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一轮复习教案一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173938
- 上传时间:2023-01-17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130.46KB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教案一Word下载.docx
《《经济生活》一轮复习教案一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一轮复习教案一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体现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误区警示:
1、不要认为“废品”,就没有使用价值,不会成为商品。
随着技术的进步,废品经过人类的加工、改造,也能得到利用。
这就是“变废为宝”。
2、对于“让渡”理解,要注意消费者不是仅仅关注使用价值,生产者也不是仅仅关注价值。
思维整合:
关于“商品的基本属性”,要和“劳动价值论”、“影响消费因素”、“消费心理”、“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市场秩序”、“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相联系。
二、货币
(一)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货币就产生了。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对货币产生过程的正确描述。
2、贵金属金银的优点是“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货币与商品不是“孪生兄弟”,其产生要比商品晚得多。
(二)概念和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但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
“货币与商品、金银、一般等价物”,可以说前者是后者,但后者不一定是前者。
(三)职能
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职能名称
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相同点
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从货币产生之日起即具有,属于基本职能。
不同点
概念
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影响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商品—货币—商品)
特点
观念上的货币。
现实的货币。
行为
表现
标价(广告牌、吆喝、电视广告等形式)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1、这两种仅仅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而非全部职能。
2、刷卡消费、工资薪金、租金、税收、利息的支付都属于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的显著特征就是“赊”,即“钱货分离”。
3、“圆、角、分”、“磅、先令、便士”等是货币本身的计量单位,称作“价格标准”,而不属于价值尺度。
价格标准是计量货币本身的单位及其等分。
关于“货币的职能”,可以和“经济危机理论”、“消费类型”、“信用工具”、“价格”等知识进行联系。
(四)发展阶段
货币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金属货币(金银条块和铸币)、信用货币(纸币)、电子货币(银行卡)等阶段。
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中的“点”、“支付宝”、“Q币”等,被称为“虚拟货币”,带有财富的性质,但不具备货币的基本特征,不是电子货币。
(五)纸币
1、概念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1、纸币具有四个“强制”和一个“不强制”:
国家可以强制发行、强制使用、强制发行量和面额,但不能强制购买力。
2、纸币的发行权归属国家,国家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
3、对于纪念币来说,如果印有面额,则可以流通,否则只能当作收藏品收藏,或作为商品出卖。
4、纸币与货币的区别与联系:
(1)两者的最显著区别在于,货币是商品、有价值,而纸币只是价值符号。
(2)两者的关联在于货币是纸币发行和流通的基础。
纸币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过程中产生的,代替货币执行该职能。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
(3)纸币之所以能代替货币,是因为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不足值的货币也能使用。
久而久之就出现了纯粹的价值符号来代替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纸币相对于货币具有以下优点:
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1、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只是一种“符号”。
关于纸币是否具有使用价值,理论上存在争议。
2、纸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家。
但某些地区也能发行货币,如香港、澳门。
2、发行量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
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计算公式: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根本原因
社会总供求失衡
经济运行中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
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成因
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
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
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
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对策
可采取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可采取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注意“全面、持续”和“主要原因之一”两个关键词汇。
不要认为物价上涨就一定是通货膨胀,也不要认为通胀的爆发一定和纸币发行过多有关。
再有,通胀通缩的影响也要进行辨证分析。
通胀压力和物价上涨问题,可以在分析“价格变动的原因”、“影响消费的因素”时应用。
还可以联系宏观调控的目标,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相关知识。
知识拓展:
几个常见的数据及其计算公式:
注意,“通货膨胀率”也就是“物价上涨率”。
(五)种类与形式
1、结算方式
方式
现金结算
转账结算
工具
纸币
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
中介
无需中介
通过银行
转账结算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也是其利润的来源之一。
(1)信用卡
①功能:
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②性质:
是一种信用凭证,属于贷记卡。
③发行主体:
商业银行。
④发行对象:
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
⑤使用范围:
发卡银行指定的消费场所或营业机构。
⑥优点:
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1、信用卡不等于银行卡。
银行卡分为“借记卡”和“贷记卡”。
信用卡属于后者。
2、不要认为信用卡都是优点。
过分强调“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会导致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如攀比、盲目等,可能造成资信状况恶化,不利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形成,也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
分析“卡奴”、“月光族”等问题,可以联系“信用卡的优点与缺点”、“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进行分析。
(2)支票
①性质:
支票是一种票据,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②牵涉关系:
出票人、银行等金融机构、受款人或者持票人。
③种类:
转帐支票:
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账户。
现金支票:
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支票不能折叠,只能提现、转账,但不能用于消费。
在我国,个人账户一般不能使用支票,但可以使用信用卡。
2、外汇
(1)含义:
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不等于外币。
外汇的具体形式除外国货币外,还包括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
外币也不全是外汇。
只有可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1、我国的汇率制度: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要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
2、汇率是由市场决定的。
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国际收支状况、通胀通缩、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机等。
3、汇率是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其变动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都有重要影响。
4、汇率表示与计算:
外币
本币
外币币值
本币币值
外币汇率
本币汇率
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
更少
直接标价法:
1英镑=?
外币(仅有英、美采用)。
间接标价法:
100外币=?
人民币
(3)本币升值的影响:
①出口商品价格会随之提高,进口商品价格相应降低,会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从而会对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
②可能会导致一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国内矛盾加深。
③会导致本国外汇储备缩水。
(这成本国的货币额相应减少)
④对外资吸引力下降,不利于引进外资。
⑤使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外债压力的减轻,GDP国际地位的提高,百姓购买力的增强。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部分知识,可以和“家庭消费”、“宏观调控的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相联系。
(六)树立正确的财富观(金钱观)
1、如何看待财富?
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本质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职能看,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如何获取财富?
要“取之有道”,通过正当手段,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致富,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3、如何使用财富?
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最有意义的事情,注意勤俭节约。
4、意义
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1、本考点可以用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慈善事业发展”、“爱心捐赠”、“反对拜金主义”等现象。
2、本考点可以联系《生活与哲学》中的“人生价值观”、《政治生活》中的“公民义务”、《文化生活》中的“荣辱观、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等知识,进行跨模块分析。
考向初探与典例评析
一、常见问题归纳
1、商品判别问题
假冒伪劣商品;
纪念品和收藏品;
废品、知识产权。
2、物价变动问题。
(物价上涨的原因、稳定物价的措施)
3、电子商务、“网购”和刷卡消费问题。
4:
消费者选择问题。
5:
人民币升值问题
二、典型例题分析
本部分知识在高考中,主要以基本概念、基本数量关系选择题的形式来考察。
例题一:
(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如果你对走人们说:
“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
必须对他们说:
“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
”那么他们就惊叫道:
“多么瀑亮的房干啊!
”(选编自圣·
德克旭贝里《小王子》)。
材料中提到的“十万法郎”是
①房子的价格②房子的价值
③房子的交换价值④在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例题二:
(2008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天津“泥人张”彩塑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被誉为民族艺术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如果该商品以人民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上涨5%,其他条件不变,美元贬值后该商品以美元标价应
A.上涨不足5% B.上涨5%以上 C.下降不足5% D.下降5%以上
例题三:
(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为克服当前金
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向金融机构注资,引发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必须看是否出现
①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超过纸币的发行量
②商品价格总额超过价值总额,货币持续贬值
③国家发行的货币数量超过上一年发行的数量
④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使居民购买力普遍下降
A.①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第二课时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值与价格2、价值决定价格3、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4、供给与需求5、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一)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是在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出现的。
价格是交换价值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2、价值决定价格
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量的变动是商品价格变动的唯一决定性因素。
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某些商品大幅度的物价上涨(“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从根本上说是由价值的变动,即生产成本的提高决定的。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三个条件:
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生产率
商品的价值量
正比
反比
无关
商品的价值总量
计算相关数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变动起决定性作用。
2、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个别”量,与价值量之间不是绝对无关。
当某一生产部门的生产者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引起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从而引起商品价值量的变化。
4、价值总量=商品价值量x商品数量(件数或使用价值量)。
对这一公式的理解,要区分整个社会的价值总量和个别企业的价值总量。
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总量而言,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对生产者的启示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有利地位;
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处于不利地位。
这就促使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
这一点可以和“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结合在一起,作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理论依据之一。
(二)供求影响价格
1、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供过于求,价格降低,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供求影响价格,实际上是供求关系的变动影响价格。
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不是绝对的。
价格的涨落不能离谱,必须以价值为依据。
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也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供求曲线中的买方和卖方市场。
均衡价格点E左侧表示“供小于求”、右侧表示“供大于求”。
2、多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以及宗教信仰和习俗等文化因素,都能对价格产生影响,引起价格的变动和差异。
(2)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1、以上提到的都属于价格变动和差异的间接影响因素。
现实中的“反季与应季”、“灾害引起抢购”、“假日购物浪潮”、“家电下乡、粮食保护价、生猪收储、扩大内需等政策”、“传统节日的经济效应”等都能用这一原理进行分析。
而且可以联系“宏观调控”、“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知识进行分析。
2、以上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到商品的价值。
在具体分析问题时,要仔细阅读材料。
(三)价值规律
1、地位: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作用:
其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
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其二,促使商品生产者抬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客观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其三,实现优胜劣汰。
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
2、等价交换原则
(1)所谓“等价”,是指交换双方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
在货币产生之后,等价交换则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2)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
从单个交换过程看,价格与价值不完全一致是经常的,但从较长一段时间看,从整个商品交换发展的过程看,价格与价值实相符的。
(3)等价交换原则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也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4)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关系到市场秩序。
3、价值规律的地位决定了,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不需遵循它,而不能违背它。
遵循和利用价值规律,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之一。
4、关于特殊商品的稀缺性问题。
文物、名字画、珍贵邮票等古董和收藏品,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其原因在于这些商品不能扩大再生产,从而不能用供给来抑制价格上涨。
供求关系和稀缺性成为推动其价格上涨的因素。
但这些特殊现象是不能否认一般规律的。
5、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是合理配置资源的重要机制。
宏观调控也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其稳定物价的目标,不意味着保持价格不变。
价值规律的知识,可以联系“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宏观调控”、“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等知识点进行分析。
(四)引起价格变动和差异的因素的综合分析
价格的变动和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价值规律
价格的变动、差异和确定,最终是由价值规律来决定的。
2、价值决定价格。
3、供求关系变动影响价格。
4、多种因素通过影响供求关系影响价格。
5、商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水平。
6、市场垄断。
7、宏观调控政策。
8、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币值和汇率变动。
9、居民收入状况。
10、消费心理和市场预期。
11、特殊商品的稀缺性。
12、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
1、注意区分根本原因、决定因素、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
2、总的来说,是价值决定价格,但市场形成价格。
这两者都是价值规律的要求。
政府对物价的调控,只能是“指导价”、“参考价”、“最低或最高限价”等。
物价水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通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来衡量。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结果。
(一)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一般影响
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
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左图为需求曲线。
1、以上谈到的只是一般情况对于某些收藏品、吉芬商品、人们“买涨不买落”的心理等几种情况,往往是价格上升,反而引起需求更加旺盛。
“持币待购”则表现为价格下降,却无法有效的刺激需求。
2、不要说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而要说“负相关”。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比较大。
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由图来看,需求曲线越陡峭,则其弹性越大;
越平缓,则其弹性越小。
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出,甲可能是生活必需品,而乙可能是高档耐用品。
3、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影响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
替代关系
互补关系
基本概念
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因其自身需求量减少,导致另一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正相关)
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因其自身需求量减少,导致另一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负相关)
常见类型
牛羊肉、火车和飞机。
胶卷和相机、乒乓球和乒乓球拍。
1、互补和替代关系的形成,是基于它们使用价值的联系,而不是价值的联系。
2、对于价格变动产生的影响,注意其“三重传导关系”。
(二)价格变动对生产者的影响。
1、调节生产规模(压缩与扩大)
生产扩大→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获利减少
↑↓
获利增加←价格上涨←供不应求←生产缩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3、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生产者能够提供质量好或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1、这一部分知识,可以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规律”、“影响消费的因素”、“公司成功经营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相联系,来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
2、现实中的“船小好调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都可以用以上的原理来分析。
1、价值量相关变量计算问题。
2、价格变动的相关计算问题。
3、消费者选择问题。
4、物价变动问题。
(原因和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生活 一轮 复习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