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二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192137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37.28KB
一年级二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一年级二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二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2、这节课你觉得你的表现怎么样?
五、拓展延伸
知识链接:
古诗谜
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第二课时
1、导入示标
开火车复习、认读生字;
读句子,找生字朋友。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读字音,老师指导等方法,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
认识偏旁“辶、忄”两个偏旁。
2、根据图画内容和资料拓展理解课文内容,反复朗读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二、自主学习(看看、想想、议议)
出示自学提示(细看学习指导1分钟,自己独立思考4分钟,同学间的交流与议议6分钟)
出示自学指导
三、反馈展示
(一)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我来闯关:
2、观察“儿”“无”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书上描红。
4、学生练习书空,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组反义词
1、解“远”和“近”。
让学生看图,说说在“远处”,“谁在近处”。
2、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
3、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戴头饰,演一演;
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
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
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
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
(6)读一读6组反义词。
1、小结
2、本节课你觉得你表现怎样?
1、我会说
远——高——来——
笑——白——晚——
大——小——多——
黑——美——胖——
2、我会写
人、火、文、六
教学反思:
2、四季
1、借助拼音,会认“对、说、是”等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学会“乚、乙”两种笔画;
2、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一年有四季。
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意思。
认识11个生字。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图片引入,看看图片是由哪个季节拍摄的?
引出四季
板书课题:
四季
出示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指导:
1、我要在课文中找到“对、说、是、叶”等11个我会认的生字,并动动小手把他们圈起来读一读,要读准字的音。
2、我要大声读,或者给学习小伙伴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图片和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一年有几个季节。
3、反馈展示
自学提示
(一)
1、我要在课文中找到“对、说、是、叶、圆、夏、秋、雪、肚、就、冬”11个我会认的生字,并动动小手把他们圈起来读一读,要读准字的音。
反馈展示
(一)
1、出示单个生字,让学生认读。
(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2、把子放到词语当中认读。
3、把字放到句子当中认读。
自学指导
(二)
2、我要大声读、给学习小伙伴读、做动作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图片和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每个小节说的是什么。
(读一读课文,再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每一个季节都有什么代表性的事物?
)
反馈展示
(二)
(一)欣赏图画,初读课文。
1、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师:
你们读得太好。
儿歌一定读得更棒,现在请同学们端起课本,大声读一遍儿歌。
(学生自己读儿歌。
你最喜欢写什么季节的?
谁想读?
(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季节的那段儿歌,指导朗读。
你们知道每一个季节还有那些美丽的景色?
(学生举手回答。
2、欣赏图画,仿编课文。
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四季的图片,同学们想不想欣赏一下?
(学生:
想。
(请学生到台上展示收集的图片,选择其中的几幅图片,小组合作仿编儿歌。
欣赏了同学们编的儿歌,大家开心吗?
开心。
)那我们带着这种开心的心情来背诵这首儿歌,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
(学生带动作背诵儿歌)
3、学习笔画,书写生字。
“七”:
先写横,由左向右稍向上倾斜。
“儿”:
撇为竖撇,第二笔竖弯钩起笔稍高。
“九”:
横折弯勾稳而有力,竖为竖撇。
“无”:
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四季》这首儿歌,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么?
(学生说。
五:
拓展延伸
1、课后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也可以收集更多有关这四个季节的其他资料,如:
照片、录像、诗歌、歌曲等等。
2、做《新课堂》
复习回顾
1、借助已有的识字的方法,会写“七、儿、九、无”4个生字,学会“乚、乙”两种笔画;
2、运用对比法。
认识“口、禾、”
二、自主学习
1、运用对比的方法,会写“七、儿、九、无”4个生字,学会“乚、乙”两种笔画;
1、学习笔画,书写生字。
3、《小小竹排画中游》
1、借助文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㈠ 导入:
我们祖国有着秀美的风光,北国的冰雪,高耸的白杨,南国的椰林,婀娜的杨柳。
刚毅秀美,各有特色。
今天我们就要来欣赏一下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光。
(课件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江南的风光多美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
我看到了一条河,河里有小鱼跳出了水面。
天空中有两只燕子飞来了。
河的两边还有很多的树、禾苗、草地,都是绿色的。
远处还有几幢房子,很漂亮……
㈡ 师:
江南的风光那么美,树木都是绿油油的,那里的人也很美。
你们看,谁来了?
(课件演示:
小朋友撑着竹排慢慢过来。
)他是怎样来的呢?
㈢ 板书:
竹排
1、借助文中拼音和,认识“排、游、流、唱”等11个生字。
2、不同形式的读诗歌,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1、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歌,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生字,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2、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想一想诗歌所描述的画中给我们讲述了那些美丽的景象?
3、反馈展示
(一)师:
书上又是怎样来描写江南美丽的景色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请小朋友们自己来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注意要读准字、词、句。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请小朋友看看上面的这些生字朋友,你都认识它们吗?
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2、小组合作,认记生字。
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你们想想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看哪组记得最多。
3、游戏:
“捉气球”。
每个气球上标有生字,读对了就用鼠标点击生字,把气球定住。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朗读课文: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交流汇报。
5、全班齐读课文。
(三)书写指导,掌握结构
1、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会写了好多字,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写几个新的字,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口”,学生认读并组词
(1)仔细观察,掌握结构
观察“口”这个字,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怎样写才好看?
(2)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作业,生评议
(5)继续写,争取比前一个有进步
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给自己的同学说一说
5、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
2、书写“口、中、日”
第二课时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等)。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具体句子,会用叠词。
2、结合文中插图,理解如在“画中游”的原因,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出示自学提示(细看学习指导1分钟,自己独立思考4分钟,同学间的交流与议议6分钟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叠字,结合具体句子,会用叠词。
2、结合文中插图和课件图片,和学习小伙伴说说如在“画中游”的原因。
1、读读想想,鼓励学生质疑。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上做记号。
4、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全班交流。
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密”是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说江南是鱼米乡?
③小竹排是在水里游的,书上为什么要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小结:
江南一带河流很多,河里有许多鱼虾。
那里还种了很多水稻,水稻成熟了可以碾成大米,因此人们都把江南一带叫做“鱼米乡”。
正因为这里很美,就像一幅山水画,所以才会说“小小竹排画中游”。
师补充课题,生齐读课题“小小竹排画中游”。
5、朗读指导。
1、在这么美的地方,撑着在竹排,看着两岸优美的景色,你的心情怎么样?
2、那你能用快乐的心情来读一读吗?
你自己来试着读一读。
3、谁来试试看,把你高兴的心情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齐读。
4、拓展活动:
评选“金嗓子”。
(小组推荐人选,师生共同评比。
5、配乐朗读课文:
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景,鼓励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感受。
1、悟江南:
小朋友都去过江南的很多地方,你能把你在旅游时看到的、听到的说给其他的小朋友听吗?
生交流介绍,师点评并指导说话。
2、画江南:
在课本的江南插图上填上美丽的一笔。
3、诵江南:
让学生根据画的内容改编课文。
4、赞江南:
小竹排顺水游到了江南的其它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1、教师板书、学生练习说:
绿油油的小草白茫茫的雾
黑糊糊的小屋亮晶晶的星
金灿灿的太阳黄澄澄的梨
红通通的柿子胖乎乎的脸
蓝盈盈的天空翠生生的秧苗
酸溜溜的梅子
2、收集江南风景图片在教室中展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4、哪座房子最漂亮
1、借助文中拼音,认识12个生字。
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
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知大意。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堂。
认识12个生字。
1、(出示图画)同学们我们大部分的爷爷奶奶都在农村,对农村比较熟悉。
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幅描绘农村的图画。
2、看图后发言,用自己的话描绘图画上的景物。
3、在这些房子中,那座房子最漂亮?
1、借助课文拼音,认识“哪、座、房、漂、亮”等12个生字,会写“门、们”2个字。
认识2个偏旁。
2、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再熟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农村发生变化。
1、掌握本课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村发生的变化及小学生喜悦的心情。
师生双边活动: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字读课文,要去读准字音,用圆圈圈画出“我会认”的生字。
2、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句话?
3、根据课后的笔顺指导和老师的讲解,会写“了、子、门、月”四个生字
1、请大家再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句话?
2、朗读理解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说自己对这些房子的感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展示课件。
(3)指导朗读。
(4)生自己体会朗读,教师示范指导。
3、学朗读第一句。
(1)学生自由读第一句。
出示课件,你觉得这座房子还美在哪里?
(2)教师范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3)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三、四句。
5、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门”“门”。
2、比较两个字的字型,并分别组词。
3、指导书写:
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所占位置,并练习书写。
你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同学听吗?
五、拓展延伸
1、课外,让学生观察校园、楼房、村庄等,说说这些地方的变化。
2、画一所“漂亮的小学堂”,在小组内交流。
出示学习目标目标:
1、用对比的学法,认识“广、户、穴、尸”4个偏旁。
2、借助文章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热爱之情。
自学提示: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抒发对生活、学习的热爱之情。
1、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2、指导背诵课文
(1)结合图画,教师引导背诵。
(2)以多种形式巩固背诵:
同桌交替背、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3)结合图画,一齐有感情的背诵。
3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卡片,复习生字。
(2)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学生对“门”“们”“月”“肚”“请”“苗”进行扩词。
(4)指导“月肚、青、苗的书写。
四、总结评价1、完成“读读说说。
2、教师总结。
五、巩固拓展
将这首儿歌背给家长听。
5、爷爷和小树
1、借助拼音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伞、热”9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
2、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一遍,谁听出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板书课题。
谈话:
爷爷是人,小树是植物,为什么把植物和人物写在一起呢?
学习新课后同学们就知道了。
请大家一起读课文。
1、借助拼音和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识“爷、棵、到、给、穿、暖、冷、伞、热”9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
2、通过个别读、齐读等不同方式的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指明读,开火车读。
重点指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暖
穿、冷、伞热”。
并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3、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1)认读自然段。
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是否读的正确、响亮,不丢字、加字。
(2)师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句。
(3)、学生齐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开火车读。
再让学生找出写爷爷保护小书的句子。
(2)爷爷为什么这样做?
“暖和的衣服”指的是什么?
(3)启发想象:
冬天太冷了,爷爷帮助了小树小树不冷了,小树的心情怎样?
,
(4)指导朗读第二段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小组讨论,小树会有这样的变化?
(3)小结。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再书空。
2、展评:
学生自查。
课后让学生收集有关“树木为人类做贡献”的资料。
使学生明白:
人类爱护树木,树木回报人类。
复习导入
1、用巧记法学习“开、四”,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棵、冷”。
2、找出文中写爱小树,小树回报爷爷的句子,体会人和树互相关心的情感。
3、结合课文,理解“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结合课文,理解“绿色的小伞”指什么。
1、书写“不、开、四、五”4个字。
2、轻声读课文,看文中插图,边读边想:
爷爷是怎样保护小树的?
“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呢?
3、有感情地把课文读给同学听。
4、人和树有什么关系?
5、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的词语:
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
指名读并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
(2)扩展练习。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呢?
1、按课文填空。
冬天(),爷爷()小树穿上()的衣裳。
2、写出反义词
冷——()关——()
语文园地二
1、分辨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比较形近字,字的偏旁归类。
3、读词读句,巩固识字和积累词句。
4、读背古诗,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学古诗《画鸡》。
教学时间:
分辨字音,比较形近字以及字的偏旁归类。
(一)我会连
1、观察本题,讲要求,自己先做,然后全班交流。
2、小结:
要区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3、做“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来巩固本题。
八名学生手拿声母卡扮成青蛙,18名学生手拿生字卡片扮成小蝌蚪去找妈妈。
(二)读读比比
1、看题目,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上下两组形近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上面三组字都是一笔一差,下面三组字都是独体字加偏旁。
2、选一组进行音形义的比较,突出字形的比较,然后口头组词。
3、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其余几组形近字的比较,并组词。
4、小组派代表,自选一组来交流。
(三)我会找
1、创设情景:
瞧,苹果园到了!
谁在干什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2、同桌分工,帮图上的小朋友“捡苹果”。
3、同桌展示“找”的苹果,并读一读。
4、再贴上几个没写字的苹果,让学生在苹果里填上在生活中认识的带有“”的字,想想该放进哪个篮子。
读词语,读句说句和读背古诗。
(一)我会读
1、谈话:
我们做个“过独木桥,夺红旗”的游戏。
展示独木桥,桥上有许多“拦路虎(词语)。
只有读准它们,才能“过桥夺旗”。
2、把词语分成几部分,做过桥夺红旗的游戏。
(1)指名个人“过桥”。
(一个读一排词语)
(2)四人接力“过桥”(两排词语)
(3)男女接力比赛“过桥”(所有的词语)
(二)读读说说:
1、过了“独木桥”,我们又到了“我会读读说说”的游览区,我们读什么,说什么呢?
(让学生自己发现)
2、读句子,学生练读,指名读
3、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地方有什么”的句型。
4、指导学生把第二句的“什么地方”用“ ”画出来,用“——”把“有什么”画出来。
5、变句子说话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家门口有 ”,“江上有 ”。
6、把第三句话补充完整:
屋子里有(指导用准数量词)。
7、扩展练习:
河上有______________。
海边有______________。
树上有______________。
公园里有______________。
教室里有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单元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