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203458
- 上传时间:2023-01-1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60.84KB
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含答案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第一次是欣慰的笑,第二次是掩饰尴尬的笑。
4.B5.饥饿中的母爱,使“我”真正懂事了,从此懂得真正去关爱自己的家人和别人,“我”承受了本不是自己的年龄应该承受的艰辛,长大了。
6.这是善意的谎言,是娘对女儿深爱的表现,她不希望让女儿丧失自尊。
(意对即可)
(二)老师的教诲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
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
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
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
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领我到操场边坐下怎么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
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
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
她还教导我说:
“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
中国有句古话:
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
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
“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
”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
教导()赞扬()反义词:
进步()骄傲()2.用波浪线在文中划出一个排比句。
3.给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5.找出文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
_并另外再写一句类似的句子:
_【参考答案】1.近义词:
教诲称赞反义词:
落后虚心2.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
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
3.,。
“?
!
”。
4.示例:
因为老师的教导像灯塔,指引着我前进的道路。
使我终生受益。
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示例: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三)_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
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
“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
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
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
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
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
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
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
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
“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日本人,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
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
“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
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想方设法:
_3.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
_、_、_。
4.用“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_6.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_【参考答案】1.示例:
狱中锻炼2.想种种办法,文中指王若飞在狱中想各种办法锻炼身体。
3.日光浴冷水擦身“室内体操”4.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5.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真理和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真理。
6.赞扬了王若飞不向恶劣环境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
(四)家乡的蒿笋在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
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以寻觅它的踪迹了。
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
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
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
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
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
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
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
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香浓味鲜,美味可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
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家乡的蒿笋有个奇怪的特性()A.它是王母娘娘的银簪变成的。
B.它要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才能用来制作菜肴。
C.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3.“银条托金虾”中的“银条”指的是()A.蒿笋B.银耳C.银簪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
_5.文中插入王母娘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参考答案】1.虽然但是(或:
尽管可是)2.C3.A4.用蒿笋做的菜的特点是:
鲜、嫩、香、脆。
5.丰富文章的内容,体现了作者对家乡蒿笋的喜爱之情。
(言之有理即可)(五)空城计(节选)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
右手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
“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
父亲何故便退兵?
”懿曰:
“这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
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
“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
”孔明曰:
“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
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
“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
”言讫,拍手大笑,曰:
“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这本书的作者是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旁若无人_
(2)若某等之见_(3)必弃城而走_(4)吾兵止有二千五百_3.文中三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分析这三次“笑”的不同内涵。
(1)“笑容可掬”:
_
(2)“抚掌而笑”:
_(3)“拍手大笑”:
_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司马懿之所以退兵,是因为他怕诸葛亮在城中设埋伏。
B.诸葛亮之所以敢用空城计,是因为他知道司马懿生性多疑。
C.关于诸葛亮摆空城计的歇后语是:
诸葛亮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D.诸葛亮是吴国的军师。
5.读了这个故事,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物形象。
诸葛亮:
_司马懿:
_6.诸葛亮的许多故事家喻户晓。
请再写出一个诸葛亮的故事。
故事的名称:
_【参考答案】1.三国演义罗贯中2.
(1)好像
(2)如果(3)跑(4)只3.
(1)故作坦然轻松,以诱司马中计,这是紧张的笑。
(2)见魏军远去,暗自庆幸,如释重负,这是轻松的笑,侥幸的笑。
(3)胜利之后的开怀大笑,这是自豪的笑,也是嘲弄司马懿的笑。
(意对即可)4.D5.诸葛亮:
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司马懿:
谨慎多疑6.示例:
草船借箭(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
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
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
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
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
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
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
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
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
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噼啪啪乱响。
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
草料场着火了。
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
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
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
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
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
“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
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
这次他别想活了。
”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
“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这本书的作者是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丧尽天良:
_
(2)走投无路:
_3.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_4.认真读短文,回答问题。
(1)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_
(2)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_(3)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_【参考答案】1.水浒传施耐庵2.
(1)文中说杀害林冲的三个人没有一点儿良心。
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2)文中形容林冲无路可走。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3.进庙门:
走、掩、放、坐、喝。
冲出庙门:
抄起、吼、冲出、杀。
4.
(1)林冲遭到太尉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
(2)草料场是高俅派人收买牢头放火烧的。
(意对即可)(3)高俅一伙一而再,再而三地加害林冲,先是发配,然后是火烧草料场,千方百计致林冲于死地,他没有活路了,才被逼上梁山。
(意对即可)(七)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自度其足_
(2)至之市而忘操之_(3)吾忘持度_(4)反归取之_2.翻译句子。
(1)何不试之以足?
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_【参考答案】1.
(1)测量
(2)到去,往(3)量好的尺码(4)同“返”,返回。
2.
(1)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
(2)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示例:
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4.讽刺了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八)司马光幼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即了其大旨_
(2)自是手不释书,_(3)众皆弃去_(4)光持石击瓮破之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水迸,儿得活。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凛然如成人”中“如”是“如果”的意思。
B.司马光小时候非常喜欢左氏春秋。
C.“破瓮救友”一事发生在司马光七岁时。
4.这则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参考答案】1.
(1)大意,主要意思
(2)自此,从此(3)离开(4)拿起2.
(1)从此以后手不离书,甚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2)水都流了出来,小孩得救了。
3.A4.示例:
曹冲称象;
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九)汉字与中国心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
“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日:
“第一,我们都吃中餐;
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
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
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清明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
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
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
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
慷慨时吟“大江东去”;
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1)戏答:
_
(2)铸就:
_2.仔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__
(2)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3.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
___4.写出文中出现的部分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_。
(2)清明时节雨纷纷,_。
(3)明月几时有,_。
(4)劝君更尽一杯酒,_。
5.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参考答案】1.
(1)开玩笑似的回答。
(2)成就、建造。
2.
(1)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
(2)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也习惯并乐于用诗词来描绘情景表达情感。
3.因为汉字是中国人凝聚力强的原因之一;
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汉字信息量大、文化底蕴深厚、情感表达准确富有诗意,渗透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其他形式的文字无法替代的。
(言之有理即可)4.
(1)春风送暖入屠苏
(2)路上行人欲断魂(3)把酒问青天(4)西出阳关无故人5.因为中国人自小受着中华古典文化的熏陶,心中有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所以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十)汉字,最美的文字红山飞雪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
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
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
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情,在妩媚。
各呈妖娆,各具情态。
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
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
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
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
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
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
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
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
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
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
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
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
“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
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
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
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
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
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何美感可言。
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
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
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
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
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
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
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
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
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
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
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
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
王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他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
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
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文字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还可以长盛不衰,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
有了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来传播,来表达,那是一个残缺的民族,至少不是一个完美的民族。
因此,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美不胜收:
_
(2)相得益彰:
_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汉字的评价是怎样的?
_3.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鱼”、“车”、“妙”、“鲜”等汉字,解说了汉字哪些独特之处?
_4.在第8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但丁,王羲之,其作用是什么?
__5.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
__【参考答案】1.
(1)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2)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2.
(1)汉字历史源远流长
(2)形式优美(3)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3.
(1)形态美或象形;
(2)音韵美或形声;
(3)结构美或会意。
4.
(1)进行对比,突出王羲之以书法闻名的独特性。
(2)说明中国汉字的独特魅力。
5.略。
(十一)我的好朋友修鞋匠马艳敏修鞋匠怎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呢?
还得从我的脚说起。
我一生下来,脚就比一般女孩子的大,随着年龄的增长,脚越来越大,所以鞋特别容易破。
新鞋没穿个把月,就得找鞋匠补,于是我认识了一位年纪很大的鞋匠。
第一次到他那里补鞋时,我拿了一元钱,提了一双踢掉一块皮的鞋。
修鞋摊子前,只见他正低头专心致志地补一双女士皮鞋。
他穿着旧棉袄、旧棉裤,一双粗糙的大手,起了厚厚的老皮,大拇指的指甲也已脱落了。
那花白头发告诉我,他已年近花甲。
老修鞋匠抬起头,看见我,笑着说:
“小朋友,来补鞋吗?
”我点了点头,把鞋递过去。
他看了一下,便熟练地补起来。
老鞋匠一边补一边问:
“小朋友,几岁了?
”“老爷爷您猜!
”“12岁?
”我被他准确的回答惊呆了。
他又问我上几年级,学习成绩怎么样我一一告诉了他。
鞋修好了,费用是两元钱,可只有一元钱,我脸红了,他摆摆手:
“没关系,我就收一块钱吧!
”第一次补鞋,老修鞋匠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去年夏季的一天,下着蒙蒙小雨,我拿了一双脱胶的鞋找老鞋匠去补,修这种鞋费时费力还不挣钱,别人是不愿意修的。
他看看鞋,二话没说,先抹了点万能胶,便补起来。
只见他一手按着鞋边,一手拿穿了粗大麻线的铁针沾了沾水,用劲一按,针尖穿进去,接着向上一针,又从前边穿出来,一缝就是半小时。
老爷爷递给我已修好的鞋,满脸慈爱地说:
“满意吗?
”我一看,补得真好,完全看不出补过的痕迹,拿回家,爸爸妈妈也连声夸好。
至今,我虽然不知道修鞋匠老爷爷的名字。
可早已打心眼里把他当成了值得尊敬的好朋友!
1.“修鞋匠怎么成了我的好朋友呢?
”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
__2.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填序号)
(1)我认识修鞋匠的原因是()A.我和修鞋匠是邻居。
B.我脚大,经常要买鞋。
C.我脚大,鞋经常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课外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