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07826
- 上传时间:2023-01-18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378.40KB
山西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山西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所谓“综合治理”,是指适应我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正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问题。
安全生产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规范行政执法成为必然选择。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在生产和管理领域的应用取得长足进展,许多煤矿装备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产量监测系统等安全监控系统,其他行业的监测系统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普及。
这些都给安全监管和执法带来了新的课题,特别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安全生产执法必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思维方式,提升监管执法手段,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对执法进行全过程的跟踪和规范,提高监管执法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
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环境条件发生了三个明显进步:
1.市场经济体制在运作机制上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责权层次;
2.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奠定了“数字监控”的技术基础;
3.政府管理职能的明确改进更以利于社会共享、资源节约的整合。
这些发展对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的建立和监控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在社会经济规模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双重推动下,提高企业现实安全度的意识空前提高,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多层次控制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在市场经济新格局下,地方行政监管得到强化,地域监控基础逐渐形成。
1.1.2项目建设的意义项目建设的意义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是有效预防重大、特大事故发生的基础性、长效性措施,是安全生产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全市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具在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落实建设项目资金,精心组织,加快实施,确保监控体系建设如期完成,并在日常安全监管工作中发挥实效。
1.2项目建设的原则项目建设的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涉及到各级政府、各专业部门和各大中型企业,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和分级管理,实现业务系统和技术支撑系统的有机结合,以此带动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评价和信息发布技术标准,强化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形成完善的业务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并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分级负担,搞好保障。
统筹规划和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按照属地管理、企业为主、分级分部门保障的原则,筹措建设经费,落实日常运行保障。
整合资源,注重实效。
本着节约的原则,突出建设重点,注重高效实用,防止重复建设。
充分利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已有数据资源、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数据库资源,加大信息整合与共享。
在已有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和生产场所监控系统的基础上,按照资源共享方式,实现业务协同。
加强重大危险源和应急救援专业数据库建设,并提供标准接口,实现信息共享,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模式。
1.3项目建设的目标和内容项目建设的目标和内容1.3.1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建设目标安监局作为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建设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必须实现三个目标:
一是通过建立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督部门两级长期有效的动态监控管理系统,做到实时了解重大危险源的工作状态,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有关安全技术工作参数(包括安全技术参数、安全监督管理要求数据)的情况,由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实施有效的日常安全管理,安监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二是通过对危险源的危险性和事故的后果预测,以及基于重大危险源风险管理的基本评价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分级评估,实现对全市行政区域的安全规划。
三是在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时,可提供包括:
重大危险源及其周围环境的基本技术数据,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定位;
重大危险源事故危及范围和及时启动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实现事故救援的有效联动。
当发生其他事故引起的重大危险源次生灾害时,为公共安全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相应基础信息支持,为科学决策实施有效抢救提供技术支持。
1.3.2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XX省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具体内容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现场监控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的现场监控是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的基础。
为此,要求危险源单位必须实现现场有效监控,要求对固定场所重大危险源建立固定安全实时监控系统。
包括重大危险源现场视频和安全技术参数采集、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高效沟通管理、应急救援管理等部分。
并能做到采集数据实现向安监部门危险源监控系统实时传送。
(二)危险源监督管理系统开发系统采用C/S操作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IE浏览器以B/S方式操作的、B/S与C/S相结合的体系结构。
该系统包括:
实时监控及预警管理、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的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统、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分级管理、应急救援管理。
(三)监控中心建设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包括一个省监控中心和11个地市分控中心。
省监控中心以及各分控中心通过租用第三方通讯线路+VPN的形式定期和在电信部门的托管服务器进行数据传递;
相关企业通过权限设置可访问本企业重大危险源信息,并定期上报安全监督管理数据。
具体内容见详细设计部分。
本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安全生产动态管理长效机制的管理思想和计算机地理信息技术。
安全生产动态管理长效机制是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三个方面构成,以制度化为载体,以信息化为依托,以自动化为支撑,是与时俱进的制度化、信息化和自动化的机制。
通过该机制的运行,将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能够把新出现的危险源和安全隐患及时纳入日常安全监察管理渠道,随时掌握危险源和安全隐患的分布和状况,有针对性地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控制手段,不让问题积累,使危险源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得到治理,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发生事故后能够及时处理,有关责任人能够受到追究,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化、信息化,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年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和全国一样,总体基本平稳,趋于好转,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突出的表现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
二是重大事故仍时有发生,特别是煤矿企业发生的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人数占到全省煤矿事故的一半左右,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十分消极的社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XX省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对外开放的整体形象。
因此,加强安全监管,规范安全执法,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监管队伍不断壮大。
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积极努力,勤奋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是由于我国工业和经济转型时期的特有规律,客观上正处于事故易发期;
同时我们的监管人员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发展对安全生产的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采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手段,规范安全执法,实施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的安全监管和执法,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信息报送速度,降低监管执法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5项目形成成果、知识产权及完成时间项目形成成果、知识产权及完成时间预计2008年月前设计完成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使XX省入围“平安城市”行列。
二市场需求分析二市场需求分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2005年就已经下达了关于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文件。
文件就面贯彻落实全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推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出了几项要求和建议。
会议之后,无锡、南京、青岛、深圳等城市各自推出了适合自身的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
考虑到我省作为全国资源大省的同时生产事故发生率也相对较高,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使我省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研发出适合我省现状的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迫在眉睫。
同时,改项目的实施也是为了积极配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平安城市”建设,提升我省安全生产监管系统的信息化水平,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提高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水平。
我们要认真学习先进城市在相关项目的经验与做法,并结合本地实际,逐步建术逐步建立政府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和预警监控平台,了解和掌握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预警监控,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与效果。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三国内外研究现状3.1国内发展历程国内发展历程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开展了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与控制技术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令人欣慰的是,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中开展了“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
在“九五”科技攻关中开展了“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课题研究;
“十五”科技攻关中开展了“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技术”研究。
通过上述科技攻关和试点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事故预防体系思想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技术。
为了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我国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和控制技术水平。
1995年初,原劳动部对川化5200立方米液氨储罐危险源监控情况进行了现场考察,并把川化液氨储罐的监控预警作为了“八五”国家科技公关课题的工程示范。
同年,这项工程就通过验收投入使用。
1997年原劳动部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青岛、成都等6城市开展了重大危险源普查、监控试点工作,当时列入普查范围的重大危险源类别包括贮罐区(贮罐)、压力容器等7大类。
随着安全监管机构划归当时的国家经贸委,1998年原国家经贸委在安全生产专项技术措施项目中,列入了“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示范工程”项目。
同时,青岛石油化工厂、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等企业也相继建立了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北京市、青岛市建立了基于GIS的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系统。
这一时期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在我国只是局部的在部分地区和企业自发的试点式的开展。
2001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成立后,把重大危险源监控工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在机构、基础、法规、网络建设和依法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3年12月,国家局召开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座谈会,会上决定在河北、辽宁、江苏、福建、广西、甘肃、浙江、重庆8省市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
2004年初,又决定在江苏省无锡市开展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系统试点工作,使我国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工作,各地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进展。
河北省已经普查出重大危险源5000多处,辽宁省普查登记重大危险源2784处,甘肃省1705处,为加强监督、监控与管理奠定了基础。
国家总局提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重大危险源监管的法规标准体系、监管组织体系、监控监测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贯通的监管、监控网络,把我国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发展安全生产监管电子政务,重视建立链接动态数据库的重大危险源监控地理信息系统,是掌握安全生产的事前数据的重要环节。
地理信息系统(GIS)已经开始用于重大危险源监控。
在江苏省的无锡、常熟、泰兴等地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都在进行有重大危险源监控GIS实用验证。
在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借助网络化的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平台进行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可以界定分层监控职责范围,顺利实施动态危险源数据更新,促进安全管理手段的提升。
大范围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其系统和信息平台设计应该按三种类型来考虑:
一、企业型:
直接面向重大危险源,上联中层系统;
二、中层型:
面向企业,面向特别重大危险源,并上联上层或中央系统;
三、中央型:
面向中层,面向极其重大危险源。
3.2国外发展情况国外发展情况国外工业发达国家在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健康)监察管理方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也是几经反复才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与水平,现已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工作机制与制度。
国内曾有学者调研整理了世界上81个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体制概况,其中主要分析了76个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
76个国家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南美、大洋洲和非洲,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体制均有不同。
分析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安全生产工作历程,从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发展模式来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大致可分为四个主要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是起始发展阶段(称企业安全管理的自然本能期)。
西方工业革命期间,企业的安全管理只是一种被动的反应,是屈从于生产率的导向和只注意死亡、尤其是重大灾难性事故,没有严格的法规,是原始安全管理阶段。
第二阶段是法制监督期。
到20世纪后期,多数工业化国家进入到法制监督期,其特征是:
国家颁布和实施了严格的法规,企业的安全管理依赖于政府强制执法监督,管理者由于惧怕法治惩戒而层层设立责任目标,依据法律条文要求管理安全生产。
第三阶段是自我管理期。
随着国家法治环境完善和企业管理能力提高,在20世纪80年代后,工业化国家中的大多数企业进入到自我管理时期,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安全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作用和应负的社会责任,建立现代管理体系制度,依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多数跨国公司等大型企业都曾采用过这种管理战略。
第四个阶段是由自我管理过渡到团队文化时期。
工业发达国家中现代化企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现已进入这一阶段,它把保障所有劳动者安全健康作为企业最高价值观,安全是社会时尚和所有人崇尚的道德品质,每个人都以关心爱护他人为己任。
目前我国企业的安全管理基本还处在第二个历史时期-强制监督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就是要求国家把强制性的执法监督和督促企业守法作为安全生产最主要的工作基础和内容。
3.3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安全生产状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安全生产监察机制工业发达国家已采用法律手段管理安全生产,如美国近20年来,已对900多项法律、法规、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据统计,我国自建国以来,颁布并实施的法律、法规280多项,此外还颁布了100多项标准和条例。
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不健全,有空缺;
二是存在重复和交叉问题;
三是存在可操作性问题;
四是执法不严。
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目前我国职业安全监察工作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分担。
这种体制不仅与国际通行做法不一致,而且还存在职能分散、职能重叠、多头管理和互相扯皮的缺点。
因为这个原因,为加强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统一领导,国务院新成立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旨在指导协调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协调特别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目前,我国从业人员有23940万人,可是安全监察人员只有2.5万人,按英国的监察比例,我国应有监察人员10.77万人;
按德国的比例应有8.38万人;
按美国的比例应有5.03万人。
同时,我国安全监察人员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也有待提高。
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目前我国工伤保险保障范围还比较窄。
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化基金所覆盖的范围仅为职工的39%左右,支付范围约占当年发生工伤人数的15%;
我国目前工伤保险尚未完全社会化,尚未显示出明显的降低事故和促进工伤预防的作用。
技术保障体系安全科技水平低下,是造成我国安全生产事故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之一。
我国安全生产方面投入不足。
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为4.1亿元,我国仅有197.24万美元,美国投入为我国的207.86倍,如按人均则约为1000倍。
安全生产经济调控机制国外许多国家应用经济杠杆调控业主(企业)行为以加强自我约束,降低或消除工伤事故与职业危害风险,达到保护员工安全健康的目的。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国家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和出现事故后的赔付标准,企业在生产前就先算好经济账,为了降低风险和损失,企业便会向保险公司投保;
而保险公司则会检查企业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只有符合才能够投保,而且保费的高低也会因此有所不同。
因此,国外的保险公司不仅是安全预防研究的主力之一,其保险安全监督更是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起到监督的作用。
目前,全球已有164个国家建立了工伤保险,尤其西欧各国的工伤社会保险更是完善到位。
德国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是预防为主,其次是医疗康复,再次是赔偿,而且每年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提取大约15%的资金用于事故防范工作;
法国的社会保险机构建立专门的工伤预防基金。
业主(雇主)缴纳的工伤保险税(费)与其事故伤人率挂钩,解缴率在0.52.5%之间浮动。
这样,业主(企业)就会主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控制事故风险,从而获得更大利润。
同时,国外的事故赔偿及处罚标准也相对较高,往往是出一起事故,如果没有保险公司,就要使得一些小企业倾家荡产。
而我国目前的安全生产经济政策还处在起步阶段,企业“赔得起事故、舍不得预防”的想象普遍,企业安全费用提取、伤亡事故经济赔偿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的规定有待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完全成型。
安全文化意识我国安全文化相对落后,安全风险意识淡漠;
安全科技储备、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抢救能力不足;
安全管理水平、职业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的普及较差等等问题,还需要花大力气长期努力才会有根本性的转变。
安全生产水平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工业生产中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已大幅度减少,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更加关注的是改善工作条件、缓解工作压力和实现体面劳动。
而我国近年来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以及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病人数量,仍是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煤矿、道路交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
2005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2.81,约是美国的70倍;
与其他国家相比,是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7.60,约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倍。
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到社会安定、和谐及国际形象。
四项目技术方案四项目技术方案4.1设计原则设计原则先进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原则先进性体现在先进的思想、先进的技术方法、先进的软硬件产品等方面。
选择主流产品,支持业界标准,符合当前的、未来的保险业务需求趋势,保证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使用价值。
系统主要部件均应冗余,实现自动故障切换,具备高可靠和高可用性。
设备选型及软件配置上要具有高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保险业务工作24小时不能间断的特性,建立安全高效的主机系统,以保证中煤保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用性原则始终坚持具有最大的性能价格比的原则,在体现系统设计的先进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同时,不盲目追求先进和高档,应该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特点,不可能购置到一种永不被淘汰的硬件产品;
另一方面,要能够最大程度的制定优化的主机系统方案,应充分考虑投资规模、人员素质、系统环境等因素,发挥主机产品的性能优势,保证方案切实可行。
良好的扩充性原则系统建设方案必须保证以后的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
主要硬件设备应能平滑升级,充分适应业务的发展需要。
系统结构模块化,软硬件平台可以积木式拼装,网络中的设备具有扩充性。
网络体系结构支持各种通讯协议,各种数据库和客户机/服务器应用,支持与中国保监会及其它机构、企业的主机和网络设备互连通讯,支持数据库的互操作性。
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原则由于整个系统软硬件设备众多功能庞大,这必将导致系统在管理上的复杂性,尤其体现在对系统存储的管理方面。
这就要求在系统设计时,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能对整个系统平台中的多种设备进行一体化管理,包括安全管理、性能管理、故障管理,做到数据的集中存储、集中管理、集中备份。
4.2总体设计思路总体设计思路全省重大危险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 重大 危险源 监控 管理 系统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