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189407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44.24KB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文档格式.docx
《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小问号”、“小秘密”等,让学生进入情境,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及思考情境中的人、物、事。
2、认知澄清。
通过小博士、心灵氧吧等栏目,为儿童提供正确认识问题的知识,改变儿童的错误认知,拓展儿童的知识及视野;
同时设置问题,让儿童在讨论中唤醒已有的缄默知识,使之显性化、系统化,从而在更高水平上建构新知,形成新的知识。
3、实践反思。
启发儿童从问题、情境出发,通过探索、思考、参与活动、交流沟通及经验分享,调动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在共同的经验分享中,实现客观知识和个人经验的建构。
4、行为改变。
为关注儿童行为的修正与养成,教材中设计了体验性游戏、活动、调查等,让儿童在积极互动的活动中,实现个体经验的交融、拓展与升华,习得正确的认知和行为,修正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五、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
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
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
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不是“圣经”。
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
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学习特点的差异性,采用多种方式的评价,应该采用“调查”、“试验”、“探索”、“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式。
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教师,家长的综合评价等。
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
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
评价要注重三方面的内容:
一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
二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
三要注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
三年级(上)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第1课37度
【教学目标】
(1)了解认得体温为37摄氏度左右。
37摄氏度是人体各部位体温的平均数。
(2)了解生命活动需要一定条件,体温恒定是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3)掌握生活中保持人体正常体温的一些简便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体温相对恒定时人类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之一。
【教学准备】
(1)教师用具
体温计、热水袋、冰块或冰糕、世界地图、关于不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不同民族的人物图片或影像资料。
(2)学生用具
每人一支体温计或每小组一支体温计。
第一课时生命小问号
一、教学引入
老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生命小问号中的插图,并用温度计量一量自己的体温。
谁来说一说你量的体温是多少呢?
学生1:
37.5度
学生2:
37.1度
学生3:
37.8度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同学量得很好,请同学结合自己生病发高烧时的情景谈谈发高烧时的感受,并想一想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
怕冷,但是又觉得体内很热,很多热气要呼出来,大口大口的呼吸。
膝盖都很疼,有时脚掌疼,如果有人抚摸我会觉得好些。
人的正常体温是37度。
正常人腋下温度为36~37度,口腔温度比腋下高0.2~0.4度,直肠温度又比口腔温度高0.3~0.5度。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度。
生理状态下,早晨体度略低,下午略高。
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37.5~38度为低热,38~39度为中度发热,39~40度为高热,40度以上为超高热。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预习生命小秘密。
第二课时生命小秘密
一、复习引入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无论是生活在寒冷还是炎热的地方,37摄氏度都是人体体温的平均数。
请同学们看生命小秘密里的内容,想一想生活在北极和非洲的人们是怎样保持体温恒定的?
生活在北极冰天雪地上的因纽特人要穿厚厚的衣服保暖。
生活在非洲热带丛林里的俾格米人要赤裸身体散热。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
儿童的体温略高于成人。
量一量,查一查
1、我一会儿冰块,手心的温度是多少?
捂一会儿热水袋,手心的温度又是多少?
各有什么感受?
2、人的体温过高或过低,会有什么后果呢?
二、课堂总结
第三课时生命小智慧
怎样保持正常的体温?
学生:
炎热的时候,我们会出汗,那是身体在散热,避免体温升高。
这时,我们要注意降温。
寒冷的时候,身体会颤抖,那是身体在产生热量。
这时我们要注意保暖。
请同学们看生命小智慧里的图片。
它们是帮助身体保暖和降温的几种物品及简便方法。
请同学们看“夏天要避免中暑”。
第2课老鼠爱大米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物及人类对食物本能的需求,理解生命的个体为了生存而彼此依赖。
(2)初步了解人类进化过程中取食方式的演进和食物结构的变化,把人类的生产活动当做生存的智慧来欣赏。
(3)通过了解我们日常食品的生产过程,初步了解社会分工与协作,认识到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依赖着人类社会群体的协作。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命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理解生命体的生存于发展依赖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这一特征决定了自然界不同物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2)对食物本能的需求是人类自然属性的表达,决定了人类个体的生存依赖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学生带来一些关于大灰狼的故事书。
(2)音乐《小老鼠上灯台》。
(3)绘画用的纸张和彩色笔
一、教学引入
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看动物世界,动物世界里是不是有许多动物吃动物的现象?
请同学们说说你在动物世界里看到了哪些动物吃动物的现象?
老鹰吃蛇。
老虎吃山羊。
狮子吃野牛。
同学们说的很好,请看生命小问号里的图片,连一连,说一说谁是谁的食物?
哪些可以做你的食物?
老师我连好了,麻雀是鹰的食物,青蛙是蛇的食物,虫子是麻雀的食物……
青蛙、兔子、稻可以做我的食物。
同学们回答得很棒,请看想一想里的图片,小老鼠是怎样获取食物的?
人们用什么方法获取食物呢?
三、课堂总结
一、复习引入
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
人类是怎样获取食物的?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看什么小秘密里的图片和文字,认真思考人类史怎样获取食物的?
人类最初通过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
后来,人类在采集时发现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开始种植植物。
种植为人类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
人类又慢慢尝试着饲养动物。
渐渐懂得了,用火烧煮的食物更容易消化。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吃火腿肠、面包和牛奶,你们知道它们是怎样来的吗?
(2)生产这些要经过哪些工序呢?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请同学们看地六页上的图,小老鼠已经按照食物生产加工的顺序,找到了牛奶。
你们能从2号和3号入口处找到面包和火腿肠吗?
(2)有多少种不同职业的人参与了这份早餐的制作?
四、课堂总结
第3课蓝色的地球
(1)了解地球为什么是蓝色的,知道地球上生活着丰富的动植物和人类。
(2)懂得水、阳光、空气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条件。
(3)懂得地球上有水、阳光、空气,是适合生命成长的家园。
激发学生对蓝色地球的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珍惜地球上生存条件的意识。
(1)懂得水、阳光、空气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条件。
(2)懂得地球上有水、有阳光、有空气,是适合生命成长的家园。
(3)培养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珍惜地球上生存条件的意识。
一个地球仪和一瓶矿泉水。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从太空中俯视,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
目前,在银河系中,只发现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1)为什么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大部分是蓝色的呢?
(2)地球上生活着各种生命体,有植物、动物……你还知道什么?
因为地球的表面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陆地和海洋,其中陆地面积约占三分之一,海洋面积约占三分之二,其中太平洋占去一半。
地球周围被大气、大气层包围着,大气层里包含氮、氧等气体,还有水汽、尘埃等。
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百分之八十的大气聚集在离地面15公里以内这一圈。
如果站在月球上看,悬挂在月亮上空的地球好像被蓝色玻璃罩罩着的一个大圆盘,隐约可以看到它的两端反射出白色的光点,那就是南北两极。
大圆盘五分之三的地方呈现暗蓝色,那就是滔滔的海洋,而出现棕色和暗绿色的地区则是大陆。
地球上生活着各种生命体,有植物、动物还有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健康、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是什么条件让地球上才有生命呢?
请同学们认真看生命小秘密里的内容,并总结出水、阳光、空气对生命体的作用
水是生命体的主要主成成分。
生命体中平均含水量为65﹪~90﹪。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而光合作用必须要有阳光。
种类繁多的植物又是动物和人类重要的生存资源。
人类和大多数植物、动物都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水、阳光、空气是生命体生存的重要条件。
四、课堂总结
请同学们认真看生命小智慧里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我们的饮用水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做哪些事离不开水?
(3)为什么地球上有生命?
我们的饮用水主要来自于河流、淡水湖泊、地下水和冰川等。
因为地球上有水、阳光哈空气。
第4课乘电梯的安全
(1)能意识到乘坐电梯和电动扶梯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不正确的操作和做法可能使自己受到的伤害。
(2)了解乘坐电梯和电动扶梯的注意事项。
(3)掌握电梯“死机”时的应急处理办法。
了解乘坐电梯和电动扶梯的注意事项。
(1)电梯“乘客须知”(图片或板书)。
(2)电梯内外按钮(图片或自制教具)。
第一课时安全小问号
出示电梯的相关图片,让同学们看。
电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应用得很广泛,同学们坐过电梯没呢?
坐过,坐过……
二、提出问题并探究
那么同学们在坐电梯时有什么感受?
电梯的速度极快,不管你多少层,嗖地一下就闯上去了
憋不住想笑。
很舒服。
学生4:
电梯乘客多的时候很不舒服。
我们谈了坐电梯的感受,那么同学们在坐电梯的时候有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呢?
有次我坐电梯的时候被电梯夹住了。
有次我坐电梯的时候遇到了“死机”。
同学们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该如何去应对呢?
因此请同学们预习安全小博士。
第二课时安全小博士
我们上一节课谈了关于乘坐电梯的哪些问题?
同学们预习了安全小博士,从中学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在认真看安全小博士里的内容,我们乘坐电梯应该知道哪些知识?
按下自己要去的楼层数字键,灯亮了就松手。
电梯门打开时,要赶快进入,不要在门即将关闭时强行进入;
电梯停下时,要看清情况再出电梯,以免踏空。
不能在电梯里乱蹦乱跳,不要敲打、碰撞电梯里的各种设施。
碰到电梯“死机”时,别紧张。
这是,应该按下“小钟”形的应急按钮和求救电话按钮,报告凄楚自己的情况,等待专业人员来救援。
学生5:
如果无人应答,可以脱下鞋子拍门,发出求救信号。
千万不能强行扒开电梯门。
如果几个人同时被困,可以聊天分散注意力,等待专业人员来救援。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
四、课后作业
到商场去观察一下,电动扶梯使用须知有哪些?
第三课时安全小卫士
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上一节课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你们到商场去观察一下,电动扶梯使用须知有哪些?
现在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你们了解到的知识
不要使用拐杖、棍棒、助步车、轮椅或者其他带轮子的推车等乘扶梯。
不要光脚或穿着松鞋带的鞋子乘扶梯。
穿长裙子或手拎物品乘扶梯时,应留意裙摆和物品,谨防被挂住。
搭乘扶梯时稳步迅速进入和离开,如果视力不好,更要特别小心。
用手拉紧小孩,抓紧容易掉落的小件物品。
学生6:
体弱老人和儿童一定要在健康成年人搀扶和陪同下搭乘。
学生7:
搭乘扶梯时,留意扶梯的宽度,靠右站立,不必与他人挤站在一个梯级上;
注意使宽松的服装离开梯级和侧面;
不要将手提包或小包放在扶手带上;
扶梯运行到末端时,务必要集中注意力,谨防跌倒;
不可依靠扶梯侧面裙板;
不要用脚踢扶梯盖板;
头不要伸出扶梯侧面,以免撞到外侧物体;
不要在扶梯上走动或奔跑。
学生8:
离开扶梯时,看好边沿,一步跨出扶梯,并快步离开出口区域,为后面的乘客让行。
学生9:
在扶梯出入口处设有紧急停止开关,仅供紧急情况下使用,正常情况下乘客请勿按动。
同学们回答得很正确,很棒。
以后有这样的作业的时候同学们也要向这次这样做好。
第5课“热闹”中的自我保护
(1)能理解“热闹”中存在的危险。
(2)能掌握基本的规避危险的方法。
掌握基本的规避危险的方法。
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热闹的场面,去过哪些热闹的地方?
给大家说一说。
每年的元宵灯会都很热闹,我去年就去过。
我昨天在街上见到好大一群人围在一起看热闹。
同学们了解哪些在“热闹”的地方发生的安全事故?
1988年,某城市的一个大商场开展周年庆祝活动时,租用的氢气球爆炸,引起了火灾。
因参加活动的人太多,场面混乱,最终造成了人员伤亡。
2006年,某地的四个小学生在街上围观别人打架斗殴是,遭人群挤踏,其中一人被挤下马路,撞上了公共汽车
2009年9月23日19时许,哈尔滨市宾县经建乡永利村蒋家屯一处仓房的墙体发生倒塌,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
记者从宾县经建乡永利村村支书处了解到,事故发生时,3位村民在仓房一侧墙体下看热闹,当时一台推土机正在将仓房侧面的土推到新房前回填,由于仓房年久失修墙体一侧突然倒塌,3人不幸被埋。
经过现场救援人员营救2名被困者被救出,经“120”医护人员确认3人中1人死亡2人受伤。
我们上一节课学了解什么内容?
在热闹的场所那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那我们该如何避免呢?
请同学们认真看安全小博士里的内容再回答问题。
不要因为好奇,就到人多的地方去凑热闹。
这样很容易被挤伤、踩伤。
如果需要到热闹的地方去,要牢牢地跟在家人或老师身边。
如果走散了,要找警察来帮助你。
进入那些“热闹”的公共场所时,要先留意紧急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
生活中,还有那些“热闹”的公共场所?
怎样才能找到它们的紧急通道或安全出口?
和同学们议一议。
看安全小卫士里的漫画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和同学交流一下。
第6课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教学修改建议
【教学内容】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试用)《生活.生命与安全》三年级上册第页。
(1)了解、认识在公共场所内发生地震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2)学习、掌握基本的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学习、掌握基本的在地震中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请同学看安全小问号里的图片,说一说图片里的人们怎么了?
他们遇到地震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什么是地震?
怎么产生的?
有什么现象?
【概述】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
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
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
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
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的产生】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
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现象】
地震发生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的连续振动,主要是明显的晃动。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
这是因为地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
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
1960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3分钟。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
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
大地震的地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
但并不是所有的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
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
地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冒水现象。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
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
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
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
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
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5千米。
同学们从报纸上、新闻里了解了那些有关地震的新闻?
请同学们预习安全小博士的内容。
如果我们在电影院、体育馆,商场、书店,行驶的公共汽车内遇到了地震该如何避震?
请同学们认真看安全小博士李的内容。
在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打印 小学 三年级 上册 生活 生命 安全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