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试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176171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2.17KB
新教育试题Word格式.docx
《新教育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育试题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3月让我们一起种树、4月让我们去踏青、5月让我们学会扫地、6月我们学会一首歌、7月让我们去玩球、8月我和别人打招呼、9月每天阅读10分钟、10月给父母写封信、11月做一回演讲者、12月每天记录生活
缔造完美课堂
研发卓越课程
家校合作共建
目标: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学校的科研范式。
即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幸福:
情感体验:
教育、学习活动应是轻松的、愉悦的、幸福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
完整:
过程的完整:
应有的教育体验过程
内容的完整:
知识结构的完整和三维目标的完整
目标的完整:
培养一个健全的、完整的、发展中的人
3、新教育“新”在哪里
这就是说:
新教育的“新”,不在于他要推翻旧有的教育,而是在于对当下教育的改造与革新,在于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到原点。
他的“新”,就体现在把被历史遗忘的教育本质重新捡了回来;
把人们说在嘴上的教育改革落实为实实在在的实践行动;
把人们模糊的、贫乏的想法变为清晰、丰富的概念;
把过去已有的理念应用于新时代,赋予新内涵。
4、新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
(1)、富有辩证精神的教育
新教育是对当下教育的改造与革新。
“新”与“旧”是辩证的对立统一,那些落后于时代、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就是旧教育,而那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面向未来的教育就是“新教育”,旧的教育认识与实践总是要不断让位于新的教育认识与实践。
(2)、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教育
新教育是对当下教育发展现实状况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进行分析之后建立起来的,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生成中。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哪一天他不能与时俱进了,他也就不是新教育了。
(3)、强调田野精神和行动哲学的教育
新教育的实验研究主体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阵地是学校和课堂,研究方法是行动。
二、理解新教育
新教育的理论基础
新教育具有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发展论、行动论,也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有自己的发展哲学、行动哲学;
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与和谐论,也可以说是新教育实验追求的境界;
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是状态论、潜力论和个性论,也可以说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路径。
(1)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发展论、行动论
发展论:
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
为何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
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
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
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
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
——朱永新《新教育》
“为了一切人”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追求于学转变,而应基于学生身边相关教育因素的转变,这是一个“全民教育”的大教育观念。
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影响、启迪与学生有关的每一个人的过程,也可以说新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而是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人。
“为了人的一切”是说要关注人的方方面面,表达的是“全人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也就是说教育旨在“成人”、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
“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
这是不对的。
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为活着的人们服务。
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与能力。
---学校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该是使年轻人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另一方面,应该使他们将为集体服务当成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
行动论:
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与其它教育事业的本质区别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新教育实验”实际上就是“新教育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新教育。
“新教育实验”的主旨,不是要创造多少深刻的理论,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这种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
新教育的只有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就有奇迹的观念源于成功教育的理念。
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成功的体验是行动的源泉,也是改变的源泉。
“死人与活人的差别在于一口气,活人与活人的差别在于状态。
有良好精神状态的人,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就会自强不息,就会坚持不懈。
”(朱永新)而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就源于行动的成功体验。
▲促进教师行为转变的行动
——阅读、写教育随笔、发展共同体
新教育实验主要通过提倡教师阅读、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行为转变。
并实现以写促读、以写带动交流、以写实现教育的感悟与升华的目的。
▲促进学生生活状态改变的行动
—读书、写随笔、听窗外声音、练口才、进数码社区与理想课堂
新教育的行动具有开放性和共同性
开放性——每一校、每一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行动
共同性——一个个具体的人、学校又可以形成一个个共同体,进行共同行动。
(2)新教育心理学基础是潜力论和个性论
★潜力论:
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师生走向成功,这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创造物”,只要善于开发,就能够启动“心里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丽的光彩;
相反,人的大脑又呈现出天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伤其神经,抑其中枢,潜能就会沉而不流,甚至成为一潭死水。
”
鼓励与暗示——开启人的潜能的钥匙
充分发挥潜能的力量源泉是“自信”,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俗话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必须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舞台、创造空间。
新教育实验相信,我们给教师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
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个性论: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让每一处学校都办出特色。
—这是新教育的基本目标。
个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
为何要重视个性特色发展?
特色就是卓越
—鲜明的个性就是特色,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
这正像我们日照获“人居奖”一样,日照并不完美,也并不是中国最好的城市,但他们有碧海、蓝天、金沙滩的特色。
如何发展个性特色?
个性化的学生需要个性化的教育
——个性化的教育是有特色的教育。
发展学生个性,既要顺其自然,也要讲究引导和必要的强制。
不去行动,哪有你的特长?
只要对学生终身受益的,我们就要去做。
如读书、写随笔、书法、绘画等等。
人可以不喜欢一件东西,但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个性是一种自然形成与积淀,也是一种预设与养成。
(3)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和谐论
★崇高论:
让人类走向崇高
——新教育的根本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
新教育的“书香校园”行动,就是要让师生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
★和谐论: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为学生终身负责,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人,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与发展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
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等。
新教育之所以要把“培养卓越口才”列为十大行动,就是认为流利的口才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领。
同样,开展阅读、写随笔、网络学习等,也是基于这些是人的一生中,必须具有的重要本领。
2.新教育倡导的精神
新教育的目标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追求的是教育人最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境界。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理想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人是一群为了理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是为了帮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从而也让自己不断走向崇高的人。
他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一群擦星星的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这个世界。
所以,他们执着,他们坚韧,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碰到什么样的打击,他们仍会坚定地往前走,从不在乎个体的力量有多渺小。
他们相信,再渺小的一份付出,都会悄悄影响世界,增益理想的善。
这就是说,新教育实验的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折的精神,必胜的信心。
没有这种信念和精神,就不是新教育人。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新教育人需具有田野精神——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个腿深深扎入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
—朱永新《新教育》
只有有田野精神的人才会成为大家——只有真正走进课堂,认识课堂,认识孩子,才能认识自己,一个真正有所成就的大教育家,必定是一位能深深地、认真地、努力地、时刻地认识课堂,认识学生的教育工作者。
新教育人必须走向田野——都要沉下心来,在现场,在课堂,在孩子的悲欢中,倾听自己的内心,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培养自己的田野意识。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新教育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意识,新教育人是一个大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老师’成为新教育人在任何场合下共同的称呼。
……我们是一个只问真理的团队,不屈从于任何一种庸俗的关系。
合作的方式就是交流,各实验学校和个人,都要积极参与交流,及时把自己的实验感悟、体会、成果,通过网络平台与每一个新教育人共享。
没有这样的意识与气度,就不能做新教育人。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新教育实验更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
新教育实验不为名,更不为利,为的是一代人、几代人,为的是民族的未来,也为的是自我的发展与幸福。
只有有这样情怀的人才能参加新教育实验。
3.新教育实验的四大因变量
新教育的理想目标是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理想目标是基于四个“因变量”的改变来实现的。
这四个因变量是:
“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学校的发展模式”和“教育的科研范式”。
因此,新教育实验最明显的、可直接检验的成果将体现为“四个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和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
(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新教育实验的基本逻辑起点
“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
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
”“如果教师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她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有一种缺陷。
”——朱永新《新教育》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
“发展”和“激情”
新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是“三专”,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教育在线交流)等。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阅读可以纯洁我们的心灵,丰富对教育的情感: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
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
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
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每一个人都有适合他的书籍:
新教育认为:
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
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
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
●专业阅读的有效方式——“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共读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切磋的过程,也是一个彼此锻炼思维与理解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对书籍进行鉴别的过程。
——共读的方式有:
读书会、每月研读一书,QQ微信群交流等。
●每个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根本书籍:
新教育强调教师要关注根本书籍的阅读。
所谓跟本书籍,就是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
新教育认为多数教师缺少这样的根基,因而往往被时尚所左右,漂浮于词语之中,而失却自己的个性。
★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
●专业写作是将珍珠串成项链的线。
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
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审查的经验,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
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不断引导我们进行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教师专业写作的种类:
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师生共写随笔等。
●教师专业写作的要求:
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
专业写作是为了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因此调动专业积累,理解教育教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
理解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反思意味着对教育教学现象以及教师的应对情况进行基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的专业评估,对其中的复杂因素以及因果关系进行梳理。
因而专业阅读是专业写作的前提。
强调与实践相关联。
新教育认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专业写作的根基是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的目的也是服务于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的水平决定着专业写作的水平。
专业写作是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是无法脱离专业实践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专业写作与实践始终是编织在一起的。
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
专业写作是学术性写作而不是文学写作,因此更注重事实、学理和逻辑,强调客观的呈现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抒情化、浪漫化写作。
所以,教师的专业写作要忽略丰富性,淡化“戏剧性”,强调简单性,突出逻辑性。
主张师生共写随笔。
即通过日记、书信、便条、信箱留言等形式,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共写的内容是共同的生活,共同生活意味着彼此围绕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密码分享生活的感受与意义。
注重案例研究。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使我们忙于应付。
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一间教室里发生过的事情,在其他教室里往往也发生过,甚至这些问题的类型也是有限的,比如早恋问题、上课说闲话问题、完不成作业问题、亲子交流问题、单亲学生问题、教育惩罚问题等等。
如果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意识的案例研究,就可以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照的资源。
★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一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见障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个人的反思也往往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而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
教师只有组成发展共同体,形成对话交流机制,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组建形式:
实体性的——校内的、校际的;
在线虚拟性的——固定的QQ群性质的、临时话题性质的等等。
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组成原则:
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是“尺码相同”(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追求)的人的相聚,而非行政命令。
专业发展共同体需要引领与榜样。
没有引领着的共同体,是很难起到促进教师发展作用的。
如果本共同体中没有引领者,那就要寻求外部的引领者,加入更大的共同体。
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管理:
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一般是全体成员共同协商,形成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契约”。
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交流形式:
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批注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集体备课等。
(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新教育实验的根本目的
学生的生存状态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学习负担和升学的压力,“使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
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
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学生不可能有读书的习惯,不可能有动笔写写的习惯,也不可能有主动接触社会的习惯,更不会有练就一副好口才的欲望。
新教育的“十大行动”就是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打造一个好的环境。
而事实上,通过参加新教育实验,众多的孩子已经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状态。
(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学校发展是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基础
新教育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发展,内涵发展的核心是师生的健康发展。
因此,学校发展是基于教师与学生发展,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传统的学校发展主要靠考试、靠分数。
新教育的学校发展靠的是“十大行动”,靠的是师生的精神面貌,靠的是习惯养成,靠的是学校的办学特色。
没有阅读的学校,它不是学校;
没有阅读的教育,它不是教育。
因此整个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
“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
(4)改变学校的科研范式——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科学研究是生产力,在学校发展中,科学研究同样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现实的学校科研是“研”“教”两张皮,科研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改变教育,而是为科研而科研,因而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既不能影响决策,为制定教育政策服务;
又不能影响生活、不能影响学校教育,甚至不能影响研究者的教育教学行为。
新教育倡导的学校科研:
一是:
要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即教与学的问题;
二是:
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即环境与精神、行为与心理等;
三是:
关键在行动,在于实实在在地去做。
要求科研人员走出书斋,走进生活,走进教室与学生的心灵。
真正沉静下来,实实在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为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去研究,为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研究,为改变学生、发展学生去研究。
3、践行新教育
行动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十大行动”是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1.营造书香校园——汲取人类文明的平台
(1)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
“营造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朱永新《新教育》)。
这里的“读”,重在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读的能力的培养是副产品。
(2)为何要营造书香校园:
“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留。
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
读书是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
★关于读书:
●朱永新: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温家宝:
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世界。
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
●犹太人:
是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
犹太人平均每4500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人均年读书量64本,居世界之首。
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0.3%,却获得了20%的诺贝尔奖项;
在美国,犹太人仅占全美人数2.3%,却掌握着美国70%以上的财富,全美200名最具影响力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了一半;
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一半;
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二;
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四分之一;
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
●美国:
从里根时代的读书年活动,到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再到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历任总统都十分重视阅读。
●法国:
从1989起每年一届读书节。
●日本:
从2001年起,每年的4月23日为儿童读书节。
●我国:
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最近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量持续走低,年人均阅读图书仅为4.5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
这与我国的提升民族素质,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口资源强国的要求极不相符。
(3)书香校园建设措施
★一是营造环境和氛围。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入阅读因素,开展必要的宣传与动员活动等。
★二是物质载体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并尝试开放式图书广场;
要配备一批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并及时更新;
每班要设图书架柜,并配有足够交流的图书;
师生每人有自己的图书架柜,并拥有一部分自己喜欢的书。
★三是开展活动。
通过活动,推动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
图书漂流、跳蚤书市、主题阅读、读书论坛、读书笔会、与作者对话等都是常用的活动形式。
★四是组织载体。
阅读需要一定的组织载体,常见的组织载体是社团。
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组织师生组建读书社团,并为读书社团活动提供支持。
★五是走进课堂。
学校要专门开设阅读课,对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方式等进行指导。
★六是开展评价。
有效的评价是推动阅读的重要措施。
教务处要建立健全师生的读书、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评价活动。
如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亲子共读标兵等,也可以进行必要的量化。
(4)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
新教育为促进实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活动。
其中“晨诵、午读”两项活动是直接为书香校园建设服务的。
并为此开发了儿童课程《中华经典诵读》。
★“晨读”——用诗歌开启新的每一天
“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希望孩子们在每一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
晨诵的主要形式——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诵诗和情景诵诗
●晨间诵诗——用同一首诗歌“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
“晨间诵诗”提倡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诵读同一首诗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