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198433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39.68KB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组讨论并进行记录)(5)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适当记录(6)假想:
如果没有这些机械帮助人类,会出现什么情况?
(由此让学生想到木工室里的那些机床为大家做木工活带来的方便)(7)进行安全使用机械的教育3、了解机械由来已久
(1)提问:
古代的时候有工具吗?
(2)教师介绍:
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猿人,而人类真正的进化的标志其实就是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学会制造各种简单的机械,帮助人们狩猎、生产,在水上航行这些工具里面都包含着简单机械的原理。
(3)看书P3工具图片。
提问:
认识书上的这些工具吗?
有什么用?
讨论:
这些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难度?
哪些部位可以省力。
(三)总结本课教学内容,并完成作业(四)布置作业寻找家中的各种机械。
教学后记:
2、怎样抬高讲台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利用杠杆进行省力的操作。
2、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3、能够分析阿基米德用杠杆撬起地球语言的原理。
4、能够通过实验发现省力的原理。
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
2、懂得杠杆的特点,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
3、知道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务,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二、教学重、难点:
研究杠杆的功能与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1、教师准备:
铁棒,剪刀,开瓶器,镊子等。
2、学生准备:
尺子,硬币,橡皮,剪刀,开瓶器,镊子等。
(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并齐读。
2、提问:
知道我们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了?
班上谁的力气最大?
3、请力气最大的同学上来搬讲台,知道讲台是非常重的。
4、询问:
讲台重吗?
你一个人能搬动它吗?
怎么办?
5、分组讨论6、汇报方法(有的学生会提出多几个人抬,也有很多学生会提出用杠杆)7、谈话:
刚才有的组提出用一根帮子就可以抬高讲台,怎么做?
你们能用简图表示吗?
8、学生演示。
(二)主题研究1、认识杠杆及作用
(1)(展示学生示意图)讲述:
一根棍子就能比较轻松的将讲台抬高,其实这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人们将它叫做杠杆。
(板书)杠杆包含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以就能轻松撬动讲台。
现在能说说杠杆这种机械有什么用?
(省力)(3)认识动力点、阻力点2、研究杠杆省力的原理
(1)提问:
杠杆由支点、动力点、阻力点三部分组成。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了?
让我们继续研究。
(2)实验研究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在尺子一端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你能有几种摆法使木尺平衡?
分组实验,并认真做好记录。
(强调不改变固定硬币的位置)汇报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做记录(3)讨论:
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
(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不同造成不同结果,当然不要出现动力臂和阻力臂的词)(4)小结3、了解杠杆的广泛运用
(1)谈话:
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杠杆,你们还能说出哪些?
(2)学生分组谈论。
(3)分析三种类型的杠杆:
剪刀、开瓶器、镊子。
(三)巩固应用1、提问:
今天我们研究了哪种机械?
有什么收获?
2、讲述:
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撬起整个地球。
”他说的有道理吗?
为什么?
3、学生自由谈论教学后记:
3、斜坡的启示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能够发现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能够运用斜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要的拉力越小。
3、知道斜面的变形及其功能。
4、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探究斜面角度的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
螺丝钉,开瓶器等。
小车,测力器,书若干,小黑板,记录表,铅笔,三角形纸一张。
(一)导入新课1、谈话:
记得老师上课用的投影小推车吗?
每次推进教室时都需要同学来帮忙,哪些同学帮忙推过?
2、请推过的学生说说感受。
3、讨论:
推车很重,每次进教室时由于有台阶所以都很困难,你们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
可以让学生分组比划试一试)4、讲述:
刚才很多小组提出把台阶处做成斜坡,就可以省力。
(画图)斜坡的组成就是两头一高一低、坡面为硬质材料。
坡面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5、(图片)介绍: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想出这样的方法,帮助人们把重物搬到高处。
一个简单的斜面就可以帮助人们省力吗?
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
(1)实验:
使用斜面省力谈话:
使用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吗?
请你借助实验篮里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2)斜面坡度大小与所需力量的关系谈话:
实验验证斜坡确实可以省力,可是同样的小车,在每个组的斜坡上所省的力为什么不相同了?
小组可以派一位同学到其他组寻找原因询问:
你们发现原因了吗?
讲述:
刚才很多组提出与坡度大小有关。
这只能是提出的假设,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分组设计实验,并实验汇报试验结果:
你们有什么发现?
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斜面的角度确实影响所需拉力。
坡度越小,所需力量越小,反之越大。
2、认识斜面的变形及运用
(1)谈话:
是不是只要有斜面就可以省力了?
(2)看图:
陡峭的山路(3)思考:
怎样才能爬上这陡峭的山?
你见过解决的方法吗?
(启发学生想到盘山公路)(4)动手操作:
将一张三角形的纸绕在一支铅笔上,你们能发现什么?
(5)讲述:
(展示螺丝)这种螺旋其实就是一种变形的斜面。
虽然距离变长了,但却能更节省力气。
这种变形斜面的利用被广泛运用在公路建设上,如刚才所提到的盘山公路。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
除了盘山公路,你们好能想到哪些变形的斜面?
(2)分析P8图片,并明确这样的目的(三)总结教学后记:
4、拧螺丝钉的学问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3、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
1、知道轮轴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3、知道轮轴省力的原理。
4、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3、勇于在生活中发现身边的简单机械。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
教学碟片,图片,轮轴实验盒,测力计。
螺丝钉,大小不同的螺丝刀,木板。
(一)体验轮轴的省力作用,认识轮轴1、通过拧螺丝钉的活动,初步认识轮轴
(1)教师讲明拧螺丝的要求教师准备各种螺丝刀让组长上来拿
(2)活动:
拧螺丝钉,教师巡视,对于螺丝刀大小不合适的小组询问原因(3)汇报:
选择什么样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
(大的)(4)观察螺丝头的构造,用简图画出来。
(小圆)观察螺丝刀的头,及画出拧螺丝时的形状(刀头)(5)讲述:
我们可以发现大螺丝刀比小螺丝刀更好拧螺丝,螺丝刀在转动的时候和螺丝形成了一个大圆套小圆的构造。
(画图)2、查找与螺丝刀相同结构的其他轮轴
(1)讨论: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种大圆套小圆的装置?
(2)图片提示:
方向盘、水龙头、门锁(3)讲述:
像螺丝刀、方向盘,有一个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
(4)播放教学碟片
(二)探究轮轴省力的原理1、谈话:
轮轴是一种机械,使用这种机械可以为我们提供什么了?
2、看书P10实验,明确实验方法3、教师提示学生拉动轮轴时不能停停动动,要在拉动过程中记录数据。
4、汇报实验结果:
使用轮轴可以省力5、实验:
将轮子换成更大的轮教学后记:
6、汇报:
轮比轴越大越省力。
7、通过画图认识轮轴是一种变形杠杆,明确为什么轮比轴越大越省力的原因(三)了解轮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谈话: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广泛的运用了轮轴,看书P10的图,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
2、讨论中,认识轴带轮转动也是轮轴工作的一种形式(四)总结5、国旗怎样升上去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3、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1、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
2、通过实验自己发现两种滑轮的作用。
滑轮,滑轮实验盒,测力计,钩码,教学碟片等。
老师有个问题,谁知道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
靠什么装置?
(板书课题)2、请班上升旗手谈谈。
3、播放教学碟片4、(出示滑轮)介绍:
国旗就是靠老师手上的这个机械升上去的,它的名字叫做滑轮。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简单机械。
(二)学习新课1、观察滑轮,认识滑轮的构造特点
(1)调动学生研究热情:
想不想仔细看看滑轮?
(2)分组观察滑轮,找出滑轮的特点。
(利用让学生画一画)(3)汇报:
滑轮什么样的?
知道那个槽有什么用?
2、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1)提问:
你看过别人使用滑轮吗?
在哪里见过?
(2)图片介绍:
常见的滑轮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在支架上,不会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还有一种是不固定的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指导学生组装滑轮,并动手拉一拉3、探究两种滑轮的作用
(1)提问:
你们认为使用这两种滑轮有什么用处?
(2)师生交流,确定假设(3)分组讨论,设计实验(4)分组实验(5)汇报实验结果(6)小结:
定滑轮的作用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作用可以省力。
(7)讨论:
大家看看黑板上画的图,有什么发现?
(变形杠杆)(8)思考:
从图纸上看,我们知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而且应该省一半的力。
可是实际测量中省了一半的力了吗?
(摩擦力)(三)巩固应用1、提问:
今天收获是什么?
2、学生观看介绍滑轮组碟片资料。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1、喜欢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其乐趣。
2、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二、教学重点:
研究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特点。
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并能够研究他们各自的特点。
自行车,小赛车玩具,玩具车或玩具(带齿轮的),机械实验盒等。
课前查阅有关自行车的发展史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统计:
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
2、谈话: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每家都会拥有一辆以上的自行车。
你们了解自行车吗?
3、出示图片:
过去的自行车,现在的自行车比较:
过去与现在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
4、讲述:
今天,研究的主题就是车轮。
(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发现传动装置的存在
(1)活动:
到车棚观察自行车,并将车轮用简图画下来
(2)展示学生的图(3)讲述并演示:
大家可以发现现在的自行车能够转动,是因为链条将动力从脚踏板那里传到后轮上。
像自行车链条这样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2、发现复杂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并了解其如何传递动力
(1)分组观察自己带来的玩具(提示学生观察齿轮部分,了解传动装置)
(2)汇报并在投影机上展示:
有什么发现吗?
(靠哪部分运动)(3)提问:
和自行车的动力产生有什么不同?
(4)讲述:
刚才同学观察中又发现了一种传动装置就是齿轮传动。
链条、齿轮都是我们经常能见到的传动装置,依靠它们产生的动力使机械转动。
3、认识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特点
(1)认识链条传动的特点指导学生组装链条传动装置提问:
链条传动有什么特点?
链传动可以最大限度传递力,也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的承受能力的限制。
(2)认识齿轮传动的特点指导学生组装齿轮传动装置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齿轮A和B提问:
齿轮传动装置由两个或多个齿轮组成。
齿轮传动可以传递力,能改变齿轮转动的方向、能改变齿轮传动的快慢。
无论一个齿轮朝哪个方向转动,与它相邻的齿轮一定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动的。
要使两个相邻的齿轮朝同一个方向运动,必须在两者之间再加入一个齿轮。
齿轮的旋转速度取决于两个齿轮的大小,还与两个齿轮齿数的比值有关,比如一个16齿的齿轮会使一个8齿的齿轮的转速增加一倍。
扩展介绍:
几种齿轮传动的装置普通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伞形齿轮传动、内齿轮传动(3)讨论:
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小结:
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都可以最大限度传递力。
链条传动可以远距离传递力,但工作动力不能太大,因为受到链条的承受能力的限制。
齿轮传动需要近距离传递。
而且它们的用力方向也不相同。
(三)巩固总结1、总结本课教学。
2、课外研究:
自行车的链条传动装置
(1)讨论研究方案。
(2)提出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1课折形状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二)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2、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欣赏自然界中生物奇妙的形状与构造,感叹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启示,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折纸形状,探究不同形状承受能力的不同。
教师准备:
图片(蜂巢、乌龟房屋等),瓦楞纸,学生探究活动用的白纸(16开复印纸),50克的钩码若干(或其他小称重物)。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1、师出示一张16开纸,演示:
把两本厚书放在桌上,离开20厘米,白纸两端搭在书上。
在白纸中间的纸面上放上一些小重物(由少到多,慢慢逐一放,教师注意动作的规范:
轻轻放。
)一直到白纸中间出现凹陷。
师可提出关键词:
承受。
这张白纸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承受力是多少?
板书:
承受力。
2、提出问题:
在不增加任何辅助物体,也不把纸撕坏的情况下,还是这样放置,你能让这张白纸的最大承受力增大吗?
(二)学习新课A、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筒,竖直放置时的承受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
把纸折成三棱柱,竖直放,在顶上放置书,观察其承受能力。
把纸折成其他形状的纸筒,竖直放,它的承受力会怎样?
3、学生设计方案:
折成什么形状?
怎样比较承受力的大小?
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
(注意:
重物在纸筒上保持平衡,然后再松手。
)4、学生实验活动,师巡视。
交流汇报:
什么形状的纸筒承受力最大?
为什么圆柱体的承受能力强?
B、研究把纸折成不同形状水平放置时(纸梁),哪种形状承受力最大?
1、学生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设想。
要求:
学生把自己的设想画下来。
完成课文77页表格1。
(让学生尽可能想出多的方法)2、学生交流。
3、师:
怎样证实你们的想法呢?
实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讨论:
自我修正完善实验方案。
5、学生按四人小组探究活动,要求记录实验结果,师加强巡视。
6、学生汇报交流。
7、引导学生注意分析,同样是波浪形,为什么有的承受力大,有的承受力小?
8、思考:
怎样增大纸的承受力?
(改变形状。
这样,可以使力均匀分散到各处)C、游戏活动;
鸡蛋能承受多大的力?
师演示:
在鸡蛋托子上放置六个鸡蛋,铺一块木扳,测试能承受多大的力。
(为掀起高潮,可先让学生预测这六个鸡蛋能承受多大的力,再实验。
)(三)巩固应用1、让学生自己小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了解物体的几种基本形状:
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长方体、球体3、提问: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4、出示图片,让学生分析这种形状有什么好处?
(1)薄壳形建筑如悉尼歌剧院、北京火车站大厅、北京网球馆。
(2)大自然中的部分生物的身体形状。
(3)瓦楞纸、石棉瓦、硬纸盒板等食物或图片5、完成书后活动记录。
第2课搭支架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平面支架和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2、初步学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的方法。
1、知道不同的形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小组合作搭建支架的过程中,体验到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搭建支架,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三角形结构的图片、橡皮筋2、学生准备:
有关搭建支架的材料、绳子、透明胶带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准备好的几种支架(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六边形),请学生判断:
哪种形状最稳固?
说说预测的理由。
学生进行预测并说明。
怎样证明你们的预测?
(1)学生提出实验方案。
(2)交流,完善。
(3)学生分小组合作搭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最牢固。
(4)学生交流探究结果。
3、提出任务:
你能让不牢固的其他几种形状也变得牢固一些吗?
怎么做?
4、迁移运用知识:
学生活动,让支架变得更牢固。
(二)搭一座高塔。
1、提出任务: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所学到的知识,搭建一座25厘米的高塔,比一比,哪一组的塔最牢固?
2、学生设计塔形,选择连接物。
并说说自己的设计理由。
3、学生小组合作搭建高塔。
(教师加强巡视,做适当的辅导)4、提问:
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5、交流:
谁的塔最牢固?
谁的塔用的吸管最少?
6、小结:
采用三角形的支架最省材料,也最牢固。
(三)迁移运用1、出示图片:
艾非尔铁塔(教师作介绍)2、提问:
为什么艾非尔铁塔那么高还这么稳定?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建筑利用三角形支架?
3、完成书后学生活动记录。
第3课建桥梁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中的作用。
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
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有关各种桥梁的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1、展示南京长江三桥的图片及有关它的报导。
2、这是一则关于什么的报导?
(板写:
桥梁)3、你见过哪些桥梁?
(二)桥梁分类1、想了解更多的桥梁么?
2、分发桥梁的卡片。
3、介绍你最喜欢的桥梁。
4、给这些桥梁分类,说说标准。
(三)搭建桥梁并研究1、谈话:
现在我们来建自己的桥梁研究。
建桥梁2、展示材料:
(1)观察,想一想,怎样建桥梁?
(2)演示,搭建不同类型的桥梁(3)归纳,把这三种不同的桥梁画下来。
(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3、这三座桥梁中,那一座桥梁会是最牢固的?
4、讨论、预测、填写关于桥梁的强度:
(1)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
(2)我们可以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
是最牢固的部位?
还是最薄弱的环节?
(讨论)在图中,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出来。
(3)我们今天是用瓶装清水来作为重物,测量桥梁的强度。
(简单介绍矿泉水瓶子的容水的重量)分组活动过程:
(1)学生活动(约15分钟)
(2)指导及时记录数据(3)汇报结果(四)总结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大家的测试,你对这几座桥怎样的评价?
1、最牢固的是哪一种桥?
2、简介斜拉桥: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桥梁,省料,牢固。
正在广泛地被世界各地应用。
(五)总结研究过程1、大家觉得今天研究了几种桥?
一座种还是三种?
2、这三种桥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写:
材料、跨度、宽度3、这些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其中的一个特点进行研究,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控制好了相同的条件,另一个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1、提问: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桥梁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课后还想继续搭建和研究桥梁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了许多拱桥,那些石料是怎样搭建成拱形的呢?
我们一起看书了解一下。
(1)为什么要夹纸片?
(2)拱是怎样形成的?
(3)你估计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课后的时间自己研究一下。
第4课造房子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五 年级 下册 科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