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189766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54.81KB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破坏。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人口增长过快会破坏人类与环境之间原先的平衡(√)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将会自然减小(×
)
(3)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都与人口众多有直接关系(√)
2.某国妇女的生育年龄大都在21~35岁,如果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长得比35岁以上年龄段快,且每位妇女生育孩子的数目长期保持现有的水平,那么该国的人口将( )
A.出生率不变,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B.出生率上升,人口数量上升
C.出生率上升,但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解析:
选B 由题意可知,该国处于育龄期的妇女数量较多,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国的人口将持续上升。
3.制约人口环境容纳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
选A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制约人口环境容纳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
4.下列选项,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选A 温室效应使大气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或冻土融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大量排放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等物质引起的。
5.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相对较大,其原因是( )
A.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较快
B.大量外来移民迁入
C.人口死亡率不变,出生率升高
选A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较快,使得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的份额减少,因此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相对较大。
6.据调查,目前我国四分之一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0亿元。
为治理国土荒漠化,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措施,其生态学原理是( )
A.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
B.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C.增加生物种类,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选C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是为了增加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异同点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图: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①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②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人具有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的特点,如实行计划生育。
[思考探究]
(1)根据我国人口发展规律,应如何协调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提示:
控制人口数量、保护现有耕地、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等。
(2)面对世界人口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应该达成什么共识?
控制人口增长,谋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题组冲关]
1.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
A.图
(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图
(1)、图
(2)和图(3)都是衰退型
C.图
(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图
(1)、图
(2)和图(3)都是稳定型
选A 本题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判断图
(1)、图
(2)和图(3)都属于增长型。
由图(3)中新生儿减少,可以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2.如图为我国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曲线为“J”型曲线,表明近几百年来我国人口增长不受任何限制
B.图示曲线的形成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无关,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C.人口的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人口急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D.我国地大物博,受人口急增影响不大
选C 人口为自然界的种群,由于受自然界的资源、生存空间的影响,不可能呈“J”型增长;
同时人口又不同于自然界的生物种群,会受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影响。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所需资源增加,同时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
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2.环境污染问题归纳
类型
主要污染物
危害
防治
大气污染
化学污染物(如烟尘、CO2、SO2、氮的氧化物等)、生物性污染(微生物)、放射性污染
酸雨、急慢性中毒、传染疾病、致癌
绿色植物的净化作用
水污染
重金属(汞、镉、铅等),农药,过量的N、P元素、粪便,垃圾
毒害生物、富营养化、传染疾病
生物防治害虫,需氧型微生物的净化
固体废弃物污染
废渣、废塑料、生活垃圾
污染环境,传染疾病
填埋、堆肥
噪声污染
噪声
损伤听力,影响心理、干扰睡眠、诱发疾病
植树绿化
土壤污染
化肥、农药、污水灌溉等
农作物减产、间接危害人畜健康
生物防治害虫,施用农家肥,污水净化
3.人口自然增长发生的前提是( )
A.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迁入率小于迁出率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选B 人口自然增长的前提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的耗水量迅猛增长,导致水资源日趋短缺
B.人口过度增长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
C.人类能改造环境,所以人口越多越好
D.沙尘暴的经常发生,与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有关
选C 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人口的环境容纳量也是有限的。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是( )
A.人口基数过大 B.人口增长过快
C.人口还在继续增长D.人口出现了负增长
选D 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尽管我国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是人口基数过大,人口还在继续较快增长。
2.缓解我国人口问题的最佳途径是( )
A.实行计划生育
B.提高人口素质
C.提高我国科技水平
D.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选A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办法。
3.下列现象与人口过多不相关的是( )
A.雾霾天气的出现B.城市交通的严重堵塞
C.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D.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
选D 地震与人口过多不相关,而选项A、B、C所述均与人口过多相关。
4.下列不属于由于人口增长而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危机日趋严重B.土地荒漠化严重
C.酸雨和温室效应D.太阳黑子活动频繁
选D 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指在人口剧增的过程中,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引起的人类与环境不协调发展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如水资源紧张、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大气污染等。
太阳黑子活动频繁与人口问题无关。
5.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
下列各项中,与环境污染均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酸雨 ④水华 ⑤臭氧空洞 ⑥水俣病 ⑦潮汐 ⑧白化病
A.②④B.⑦⑧
C.③⑥D.④⑧
选B 温室效应、酸雨及臭氧空洞都属于大气污染,水华和赤潮属于水体污染,而水俣病是由于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潮汐和白化病与污染无关,潮汐属于自然现象,而白化病则属于遗传病。
6.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环境是决定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唯一因素
B.环境污染完全是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过多、过快造成的
C.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
D.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纳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选D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利用造成的。
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纳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
定的。
7.近期我国频繁出现雾霾天气,地球以其特有的方式警示我们: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可持续。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减少雾霾天气发生的是( )
A.减少汽车使用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提高绿化面积D.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选B 雾霾天气是由于大气污染造成的,火力发电加剧环境污染。
8.
右图为“PPE怪圈”(“贫困—人口—环境”怪圈),它是指贫困(Poverty)、人口(Population)和环境(Environment)之间形成的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 )
A.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B.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选B 人口的增长导致环境退化,人均占有资源量减少,这样又导致人们由于缺乏资源而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使生活贫困,生活贫困导致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使环境更进一步恶化。
由此可见贫困、环境和人口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二、非选择题
9.
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右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的____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一政策能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增长造成人均耕地减少和燃料量增加,造成植被破坏;
人口增长还会加剧对环境的污染。
图中b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来自环境阻力;
实行计划生育可控制人口的出生率。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3)减少新生儿个体数(或控制人口出生率)
10.下图为1982年某省人口的年龄结构(按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
图中各横柱表示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数目,纵轴由下向上表示年龄由小到大。
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人类的性别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体上看,人口种群年龄结构基本是________型,因而控制人口的任务长期而艰巨,因为从总体趋势来说,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
(3)图中Ⅰ的两个年龄组成的横柱较狭窄,说明此时人口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从社会角度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Ⅲ(35~45的年龄)减少的历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人口动态受各种________因素的影响,将在年龄锥体中反映出来,并保持得相当持久,影响以后的发展趋势。
(5)从生态系统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影响人口种群密度大小,图示可见,________是预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主要信息。
(6)人口政策的制定以________________为科学依据。
通过读图分析其消长的原因,与其他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有相同之处,因为人类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遵循自然种群消长规律,受自然因素制约;
也有不同之处,人口数量变化还受人口政策及社会因素的制约。
人类制定人口政策,应以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为科学依据。
(1)男∶女=1∶1
(2)增长 大于 (3)出生率低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 (4)战争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 社会 (5)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结构 (6)生态学原理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现状与前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人口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较高和逐渐降低的死亡率
B.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C.计划生育是我国采取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D.人口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选B 我国人口由于基数大,还将长期处于低增长率高增长量的态势。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
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较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
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较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
选A 人口增长要满足衣食住行各方面需求,人均耕地减少,需开垦土地,导致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退化,粮食减产,继续开垦土地,形成恶性循环。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B.人口数量增多,生活排污量增大,易造成对环境的侵害
C.人口数量增多,工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造成的污染更严重
D.人口数量的增长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选D 人口数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人与耕地之间的矛盾,也会在某种意义上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容易引起或加重环境问题,但只要人们提高环保意识,进行科学生产发展,就会消除因人口增多带来的负面效应。
所以,不能说人口数量的增长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4.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利昂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D.②③④
选C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污染大气中的SO2等气体过多,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
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
5.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B.Ⅱ、Ⅰ、Ⅲ
C.Ⅲ、Ⅱ、ⅠD.Ⅰ、Ⅲ、Ⅱ
选A 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纳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图Ⅰ;
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环境容纳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纳量,如图Ⅱ;
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环境、资源严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造成人口的数量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如图Ⅲ。
6.[实验探究]水体污染已是世界性问题。
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人工池塘水
(4号)。
②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量)和总氮
含量。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等重量的4份菖蒲分别放在4个容器中水培15d,定期观察、记录。
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
mg/L)和总氮含量(单位:
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
4号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2)该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菖蒲的________、________等生理指标来比较其在各种水样中的生长态势。
(3)其他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菖蒲相似。
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
莲、水花生这类外来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
原因是这些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
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探究两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的实验。
①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
(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3种即可)
第一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1号水样BOD最大,所以1号水样有机污染最严重。
做生物实验时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由于探究实验可以出现不同的结果(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结果),在进行结果预测时,要从促进、抑制、无影响三个方面考虑。
(1)1号 对照
(2)根数 根长 节长 叶数(写出两项即可) (3)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如当地缺乏天敌和强有力的竞争者,则容易泛滥成灾
(4)①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②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
在3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如50粒)的小麦种子;
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一段时间(7d)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种子的萌发率
③第一种:
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率无影响
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
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
说明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教学案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影响环境 Word版含答案 学年 高中生物 苏教版 必修 教学 第五 人类 影响 环境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018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