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分析题型表现手法教案五.docx
- 文档编号:20154597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1.06MB
句子分析题型表现手法教案五.docx
《句子分析题型表现手法教案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子分析题型表现手法教案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句子分析题型表现手法教案五
知胜教育个性化教学专用教案
学生姓名:
科目:
语文
年级
备课时间:
2013年6月日至
讲次:
第\讲
授课教师:
金
讲次:
第\讲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至
上课后,学生签字:
2013年月日
授课时间:
2013年月日至
上课后,学生签字:
2013年月日
教学类型:
■强化基础型■引导思路型□错题讲析型□督导训练型
■效率提升型□单元测评型□综合测评型■应试指导型
■专题总结型□其它:
教学目标:
文学性作品阅读各种题型解题指导句子分析题型(三)
教学重难点:
表现手法的理解识记及运用。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叙述方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线索:
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位置为线索。
结构:
1.文首: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文末:
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教学过程: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2、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作用:
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3、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作用:
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作用是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作用:
突显对象的特点,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对象。
5、衬托(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作用:
突出本体的××特征。
6、欲扬先抑: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作用:
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7、(前后)照应:
指文章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作用:
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记叙文:
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
强化××论点。
散文:
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8、正侧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作用: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9、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10、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11、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或是直接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12、借景抒情:
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作用:
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3、融情于景:
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14、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5、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16、白描手法。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用最简洁的线条笔墨,不加烘托渲染,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
鲁迅对白描手法的解释:
“少做作,勿卖弄自己。
”用白描手法写人写景,可以不去过分渲染、铺张辞藻,它不但简练,而且传神。
同时,白描手法往往能带来含蓄的效果,虽着墨不多,却能余味无穷。
《祝福》里对祥林嫂外貌的描写: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
诗歌中: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如: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直截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感时伤事,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2、借景抒情
莺歌燕舞,欢乐明快的景色,容易引起喜悦的感情;秋霜冷雨,萧瑟阴晦的景色,容易引起孤寂忧伤的感情。
如白朴《天净沙.春》
春风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拢,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曲中描写的景色是明快的,它所触发的情感是喜悦的、愉快的。
而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的景是萧瑟的,它所引发的感情是孤寂的、凄凉的、是深深的断肠人的离愁。
3、 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4、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作者的某种抱负和志趣。
这类诗写的是“物”,言的却是“志”,“物”与“志”是有机统一的。
注意:
1)、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指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墨梅
吾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5、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今的人、事和时代。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分析: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
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6、正面侧面: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主要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渲染以及多角度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即衬托。
如
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而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描写。
首句写触觉,二句写视觉,三四句写听觉。
诗人以不同感觉,不断变换角度,处处写人,又处处写雪。
对秦罗敷的描写,前四句正面描写,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
后八句侧面描写。
因为罗敷具体怎么美,这是很难描绘的。
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你自己想她怎么美,她就怎么美。
《陌上桑》汉乐府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7、衬托
正衬: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例子
(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
反衬:
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
(2):
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用“不解忆”颔联、颈联写天真不懂事,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以动显静
例如:
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就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以动衬静,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雅、宁静。
"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格外寂静,只听见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
"雪花飘落下来是很轻的,人睡在屋里竟能听到雪花飘落的声响,可见山村的冬夜是多么的寂静啊!
(《第一场雪》)
以乐景写哀情
《姜斋诗话》说:
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
《绝 句》杜甫
一、二两句极言春光融洽,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形成鲜明对照,用以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三、四两句写出了岁月荏苒,归期遥遥,流露出漂泊的伤感。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8、对比对照
运用对比,能使事物特点突出,形象鲜明,美者更美,丑者更丑。
能强烈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如:
《越中览古》李白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9、赋、比、兴
运用比兴手法,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想象,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直叙,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或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无名氏《孔雀东南飞》)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打比方,对事物作形象描写);“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兴起,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出所要歌咏的事物)。
兴和比常常联系起来在一篇诗中运用。
如《孔雀东南飞》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既是兴,又是比。
10、抑扬结合
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否定或肯定,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其作用是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两相对照,形成起伏之势,给读者强烈印象,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如
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
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而是为了“问鬼神”!
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
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
11、虚实结合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
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
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已逝之景。
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美人李煜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
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
12、象征: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
象征手法的作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而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耐人寻味。
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哀伤凄厉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蝙蝠跟西方相反,则代表着幸福,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
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陆游以“梅花”象征自己的孤高与劲节;“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屈原用“兰芷”象征自己的芳香、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丁香,泛指愁思,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动物类
鸿鹄:
理想追求
鱼:
自由惬意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鸿雁、尺牍、尺素:
信
后庭花:
亡国
颜色类:
白:
纯洁无暇丧事
红:
热情奔放青春喜事
绿:
希望活力和平
蓝:
高雅忧郁
黄:
温暖平和
紫:
高贵神秘
黑:
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的多舛
朝阳:
希望朝气活力
夕阳:
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正午:
热烈热情奔放恶势力对社会、对人的摧残
酒:
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
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
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又如
李德裕的《登崖州城作》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宋·梅尧臣《残菊》:
零落黄金蕊,
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芳,
犹得车清觞。
竹(清.郑燮)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
兰花明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
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
任是无人也自香。
《杂诗》之一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
寒梅著花未。
13、以小见大
这种手法,往往借助于具体、平凡的小事、小物,或生动的细节描写,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本质。
一、以原文为底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二、两个观念
指向文段
指向主旨
三、三个步骤:
第一步、用了什么方法(面)
第二步、表达了什么内容(点)
第三步、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面)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
《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
《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
《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
《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
《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原文:
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色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
种了几次,都不成功。
“连死不了都种死了。
”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
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高考石评梅《痛哭和珍》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
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
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
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
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
他们说:
“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
”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
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
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
她是怎样写自己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句子 分析 题型 表现手法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