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0199497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60.89KB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docx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课时作业4解析
课时作业6 辛弃疾词两首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栏杆拍遍 神鸦社鼓 远目 嬴取
B.犹愁风雨 金戈铁马 天际 可堪
C.红巾翠袖 邪阳草树 吴钩 季鹰
D.千里清秋 气吞万里 登临 烽火
解析:
A.嬴—赢;B.犹—忧;C.邪—斜。
答案:
D
2.对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楼台)
解析:
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风流”指英雄业绩;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
A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清秋”都是凄清的秋季。
B项“多情”,①多愁善感;②有情人。
C项“赢得”都是落得的意思。
D项“风流”都是指有功业有文采的人。
答案:
B
4.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
A.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
“红巾翠袖”是年轻女子的装束,用服装代人,这是借代修辞。
答案:
A
5.由于受诗词格律的限制,诗词中的句子中常有倒置的词序。
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这一情况的一组是( )
①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③故国神游 ④多情应笑我 ⑤雁自回时,月满西楼 ⑥早生华发
A.①④⑤⑥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D.②③④⑥
解析:
①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③为“神游故国”;④为“应笑我多情”;⑥为“华发早生”。
答案:
C
6.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古战场。
B.“卷起千堆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羽扇”“纶巾”都是古代武将的装束。
D.“吴钩”指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解析:
应为儒者的装束。
答案:
C
7.下列诗句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
例句写景抒情,充满对古人已去、世事已非的感慨。
A项,写春景,抒写春来无人赏的感慨;B项,写寒食节,寒食节家家禁烟火,而汉宫却传蜡烛,富含讽喻之意;C项,写宫女的幽怨,揭露皇帝生活的腐化;D项,与例句意境同。
答案:
D
8.下列词句中有关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句中运用了晋朝人张翰闻秋风而归故乡的典故。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句中运用了三国时刘备拜访陈登的故事。
C.“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句中运用了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伐北魏的典故。
D.“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运用了赵国老将廉颇的典故,是用来隐喻自己的。
解析:
B项中“刘备拜访陈登”错,应是“许汜向刘备诉说自己拜访陈登”。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9~10题。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9.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句“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
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
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
遥远天际,天水交融气象阔大,笔力遒劲。
B.词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
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意近而相呼应。
C.下阕借三个历史人物表明自己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抱负才气。
D.作者运用典故,实质上是借助于古人的事迹,表明自己国破家亡时想保家卫国却又不能实现的愤慨。
解析:
“作者在赏心亭上所想象的景色”不对,是实景而非想象。
答案:
A
10.试从情景结合的角度赏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三句描述的画面,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最后再对情景结合的效果加以分析即可。
答案:
作者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
夕阳残照里,近景是独登高楼的游子,远景为掉队独飞的孤雁。
残阳如血,倦鸟悲鸣,游子思归,视觉、听觉与内心感受高度凝练,让人不禁联想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国势衰微,故土难收,知音寥落。
作者将这种种难言之痛以一幅高度凝练的画面呈现在读者面前,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11~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始“千古江山”四句,借追忆孙权,感叹山河长存、人世沧桑,而言外之意是说,当前无人能力挽狂澜、抵御外侮。
B.紧承“斜阳草树”六句,借缅怀刘裕,盛赞其北伐时的雄心和声威,暗示出词人杀敌报国的决心。
C.下片开头“元嘉草草”三句,借刘义隆北伐失败的故事,从反面透露词人对出兵北伐的渴望,并坚信自己一定能取得胜利。
D.“可堪回首”三句,借眼前所见情景,揭示了由于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妥协投降而给国家带来的恶果。
解析:
C项,借刘义隆北伐失败之事,表达了词人虽积极主张抗金,但又强调必须有充分准备,切不可盲目草率的观点。
答案:
C
12.辛弃疾在本词开头写的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写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试分析两位词人所使用意象的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辛弃疾和苏轼在意象的选择上有相似点,都选择了“江山”和“英雄”,但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
辛弃疾侧重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苏轼侧重抒发个人的孤独、惆怅之感。
答案:
相同点:
都选择了“江山(大江)”“英雄(风流人物)”。
不同点:
辛弃疾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说的是能够掌握和保护这片江山的英雄少,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苏轼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写的是时间的无情,抒发的是个人的惆怅。
三、语言表达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直抒胸臆,借用动作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用快要西沉的夕阳比喻南宋国势衰颓,以声声哀鸣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表达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写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以廉颇自比,表现自己虽老却不忘为国效力、收复中原的耿耿忠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2)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3)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4)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5)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14.下面一段文字部分句子语序不当,请作调整。
(字数不得增减)
辛弃疾,名弃疾,但从他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和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看,是没有什么疾病的。
辛弃疾在《摸鱼儿》中写春色,写相思,写美人,但古往今来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借美人反映现实,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从而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将“使枪舞剑的勃勃英姿”与“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换位
②将“写美人”与“写相思”换位
③将“借美人反映现实”与“委婉地将春色化入政治”换位
15.阅读下面的文字,简要概括辛弃疾不被朝廷重用的原因。
不超过30个字。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
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选自《宋史》)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个人原因:
为人刚直,不擅迎合。
朝廷原因:
软弱议和,不纳直言。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和压缩语段的能力。
作答时,需要紧扣“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及“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分别作答。
参考译文:
乾道六年,孝宗召大臣们在延和殿讨论军政事宜。
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于是论述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提出自己的观点,刚强正直,不迎合他人。
(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逆顺的道理、消长的形势、战术的长短、地形的要害,陈述得极为详细。
因为朝廷刚和金讲和,(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积累运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遥岑远目(眺望远处的山岭)
倩何人唤取(含笑的样子)
断鸿声里(失群的孤雁)
B.凭谁问(靠谁来问)
舞榭歌台(演出歌舞的楼台)
一片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
C.求田问舍(购买田地和房舍)
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刘郎才气(有雄才大略的刘备)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牌名)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烽火扬州路(当年扬州路上,到处都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
解析:
A项“倩”意思是“请求,使”。
答案:
A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D项①“尽”的意思是“全”“遍”“到处都是”;②“否”的意思是表询问,“是否”。
答案:
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博弈于市场的券商逐利本________,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的金融巨头借鉴。
②针对日方炒作我军舰火控雷达锁定日舰机一事,军事专家分析,从应对威胁的角度来说,我方进行瞄准锁定是________的。
③水利工程特别是灌溉工程是农业丰收的重要保证,其重要性________。
国家对抗旱工程的投入绝对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A.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毋庸置疑
B.毋庸置疑 无可厚非 无可非议
C.无可非议 无可厚非 毋庸置疑
D.无可厚非 毋庸置疑 无可非议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理解题中各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各句语境进行判断。
无可厚非:
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用在①句中恰当。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用在②句中恰当。
毋庸置疑:
指无须怀疑(多用于否定式)。
用在③句中恰当。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位“正人君子”台上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实在令人讨厌。
②因为没有事先预备发言稿,于是他就信口开河地谈了自己对这个工程的真实看法,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③王老师为人谨慎,胆战心惊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
④班主任告诉我们,下学期我们班的语文课将由特级教师王军老师上,这真是大快人心的消息。
⑤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寒者也”是不同的,饥寒让杜甫刻骨铭心,所以他写出的诗句更加深刻感人。
⑥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制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功亏一篑。
A.①⑤⑥B.②③④
C.①③④D.②⑤⑥
解析:
①“正人君子”指正直有道德的人,这里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②“信口开河”和后面的“真实看法”不一致,而且“信口开河”是贬义的。
③“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此处应换为“兢兢业业”。
④“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⑤“刻骨铭心”指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⑥“功亏一篑”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
答案:
A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实对辛弃疾是残酷的。
虽然他出色的才干,但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
“北归人”的尴尬身份也阻碍了他的仕途的发展。
B.靖康之变后,父亲辛文郁为了保护家族不再不受金人侵扰不幸被害,母亲也因此忧伤去世。
辛弃疾心伤双亲去世,决意为父报仇,遂南下投宋。
C.辛弃疾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等意象,他笔下的自然景物多雄伟壮阔,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
D.辛弃疾以南宋朝廷大臣的身份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表达了其强烈的爱国之情,对南宋战争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出色”前应加上“有”。
B项,否定不当,应改为“不再受金人侵扰”。
D项,搭配不当,“进行”与“对策”不搭配。
答案:
C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从本质上说,辛弃疾又是一个绝对合格的文人,他和投奔到金国的党怀英同时师事毫社的刘岩老,二人都在文学史上留有大名。
②这就是辛弃疾在历史上威武雄壮的出场,可谓气势不凡。
③和所有时代的其他词人都不同,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
④他二十多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袭击几万人的敌营,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
⑤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对他也是极为赞赏的,“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⑥这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的戎马一生的将军之中,也足以光耀千古。
A.①③④⑥⑤②B.③④⑤⑥①②
C.④⑥③⑤②①D.③④⑥⑤②①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为客观题,可先观察所给选项,比较①③④哪个应该为首句,③中说辛弃疾“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有开启话题的作用,应为首句,可排除A、C两项。
再看B、D两项,首先⑤⑥两句的顺序不同,⑤中有“也是”一词,应放在⑥后,因此选D。
答案:
D
二、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7~8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乡子》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与《永遇乐》中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在内容和情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与《永遇乐》“望中犹记”中的“望中”意义不同,前者指中国,后者指中原地区。
C.《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意义相同,都是“久远的年代”的意思。
D.《南乡子》中的“曹刘”指曹操和刘备。
《永遇乐》中的“佛狸”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佛狸”是他的小名。
解析:
意义相同,都指中原地区。
答案:
B
8.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词借登亭遥望中原并追忆三国时期孙权旧事,含蓄地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昏庸和软弱无能,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参考译文: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
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
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多少朝代的兴亡事变?
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
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
唯曹操与刘备!
词人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功绩,是因为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似,词人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无疑是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鞭挞。
(二)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
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
水神。
③准拟:
准定。
9.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解析:
D项“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错。
答案:
D
10.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
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
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第七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像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音乐。
第八句则是表达他内心的愿望,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
(2)题较为简单,分清豪放派与婉约派即可。
(3)第一问紧承上题。
第二问:
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答案:
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达观、豪迈的胸怀。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描写,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
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
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
作者的用意不是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
豪迈气势、乐观胸怀,略见一斑。
三、语言表达
11.在学习了《辛弃疾词两首》一课后,某中学高二(5)班打算出一期关于辛弃疾的黑板报。
请以“写给辛弃疾”为题,写一段开篇语,要求不少于15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示例: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
多少次,你的眼前仿佛充满了刀光剑影;多少次,你的耳畔回响着清角吹寒;多少次,铁马冰河进入你的梦乡;多少次,你又忆起大漠孤烟……
走进你的词,每每会使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虎啸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里挑灯看过的“吴钩”,那清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幽幽的光。
可惜这把锋利的剑,始终未能再饮胡虏血。
你本该是一位旌旗拥万夫的将军,可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阵点兵。
一腔壮志未酬的悲愤,化作一首首剑一般豪雄的词,在那里,热血撞击你心壁的声音清晰可辨。
你的名字的背后是历史的伤疤,你的名字的正面是民族的勋章。
12.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在文后的横线上填写结论性的句子。
辛弃疾以杰出的爱国词,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其传世词六百多首,抒发爱国情怀的作品占三分之二以上,数量之大,自有“词”这种诗体以来,一千四百年间,尚无人能望其项背。
爱国是辛词的一大主题。
生态则是辛词的又一大主题。
一册稼轩词,展卷读去,从卷首到卷末,满纸山川之美,草木之秀,让人目不暇接,间以风雨之声,鸟虫之鸣,让人心动神驰。
还有词人与青山的深情对视,与苍松的幽默调侃,与鸥鹭的真诚结盟,更有对白鹭的生态建议,让人的心灵受到难得的洗礼和升华。
辛弃疾的生态词,是我们尤其应该珍惜的人文精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两个语段写了两个内容,第一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爱国词的贡献,第二个语段写辛弃疾对生态词的贡献。
因此,我们就可以整体把握文意,找到结论句的答案了。
答案:
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也是我国最伟大的生态词人。
13.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两位我国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句子,要求结构一致。
例句:
生活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辛弃疾说:
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宋词 课辛弃疾词两首 课时 作业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