对南半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曲线的表示正确的选项是()AaBbCcDd解析:
根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降水量在副热带地区为低谷,雪线在副热带地区最高进行判断。
A9南半球多年平均雪线高度()A在低纬度地区最低B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C在副热带地区最高D在中纬地区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解析:
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副热带地区向南北两侧递减。
具体而言,赤道地区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雨量极为丰富,因此雪线高度较低,但由于赤道地区气温较高年消融量大,其雪线高度又不是最低,因此A项错误;
副热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地表气温高且降水量稀少,雪线高度最高,因此C项正确。
由于雪线高度与降水呈负相关,因此D项错误。
C10关于以下山地雪线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珠穆朗玛峰北坡纬度比南坡高,对应的雪线高度是北坡低于南坡B天山北坡降水多于南坡,雪线高度是北低南高C阿尔卑斯山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雪线南低北高D安第斯山南端东西坡纬度相同,对应的雪线东低西高解析: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降水量、气温、地形等因素。
其中,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坡度呈正相关。
对珠穆朗玛峰而言,假设考虑气温因素,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坡气温高于北坡,那么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假设考虑降水因素,南坡是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南坡降水多于北坡,那么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但影响珠峰雪线高低的主导因素是降水,因此珠穆朗玛峰南坡雪线低于北坡。
因此A项错误。
对天山和阿尔卑斯山而言,假设考虑气温因素,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南坡气温高于北坡,那么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假设考虑降水因素,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南坡降水少于北坡,那么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因此B项正确、C项错误。
对安第斯山南端而言,东坡是背风坡,西坡是迎风坡,东坡降水少于西坡,故东坡雪线高于西坡。
因此D项错误。
B0001读某地区城镇分布示意图(图中等值线为等高线)。
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是比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
据此完成1112题。
11受地形影响,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呈条带状分布的是()ABCD解析:
图中等高线反映了地形起伏状况,表示城镇图例的黑点大小反映了城镇等级。
这些信息如果不能准确读出,该题有可能错选D项,误把乡镇当作城市。
B12如果该地区修建铁路,从经济效益考虑,最先连接哪两个城镇较为合理()ABCD都一样解析:
因为是该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是比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
而两个城市位于平原上,连接经济效益最正确。
C0001读图,完成1315题。
13间冰期出现时的地理现象是()A冰川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推进B冰川从高山向平原推进C冰川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后退D冰川分布范围没有明显的变化解析:
间冰期出现时,温度升高,那么冰川融化,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后退。
C14有关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气温变化幅度不大B一直比较寒冷C一直比较温暖D冰期和间冰期相间分布解析: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总体上是在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
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
D15当冰期出现时()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B台湾岛的面积将缩小C暖温带的范围将向北移D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加干燥解析:
当冰期出现时,全球温度下降,那么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下降。
A0001读”某地捕鱼业的产值、利润与成本关系曲线图”,完成1617题。
16造成渔业利润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渔业生产技术发展缓慢B渔业生产成本的增加C厄尔尼诺现象对鱼群繁殖的干扰D过度捕捞解析:
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当捕捞量超过了鱼类生长繁殖的速度时(即过度捕捞),鱼只能是越捕越小、产量越来越低,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利润也越来越少。
D17近年来为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我国逐步实施了”伏季休渔”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此时正是鱼群繁殖季节,”休渔”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恢复B此时正值高温季节,不利于海上捕捞作业和水产品保鲜C此时市场需求量不大,水产品价格偏低D此时我国沿海多台风,出海捕捞有风险解析:
盛夏正值鱼群繁殖季节,实施”伏季休渔”政策,有利于恢复渔业资源。
A0001煤作为一种常规能源,随时代及科技进步,其利用方式多种多样。
读右图,完成1819题。
18对消费地而言,最清洁且已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ABCD解析:
煤炭现阶段的使用方式主要是发电。
B19用煤来发电(火电站)与水力发电(水电站)的主要不同是()A火电站建设周期短,运转时投资少B水电站污染空气,火电站不会破坏生态环境C水电站综合效益高,运转成本低D水电站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解析:
水电站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但运转时投资少、无污染、综合效益高。
C0001(2017宁夏银川高三模拟,3)下图中公路与河流交会处,无桥梁修建,由此推断最合理的解释是()A交会处建有隧道连通公路B公路绕到河流下游建桥C河流两岸有索道相连D交会处河流两岸有渡口解析:
建桥梁比修隧道成本低,因此如果没有桥梁也不可能会修隧道,但至少会有渡口连接两岸。
D0001(10分)某位同学对照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画出了亚洲自然带分布的理想模式图(见下图),以便更好地记忆。
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各自然带名称:
。
(2)图内各自然带中,对应的气候类型在世界各大洲中独有的是,其形成雨季的原因是。
(3)图示自然带名称相同,而气候类型不同的数码是;
自然带名称不同,但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数码是。
(4)没有画出的自然带是,没有详细画出的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5)在影响自然带的因素中,画此图时没有考虑的因素是。
解析:
回答此题要掌握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地域分异。
特别注意此图没有考虑洋流及地形的影响。
(1)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夏季盛行从印度洋赤道附近吹来的西南季风,降水丰沛(3)(4)热带荒漠带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5)洋流、地形0001(10分)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
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
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
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材料二:
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1)以下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横线上(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D东亚、南亚形成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
(2)根据材料探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对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达了地理环境的性,这种特性表现在:
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使大陆面积扩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更为显著,由此引发并加强了亚洲季风,同时也使东亚、南亚成为全球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
气候的变化带来了该地区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
各变化着的要素相互联系,不断发生着物质、能量交换,并产生多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
(1)CDAB
(2)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盛行风(或高原季风);
即冬季高原面上出现冷高压,气流从高原向四周流动;
夏季高原面上出现热低压,气流从四周流向高原;
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东亚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亚季风势力特别强盛。
(3)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甚至引发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0001(10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解决三农问题,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新时期的重要决策之一。
结合甲、乙两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说明甲图所示地区村落分布特点,并指出地形对村落规模的影响。
(2)为落实”新农村建设”,甲图示地区选择了M村落作为村容村貌建设的试点,试分析选择M村的自然原因。
(3)甲图中不同地形区的道路形态及工程造价有何差异?
(4)不同地区聚落形态不同,如乙图所示,A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影响因素是。
B地区聚落空间分布,其原因是。
字母C所在省区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状,主要影响因素是。
【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规模、空间形态以及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
(1)题,村落的形成和分布是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
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村落主要分布在道路两侧,呈带状分布。
并且由山区到平原海拔逐渐降低,村落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地势越来越平坦,土壤越来越肥沃,交通越来越便利,有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第
(2)题,村容村貌整齐、美观、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M村落距湖泊近,环境优美,地处平原,利于村落房屋、道路等的规划建设。
第(3)题,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
山区地形起伏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
为了降低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与平原相比,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
第(4)题,由乙图中信息知,A处是渭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聚落分布密集,规模较大;
而B处为秦岭山地,地形条件复杂,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分布,因而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C在甘肃省,其省会兰州因地处黄河谷地,受河流和地形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答案】
(1)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山区村落规模小,平原村落规模大。
(2)地形平坦,利于村落建筑布局;
距湖泊近,环境优美。
(3)平原地区道路较平直,造价相对较低;
山区道路弯曲,多呈”之”字形,工程造价高于平原地区。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聚落集中分布、规模大相对分散山区地形复杂,聚落沿山间谷地零散分布带地形、河流0001(10分)我国生物燃料乙醇项目是在”十五”期间提出的。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
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图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图2不同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图3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情况材料二:
见下表和图420002003年我国粮食供需状况注:
供需平衡=供给量-需求量图4我国东北地区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变化
(1)19962003年,我国耕地数量总体上呈明显的趋势。
就各地区耕地数量占全国的比例来看,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地区。
(2)在非农建设用地中,占用耕地数量最多的类型是。
2000年以后,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势头还呈趋势。
(3)20002003年,我国粮食生产总量呈趋势。
(4)19501960年,J省玉米种植重心向方向移动;
1960年以后,J省玉米种植重心的总体移动方向是。
(5)你认为我国粮食燃料乙醇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解析】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答对此题的关键。
第
(1)
(2)(3)(4)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认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不难得出正确答案;
第(5)题,需要结合以上各小题的材料,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组织答案,形成观念性的结论。
(1)下降东北华北
(2)独立工矿加速上升(或增长)(3)下降(4)西南向东(或先东北再西南)(5)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
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粮食生产压力大);
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练习 阶段 检测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