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其维修.docx
- 文档编号:20144086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0.52KB
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其维修.docx
《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其维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其维修.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镜头故障原因及其维修
常見鏡頭故障原因及維修
這個網頁中將介紹一些常見的鏡頭病症,並針對每種病症說明醫治或預防的原則。
但是實際上的病況可能比這裡說明的更複雜,還是要看實際的狀況來對症下藥。
此網頁主要是給一些想自己修鏡頭的【勇者】參考,已經很有經驗的朋友就不必看了。
發霉
發霉是最常見的鏡頭病症,發霉的原因是存放不當,很多人喜歡將相機鏡頭放在衣櫃裡面,其實衣櫃裡面是最不適當的相機存放場所,衣櫃裡面其實溼度是很高的。
開始發霉的時候,玻璃上看來好像有細細的絲狀,漸漸擴散,如左圖A、C;發霉嚴重時整個鏡頭都是霉絲,如左圖E。
如果沒有鍍膜的老鏡不大會發霉,即使發了霉也容易清理。
鏡頭的鍍膜是一些金屬氧化物或是鹵化物,當然現代鏡頭鍍膜的配方複雜,有些機密我們也無法清楚了解,不管是什麼成份,反正是一些化學物質,而霉菌附著之後就會吃掉這些化學物質,不嚴重的時候可以將霉菌清掉,不會留下明顯的痕跡,但是有經驗的人還是看得出來。
發霉嚴重的時候,有時會把鍍膜吃光,也就是說清理掉霉菌之後,會發現發霉的地方鍍膜都不見了,像左圖D就是鍍膜都不見了。
有時即使鍍膜還在但是已經變質,如左圖B,如果鍍膜看來黃黃的那樣,基本上那塊地方的鍍膜已經沒救了。
不要以為發霉清掉就好,因為發霉處的菌絲會吸附空氣中的水氣等等物質,最嚴重的時候,霉菌與空氣中各種化學物質以及灰塵混合作用之下,會在鏡片表面形成一層硬硬的、霧霧的,類似沈澱礦物質的東西,如左圖F,這種情形鏡片就報銷了。
這種霧化能否清理要看運氣,如果很薄的話,用牙膏磨一下也許就磨掉了,但是鍍膜大概都毀了,嚴重的時候,即使用牙膏磨掉了,但是鏡面上可能也會留下一些磨痕,這樣的鏡頭大概只能留著拆零件。
要預防發霉就是要保持乾燥,現在的電子式乾燥箱很便宜,最小的一千多元就可以買到,調整在相對溼度45-55之間就好。
至於已經發病的怎麼辦,如果只有一兩個小點,可以先不管,拍逆光時可能會產生一些耀光而已,但是要放到乾燥箱中,不要讓霉菌繼續生長,如果已經有絲狀,那就洗吧,自己練功自己洗,如果沒膽子就花錢吧。
如果是已經有沈澱物的那種霧化情形,就大膽的給他拆下去吧。
發了霉要早處理比較好,因為霉菌會分泌一些化學物質,會與鍍膜作用,即使放在乾燥箱裡面,黴菌並沒有死亡,那些分泌出來的化學物質也仍然在裡面,還會繼續腐蝕鍍膜。
一般說發霉不嚴重無須處理,那只是由荷包的角度出發的,由保養的觀念看應該要馬上處理。
脫膠
脫膠也是很常見的鏡頭毛病,幾十年前因為鏡片與空氣的接觸面會造成反光,所以會儘量將鏡片黏合以便減少空氣-玻璃的接觸面,近年也會因光學設計的關係,繼續使用一些黏合型鏡片,但是這些黏合型的鏡片常常會發生黏合膠變質,或是脫膠,脫膠輕微時,仔細看會有一些很細小的點狀痕跡,不仔細用放大鏡看,有時會以為是發霉,如左圖A,此時逆光會發生反差降低。
藍色框中放大看,仔細看會發現有許多小點,如左圖B,如果B的藍色框中再用放大鏡看就變成很多明顯的小白點,如左圖C。
更嚴重一點白點就會變大,變的明顯,有時會看起來像汽水。
有時黏合膠會變質,變成整片白白霧霧的。
不管怎樣,脫膠或是黏合膠變質都很麻煩,因為醫治的方法是將鏡片分開,再重新黏合,但是筆者自己也沒有這個功力。
三十年前是說要將鏡片泡在溶劑裡面,再用阿拉伯膠(一種樹脂)黏合。
以前用舊的變質的小天文望遠鏡片試過,可以用丙酮溶開,但是黏合的時候很難,還是留了一堆氣泡。
即使可以黏合,但是鏡片間距離可能無法與原來相同,對畫質難免會造成不良影響。
脫膠的問題很難避免,有時與原來的材料品質有關,存放條件只要不受熱應該還好,像筆者的鏡頭存放條件都一樣,但是就是有一兩隻鏡頭變質了。
這是另一種典型的脫膠,黏合的鏡片脫膠後會出現兩個沒有鍍膜的面,因此脫膠的部份會產生強烈反光,透光率也因而降低,由左圖中可以看到脫膠的部份比較暗,表示穿透的光線減少,而右圖中則可以看到脫膠的部位與其他有鍍膜的面相比,反光強烈許多。
比較有趣的是,似乎三、四十年前的老鏡頭脫膠時比較常看到這種情形,而近一二十年的鏡頭脫膠則是氣泡狀的脫膠。
此種面狀脫膠,其實還可以拍,只是透光率會有些不均勻,但是解析度影響不大。
有隻Leica135/2.8,雖然脫膠,但是解析度還是勝出,不像一些近代鏡一脫膠就是一堆點狀像氣泡的東西,拍起來霧霧的。
鏡片變質
有些老鏡片玻璃使用了一些特殊化學元素,久了會變黃,這是變質的一種,此種問題似乎無法預防,但是在數位相機上,有時因為自動白平衡的關係,可能根本看不出來鏡片變黃。
另外反射鏡因為有些面是鍍了薄薄一層金屬,久了會氧化,左圖是一隻Sigma400/5.6的反射鏡氧化的狀況,因為反射面很大,所以局部有些氧化,拍出來暫時還沒有明顯影響。
反射面的金屬氧化,理論上可以拆出來清洗重新鍍,但是那樣很麻煩,也要不少錢,不如買新的算了。
另外一種變質是鍍膜變質,鍍膜有時即使沒有發霉也會與空氣中的化學物質作用而變質,這與材質有關,一般副廠鏡變質的機會比原廠鏡大,一分錢一分貨,至少筆者自己的經驗是這樣。
這種變質有時看起來與發霉造成的變質很難分別,不過如果從來沒有發過霉,但是鏡片霧掉了,多半是鍍膜變質,不過不管什麼原因,鍍膜一變質,大概鏡頭就沒什麼價值了。
如果是輕微的鏡片變質,不管是因為發霉造成還是什麼原因造成,甚至是鏡片敲到了,敲了一個點;反射鏡氧化掉了,反正是點狀的變質問題,都可以用一個絕招,就是把變質處用黑色簽字筆點掉,天文望遠鏡也是一樣,這樣至少不會在逆光時造成耀光。
不過如果壞掉的地方太大就不必了,總不能把鏡片的1/4-1/5都塗黑吧。
鍍膜磨損
鍍膜磨損也是常見的問題,不過這是不愛惜鏡頭的人才會發生的事情。
一般而言,愛惜鏡頭的人多半會在鏡頭前面加個skylight或是UV之類的保護鏡,但是有些人又說那樣會影響色彩;不過我是覺得除了拍正片,我實在不很相信那些影響用肉眼看得出來,即使用正片恐怕影響也有限。
其實也很簡單,自己拍拍看有沒有影響,不滿意就不要用。
加了保護鏡是可以保護鏡片,保護鏡擦壞了就換一片,不會太貴。
但是鏡頭前鏡片擦出痕來(像左圖)就很難醫治。
雖然大致看來沒問題,可是用微距鏡配合燈光的反光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細紋,這樣的細紋其實對拍照的影響真的很有限,也許逆光的情形看得出來,但是那樣的機會很小。
磨出細紋其實對心裡影響的層面可能比較大。
要預防鏡片鍍膜的刮傷當然是儘量使用保護鏡,此外不管有沒有保護鏡,除非是記者上山下海,否則有些地方有些噴漆、灰塵很大的地方等等,儘量不要去拍吧。
真的要擦的時候也要注意,不要太用力,應該先用吹氣球將灰塵吹掉,再用拭鏡紙輕輕擦,確定沒有灰塵才能比較用點力道。
光圈失效
這是一隻Zeiss鏡頭,這是光圈機構,有許多零件,如果有螺絲或彈簧等其他零件鬆脫,光圈當然就不能正常運作,或者會有誤差。
這是另一隻Zeiss鏡,光圈組件中有一根彈簧(紅線旁),如果用久銹蝕了,可能會斷裂,如果彈簧斷裂,當然也無法正常運作。
一般而言鏡頭中控制光圈的彈簧至少有兩個,一個是要縮起來,另一個是要將光圈保持在最大光圈以便對焦,但是如果是那種很老的全手動光圈鏡頭就沒有彈簧的煩惱。
這是一隻廣角鏡,裡面的光圈鬆了,脫離了原來的位置。
後來拆開撥弄了一下使他歸位就好了。
這種情形常常是受到撞擊導致。
當然如果光圈葉進了油也會導致收放遲滯,因為光圈葉很薄,油一進去就會將光圈葉黏住,不易開闔,甚至無法動作。
此時只要拆開清洗即可。
像左圖就是油將光圈葉黏住,但是此鏡為手動鏡,在實際使用時並沒有問題,只是有些反光會造成耀光。
鏡頭應該避免受熱,受熱會造成黃油滲漏,所以鏡頭不要放在車裡面晒太陽。
對焦過緊
左圖是對焦機構中的複螺紋結構,如果鏡頭遭到撞擊,會導致零件變形,當然也就無法轉動,此外複螺紋中有許多黃油,有些品質不佳或是長期受熱等等,黃油有時會結成硬塊,有時有灰塵沙粒進到這些複螺紋中也會卡死。
有些鏡頭的對焦鬆緊度是可以調整的,如果過緊也可能是調鬆緊的機構偏移。
對焦過緊一般都需要拆開清理、校正或調整,如果撞擊變形,有時很難校正回來。
對焦過緊時就不要再去用暴力扭轉,有時越轉越緊就毀了也不一定,如果有沙子的話千萬不要去轉它,轉過度會將螺紋磨損,磨鬆了就無法修理了。
對焦環太緊也不宜上油,因為對焦環機構藏在裡面,上黃油根本碰不到,液體的油固然可以上進去,但是容易造成滲油,當油滲到光圈葉的話,那就麻煩了,因為鏡頭的光圈葉一般都在最核心的地方,要拆光圈葉來清理的話,一般都幾乎要全部拆開。
而有些鏡頭的光圈葉控制機構是調好後就固定住了,要拆可能還要整個泡在溶劑裡面,非常的麻煩。
漏油
像左途中右邊的框中,黃油滲漏出來,有時一點點滲漏並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漏到其他不該有油的零件中就很麻煩,漏油只能拆開擦洗。
一般漏油都是油的品質不良或是受熱使油融化,手上有許多原廠鏡,用了快35年,可是沒有一隻漏油,而副廠鏡則有好幾隻都有滲油現象。
有人說黃油受熱會融化,而太乾燥則會使黃油乾掉,筆者不認為這是對的,黃油沸點很高,一般空氣再乾燥也不應該會揮發,一般黃油會變乾多半是受熱使其中較低沸點的物質揮發掉,即使單純的低沸點物質揮發也不會失去潤滑作用,蠟的沸點比黃油高,但是仍然很潤滑,失去潤滑作用的黃油多半變質的比較多,而不單純是揮發的問題,相機中小零件用的較低沸點的潤滑油比較可能揮發乾燥。
無限遠無法對焦
對焦機構一般都會有固定螺絲,一點點鬆脫時會造成轉動對焦環卻無法調焦,輕微時會時好時壞,左圖是Pentax的標準鏡,有三隻調焦螺絲,如果很鬆的時候會無法調焦。
一般這種地方很少鬆脫,因為原廠在出廠時幾乎都會用膠把螺絲固定一下。
有些朋友是鏡頭送修之後發病,那表示可能是師傅沒鎖緊,甚至是忘了鎖緊。
並不是每隻鏡頭都有無限遠的調整機構,有些老鏡根本是調好之後就用螺絲或其他的方式固定死了,此種鏡頭不會用一用就發生無限遠無法調焦,但是也可能固定的機構鬆脫,此類鏡頭在維修時只要移動了無限遠位置,就很不好裝回,要花很多時間。
另外有些變焦鏡的無限遠位置則只是靠調整最前方的鏡片組來調整,所以有時變焦鏡萬一無法調到無限遠,可以看看是否最前方的鏡片固定環鬆脫。
鏡頭髒污與鍍膜傷害
鏡頭另一種常見問題是髒污,髒污的來源可能為環境,但是最常見的是自己的手,手指上都會分泌油脂,碰到鏡頭就是一個痕跡,像左圖A是指紋,如果是保護鏡,可以用乾淨的衛生紙加一點【呼吸的溼氣】,也就是對著鏡片哈一口氣,會有些凝結水氣比較容易擦掉,但這當然是非正規的擦法,不是很嚴重最好還是等回家再處理。
有朋友問鏡片刮傷與髒痕如何分辦,有時不好分辨,但是大部分的情形是髒污大致是整片的,但是鍍膜的刮傷常常是看起來有細絲狀,但是細絲以外的地方反光是光亮的。
在條件許可時還是應該使用擦鏡頭的專用藥水,用長纖維的拭淨紙來擦拭,比較正規的擦法是由中央環狀向外擦,拭淨紙擦過就不要重複使用,理論上最好不要用溶劑,這是比較正規的說法。
不過筆者自己用什麼擦呢?
報告各位,本人從來是用去漬油、酒精、鏡頭水等等手邊有什麼用什麼,有時懶惰就用衛生紙沾著這些溶劑來擦,有油脂就用去漬油效果最好,水溶性的污物我就用鏡頭水或是酒精,發霉則用酒精擦完再用去漬油,不過從來也沒有哪隻鏡頭這樣擦壞的,從三十年前玩的天文望遠鏡頭、舊貨攤買的舊鏡頭等等到現在都一樣。
不過您如果學我這樣擦,擦壞了不負責。
現在的鏡片有一點要注意,目前有些非球面鏡是用塑膠鏡片,有人說是用polycarbonate,也就是PC材質,塑膠鏡片再怎樣還是沒有玻璃硬,比較怕刮傷,所以一般最外面的鏡片大概不會是塑膠鏡片,但是自己擦鏡頭,最好到網站上查查資料,看哪一片是非球面鏡,那片通常是塑膠的,擦得時候絕對要小心,不要刮傷。
不要以為只有拋棄式相機用塑膠鏡片,小數位機、單眼機等等都可能使用塑膠鏡頭,現在的鑄模技術已經很好,可以製造出至少用肉眼很難分辨的鏡片,也可以在塑膠鏡片上鍍膜。
落水
相機落水要看掉到哪種水中,【先關電源】,如果是乾淨水,可以先將水甩乾,再用不超過50℃的溫度烘乾,如果是電子機,有時很難醫,除非馬上拆開醫治。
因為電子機裡面有許多軟性的電路板,而且往往有好幾層疊在一起,疊在一起的地方很難用烘乾的方法來解決,因為吸附在兩層之間的水分很難去除,當然隔很久也是會乾,但是附近的電路板會腐蝕。
如果無法在落水後立刻醫治,有人是說要先放在水裡泡起來,等能處理在拿出來處理。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可以做個實驗,泡一根釘子在杯子裡,隔一陣子看是水面容易銹還是水中的容易銹?
當然是水面容易銹,所以有人說無法馬上處理最好還是泡起來。
筆者是認為可以泡起來,但是最好泡開水,因為開水中的溶氧比較少。
無論如何落水機就要有死馬當活馬醫的心裡準備,要醫最好整個解剖來烘乾比較好,相機中密密麻麻的零件有許多縫隙以及轉軸,還有交疊光圈、快門葉片,不拆開很難烘乾,萬一沒烘乾就開電源,可能一短路就真的毀了。
至於鏡頭如果水進到鏡片間隙,就必須整個拆開擦洗了,如果沒有電路,一般鏡片大概都可以醫治,手上有一隻落海水機,被人不當處理放在烤箱裡烤,機身全毀,鏡頭鋁合金部份有些腐蝕,但是清理後鏡頭塑膠部份壞了,但是功能還是完好的,鏡片也完美。
如果是掉到髒水、海水,馬上找乾淨水泡起來,而且最好換水好幾次把裡面的海水或髒水洗出來,其他就與乾淨水類似了。
反正落水的話,機械機醫好的希望比較大,電子機的話就很難說了。
所以還是小心點吧,落水對相機來說是非常大的傷害。
至於有些人說如果剛掉到水裡,趕快拿起來甩一下水,烘一烘就好;當然運氣好進的水不多也許沒問題,但是【趕快拿起來】要多趕快?
恐怕很難定義,恐怕看運氣比較貼切。
鏡片清洗的問題
常有影友討論鏡片清洗的問題,認為洗過的鏡片會光軸不準,或者是鍍膜被洗掉。
這兩個問題有時確實是問題,但是大部分的情形下並不會發生。
先談光軸的問題,一般而言絕大部份的鏡片拆過重裝時光軸並不會不正,如果您拆裝過鏡片就知道,鏡片裝回去要不正也很難,能裝到鏡片不正的話實在技術太差,除非是不小心沒有裝到定位。
但是有些情形真的會光軸不正,例如某個牌子的老東德鏡頭,最後一片鏡子竟然靠三隻螺絲去固定並調整中心點,這種鏡沒有儀器真的會光軸不準,但是我用目測裝回去其實也看不出畫面有何差異。
但是如果拆的時候沒有注意正反面,裝回時裝錯面就真的會有問題,可是這樣往往也會導致焦點偏移,甚至無法對焦,如果裝反了鏡片還無法看出問題的機會實在不大。
有一種情形會影響畫質,就是鏡片研磨時不夠平均,不同的角度位置弧面曲度有差異,因此某個鏡片轉了角度就不在是最佳組合角度,不過現代的鏡頭應該不至於有這樣的問題,而且沒有儀器量測可能也很難看出問題。
但早期的天文折光鏡確實是有這樣的要求,在兩片鏡片的邊緣會有記號,裝配時要將記號對正才有最佳效果。
至於清洗時將鍍膜洗掉的問題要從幾個方向來談,一個是鍍膜品質,一個是發霉問題。
基本上鍍膜品質夠好的話,並不會因為清洗而脫落,但現在許多廉價的保護鏡確實會因擦洗就將鍍膜給擦掉。
不過即使鍍膜不會被擦掉,但是清洗時不注意的話卻會在鍍膜上產生一些細小的刮痕,所以沒有發霉就儘量不要去擦洗。
鍍膜的損毀除了被沙子刮壞以外,發霉是主要的兇手。
許多人說發霉清洗會將鍍膜洗掉,我還是要強調,鍍膜掉了不是因為【清洗】而是因為被霉菌吃掉了。
發霉清洗後有沒有痕跡其實與技術的關係不大,是要看霉菌長了多久,有沒有把鍍膜吃掉,如果吃掉了,技術再好也補不回來,除非重新鍍膜。
如果發霉時間很短,還沒有侵蝕鍍膜,那技術再不好,也不至於把鍍膜洗掉,只要用的藥劑對,不要去用強酸強鹼,其實很難把鍍膜洗掉;但是廉價爛鏡則不一定,一般的原廠鏡要把鍍膜洗掉還不容易。
我有一隻鏡鍍膜變質,用粗蠟打了很久,變質也沒磨掉,沒變質的地方鍍膜也還在,想想看粗蠟都打不掉,用拭鏡紙沾溶劑清洗會掉嗎?
事實上我沒有碰過發霉而將鍍膜洗掉的,只有被霉菌吃掉的。
洗的不好只會有一些細細的擦痕,並不會將鍍膜磨掉。
D.T.Tang製作
本頁最後修改日期:
04/29/201117:
26:
42
改鏡DIY首頁www.bigeye.url.tw
巨眼之門首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见 镜头 故障 原因 及其 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