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4章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174468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93.14KB
必修1第4章Word文件下载.docx
《必修1第4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第4章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08高考·
上海)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
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B.增大C.减小D.先增后减
7.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8.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
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
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
A.①②;
④⑤B.①③;
④⑤C.①②;
⑤⑥D.①③;
⑤⑥
9.(09高考·
宁夏)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积累K+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10.(09·
湖南十校联考)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开始液泡颜色逐渐变深,后来又逐渐变浅,能够反映细胞液含水量随时间变化的图是()
11.(09·
韶关调研)下列判断细胞死活的方法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将植物细胞置于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是活细胞②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则表明细胞是活的③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则说明细菌细胞为死细胞④洋葱根尖经解离后,若发现细胞被龙胆紫溶液染上了色,则表明根尖细胞在解离前已死亡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③④
12.(09·
临沂高三模拟)将洋葱细胞放入大于细胞液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①是死细胞②大量吸水③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④大量失水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
13.某同学在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实验处理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组
5分钟的现象
再过5分钟
滴加清水5分钟
①
0.3g/mL蔗糖溶液
x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复原
②
0.5g/mL蔗糖溶液
y
无变化
③
1mol/LKNO3溶液
复原
z
④
1mol/L醋酸溶液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细胞膜
B.y为质壁分离,原因是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无变化,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14.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因素适宜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进行实验所得到的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盐度约为0.5mo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盐度小于0.5mol/L时,甲蟹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
B.对血液浓度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乙
C.能够生活在淡水中的是乙
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丙
15.当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并且原生质体不再继续收缩,对该洋葱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能使其复原的是()
A.转入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B.转入0.50a溶度的蔗糖溶液中
C.转入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4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12分)将发芽率相同的甲、乙两种植物的种子,分别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质量分数)钠盐的全营养液中,并用珍珠砂通气、吸水和固定种子。
种子萌发一段时间后,测定幼苗平均重量,结果如下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种植物相比,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是。
(2)导致甲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萌发的最低钠盐浓度为%。
(3)在钠盐浓度为0.2%的全营养液中,甲、乙两植物根尖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均
为。
(4)将钠盐浓度为0.1%全营养液中的甲种植物幼苗,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其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原因是。
(5)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并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乙种植物的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
A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0.8%的全营养液中,B组移栽到钠盐浓度为1.0%的全营养液中,在相同条件下,给予适宜的光照。
培养一段时间后,A组幼苗长势将B组。
从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17.(16分)下图所示为取自同一洋葱鳞片叶表面的三个细胞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请回答:
(1)图中A所处的生理状态是。
(2)图中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依次是。
(3)图中A、B、C三细胞处于不同浓度的溶液中,则A细胞与B细胞所处的外界溶液浓度是。
(4)图中各细胞抵抗失水的能力,依次是。
(5)三个细胞中最有可能先死亡的是。
(6)假设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装片并使之处于高渗溶液中而发生质壁分离。
用显微镜观察一个细胞形态的变化顺序是图中的→→。
(7)在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使盖玻片下的A细胞状态变成B细胞状态?
。
(8)图中标号①指的物质是。
18.(09高考·
江苏)(12分)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
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
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为更准确地判断A处颜色,对显微镜的操作方法是、。
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因是。
必修1第4章第1节
1.B2.C
3.A解析:
甲细胞液的浓度最高,单位体积内水分子的个数最少,所以乙、丙中的水分子要通过渗透进入甲细胞中,同理乙细胞液的浓度高于丙细胞液的浓度,丙中的水分子也要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乙细胞内,所以答案为A。
4.D解析:
Na+、Cl-能通过膀胱膜(半透膜),所以半透膜两侧最终不能形成浓度差,因而不能观察到渗透现象。
将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后,由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且膀胱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因而发生渗透现象。
5.B
6.B解析:
b浓度溶液中,萝卜条质量减小,说明萝卜条在失水,重新放在浓度小于b的a浓度溶液中,萝卜条会吸水,质量将增大。
7.D8.A9.D
10.C解析:
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会渗透失水,细胞的含水量逐渐减少;
NO-3和K+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细胞通过渗透吸水,使细胞的含水量逐渐增多。
11.B解析:
③内好氧细菌会趋向水绵照光部位,厌氧细菌就不会趋向水绵照光部位。
④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与细胞是否成活无关。
12.B13.D
14.A解析:
从三条曲线整体变化分析,丙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甲次之,乙最弱;
但在盐浓度小于0.5mol/L时,甲的调节能力最强;
在盐浓度大于0.5mol/L时,丙的调节能力最强。
15.B解析: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后又复原的现象。
16.
(1)乙种植物
(2)0.8(3)主动运输
(4)细胞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通过渗透作用失水
(5)强于A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合成量与呼吸消耗量的差值大于B组的差值
17.
(1)刚刚发生质壁分离
(2)C>
A>
B(3)A>
B(4)C>
B(5)C(6)BAC
(7)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反复几次,使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8)外界溶液
18.
(1)①③
(2)①无色、绿色②红色、绿色③改变光圈大小调节反光镜(电光源亮度)高温下细胞膜、叶绿体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叶绿素等色素进入A处
第4章第2、3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5分)
四川)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己”
D.分泌蛋白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2.下列哪些生理活动不会导致细胞内ADP含量增加()
A.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甲状腺细胞吸收碘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D.K+和Na+进出红细胞
3.下列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CO2由静脉进入肺细胞
C.水分子进入细胞
D.组织细胞排出K+
4.(07高考·
广东)丙氨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共同点是()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B.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C.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D.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膜融合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
B.受精过程
C.氧进入细胞中的线粒体
D.浆细胞产生抗体
6.神经细胞间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介质来传递信息,含有传递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质膜融合之后再打开,将传递分子释放到神经细胞之外,这属于()
A.主动运输B.协助扩散C.胞吐D.胞吞
7.取一段燕麦幼苗茎放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水溶液中培养,结果如右图。
幼苗茎段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分增加B.糖类增加C.蛋白质增加D.无机盐增加
8.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这两种细胞能结合在一起;
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会发现这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
A.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B.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有关
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
9.(10·
青岛测试)新鲜的叶类蔬菜表面常残留水溶性有机农药。
现取同一新鲜蔬菜若干,浸入一定量纯水中,每隔一段时间,取出一小片菜叶,测定其细胞液浓度,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细胞吸水,细胞体积明显增大
B.B点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C.BC段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原生质层恢复到原来位置
D.此曲线说明有机农药溶于水中容易被植物细胞吸收
10.(08·
西城模拟)运用“人工膜技术”制作的携有单克隆抗体的磷脂微球体药物如图所示。
当药物被注射到实验鼠血液中一段时间后,首先在某种癌细胞内检测到药物已经进入。
据此认为,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最可能是()
A.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膜融合或细胞胞吞
B.药物分子透过微球体与细胞膜的自由扩散
C.药物分子通过识别细胞膜载体的主动运输
D.抗体与细胞识别后诱发微球体的主动侵染
11.如图为取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一个处理后的细胞。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处于初始质壁分离过程中或失水和吸水的动态平衡中
B.5的浓度比正常细胞液的浓度高
C.4具选择透过性,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呈紫色的部分是3,该细胞为成熟植物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12.科学家用枪乌贼的神经细胞研究钠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实验如下:
实验方法
现象
向枪乌贼的神经细胞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元素24Na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步骤同①,并加入某种药物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未出现24Na
步骤同②,并加入ATP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排出24Na需要消耗ATP
B.“某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呼吸
C.24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由实验②③可知,神经细胞运输24Na需要载体蛋白
13.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分压为15时,曲线A→B段将延伸为M2
B.氧分压为0和10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
C.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
D.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曲线将延伸为M1
14.如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
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
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
15.下列关于细菌细胞、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和人的血液中成熟的红细胞的生物膜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细胞都有双层膜结构
B.三种细胞都没有内膜系统
C.洋葱根尖细胞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线粒体、叶绿素
D.细菌和成熟的红细胞除了有细胞膜外,无其他生物膜
二、非选择题(共25分)
16.(11分)材料20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
阿克塞尔和琳达·
巴克,以表彰两人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他们的研究使我们知道了“闻香识女人”的奥秘。
现在我们已知道,一种嗅觉受体细胞只拥有一种类型的气味受体,每个单独的嗅觉受体只表达一种并且只有一种气味受体基因。
气味受体有多少,就有多少类型的嗅觉受体细胞。
每一种受体能探测到有限数量的气味物质。
当气味物质分子流动到我们的鼻端黏膜处的嗅觉受体细胞处时,气味物质分子可以粘附于细胞膜上特殊的气味受体上。
我们基因的3%被用来编码嗅觉受体细胞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
下图为嗅觉受体细胞膜模式图(局部):
请据以上材料和模式图回答问题:
(1)A代表分子;
C代表。
(2)气味物质分子首先要与图中\[\]结合,才有产生嗅觉的可能。
(3)图中A具有特异性,这种特异性最终是由决定的。
(4)气味物质分子一旦与气味受体细胞结合后,该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
(5)某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使嗅觉分辨能力下降,B的完整化学名称是。
17.(14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
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实验,他证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道”。
如何验证彼得·
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
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实验探究:
①观察:
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
②问题:
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
③假设:
④实验:
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的细胞放在中。
⑤结果:
前者能吸水,后者。
⑥结论:
(2)为了进一步验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
阿格雷又制出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则没有变化。
请指出这两种人造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必修1第4章第2、3节
1.A解析:
组织细胞膜的通透性与其功能有密切的联系,在分化初期和分化后功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而其通透性也会随之改变。
2.C3.D4.A5.C
6.C解析:
由题干分析知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时有含有传递分子的囊泡与神经细胞的质膜融合之后再打开的过程,这属于典型的胞吐。
7.A8.A9.D10.A11.D12.D13.D
14.B解析:
由题图可知,该物质跨膜速率刚开始时与膜外该物质浓度成正比,说明是顺着浓度梯度运输的。
最后跨膜速度达到饱和,说明该物质运输还与膜上载体数量有关。
水和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15.D解析:
细菌是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无其他生物膜;
成熟的红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细胞器都消失了,也无其他生物膜。
16.
(1)蛋白质多糖
(2)A气味受体
(3)DNA(或基因、遗传物质)(4)膜外为负、膜内为正(5)磷脂双分子层
17.
(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④不含该蛋白质蒸馏水⑤不能吸水⑥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
(2)不同点:
一种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种不含水通道蛋白。
相同点:
都含有磷脂双分子层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