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通假字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183384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8.93KB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
《古文字通假字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字通假字大全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礼记·
缁衣》)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
公孙丑》)
③故九万里则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庄子·
逍遥游》)
④没死以闻。
(《战国策·
赵策》)
⑤登是南邦。
(《诗经·
大雅·
云汉》)
⑥从弟子十人所。
(《史记·
滑稽列传补》)
例①
的“倍”和例②的“畔”分别是“背”和“叛”的借字,倍与背、畔与判同音;
例③的“培”和例④的“没”分别是“凭”和“冒”的借字,培与凭、没与冒是双声;
例⑤的“登”和例⑥的“所”分别是“成”和“许”的借字,登与成、所与许迭韵。
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符。
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而于形声字中又特以具有相同声符者居多。
财—材、涂—途、常—尝、倡—唱、底—砥、鄂—愕、匪—斐、静—净、僇—戳、说—脱、讼—颂、廪—懔、锡—赐、刑—形、政—征、悟—晤,等等。
当然,声音相同相近的字并不限于声符相同的形声字,因而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也并非都如此,比如:
由—犹、时—伺、趣—促等,则是另外的情形,只是所占的比例交小罢了。
3.从借代关系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所谓单借,是指甲能借乙,乙却不能借甲。
比如:
屈伸的伸能借用诚信的信来替代,而诚信的信却不能借用伸字来替代;
背弃的背能借用倍娄的倍来替代,而倍数的倍却不能借用背弃的背来替字和乙字可以互替代,即甲为本字时乙为借字,乙为本字时则为借字。
①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是贵乎?
(《报任安书》)
②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年,酒五斗。
(《汉书·
文帝纪》)
③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论积贮疏》)
④江河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乎。
(《许行》)
例①“以”是借字,“已”为其本字;
例②“已”为借字,“以”为其本字。
“以”与“已”互为通假。
例③“上”是借字,“尚”为其本字;
例④“尚”为借字,“上”为其本字。
“尚”与“上”互为通假。
类似的例字还有:
爱—哀、才—裁、故—固等。
古书用字的通假现象以单借为多,互借较少。
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对一的关系,即一个字仅被另一个字借用,但也有不少的字可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借用,形成一对几的关系。
例如“辨”字:
①主齐盟者,谁能辨焉?
(《左传·
昭公元年》)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③望于山川,辨于众神。
五帝纪》)
④其于宗庙朝,辨辨言,唯谨尔。
孔子世家》)
杜预注云:
“辩,治也。
”治办之意,即借为“办”;
例②郭庆藩《集释》云:
“辨,读为变”;
③今《尚书·
舜典》“辩”作“徧”(遍);
例④《论语·
乡党》“辩辨”作“便便”。
是“辩”可被办、变、徧(遍)、便等几个字共同借用。
此外,距通柜、讵、巨;
可通嫠、来、赉、僖;
适、谪、敌、啻;
能可通耐、乃、昵、而等,都属于这一类。
(三)通假字的辨识
前面说过,通假是借音表义,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辨识通假字主要是以声音为线索。
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字不能用其本义或引申义去解释时,就应考虑到是否存在通假的问题。
例如《论语·
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这一句中的“归”字当作何解释呢?
若依《说文》,归的本义是指女子出嫁,这用在本句显然不通;
若有归的引申义“归还”似乎可通,但孔子并未借给阳货豚,又何以言归还?
联系上下文意,是阳货想通过送豚给孔子,好让孔子依礼回拜时见到孔子,句中归字归是赠送的意思。
然而归字的本义和引申义中都没有赠送这一义项,可见古有赠送食物的专字“馈”与“归”音近,意思又正好吻合,于是可以初步断定归是馈的错字。
查同书《微子》,又有“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之语,归同样当借为馈(意思是说齐国像馈赠美味一样将女乐声送给鲁国)。
再查别的古书,还有同类例证。
这说明归借为馈,已沿用成习,并非偶然。
这是同类例证。
另外,古书中往往有不同的书同记一事而用字互异的情况,这也是我们弄清通假现象的好材料。
“[阳货]归孔子豚”一句,郑玄注本即“归作馈”。
这是异文例证。
有了这些同类例证和例异文例证,归为馈的借字就可以确定无疑了。
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
(一)要有古音韵的常识。
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
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近了;
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
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
(二)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
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有的学者过分强调“以声求义”,把根本不是通借武断为通借而将古书解错的例子不少,我们应引以为戒。
对于古书中常见的通假字,古今注文中多有注明,《辞源》、《辞海》一类普通字书中也有释例,初学者应该通过阅读和勤查工具书去掌握一批常用的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yuè
):
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
通“汝”,你。
知:
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
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
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
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
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
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
通“贴”。
火:
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
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
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
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
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
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
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
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
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
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
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
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
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曷:
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
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
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失马》)遽:
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
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
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
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
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
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
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
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
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
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
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
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
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
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
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
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
通“才”。
40、其真无马邪?
(《马说》)邪:
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
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
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
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
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
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
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
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
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不:
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
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
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
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
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
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信:
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
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
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
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强”(jiāng)通“僵”《童趣》
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rǔ)同“汝”《〈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
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
n)通“现”《西江月》
6、一切乌有“乌”(wū)同“无”《山市》
7、裁如星点“裁”(cá
i)同“才”《山市》
8、尊君在不“不”(fǒu)通“否”《陈太丘与友期》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bān)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材”(cá
i)通“才”《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帖”(tiē)通“贴”《木兰诗》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yé
)通“耶”《孙权劝学》
13、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
14、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
15、止有剩骨“止”(zhǐ)通“只”《狼》
八年级(上册)
16、便要还家“要”(yāo)通“邀”《桃花源记》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同“又”《核舟记》
18、诎右臂支船“诎”(qū)通“屈”《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通“父”《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衡”(hé
ng)同“横”《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通“拣”《核舟记》
22、选贤与能“与”(jǔ)通“举”《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矜”(guāng)通“鳏”《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曾”(cé
ng)通“层”《望岳》
25、略无阙处“阙”(quē)通“缺”《三峡》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通“啭”《与朱元思书》
27、窥谷忘反“反”(fǎn)通“返”《与朱元思书》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马说》
29、才美不外见“见”(xià
n)通“现”《马说》
30、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
i)通“才”《马说》
31、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通“肢”《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通“披”《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岳阳楼记》
35、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通“嘱”《岳阳楼记》
36、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同“馐”《行路难》
37、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
39、为天下唱“唱”(chà
ng)通“倡”《陈涉世家》
40、固以怪之矣“以”(yǐ)通“已”《陈涉世家》
41、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通“披”《陈涉世家》
42、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
43、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通“苍”《唐睢不辱使命》
44、欲信大义于天下“信”(xì
n)通“伸”《隆中对》
45、自董卓已来“已”(yǐ)通“以”《隆中对》
46、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通“拣”《出师表》
47、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通“缺”《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
48、公输盘不说“说”(yuè
)通“悦”《公输》
49、子墨子九距之“距”(jù
)通“拒”《公输》
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yù
)通“御”《公输》
51、公输盘诎“诎”(qū)通“屈”《公输》
52、亲戚畔之“畔”(pà
n)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4、困于心,衡于虑“衡”(hé
ng)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6、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
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
n)通“辨”《鱼我所欲也》
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鱼我所欲也》
5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通“向”《鱼我所欲也》
60、小惠未徧“徧”(bià
n)通“遍”《曹刿论战》
61、始一反焉“反”(fǎn)通“返”《愚公移山》
62、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
6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
64、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高中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2.虽趣舍万殊。
(趣,通“趋”,往,取)
3.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犹如,如同)
4.举酒属客。
(属,通“嘱”,劝酒)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6、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
“苟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7、"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坐:
同"
座"
;
座位。
名词。
)
8.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
9.五万兵难卒合.(卒:
通"
猝"
,仓猝。
形容词。
10.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
11.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同“畔”)
12.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同“暮”,年末)
"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
暮"
日落的时候,晚上。
13.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
通"
浊"
肮脏,水不清。
14.偭规矩而改错。
(错,通“措”,措施)
15.忳郁邑余挓傺兮。
(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16.伏清白以死直兮。
(伏,通“服”,保持)
17.进不入以离尤兮。
(离,通“罹”,遭受)。
18.芳菲菲其弥章。
(章,通“彰”)
19.椎床便大怒。
(椎,通“捶”,捶打)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第一个椎:
锤"
,兵器。
第二个椎:
,用铁锤
20.蒲苇纫如丝。
(纫,通“韧”,柔软结实)
21.府吏见丁宁。
(丁宁,通“叮咛”)
22.虽与府吏要。
(要,通“邀”,约)
23.摧藏马悲哀。
(藏,通“脏”,脏腑)
24.合葬华山傍。
(傍,通“旁”,旁边)
吾灵尚依旁汝也。
旁:
傍"
依附,接近,动词。
25.契阔谈燕。
(燕,通“宴”饮宴、玩乐)
燕:
宴"
安逸,安闲。
燕坐于华堂之上。
26.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已:
同"
以"
。
从此已去,勿复如是!
已:
矣"
,了。
语气助词。
“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价。
难已”
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27.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8.夫晋,何厌之有。
“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
(厌,通“餍”,满足。
)
2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
30.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31.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智"
,,聪明,智慧。
32.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通“凌”,欺凌。
33.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以,通“已“,已经。
34.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辞决而行"
(决,通“诀”诀别。
35.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庭,通“廷”)
36.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奉,同“捧”)
37."
图穷而匕首见。
信义安所见乎?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见:
现"
暴露,呈现,露出来。
动词。
路转溪头忽见。
:
出现。
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
同现"
;
现在。
副词。
38.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反,通“返”,返回。
3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
且迁我如振落叶耳。
执敲扑而鞭答天下,威振四海。
振:
震"
震动。
大命将泛,其之振救。
赈"
救济。
40.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旋"
回转、掉转,动词
4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咨:
谘"
询问。
42.皆为龙虎,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色彩)
43.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44.列缺霹雳。
(列,通“裂”)
45.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通“挡”,阻挡,遮拦)
4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匪,通“非”,不)
47.曲终收拨当心画。
(画,通“划”)
48.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文字 通假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