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0144206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49
- 大小:55.94KB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
一、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的技巧:
(1)浏览标题,领悟基本内容:
标题有时暗示主旨、有启迪文章思路的作用、提供答题的方向等。
(2)辨识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3)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
首尾往往发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二步骤:
(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
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
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最后:
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三答案来源:
A.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诸如抓住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文段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
B.提炼筛选主要的,剔除次要的。
即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语句来概括归纳,再加以合并浓缩,留下重点语句。
友情提示:
1.注意审题,领会出题者意图,围绕题目要求作答,防止答非所问。
2.辨识文体,根据文体知识作答;答题应有条理、书写规范。
3.遇到开放性或谈看法感受的题目必须结合文章的中心意旨(中心论点)来发散,可适当摘录文中重点语句回答,并尽量结合实际感受、引用的相关名言警句或美文精练概括。
4、多做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
烘焙心情(尤今)
①隔壁住了一户爱尔兰籍的夫妻,一住13年。
两年前移居澳洲,临走之际,我“敝帚自珍”地在家做了几道菜,为他们饯行。
②酒酣耳热之际,夫妻俩忽然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
“这番远去,最怀念你家两样东西,我们担心,少了它们,可能短期内睡不着觉。
”
③受宠若惊,忙问是啥。
④双眸笑意闪烁的珍妮慢条斯理地说道:
“约翰很习惯在你电脑打印机发出的那种富于节奏的声音里入睡;我呢,常常在蛋糕飘出的香味里进入梦乡。
”顿了顿,又说,“不过,有时,也挺懊恼的,夜半被那诱人的香味侵袭,醒来之后,只闻其香,不见其形,怔怔忡忡,数多少绵羊去你家把蛋糕衔过来哪!
”
⑤听懂了话中之话,哈哈大笑之余,从善如流。
次日,立刻将家中24针的老打印机换成操作无声的激光机;但是,夜半烘焙蛋糕的老习惯却改不掉,老实说,也不想改。
⑥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
⑦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坐立难安之际,索性撇下多如蝼蚁的琐事,一头钻进厨房,专心致志地烘蛋糕。
烘出一个好蛋糕,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般的直截了当。
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
个性全无的面糊,白着一张令人生厌的面孔,静静地等待热气的蹂躏。
随着面糊的膨胀,那种让人口舌生津的香气,像泛滥的洪水,在夜半无人私语时,放肆地流满了天和地。
这时,背上的重压、心里的焦躁,全都像被扎了一针的气球,慢慢地消了。
烘好后,橘子蛋糕澄亮如金,香兰蛋糕翠绿似玉,香蕉蛋糕状如满月,乳酪蛋糕貌似丝绸。
凌晨时分坐在桌边大块朵颐的我,好似一个苦尽甘来、事业有成的富翁,大口大口地吃着时,觉得这样实实在在的人生真是快乐,刚才究竟为了什么事烦恼,竟不复记忆了。
⑧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
她们脸上的笑意,是我心情永远的釉彩。
⑨吃过蛋糕后,有人戏谑地劝我改行,哇,想到日后我家门口或将有人排起长龙抢购每天新鲜出炉而“限量供应”的蛋糕,顿觉前景灿烂,兀自微笑。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分)【概括】
2、指出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含义。
(4分)【理解】
①有时,心情发霉,百事无心。
②许多时候,心情发亮,我便抱着“独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烘焙各式蛋糕,分送亲戚、朋友、邻居、同事。
3、联系全文,说说“说是烘蛋糕,其实,烘焙的是心情”,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分)【分析】
5、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
请从文中摘抄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任选一角度。
)(4分)【分析】
“5、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
请从文中摘抄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任选一角度。
)”
示例:
我喜欢的句子:
把各种配料准确无误地称好备妥,像攀爬高峰那般小心,像校对文稿那样的细心,像教导孩子那般的耐心,翻搅、调弄、拌和,最后,满怀爱心地送进烘炉。
我的品析: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修辞),生动形象(作用)地说明烘蛋糕其实是一个精雕细琢、满怀爱心的过程,(内容)表现了我烘焙蛋糕时的耐心和爱心。
(情感)
4、作者是借“烘蛋糕”来“烘焙心情”的,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烘焙心情”的?
(3分)【体验】
可见,所有的阅读理解都能归纳为四个大的问题:
概括、分析、理解、体验。
下面,我们就来每个步骤进行分析和学习。
第二章阅读理解之概括
概括题又分以下两类: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中心思想
(一)、概括文章内容题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
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
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
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③至⑦自然段为“绘春”呢?
③自然段写春草,④自然段写春花,⑤自然段写春风,⑥自然段写春雨,⑦自然段为写迎春。
将其统而摄之,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③至⑦自然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4、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
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
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
请看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
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
它的内容要旨是:
慈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示例1: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
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
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
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
“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
”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
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
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蓝。
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
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
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了小凳,(
)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
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
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
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
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
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文段表面写什么?
实际上写什么?
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这篇文章表面写小院,世界上写母亲,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热爱的感情。
示例2:
试跳成功。
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孤线。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跳,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并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桥。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甘心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术,帮助年轻的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
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族的生存机会。
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最后伤心岩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
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
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的垫脚石飞渡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岩,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灿烂中。
1.概括文段的大意。
答:
描写斑羚飞渡山间的过程。
示例3:
母爱的颜色
刚搬到这个小区时,我经常看到一个5岁左右的男孩,目光呆滞,说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
听说男孩刚生下来时很健康,两岁时不幸生了一场大病,从此成了痴呆儿。
父亲嫌弃他,离开了家。
从此男孩只好和妈妈相依为命。
男孩的妈妈我见过,30岁不到,鱼尾纹却早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头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
白天,她要去街道打扫马路,就把儿子交给热心的邻居,让他们帮着照看。
小区里每个人都很同情男孩,常常给他一些吃的或者衣服。
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逗男孩玩:
“妈妈好吗?
”男孩先是一个劲傻笑,然后口齿不清地说“妈妈是绿色的!
”每次这样逗他玩,他都会说妈妈是绿色的。
听的次数多了,我感觉这不是男孩随口乱答的。
可是,男孩为什么会说,妈妈是绿色的?
妈妈又怎么会是绿色的?
我一直很好奇。
直到有一日,区里发放救济品,我和街道的领导一起来到男孩家。
一进门,我惊呆了:
室内许多地方,甚至连电器的开关,都被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
比如,饮水机和浴室里的热水器调节阀,热水的那一端被涂成红色,而冷水的一端则涂成绿色;冰箱里,熟食那一格涂成绿色,不能吃的那一格涂成红色;家中的接线板和低矮的线路,甚至连电源总闸、菜刀柄以及家中一切不可触碰的物体也都涂成了红色,其他安全的、可以触碰的物体则涂成了绿色。
看到我们不解的神色,孩子的妈妈对我们说,儿子智力低下,分辨能力又不强,所以常常不是被开水烫伤手臂,就被刀具割伤手指。
后来,自己就试着让儿子远离红色,接受绿色为保护色。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选择绿色呢?
”我们继续问。
“我在想,即使将来真的有一天,儿子走失了,再也回不来,他也不会因为闯红灯而被汽车撞伤。
最起码,我会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我的儿子还在,还好好地活着。
”说这句话的时候,孩子妈妈声音有些哽咽。
不期待儿子长成参天大树,但最起码让儿子的生命之树充满绿色,不会枯萎。
这就是一个妈妈对儿子最起码的要求。
那一刻,我们一行人,都有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我也终于知道,小男孩为什么总是说妈妈是绿色的了。
原来,在小男孩的心目中,绿色代表着安全,同时,也代表着妈妈的无限关爱。
而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妈妈更是煞费苦心,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智力低下的儿子能够懂得远离和逃避伤害。
母爱,本无所谓颜色。
但正是因为天下每一个母亲盼望儿女健康成长的拳拳爱心,以及她们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孩子撑起的那一片广阔的蓝天,才让母爱有了自己的颜色。
1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
一位妈妈为使分辨能力不强的儿子安全地生活,把家中的每一种电器开关都涂上了红绿两种颜色,演绎了母爱的匠心。
(二)归纳中心意思
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⑴抓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白杨礼赞》
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
例如《一面》
⑶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议论句。
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
⑷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
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
例如《荔枝蜜》
⑸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
例如《风筝》
2、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
“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常问题: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示例一: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
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
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
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
”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
:
’爷爷说。
“怎么不行?
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
”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
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抬乎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我捂着脸大叫。
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
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
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
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
这一下好不轻呢!
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
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
”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
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
“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
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
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它要拼命的厂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
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
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式;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
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
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
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
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
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应该与一切有生命的事物和睦相处,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情
示例二:
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这份美丽来自顽强。
在长城站西边的山麓中,有一个湖,也叫西湖,美丽如同西子,是长城站的水源。
一天早晨,我去西湖边散步,下雪了,长在石头上的地衣平时灰蒙蒙的,这时顶着丛丛雪花,煞是好看。
我真想采一丛作纪念,但马上为这个念头而自责,因为科考队员告诉过我“它每生长一毫米,需要一百年。
这丛地衣高约四五厘米,算来有几千高寿。
比起人来是“老祖宗”了,岂敢动它一指!
这份美丽来自和谐。
踏上南极的第一天,在西海岸的礁石上,巧遇渴望已久的企鹅,尽管它是孤身一只,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欢乐。
一位女考察队员“呀、呀”地惊呼着,恨不得把那只小精灵拥在怀里。
小企鹅落落大方,穿着黑色的“燕尾服”,恰到好处地“吻”着女队员的手指,一派南极主人的优雅风度。
……作为南极的主人,它们与自己的同伴和谐相处,与初来乍到的人类结交朋友,共享天趣。
人与动物,共同诠释着一个理念——“生命是平等的。
”
这份美丽来自奉献。
我们走进南极那天,从“大力神”运输机上下来的还有一个须发花白的外国老头儿,和我们一起到了长城站。
长城站上的中国人都认识他。
开始,我并没有十分在意。
后来,我们访问捷克站,才对他肃然起敬。
他是捷克站站长,一所大学的教授。
他的捷克站与众不同,不仅地处海峡深处,交通十分不方便,环境非常严酷,而且经费极短缺,因为它是一个民间考察站,得到的只是政府道义上的支持。
他和他的伙伴生活在严寒中,没有电热器,靠风力发电照明,灯光如豆,物质的匮乏,更是捉襟见肘,当家食品是一粒粒黑豆。
我们到别的站访问,带的礼物是长城挂毯。
到捷克站,长城站的管理员说给老头来点实的,背去了一编织袋洋葱、土豆、苹果。
老教授选择的课题,是人类在南极的生存极限,他是用自身来做实验!
尽管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他是美丽的,因这种精神而美丽。
老教授的捷克站,没有电视,没有音乐,没有充足的补给,惟有海风,惟有天簌,惟有纯净。
在这样一个苦地方,老教授还不忘用海石垒成路标,路标以内不准践踏,因为那里长满苔藓,要是在这些苔藓上踩一脚,它们会停止生长二十年!
在纳尔逊冰盖脚下,捷克老教授预支着自己的生命,用来证明人对自然可以减少索取,演算着人对自然索取与给予的正确比例,这是一种真正的科学精神。
1.文段是围绕哪句话写作的?
2.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
1在南极这个最不适合生命存活的地方,却最能感到生命的美丽。
2对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苔藓,能和同伴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企鹅、具有奉献精神的老教授的赞美之情。
示例三:
试跳成功。
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孤线。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跳,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并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起来的桥。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
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甘心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术,帮助年轻的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
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族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族的生存机会。
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最后伤心岩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
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数。
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的垫脚石飞渡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
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岩,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灿烂中。
1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
抒发了对斑羚为了避免种群的灭亡,不惜牺牲自己的赞美之情。
、
第三章阅读理解之理解
问题类型:
1、注音、解释题:
“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
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
4、品味词语: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
。
。
。
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初中语文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 现代文 阅读 理解 答题 技巧 专项 训练 练习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