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头口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0141539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95.97KB
界头口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docx
《界头口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界头口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界头口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施工方案
界头口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
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界头口隧道为上、下行合建的四车道高速公路连拱隧道,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桥头河镇,隧道起讫桩号K105+465~K105+763,长298米,其中明洞30米,暗洞268米。
隧道龙塘端洞口距离涟钢专用铁路约120米。
隧道建筑限界净宽24.25m,净高5.0m,经综合分析比较,内轮廓采用三心圆形式,边墙为曲墙式,中墙为夹心式。
在左右洞室外侧检修道下各设置一个尺寸为80×60cm的消防沟,中墙两侧各设65×70cm的电缆沟;路面边缘设置直径20cm的排水边沟以排出洞内的清洗水和衬砌渗水,路面下两侧各设置直径25cm的侧式排水沟以承接岩层水。
隧道平面线型为圆曲线,曲线半径R=2300m,隧道超高为2.0%。
隧道纵面处在-0.9%的单向下坡。
隧道进出口均满足“3S”线形要求。
二、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
界头口隧道位于溶蚀构造溶丘洼地谷地地貌区,由三叠系灰岩组成,一般标高200~400m,受区域构造控制,丘脊线走向呈北东向。
隧址最大海拔高程为252.5m,地形起伏不大,最大相对高差约为80m左右。
长沙端洞口附近海拔180~190m,龙塘端洞口附近海拔175~180m左右。
两洞口段自然山坡坡度约20~25°,局部陡峭,在30°以上。
沿线地表植被发育。
2、气象
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据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
其基本特性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初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
3、地层岩性
隧道区主要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和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
分述如下:
第四系坡残积层(Q4d1+e1)
1)粉质黏土(Q4d1+e1):
褐黄色,稍湿,硬塑,顶部为薄层种植土,含少量灰岩碎石。
厚度一般为1~2m。
2)碎石土(Q4d1+e1):
灰黄色,稍湿,中密~密实,碎石含量约60~80%,成分主要为灰岩,一般粒径为2~30cm,次棱角状,其余为黏土充填。
两洞口段厚度大,一般为10~27m。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灰岩
中风化灰岩:
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主要有石英和钙矿物组成,节理裂隙较发育,多见细小方解石脉充填。
根据钻探揭露,岩芯较完整,多呈中长柱状,岩体完整性较好,岩溶发育程度较弱,局部发育小溶洞。
但据区域地质和区域水文地址资料,区内岩溶发育强度较高。
4、地质构造与地震
隧址区处于桥头河向斜翼部,断裂构造不发育,地表和钻探揭露未发现断层发育迹象,物探勘察也未发现波速异常带。
隧址区地层产状较稳定,岩层产状为285*∠40~42*,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交角约60*左右。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约为0.35S。
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5、水文地质条件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灰岩,根据钻探揭露、物探和地表调查,其岩溶发育程度较弱,仅局部存在小溶洞。
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溶蚀裂隙中,水量一般贫乏。
但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区内本含水岩组溶岩发育程度较高,溶洞等较发育,水量中等~丰富,但分布不均匀。
区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由于沟谷发育,坡度较陡,地下水径流途径短,一般于山坡或坡脚、沟谷两侧以下降泉作近源排泄,地下水动态变化大。
6、不良地质现象
由于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大多为灰岩,岩溶不良地质发育。
7、围岩分类及其稳定性评价
界头口隧道进、出口段属Ⅴ级围岩,稳定性较差。
洞身段围岩主要为碎石土及中风化灰岩,以Ⅳ、Ⅴ级围岩为主体,占78%。
全隧道围岩总体稳定性较差。
三、主要工程数量
1隧道围岩分级长度和开挖方法如下表:
界头口隧道主要围岩及开挖方法
序号
里程桩号
围岩级别
长度(米)
开挖方法
1
K104+465-K104+475
V级围岩
10
明挖法
2
K104+475-K104+558
V级围岩
83
中导洞—双侧壁三导洞开挖法法
3
K104+558-K104+618
IV级围岩
60
中导洞—双侧壁三导洞开挖法
4
K104+618-K104+653
3级围岩
35
中导洞—上下台阶留核心土法
5
K104+653-K104+694
4级围岩
41
中导洞—双侧壁三导洞开挖法
6
K104+694-K104+763
5级围岩
49
中导洞—双侧壁三导洞开挖法
7
K104+763-K104+793
5级围岩
20
明挖法
2工程数量清单
界头口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工程数量表
序号
细目号
细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左洞
右洞
合计
1
503-1-a
洞身开挖土方
m3
16633.9
16633.9
33267.8
2
503-1-b
洞身开挖石方
m3
12466.95
12466.95
24933.9
3
503-2-a
φ25超前锚杆
m
10163.15
10163.15
20326.3
4
503-2-b
小钢管
m
2500
2500
5000
5
503-2-c-1
φ108x6钢管
m
2120.61
2120.61
4241.22
6
503-2-c-2
φ127x4钢管
m
136.03
136.03
272.06
7
503-2-d
注浆小导管
m
14955.595
14955.595
29911.19
8
503-2-e
型钢
kg
5500
5500
11000
9
503-2-f
套拱钢筋(HPB235)
kg
50
50
100
10
503-2-g
套拱钢筋(HRB335)
kg
22350
22350
44700
11
503-2-h
C25套管砼
m3
69.6
69.6
139.2
12
503-3-b
C20喷射混凝土
m3
1713.7
1713.7
3427.4
13
503-3-c
D25中空注浆锚杆
m
17022.35
17022.35
34044.7
14
503-3-d-1
锚杆(20MnSiφ22药卷锚杆)
m
7898.35
7898.35
15796.7
15
503-3-e
钢筋网
kg
29300
29300
58600
16
503-5-a
型钢钢架
kg
283950
283950
567900
四、工程施工计划及进度
我项目部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和施工工期的要求,制定了本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的施工计划,计划开工日期:
2011年10月20日,计划完工日期:
2012年11月10日,工期:
386天。
五、总体施工方案
本隧道工程采用钻爆法施工,严格遵循“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的施工原则。
隧道开挖采取中导洞—双侧壁三导洞开挖法施工,施工开始阶段以中导坑为主攻方向,确保中导坑先贯通,两侧导坑为辅助施工方向,中导坑贯通后,由中导坑中部向两洞口方向同时修筑中隔墙,待中隔墙砼达到设计强度及中隔墙侧边回填密实后,才能进行两侧导坑开挖,侧导坑贯通之后、矮边墙部二次衬砌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才能进行相应地段主洞施工。
其三导洞及主洞施工工序详见连拱隧道施工工序图。
隧道洞口段Ⅴ、Ⅳ级围岩采用采用中导洞+左右侧导洞+主洞台阶法进行开挖,V级围岩段台阶长度为3~5m,IV级围岩段台阶长度为5~10m。
洞身III级围岩段采用中导洞+主洞台阶法进行开挖。
同一端洞口左右侧主洞掌子面间隔20m以上,时间应滞后20天以上。
Ⅴ级围岩开挖采用人工配合风镐进行,在人工难以施工的情况下采取微振爆破;Ⅳ、Ⅲ级围岩段采用自制钻孔台车配YT-28风动凿岩机钻眼、人工装药爆破。
隧道钻爆开挖采用微振爆破技术,严格控制爆破用药量,减少对洞身周围围岩的扰动。
初期支护采用人工钻眼、安设锚杆、钢筋网及钢架,湿喷机喷砼。
V、IV级围岩超前支护采用φ108长管棚和φ42小导管超前预注浆支护。
仰拱及填充采用自制仰拱防干扰平台浇筑。
防水板采用射钉铺设工艺,采用自制的防水板台车铺设土工布及防水板。
主洞当隧道衬砌位置距掌子面的距离及监控量测数据符合要求时,及早进行二次衬砌施工,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整体模筑。
两侧洞室的衬砌大致对称进行,以防止隧道洞室偏压造成隧道二次衬砌拱脚开裂。
砼由中心拌和站拌和,砼输送泵泵送浇筑。
隧道内侧壁导坑支撑在铺设防水层、绑扎钢筋时,拆一段施工一段,以策安全。
六、洞身开挖及支护施工
(一)、洞身开挖
1、地质超前预报
地质超前预报应贯穿整个隧道的施工过程中,根据隧道开挖后初步揭露的地质情况并结合工程地质勘察结论,采用各种地质超前预报方式对隧道施工方案进行指导和优化,确保安全并节省不必要的工程
费用。
预报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施工阶段地质调查
隧道施工过程中,根据对已开挖地段的地质调查,可推测前方地质条件,调查内容的根据有:
隧道开挖面的地质素描、岩体结构面调查和涌水观测等工作。
②、施工地质探测
施工地质探测是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围岩的工程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可靠的方法,地质超前预报系统如下:
采用TSP隧道地震探测仪进行远距离较宏观长期预报,预报范围长(50m~200m),结论相对可靠,用于Ⅲ、Ⅳ、Ⅴ级围岩地段;
采用地质雷达(40m)、红外线超前探水(20m~30m)进行近距离较微观近期预报,与TSP相互补充和应证,可探测预报溶、断层破碎带及煤层等不良地质;
超前探孔:
每次根据TSP与地质雷达预测预报的结果确定是否需要打设探孔,探孔布置和数量:
根据地质复杂程度,全断面布设1~5个探孔,每个探孔长30m~50m,超前地质探孔可以对其它预测方法不良地质作最后确认,可以获得地层、岩性、节理裂隙等特征,结论直观可靠,但成本较高,对施工有一定干扰。
2、中导洞(中隔墙)施工
2.1、中导洞开挖
Ⅴ、Ⅳ级围岩段采用台阶法开挖,上断面超前3~5m,作为钻孔喷锚作业平台;开挖前先施作小导管或超前支护;Ⅴ级围岩以人工风镐开挖为主,Ⅳ级围岩以松动爆破开挖为主,视围岩稳定情况,每循环进尺Ⅴ级围岩1m、Ⅳ级围岩1.5m;初期支护采用锚、网、喷及钢拱架联合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
Ⅲ级围岩段采用全断面爆破开挖,采用锚、网、喷初期支护,初期支护视围岩稳定情况适时施作,每循环进尺2.5m。
中导洞各级围岩循环作业时间见表6-1、6-2、6-3。
表6-1Ⅴ级围岩中导洞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表(循环进尺1m)
项目
测量放样
超前支护
开挖出碴
架立钢架
锚网喷砼
合计
时间(h)
0.5
平均3.5
3.0
1.5
3.5
12
备注
每天进尺2m,考虑施工干扰,每月进尺50m。
表6-2Ⅳ级围岩中导洞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表(循环进尺1.5m)
项目
测量放样
超前支护
钻眼爆破
通风
出渣
架立钢架
锚网喷砼
合计
时间(h)
0.5
平均2.0
2.0
0.5
3.0
1.5
2.5
12
备注
每天进尺3m ,考虑施工干扰,每月进尺75m。
表6-3Ⅲ级围岩中导洞掘进作业循环时间表(循环进尺2.5m)
项目
测量放样
钻眼爆破
通风
出渣
锚网喷砼
合计
时间(h)
0.5
4.0
0.5
4.0
3.0
12
备注
每天进尺5.0m,考虑施工干扰,月进尺125m。
2.2、中隔墙施工
中隔墙在中导洞贯通后自中部向进出口方向交错浇筑砼。
中隔墙钢筋采用现场绑扎,液压模板台车衬砌,按每两天一循环,每循环9m施作。
台车就位后,利用中导洞钢架支护,对衬砌台车稳定性定位加固后,进行砼浇筑。
中隔墙砼完成后,在中隔墙顶部回填与墙身同标号砼,与导洞洞顶顶紧,回填密实。
砼浇筑前,预埋中隔墙排水管。
3、侧导洞施工
为防止侧导洞初期支护暴露时间过长,缩短导洞开挖和衬砌之间的间隔时间,侧导洞在中隔墙贯通后开始施工,首先进行右导洞开挖施工,再进行左导洞的开挖施工。
侧导洞开挖支护方法及作业循环时间同中导洞。
4、主洞施工
主洞待同侧导洞掘进10~15m后开始施工,先施工右洞,待右洞掘进超过20m后,再开挖左洞。
主洞施工采用台阶法。
4.1、洞身V级围岩开挖施工
本隧道主洞洞身Ⅴ级围岩拟采用三台阶法开挖。
开挖进尺每循环控制在0.6m,即一榀工字钢架距离,台阶长度宜控制在3m~5m之内。
开挖过程中必须坚持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撑、勤量测的原则,合理控制好开挖步骤和循环进尺,避免放大炮。
施工中必须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工作,以利于施工与设计密切配合,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隧道结构安全、合理。
在两端洞口段采用φ108长管棚超前支护,施做完毕后进行洞身开挖;洞身其余Ⅴ级围岩地段采用φ42超前小导管做超前支护,施做完成后进行洞身开挖,喷砼采用湿喷机作业,风钻钻锚杆孔,机械配合人工安装锚杆、拱架和钢筋网。
为确保施工安全量测及时进行。
4.2、洞身IV级围岩开挖施工
本隧道主洞洞身IⅤ级围岩采用正台阶法开挖,开挖进尺控制在2m~2.4m以内,即两榀工字钢架距离,台阶长度宜控制在15m之内。
上、下台阶采取光面爆破、预裂爆破控制成形。
出碴利用挖掘机扒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至指定的弃碴场地。
采用超前小导管或超前锚杆做超前支护,施做完成后进行洞身开挖。
喷砼采用湿喷机作业,风钻钻锚杆孔,机械配合人工安装锚杆、拱架和钢筋网。
施工中必须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工作,以利于施工与设计密切配合,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隧道结构安全、合理。
4.3、洞身Ⅲ级围岩开挖施工
由于本隧道Ⅲ级围岩比较短,仅15m,主洞开挖宜进行全断面光面爆破。
开挖进尺每循环按3m设计,采取光面爆破成形。
出碴利用挖掘机扒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碴至指定的弃碴场地。
喷射砼采用湿喷机作业,风钻钻锚杆孔,机械配合人工安装锚杆和钢筋网。
施工中必须加强在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工作,以利于施工与设计密切配合,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隧道结构安全、合理。
5、爆破设计
采用正台阶法开挖。
上部弧形导坑台阶长度一般控制在10~15米左右,既有利于翻碴,又有利于格栅钢架安装作业。
上部断面采用气腿式凿岩机钻眼,下部断面采用钻眼平台施工。
①、计算炮眼数目:
式中:
N¬——计算炮眼数目,不包括未装药的空眼数。
q——单位炸药消耗量(Kg/m3)
S¬——开挖断面面积(m2)
α——炮眼装填系数
γ——每米药卷长度的炸药重量(Kg/m)
由工程类比可取q上=1.1,q下=0.6开挖端面的上部面积为S上=22.9m2,S下=65.87m2
α、d的值由实际得其值如下:
药卷直径:
32mm;炮眼装填系数α:
0.5;炸药每米长度的重量:
0.75Kg/m。
由此可得:
N上=1.1×22.9/(0.5×0.75)=67
②、开挖每循环炸药用量(以硝铵炸药为基础,若用乳化炸药则换算减量)。
Q=q×s×L
q——爆破1m3岩石用药量;
S——断面积;
L——每循环进尺2.0m
q取:
1.0kg。
Q上=1.1×22.9×2.0=50kg
③、爆破参数的确定
1)周边眼间距
周边眼间距适当缩小,可以控制爆破轮廓,避免超欠挖,又不致过大地增加钻眼工作量,孔间距的大小与岩石性质、炸药种类、炮眼直径有关,一般为E=(8~18)d,E为孔距,d为炮眼直径。
本断面E的值选用E=60cm。
2)光面爆破层
光面爆破层就是周边眼与最外层辅助眼之间的一围岩层,光面爆破层厚度就是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W,为60cm,
3)周边眼密集系数
周边眼的间距E与光面爆破层厚度W有密切关系,通常以周边眼密集系数K表示为K=E/W。
本例为K=60/60=1.0。
4)空隙比Di
炮眼直径与药卷直径之比称为空隙比Di,由于炮眼的直径选用ф42mm,药卷直径选用ф32mm,因此Di=炮眼直径/药卷直径=42/32=1.3。
5)炮眼深度L
预计每循环进尺2.0m,由工程类比可取炮眼平均深度L为2.2m,其中掏槽眼平均深度为2.5m.
④、炮眼布置图
⑤、炮眼装药参数的确定
Ⅳ级围岩上台阶钻爆参数表
项目
单位
中孔眼
掏槽眼
辅助眼
拱内圈眼
周边眼
底板眼
周边眼装药结构
间隔装药
周边眼外插角
沿径向外斜5%
周边眼装药集中度
kg/m
0.27
炮眼深度
M
2.5
2.5
2.5
2.5
2.2
2.2
2.2
2.5
炮眼数量
个
1
4
3
3
7
11
20
19
每个炮眼装药量
Kg
0.9
0.9
0.9
0.75
0.6
0.6
0.9
小计装药量
Kg
3.6
2.7
2.7
5.25
6.6
12
17.1
每个炮眼装标准药
节
6
6
6
5
4
4
6
起爆顺序
1#
3#
3
5#
7
9
11#
开挖断面积
m2
22.9
炮眼总数
个
67
比炮眼数
个/m2
2.9
总计药量
Kg
50
比耗药量
kg/m3
1.09
说明:
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⑥、具体实施中,可先在现场试验,根据试验资料在施工中同样先作预设计,实施后及时总结分析,反复调整参数,使爆破效果达到最佳状态为止。
钻爆作业必须按照爆破设计进行钻眼、装药、接线和引爆。
钻眼前应绘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和断面轮廓,并根据爆破设计标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
Ⅳ级围岩下台阶钻爆参数表
项目
单位
周边眼
辅助眼1
辅助眼2
辅助眼3
辅助眼4
辅助眼5
底板眼
周边眼装药结构
间隔装药
周边眼外插角
沿径向外斜5%
周边眼装药集中度
kg/m
0.22
炮眼深度
M
4.5
4.5
4.5
4.5
4.5
4.5
4.5
炮眼数量
个
20
11
12
11
4
15
19
每个炮眼装药量
Kg
1.05
3.3
3.3
3.3
3.3
3.3
3.45
小计装药量
Kg
21.0
36.3
39.6
36.3
13.2
49.5
65.6
每个炮眼装标准药
节
7
22
22
22
22
22
23
起爆顺序
11#
1#
3#
5#
7#
9#
13#
开挖断面积
m2
65.87
炮眼总数
个
92
比炮眼数
个/m2
1.21
总计药量
Kg
261.5
比耗药量
kg/m3
0.76
说明:
堵塞长度不小于20cm。
6、钻眼应符合下列要求:
a、掏槽眼:
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5cm。
b、辅助眼:
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10cm。
c、周边眼:
开眼位置在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允许轮廓线调整,其误差不得大于5cm;炮眼方向可以35斜率外插,眼底不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最大不超过15cm。
d、内圈炮眼至周边眼的排距误差不大于5cm,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内圈炮眼与周边眼用相同的斜率钻眼。
e、装药前应将炮眼内泥浆、石粉吹洗干净。
所有装药的炮眼均应堵塞炮泥,周边眼的堵塞长度不宜小于20cm。
f、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有不符合要求的炮眼应重钻,经检查合格后才可装药起爆。
g、装药结构:
周边眼采用直径(φ32)空气间隔装药结构,如下图:
雷管
其余爆眼采用直径(φ32)连续装药结构,如下图:
雷管
h、爆破操作:
爆破中采用φ32×20的药卷;炮眼内的起爆雷管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
引爆雷管为8号工业纸壳火雷管。
7、技术措施
a、开挖施工要贯彻快速掘进的原则,抓好钻眼爆破和装碴运输两大环节。
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和实际爆破效果及时修正爆破参数,不断优化和完善爆破设计,并严格按要求操作,搞好光面爆破,减少超欠挖,提高爆破效果。
采用装载机装碴、自卸气车出碴,加强运输的协调与组织。
一般每天要保证2个循环,日均掘进尺4米以上。
b、喷混凝土采用干喷或湿喷法。
喷射混凝土要在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每次喷射厚度、喷射角度与距离、风水压控制、喷射质量检查等方面严格把关。
c、锚杆间距、长度须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采用早强药卷锚杆。
复合式衬砌地段,锚杆安设后外露头应以砂浆覆盖,以免影响防水层的施工。
d、挂网应在初喷砼及施作锚杆后进行。
钢筋网宜预制电焊成网片后安设,以节省挂网时间。
挂网时,钢筋网要紧贴岩面,并与邻近锚杆联接牢固。
e、采用先进、配套的施工机械,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加强机械使用管理,搞好机械的保养、维修。
f、采用混合式通风,通风能力要留有备用量。
通风管的安装要做到平顺、接头严密,破损时及时修理或更换。
隧道施工中必须采用综合防尘措施,如湿式凿岩、水幕降尘、放炮后喷雾洒水、出碴前水淋石碴、空气净化、个人佩带防尘口罩等,以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工人健康。
g、对可能发生坍方地段,须采取积极有效防坍措施。
一旦发生了坍方,要及时、迅速、稳妥地进行处理。
h、Ⅳ、Ⅴ级围岩段的施工要贯彻稳步推进的原则,切实搞好初期支护(或临时支护)和施工监测。
i、初期支护或临时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工作面及时施作。
支护未完成,不得进行下一循环的开挖作业。
出碴前必须进行初喷,每次喷射厚度宜为5~7cm,喷射混凝土的质量须严格控制。
系统锚杆在开挖台车钻爆破眼时一并钻好眼孔,其间距、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尽量垂直岩层层理。
一般采用早强药卷锚杆,须灌浆饱满,锚固可靠。
挂网在初喷砼及施作锚杆后进行。
钢筋网在洞外预制电焊成网片后安设,以节省挂网时间。
挂网时,钢筋网要紧贴岩面,网片间点焊搭接,并与邻近锚杆联接牢固。
局部围岩松散、破碎地段,应加强临时支护或初期支护,或采用超前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超前锚杆等),并加强施工监测,防止坍方、支护失稳、衬砌病害等的发生。
j、采用机械化配套作业,搞好工序衔接和运输的调度组织,以加快施工进度。
k、采用混合式通风,并确保有足够的通风能力。
开挖工作面设水幕降尘器、空气净化器等,以改善作业中的卫生环境。
n、复合式衬砌的防水层在自行拼装的综合作业平台车上从拱顶中央向两侧对称进行。
要重点做好接头处理。
m、衬砌按先仰拱后墙、拱的顺序进行,以使衬砌各部分之间结合紧密,并及早形成封闭环。
墙、拱模筑混凝土采用液压模板衬砌台车进行。
l、由于采用拱墙一体衬砌,故除墙基处外,拱墙均不留施工平缝。
所有施工逢、沉降逢均按设计作防水处理。
液压模板台车须准确对位,牢固支撑,保证浇注中不变形,不走移。
脱模时间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根据试验确定。
脱模后及时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o、根据地质预测预报和施工监测信息,对可能发生坍方地段,须采取有效防坍措施。
一旦发生了坍方,要及时、迅速、稳妥地进行处理,并在坍方处理前,详细观测坍方范围、形状、坍穴的地质构造,分析坍方发生原因及地下水活动情况,制定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案予以实施。
p、复合式衬砌地段,进行地质和支护状态观察、水平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界头口 隧道 开挖 支护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