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docx
- 文档编号:20152319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9.06KB
山西省山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docx
《山西省山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山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山大附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历史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作品,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
石器耜铁农具曲辕犁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3.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4.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互相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东京梦华录》记载: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
6.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D.抑商政策的松动
7.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了社会关注。
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凡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8.新华网香港2012年4月5日电香港苏富比拍卖行4月4日举行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专场拍卖,激烈竞逐后拍品以2.0786亿港元成交,创造宋代瓷器新的世界拍卖纪录。
据此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①这件瓷器出自于官窑
②这件瓷器在宋代可以在市场上买到③北宋汝窑瓷器存世量很少④该产品当时专供皇室贵族使用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9.1494年6月7日,在罗马教皇的主持下,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里斯本郊外的这个小镇签署条约:
在地球上划一条线,然后像切西瓜一样把地球一分两半。
葡萄牙拿走了东方,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
“西班牙把美洲抱在了怀里”与下列哪位航海家有关()
A.哥伦布B.迪亚士C.达·伽马D.麦哲伦
10.18世纪初,意大利的威尼斯商人到东地中海组织货源,但发现已经没有什么香料了,而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却成为东方商品的仓库。
葡萄牙在印度购买一公担胡椒不到3杜卡特,在里斯本却以40杜卡特出售,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葡萄牙人已经找到通往东方的航路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③促进了西、葡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④西、葡的封建主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1.“英国人安东尼·培根是一名奴隶贩子,从1768年开始就从事黑奴贸易……尽管很多黑人死于途中,每趟获利仍高达百分之几百。
这样在八年中,他竟赚了76000英镑,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发展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对这段材料的认识中最准确的是()
A.黑奴贸易使英国商人获利丰厚
B.殖民者从非洲抢夺了大量劳动力
C.黑奴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黑奴贸易具有血腥性
12.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为7.1亿,1800年突破9亿以下关于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造成的世界贸易的增长②世界范围内农作物品种的重新分布③殖民活动影响下的全球性人口迁徙④工业革命带来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资本对外扩张的需要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
14.马克思曾说过:
“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
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15.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16.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是()
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订单数量急剧增加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④清政府曾经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7.19世纪60年代,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出口猛增,对外正当贸易逆差却日益增长。
这突出说明了()
A.中国已陷入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
B.外商压低中国农副产品的价格
C.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D.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18.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9.某校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三位近代江苏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B.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C.他们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D.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20.电视剧《大染坊》于2007年在央视热播。
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
该片的主题歌唱道: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 )
A.主人公出身低微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强大势力的压迫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21.光绪年间的《东华续录》一书中记载: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
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
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新法”主
要是指()
A.资本主义制度 B.西方现代管理方法
C.近代机器生产 D.西方先进的思想
22.创办于1907年的宁波“正人火柴厂”,百年内两度宣布倒闭。
1913年后,该厂由在日本逗留多年,经办过多种行业,商业经验丰富的徐蕙生开办,逐步走上正轨。
以下对“正大火柴厂”走上正轨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A.清政府采取了发展民族工业的政策
B.宁波已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徐蕙生本人有丰富的商业经营经验
23.右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
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①国家基本统一②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③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④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24.右图的货币,发行时间为中华民国三
十年。
对这一货币解读正确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发行的
B.中共为渡过根据地经济困难采取的措施
C.日本在沦陷区发行的货币
D.重庆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
25.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作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地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6.(18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
……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业而趋末业,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
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是有(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
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8分)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
这一思想对古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分)
27.(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教学资源网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
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
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一《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明清时期,官府对手工业产品收取重税。
万历(1573—1620年)中后期,矿监、税使四处搜刮。
苏州大涝,桑蚕减产,丝织品的税收却有增无减,以致“穷民之以丝为生计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官局垄断了丝织业,以低价压迫民间机户限期为官局生产,甚至还强制压价收买,往往“十不还一,无异空取”。
官府对民间工匠管制很严,康熙时规定,有些工匠需编甲,“五人连环互保,取结报册”,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
对丝绸出口,官府严加限制。
清朝规定,江苏省的出海船只,“每年每船准绸缎三十卷,每卷重一百二十斤,”私自将丝绸贩卖出洋的,将被治罪,“船只货物入官”。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简析其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6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
(2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
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
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1914年“一战”爆发。
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
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
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分)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4分)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2分)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2分)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材料题
26.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一种基本模式?
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8分)
(2)材料二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
这一思想对古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
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4分)
27.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
简析其原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政府限制民营手工业发展的措施。
(6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有何认识?
(2分)
28.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4分)
(2)概括材料二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4分)
(3)材料三中的“同根相煎”是何意?
(2分)
(4)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的记者,请为荣氏企业的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过20字)。
(2分)
山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D
B
B
C
A
C
C
A
A
C
B
C
D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A
C
B
C
C
C
B
B
B
二.材料题答案
26.
(1)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8分)
(2)关系:
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或重农抑商。
影响:
积极:
保证了农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
消极: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
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
(4分)
(3)现象:
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
原因: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
(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4分)
27.
(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
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8分)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建立君主立宪制;
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4分)
(3)对手工业产品采取重税;官局垄断,以低价强买;
官府对民间工匠严格管制;严格限制出口。
答出三点即可(6分)
(4)说出英国和中国因不同的政策或制度而走向不同的道路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28.
(1)地方士绅或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反对;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
(4分)
(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
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
(任答两点给4分)
(3)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政局动荡。
(2分)
(4)(略)。
广告词中必须含有“爱国”“抵制洋货”“价廉物美”“中彩头”等类的主题,
否则即为不正确。
(2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附中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中 试题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