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重点高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213441
- 上传时间:2023-01-1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6.21KB
重庆重点高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
《重庆重点高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重点高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解析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案】1.B2.C3.A【解析】1.试题分析:
A是两个部落而不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战争。
C参见原文倒数第二段第一句。
原文“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系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
”D应该是南方文化引领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潮流。
点睛:
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例如本题C选项就是对原文信息的曲解。
2.试题分析:
论述的是南北文化的对立融合。
3.试题分析:
A.从周朝起,南方文化之所以受到北方文化的排斥轻蔑,是因为南方诸国被北方视为“蛮夷”。
强加因果。
原文是“被视为“蛮夷”,并受到北方的排斥轻蔑”。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安世,字子孺,少以父任为郎。
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
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
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上奇其材,(甲)为尚书令,(乙)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秉政,以安世笃行,光亲重之。
明年,昭帝(丙),宣帝即位,褒赏大臣,(丁)万六百户,功次大将军光。
大将军光薨后数月,御史大夫魏相奏曰:
“车骑将军安世事孝武皇帝三十余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与大将军定策,天下受其福,国家重臣也,宜尊其位,以为大将军,毋令领光禄勋事,使专精神,忧念天下,思惟得失。
”上亦欲用之。
安世闻指,惧不敢当。
请闻求见,免冠顿首曰:
“老臣耳妄闻,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继大将军后,唯天子财哀,以全老臣之命。
”上笑曰:
“君言泰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
”安世深辞弗能得。
后数日,竟拜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
尝有所荐,其人来谢,安世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邪?
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
“君之功高,明主所知。
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
”绝不许。
莫府长史迁,辞去之官,安世问以过失。
长史曰:
“将军为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
”安世曰:
“明主在上,贤不肖较然,臣下自修而已,何知士而荐之?
”其欲匿名迹远权势如此。
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光。
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元康四年春,安世病,上疏归侯,乞骸骨。
天子报曰: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
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安世复强起视事,至秋薨。
(汉书张汤传)4.依次填入文中第一段括号里甲乙丙丁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拜升薨赐B.擢迁崩封C.除徙卒奖D.迁擢崩谥5.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奇其材奇:
认为奇特B.将军为明主股肱股肱:
喻得力大臣C.贤不肖较然较:
明显D.心密于光焉密:
亲密6.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用括号里的短语替换,意思最接近的一组是忠信谨厚,勤劳政事,夙夜不怠(夙兴夜寐)忧念天下,思惟得失(患得患失)安世闻指,惧不敢当(当仁不让)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不言而喻)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自不量力),继大将军后君言泰谦。
君而不可,尚谁可者(非你莫属)A.B.C.D.7.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安世之所以能够担任尚书令,主要是因为他找回了皇上驾临河东时丢失的三箱书,且无一遗漏,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B.御史大夫魏相在霍光去世几个月后向皇上极力推荐张安世担任大将军,让他集中精力,心忧天下,但张安世坚决推辞还是未能如愿。
C.张安世在举荐人才方面不是很积极,即使有所推荐,也不求私谢,表现出隐匿名迹、远离权势的作风,很多人对他不主动推举人才颇有微词。
D.张安世地位尊崇,食邑万户,但他不坐吃山空,夫人家童都有手艺,家产不断增殖,比大将军霍光还富裕,皇帝很亲近他。
8.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年老被病,朕甚闵之。
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
【答案】4.B5.D6.A7.A8.
(1)薄朕忘故/非所望也/愿将军强餐食/近医药/专精神/以辅天年
(2)将军年老生病,我很怜悯你,虽然不能办事(处理政事),驰骋万里(克敌制胜于万里之外),你是先帝的大臣,精通国家安定混乱之道(通晓国家治理的道理),我比不上你。
【解析】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选词填空类试题,这类试题一般考查的都是动词,考生要注意根据文本的意思准确填空,例如甲乙两空根据前文意思是升官所以填“擢”“迁”,丙空是指皇帝的死,所以填“崩”。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实词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密:
隐藏。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6.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理解所给语句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差别。
本题用排除法诚自量不足以居大位(自不量力),解释有误所以可以排除C选项。
再如言之为先事,不言情不达(不言而喻)对原文解释有误。
7.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意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本题A选项中分析张世安被提拔的原因有误,根据对原文的理解“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于职,休沐未尝出。
”其被提拔是才能被皇帝认可。
8.试题分析:
本题两道小题分别考查的断句和文言翻译类试题,断句题要注意句中停顿词语“非”“愿”“近医药”“以”。
文言文翻译要注意抓住得分点:
闵怜悯、视事处理政事、折冲万里驰骋万里、明于治乱倒装句式。
参考译文:
张安世,字子孺,年幼时靠父亲的地位任郎官。
因熟悉图书供职尚书,精心尽职,休假也不曾外出。
皇上驾临河东,曾经丢失三箱书籍,询问无人能知,只有张安世记得,将所失图书的内容都写下来。
后来购买到这些书,拿来校对,(张安世所写)没有遗漏。
皇上认为他的才能很奇特,提拔他为尚书令,升任光禄大夫。
昭帝即位,大将军霍光执掌朝政,因为张安世忠厚,霍光亲近器重他。
第二年,昭帝驾崩,宣帝即位,褒奖大臣,加封一万零六百户,功劳仅次于大将军霍光。
大将军霍光去世后几个月,御史大夫魏相禀奏说:
“车骑将军张安世侍奉孝武皇帝三十多年,忠信谨厚,勤劳政事,日夜不怠,与大将军共定策略,天下都受到了他们的福泽,是国家的重臣,应该提高他的地位,让他担任大将军,不要让他兼任光禄勋事,让他集中精神,忧念天下,思考得失。
”皇上也想任用他。
张安世听说了皇上的旨意,害怕不敢承担。
请求禀告求皇上接见,脱掉帽子叩头说:
“老臣妄自听说,在事情执行之前就先来说说,不说的话我的心意不能表达(事情不好办),实在是我自己思量不足以处在重要的地位,希望天子稍微哀怜我,来保全我的性命。
”皇上笑着说:
“你的话太谦虚了。
你如果不可以,还有谁可以!
”张安世坚决推辞但不能如愿。
几天后,最终授予他大司马车骑将军,兼任尚书事。
张安世曾经推荐官员任职,那个人来感谢,张安世很后悔,认为推举贤能之人,哪有个人感谢之理呢?
有个郎官功劳大却没升职,自己跟张安世说了,张安世回应说:
“你的功劳大,是明主知道的。
人臣做事,哪能自言长短呢!
”拒绝了他,不答应(升职)。
幕府长史升职,辞官赴任时,张安世向他询问自己的过失。
长史说:
“将军是明主的得力大臣,但是士无升迁,谈论的人都因此讥讽你。
”张安世说:
“明主在上,贤与不肖分得很清楚,臣子们自我修为而已,怎么会了解士人就推荐他呢?
”他想隐匿名迹、远离权势就是如此。
张安世地位尊崇,位列公侯,食邑万户,但是他身穿黑色粗厚的丝织衣物,夫人亲自纺织,家奴七百人,都有手艺做事,内治产业,累积细微财物,因此能增殖他的财物,比大将军霍光还富裕。
天子很敬畏大将军,然而内心亲近张安世,对霍光极力隐藏自己的心意。
元康四年春,安世生病,呈上奏疏归还侯爵,请求辞职还乡。
天子回复说:
“将军年老生病,我很怜悯你,虽然不能办事(处理政事),驰骋万里(克敌制胜于万里之外),你是先帝的大臣,精通国家安定混乱之道(通晓国家治理的道理),我比不上你,所以多次向你询问,为何伤感而上书归还卫将军富平侯印呢?
逼我忘记故旧,不是我的心愿!
希望将军努力多吃,服医药(找医生看看),专一精神,以便辅养天年。
”张安世又勉强出来办事,到秋天去世。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胄,河南洛阳人,魏昭成帝之六代孙也。
胄少英果,多武艺,美须眉,有不可犯之色。
周齐王宪见而壮之,引致左右。
隋文帝初被召入,将受顾托,先呼胄,次命陶澄,并委以腹心,恒宿卧内。
及为丞相,每典军在禁中,又引弟威俱入侍卫。
周赵王招谋害帝,帝不之知,乃将酒肴诣其宅。
赵王引帝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令其二子进瓜因将刺帝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帝将为不利。
胄进曰:
“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赵王呵之曰:
“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
”叱之使却。
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
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
赵王曰:
“汝非昔事齐王者乎?
诚壮士也!
”因赐之酒,曰:
“吾岂有不善之意邪?
卿何猜警如是!
”赵王伪吐,将入后阁,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座,如此者再三。
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
会滕王逌后至,帝降阶迎之,胄耳语劝帝速去。
帝犹不悟,曰:
“彼无兵马,复何能为?
”胄曰:
“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
胄不辞死,死何益邪?
”复入坐。
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
“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
”因扶帝下床,趣而去。
赵王将追帝,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
帝及门,胄自后而至。
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
帝受禅,封武陵郡公,拜左卫将军。
寻迁右卫大将军。
帝从容曰:
“保护朕躬,成此基业,元胄功也。
”历豫、亳、淅三州刺史。
时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以胄素有威名,拜灵州总管,北夷甚惮焉。
蜀王秀之得罪,胄坐与交通,除名。
炀帝即位,不得调。
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坐事徙岭南,将军丘和亦以罪废。
胄与和有旧,因数从之游。
酒酣,谓和曰:
“上官政诚壮士也,今徙岭表,得无大事乎?
”因自拊腹曰:
“若是公者,不徒然矣!
”和明日奏之,胄竟坐死。
于是征政为骁骑将军。
拜和代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元胄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王引帝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令其二子进瓜/因将刺帝/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帝将为不利B.赵王引帝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令其二子/进瓜因将刺/帝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帝/将为不利C.赵王引帝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令其二子进瓜/因将刺帝/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刺瓜/连啖帝/将为不利D.赵王引帝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令其二子/进瓜因将刺帝/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帝,古代皇帝谥号之一。
谥号含有表扬、批评、同情的不同类别,“文帝”“武帝”属表扬类,后文的“炀帝”属批评类。
B.因为帝王所居之地门禁森严,臣民不得任意出入,所以皇宫又可以称作“禁中”或者“禁内”。
C.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指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D.“封武陵郡公”和“若是公者”中的“公”都是古代爵位名。
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不尽相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胄出生世家,年少时便有英才。
他年纪轻轻,就练就一身武艺,且容貌非凡,威风凛凛,齐王见其人才难得,便招致身边。
B.元胄勇悍孔武,危难中刚毅果敢。
他在赵王宴请文帝的“鸿门宴”中,毅然闯入内室,气壮如牛,怒目圆睁,大有樊哙之风。
C.元胄处事机警,随时保持警惕性。
他察言观色,发现赵王假装呕吐,是欲伺机谋杀,便扶文帝至上座,巧妙履行了护主之责。
D.元胄功勋卓著,先后受封升迁。
他不仅护驾有功,深得帝心感激;
而且威名远播,就连多次入侵的外族人,也因此很是忌惮。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
(2)胄与和有旧,因数从之游。
”【答案】9.C10.D11.C12.
(1)元胄听到屋后有穿戴盔甲的声音,急忙请求道:
“相府的事情很多,您怎么能够这样(久坐)呢?
”于是就扶文帝走下座位,急忙离去。
(2)元胄与丘和有老交情(是旧交),因此多次和丘和一起游乐。
酒喝得很畅快时,元胄对丘和说:
“上官政确实是一位壮士,如今流放岭南,该不会举大事(造反)吧?
”【解析】9.试题分析:
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左右“唯”“赵王”“因”“以”“将”。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0.试题分析:
识记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两个“公”含义不同。
第一个公是爵位,第二个公是对人的敬称。
11.试题分析:
应是扶赵王至上座。
本题属于事件的张冠李戴。
12.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
(1)被穿戴、遽急忙、殷很多。
(2)有旧老交情、因因此、徙流放。
元胄,河南洛阳人,魏昭成帝第六代孙。
元胄少年时英勇果断,精通多种武艺,容貌英俊,颇有威严,凛然不可侵犯。
周齐王宇文宪见元胄威武健壮,就把他招至身边。
元胄多次随从齐王征伐,官至大将军。
隋文帝初被召入宫中,在将要受命托孤之际,先召元胄入府,接着又命陶澄入府,都被用作心腹,经常夜宿隋文帝卧房内,保护隋文帝。
到隋文帝任丞相的时候,元胄一直掌管禁军,又引荐弟弟元威一起入宫侍卫。
周赵王宇文招阴谋杀害隋文帝,隋文帝不知道这件事,竟然带着美酒菜肴到赵王府与赵王宴饮。
赵王领着文帝入寝室,手下的人不能跟着进去,只有杨弘与元胄兄弟坐在门口旁边守护。
赵王命令他的两个儿子献瓜,借机刺杀文帝。
酒喝到兴起处,赵王想从中生事,用佩带的刀子切开瓜,接连让文帝吃,准备相机行剌。
元胄进去道:
“丞相府有事,不可久留。
”赵王斥责他道:
“我和丞相叙话,你要干什么!
”叱令元胄退下。
元胄怒目圆睁,非常气愤,按刀入内护卫。
赵王问他的姓名,元胄如实回答。
赵王说:
“你不是昔日侍奉齐王的那个人吗?
真是一位壮士!
”于是就赐给元胄酒,说:
“我岂能会有恶意?
你为何这样猜疑警觉!
”赵王假装呕吐,想要进入后阁房,元胄恐怕他要生变故,扶赵王上座。
这种情况出现了多次。
赵王假称喉咙干喝,命元胄到厨房去取水,元胄不动。
碰巧滕王宇文荄后到,文帝出门迎接,元胄附在文帝耳边,劝文帝迅速离去。
文帝还不明白,问“:
他没有兵马又能干些什么呢?
”元胄说“:
兵马都是他家的东西,一旦先下手,大事就不好了。
我不害怕死,可死了有什么用呢?
”又入内坐下。
元胄听到屋后有穿戴盔甲的声音,急忙请求道:
“相府的事情很急,公怎么能够这样呢?
”于是就扶文帝下床,急忙离去。
赵王准备追杀文帝,元胄用身体挡住门口,赵王出门不得。
文帝回到相府门口时,元胄也从后面赶到了。
赵王悔恨当时没有发难,弹指弹出血来。
等到赵王被诛杀,文帝赏赐给元胄的物品不计其数。
文帝受禅即位,封元胄为武陵郡公,任左卫将军,很快又升任右卫大将军。
文帝曾很平静地说:
“保护朕体,成就这份基业,都是元胄的功劳。
”元胄历任豫州、亳州、淅州三州刺史。
这时,突厥人屡屡侵犯边境,朝廷认为元胄平日很有威名,任命元胄为灵州总管,北部的夷族非常害怕他。
应征入朝,任右卫大将军,深得文帝宠信。
有一年正月十五日,文帝与亲近的大臣登高游览,当时元胄值班已毕,已经回府,文帝快速传递诏书,召元胄陪驾。
见到元胄后,文帝对他说:
“公与外人登高,不如到朕身边来,与朕一起登高。
”亲赐宴席,极尽欢乐。
晋王杨广常常送礼物给他。
房陵王杨勇的太子之位被废,元胄参与了谋划。
文帝正在追究东宫太子的事情时,左卫大将军元苦苦劝谏,杨素却谗毁元。
文帝大怒,在仪卫中把元抓了起来。
元胄当时已经下班,却没有离开,就上奏说:
“臣往日不下班,就是为了防备元。
”元胄又用这些话激怒文帝,文帝于是诛杀元。
蜀王杨秀获罪,元胄因与之有交往而受到连累,除去名籍,炀帝即位,元胄仍不得调用。
这时,慈州刺史上官政因事受牵连,徙于岭南,将军丘和也因罪被废黜。
元胄与丘和是旧交,因此多次和丘和一起游乐,酒酣耳热之时,元胄对丘和说“:
上官政真是一位壮士,如今徙居岭南,该不会举大事吧?
”于是,自己抚摸着肚子说“如果是你的话,就不会白白地被贬到那里去了!
”丘和次日将元胄的话奏知炀帝,元胄竟然坐罪受死。
炀帝于是征上官政入朝为骁骑将军,升任丘和为代州刺史。
(三)古诗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街鼓李贺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唐代的一种报时的信号。
翠发,黑发,指年轻。
中国,指京都长安.1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三、四两句描绘了宫中图景,宫墙内,春天的柳枝由枯转荣,吐出鹅黄的嫩芽,宫中却传出美人死去的消息,极写时光飞逝。
B.千年人事灰飞烟灭,就像是被鼓点磓碎的,而“日长白”写出了宇宙永恒存在,与之相比“孝武秦皇”的生命是多么短促可悲。
C.“从君翠发芦花色”中的“君”指“孝武秦皇”,人日趋衰老,然而官街鼓永远不老,只有它“独共南山守中国”,这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
D.官街鼓报时是唐制,“孝武秦皇”当然“听不得”,而诗中却把鼓声写得自古已有之,而且永不消逝,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讴咏了官街鼓。
E.诗歌最后两句突发异想:
天上的神仙也会老死,不死的只有官街鼓,他的鼓声与漏声相继不断,万古长存,从根本上否定追求长生,迷信神仙的愚蠢行为。
14.请赏析诗歌前两句叠词的作用。
【答案】13.CD14.
(1)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隆隆”,描摹了咚咚不绝的鼓声,随着“隆隆”之声,日月流转,循环不已,展示了时光不停流逝的惊人图景。
(2)运用叠词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更使永不驻留的时间变得具体化,形象生动,让读者在鼓声节奏中感受时光流逝的惊心动魄。
【解析】13.试题分析:
C此处诗人并非是在讴咏官街鼓本身,而是讴咏它所象征的永恒的时光。
D“君”泛指世人,可以包含孝武秦皇却不是专指这两位帝王。
诗歌鉴赏的双选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在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1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叠词的作用类试题,诗歌中的叠词使用是普遍存在的,考生可以从诗歌基本意思和节奏两个角度作答本题,例如本题“隆隆”是属于拟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 重点高中 三月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