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填筑施工专项方案.docx
- 文档编号:20139678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804.08KB
路基填筑施工专项方案.docx
《路基填筑施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填筑施工专项方案.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填筑施工专项方案
路基填筑施工专项方案
1编制依据、范围
1.1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2)《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J1147-2011);
(4)《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
(5)《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
(6)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3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7)成贵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补疑及答疑、施工合同、《标准化建设方案》。
(8)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站前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
(9)路基填筑各项工艺性试验方案、总结。
(10)我项目部现场踏勘调查核对资料。
1.2编制范围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3标段三分部DK84+663.25~D2K101+805段内共39段区间路基工,设计路基全长6.626km。
2工程概况
2.1工程概况
新建铁路成都至贵阳线乐山至贵阳段CGZQSG-3标段三分部DK84+663.25~D2K101+805段内共39段区间路基工程,设计路基全长6.626km。
线路起点位于泥溪镇三台村、终点位于古柏乡古柏村,途径三台村、龙头村、阳坪村、张坝村、永光村、新泥村、万民村、民治村、堰坝村、古柏村,路基多数处于高山上,多为旱地、林地,部分为水田。
路基填筑施工项目有挖除换填、基床本体填筑、基床底层填筑、基床表层填筑、过渡段填筑等工程。
2.2主要技术标准
序号
主要技术标准
1
铁路等级
客运专线
2
正线数目
双线
3
设计行车速度
250km/h
4
正线线间距
4.6m
5
最大坡度
一般地段20‰,困难地段25‰,个别地段30‰。
6
最小曲线半径
一般地段4000m,个别地段3500m,枢纽加减速地段合理选定。
7
牵引种类
电力
8
到发线有效长度
650m
9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
自动控制
10
行车指挥方式
综合调度集中
2.3主要工程内容及数量
序号
工程量种类
工程数量
备注
1
区间基床本体AB组填料(m³)
55195
2
区间基床底层AB组填料(m³)
147365
3
站场价购本体填料(m³)
297733
4
站场基床底层本体AB组填料(m³)
94725
5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m³)
46377
6
过渡段级配碎石(m³)
66952.3
2.4工程特点及重难点
1)本管段内路基多数位于高山上,路基施工时施工便道修建困难。
2)短路基所占比例大,路涵过渡段、路桥过渡段、半挖半填过渡段多。
3)路基经过水田、水塘处换填工程量大。
4)路基通过区域房屋拆迁工程量大,电线及通信线路改迁数量大。
3工程所在地自然地理特征
DK84+663.25~D2K101+805段内39段路基位于宜宾市宜宾县泥溪镇、古柏乡境内,该段地表水缺乏,地下水有:
第四系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处排泄。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及风化层裂隙中,受孔隙水及大气降水补给,向低洼处排泄,段内水位0~9.6米,地下水发育,且水位随季节变化。
地下以第四系松散土为主,含水量丰富,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在环境类别为化学侵蚀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
管段内白垩系上统高坎坝组(gk)泥质砂岩夹泥岩含薄层及脉状石膏,在环境类别为化学侵蚀的环境时,水中对混凝土结构的环境作用等级为H2。
沿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从乐山至贵阳,随着地势的不断增高,以及海洋面的远离,各地气候也存在一些差异。
随着线路的南行,沿线气候从亚热带温热湿润气候以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逐渐过渡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沿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7.5℃,极端最高气温39~40℃,极端最低气温-1.4~-2.4℃,年平均降雨量1028.6~1141.3mm。
4施工组织安排
4.1建设总体目标
总体施工组织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新理念,全面落实和谐铁路建设要求,以标准化为抓手,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为支撑,打造精品工程、安全工程,全面落实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4.1.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和成贵铁路有限公司有关标准、规范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到达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
4.1.2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重大及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杜绝重大及以上火灾事故;控制或减少一般责任事故;遏制一般交通事故;力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4.1.3工期目标
本管段路基填筑施工计划于2014年10月01日开工,于2015年12月31日施工完成,总工期为426天。
4.1.4环水保及节能目标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无集体投诉事件,环境监控达标,单位工程验收时,环保验收合格。
水体功能、耕地、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噪声、振动的环境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水土流失,铁路设施、建筑与沿线城市环境、自然景观和谐相容。
4.1.5文明施工目标
做到现场布局合理,施工组织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设备停置有序,标识标志醒目,环境整洁干净,实现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4.1.6技术创新目标
以促进技术进步和服务工程建设为宗旨,攻克对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工期、环境保护等影响重大的技术难题;获得最大的科技、管理、资源、环保和社会经济效益;争创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4.1.7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严格按照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标准建立本项目职业健康体系,制订实施职业健康等各项制度和措施。
保证职工生活及工作场所干净整洁、施工现场粉尘及有害气体不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劳动保护符合有关规定;防止食物中毒、传染病扩散、职业病、地方病发生。
4.2施工组织安排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程分布情况,在局项目经理部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新建成贵铁路CGZQSG-3标第三项目分部”。
分部按照精干高效、便于管理的原则组建,分部配置分部经理1人、常务副经理1人、副经理1人、总工程师1人、安全总监1人,下设七个职能科室,即工程技术科、安全质量科、物资设备科、计划财务科、综合管理科、工地试验室及测量队。
项目分部下设路基架子队。
配备各工种人员和相应管理、技术人员,配置相应的施工设备,保证各工班施工需求。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如下:
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4.3施工内业资料
4.3.1内业资料的收集
(1)文件的收集
文件分项目部与上级主管单位、业主、设计、监理单位、地方政府等的外部往来文件、项目部与各分部往来文件、项目部各部门间的内部往来文件等。
所有文件均应进行及时、认真的收集,归口管理、并作好详细的收发文登记确保不缺失。
(2)质量检测资料及施工记录的收集
施工质量检测资料及施工记录是反应整个施工过程进度与质量最重要原始基础资料。
因此,对于质量检测及施工记录方面的资料必须做到真实、准确、齐全并与工程进展同步。
当天的资料做到当天填写、当天签署完毕,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完备性,为竣工资料的编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4.3.2内业资料的整理
(1)施工文件的整理
施工文件主要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变更设计文件、规范标准、现场调查纪要、业主及上级部门来文、与施工涉及的相关方合同或纪要等。
文件应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不同单位之间的文件分类进行整理。
为日后查阅及保存的需要,文件应做好编号、登记工作。
(2)质量检测资料及施工记录的整理
质量检测资料及施工记录明确专人进行整理,每个架子队均设置1名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如实填写、整理,当天的资料当天清理完成,发现有漏填漏报时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4.3.3内业资料的归档
(1)施工文件的归档
工程结束后,所有往来文件均需分门别类进行归档。
对于业主有要求要作为竣工资料进行归档的文件要单独进行存放,其余文件参照公司程序文件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归档。
(2)质量检测资料及施工记录的归档
质量检测资料及施工记录是竣工资料的主体,因此对所有质量检测资料及施工记录均要进行归档。
归档的资料采用国家标准档案盒并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分级进行保存,同时作好标识。
归档资料均采用铁制档案柜,并做好防潮、防霉措施。
归档文件经验收合格后,及时向业主及有关单位档案部门移交。
4.3.4内业资料的移交
工程结束后,对所有内业资料,根据国家及建设单位对竣工资料的编制要求及时地进行全面清理、编制,编制完毕后及时向建设单位及相关档案部门进行移交。
具体职责分工为:
架子队负责基础原始资料的收集,分部负责整理及填写,单位工程结束后及时向局项目部进行移交,局项目部负责对移交的基础资料进行归档并保存,并落实竣工资料的编制标准及相关要求,完成竣工资料的移交。
5临时工程
5.1施工队伍驻地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架子队施工生活住房按标准化进行设置,配备全套的必要设施。
5.2施工便道
路基施工场地狭窄,考虑到放坡和高填方,在施工过程中要新征贯通便道用地,贯通便道路基宽度为7m,路面宽度为6m,每100~200m设置一处错车道(具体设置位置根据便道车流量通行情况而定)。
横向双面排水,横坡2%,纵坡≤10%。
20t振动碾加强碾压,路面铺20cm厚水稳层,道路两侧设排水沟。
5.3填料、级配碎石拌和站
路基所用的A、B组填料为碎石:
土=70%:
30%。
料源来自山砂和嘉定河滩料场碎石。
均在成贵铁路3标2#级配碎石拌和站(DK96+153.7)生产供应,2#级配碎石拌和站占地总面积为36.68亩。
6施工工艺、方法
6.1施工准备
(1)施工图核对
接到施工图后,项目总工程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全面熟悉核对施工图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编写会审记录。
如现场与设计不符,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同时抄报监理与业主。
(2)试验段设定
根据本管段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段设置各项路基填筑试验段,组织相关人员编写试验方案,试验段完成后编写试验总结、作业指导书,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填筑前必须先进行试验段施工,以试验段确定的参数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
(3)试验检测
建立工地试验室,配置满足施工需要的试验仪器与设备,安装调试,通过评定。
进行原材料取样分析、试验,提出试验报告,做好填料配合比的试配与优化。
(4)安全技术交底
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开工前由安全总监向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填写安全技术交底卡,在下达施工任务前,现场安全员对现场施工班组所有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填写安全技术交底卡。
(5)人员培训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加强内部劳动力结构的调整,选派专业化施工队伍进场施工;对进场工人进行技能培训考核,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由技术负责人向领工员和工班长交底、领工员和工班长向班组作业人员逐级交底,确保施工队伍的有效投入,建立健全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形成“交底-施工-验收”的组织监控体系;加强各专业工种的穿插流水,使施工队伍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
(6)材料供应
路基填料采用价够合格料,统一在填料集中拌和站加工和拌制。
所有进场材料均由试验室取样试验合格,把好进货和验收质量关,收货时对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确保工程材料质量。
(7)机械设备
针对工程特点,按多作业面并行施工,配备的机具设备及运输车辆按时进场,足量到位,对机械及早调试、彻底检修,保证上场机具性能完好。
对于重型和大型机械选择合适的便道运输到现场。
同时,抓好材料的组织与管理,确保机具设备的高效率运转。
(8)开工报告
各项施工准备结束并满足开工要求后,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按程序提交开工报告,一经批准立即开工。
包括对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的审查核对情况,对管段CPⅠ、CPⅡ进行复测情况,对原材料鉴定、配合比选定情况,机具、人员进场情况,现场四通一平、完成征地拆迁情况,以及技术交底情况。
6.2原地面处理
1)施工准备
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水田地段排水疏干后清除种植土,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路堤地基条件应符合设计文件。
当不符合时,应及时反馈。
2)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见下图。
原地面处理工艺流程图
3)施工方法
采用挖掘机辅以人工挖除软土层,挖除到达设计标高,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如地基承载力不符合要求,及时向设计单位反映;如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进行底部整平。
如原地面坡度陡于1:
5时,顺原地面挖台阶,并碾压密实。
延线路横向挖台阶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延线路纵向挖台阶的宽度不小于2m;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
原地面为浅层淤泥或腐植土时,清除并运至指定位置;原地面为松散土层时将松软土翻挖并整平碾压密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原地面处理后的外观符合下列要求:
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原地面基底密实(达到路堤本体压实标准)、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横坡符合设计要求。
6.3一般地基换填处理
(1)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过程中应核实需换填土层范围、深度及地质条件,换填范围及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一般地基换填工艺流程如下:
换填地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方案和方法
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挖除换填深度内的软弱土层,预留30~50cm的土层进行人工清理。
挖除需换填的土层,将底部整平;若底部起伏较大,设置台阶或缓坡,按照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开挖宽度不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
半填半挖地段或路堑地段挖除换填应保证换填底部纵、横向的排水坡度,防止局部积水、淤水。
换填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
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
(3)质量控制及检验
换填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应挖除干净,坑底应按设计要求整平。
换填填料分层压实质量应符合路基相应部位设计要求,换填基坑坡脚线位置的允许偏差为-50mm。
换填顶面高程、横坡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检验项目
允许偏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
1
顶面高程
±50mm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测量仪器测
2
横坡
±0.5%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坡度尺量
6.4路基填筑施工
6.4.1工艺流程
路基填筑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等设计、规范工艺施工。
三阶段:
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
四区段:
填筑区、平整区、碾压区、检测区;
八流程:
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铺摊平整、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验鉴证、路面和边坡整形。
“填筑施工工艺框图”、“填筑工艺流程框图”见下图:
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填筑工艺流程框图
6.4.2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由测量队在填筑段范围内放样并标出线路中线桩和边线桩。
对填料填筑在处理完的下承层上进行放线,测量出填筑轮廓线,并进行水准测量。
根据试验段选定填筑摊铺厚度,在不同区段间打桩放线标示出网格,并在每层填筑标示桩上测量出水平填筑高度控制线。
(2)基底处理
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实际情况,需要挖除原地表耕植土及软土。
然后进行基底采用动力触探检测,当满足设计要求时(Ps值大于1.5Mpa或地基基本承载力大于0.18Mpa),再人工修整至准确坡度后进行填筑,不满足设计要求时请设计现场核对地质以选择处理方式。
采用机械挖除换填土时,应预留保护层由人工清理,保护层的厚度为30cm~50cm。
当地面横坡陡于1:
5时,应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高度为0.6m。
(3)防排水
沿着路基界线挖出排水土沟,排出原地面积水,沟宽50cm,深60cm,设置4%纵坡,接入地势低洼处的自然排水体系。
(4)筛分、运输、平整
1)填筑料取料场内筛分达到规定的要求。
由自卸汽车运输,为避免填料在运输过程中含水量流失,采取覆盖和尽量减少运输时间等措施。
按测量放样宽度和虚铺厚度进行控制卸土量,推土机摊铺平整,平地机精平,局部凹坑采用人工修整,使填层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层面进行压实,虚铺厚度及平整度满足要求后进行碾压。
2)填筑料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到填筑现场,按测量放样宽度和松铺厚度控制卸土量,检查含水量,含水量适宜时推土机或平地机摊铺平整,使填层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层面进行压实,松铺厚度及平整度满足要求后进行碾压。
(5)卸料控制
填筑前先放出填筑边线,每10m定出中线、边线木桩,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
按自卸汽车按照单车运量15m3计算,按照不同的虚铺厚度,填筑前用石灰按照既定的铺筑厚度画好网格,虚铺厚度35cm的网格线尺寸为6m*7m。
采取单车一格卸料(参见图)。
卸料必须有专人指挥,确保卸料均匀,便于摊铺、平整,用以控制推土机作业厚度。
在填土前、填土平整后、碾压后测量各测点标高,以确定填筑松铺系数。
(6)摊铺整平
填筑前首先检查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3%~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
填筑采用埋桩挂线法,控制虚铺厚度。
原则上每一层填筑时均须形成4%的人字形横坡,有困难时可在基床底层逐步形成。
填料摊铺应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精平,填层面应无显著的局部凹凸,并应做成向两侧横向排水坡。
填料在摊铺整平时,严禁产生“集料窝”现象。
如出现填料大颗粒或小颗粒集中现象,应人工进行翻挖拌和,确保填料级配均匀。
(7)碾压
摊铺整平后,虚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碾压时采取从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0.4~0.5m,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错开不小于3.0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局部边角采用小型夯机辅助。
碾压方法:
静压——弱振——强振——弱振——静压。
基床以下路堤A、B组填料填筑现场压路机碾压方式采用:
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1遍,共7遍。
基床底层A、B组填料填筑现场压路机碾压方式采用:
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弱振1遍→静压1遍,共8遍。
若检测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则继续增加碾压遍数并做好记录。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
碾压工艺流程图
(8)试验检测方法与压实质量控制标准
1)试验检测方法
按照《铁路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和《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检测路基的各项指标。
2)压实质量控制标准及检测频次
试验段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详见下表:
基床以下路堤压实检测指标
填料
压实标准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A、B组填料
地基系数K30(Mpa/m)
≥110
≥130
压实系数K
≥0.92
≥0.92
基床底层压实检测指标
填料
压实标准
砂类土及细砾土
碎石类及粗砾土
A、B组填料
地基系数K30(Mpa/m)
≥130
≥150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40
≥40
压实系数K
≥0.95
≥0.95
基床以下路堤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6点,其中:
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
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4点,其中:
路基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基床底层检验数量:
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6点,其中:
路基左、右距路基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
每填高约9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和动态变形模量Evd各4点,其中:
路基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6.5过渡段施工
本段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差,软基突出,顺层路堑多,过渡段形式多(主要包括:
路桥、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半填半挖及不同岩土结合过渡段等形式),设置形式复杂、施工难度大。
由于过渡段填料本身压缩下沉,施工作业面狭窄碾压质量难以控制。
运营期间过渡段变形的产生沉降差致使路基产生沉降变形,过渡段横向纵向交错布置时的路基沉降等,都直接影响过渡段的质量和安全,过渡段工程是路基工程施工中的关键部位。
6.5.1路桥过渡段施工
(1)填方桥台台尾过度段:
过度段长度:
L=a+n(H-0.4)
式中:
L——过度段长度(m),且小于20m;
H——台后路堤高度(m)
a——倒梯形底部延线路方向长度,取5m;
n——坡率,取2~5.
若计算出的填方桥台台尾过度段长度不足20m时,调整过渡段n值至L=20m。
过渡段设置见下图:
路桥过渡段示意图
(2)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采用C15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配比见“无砂混凝土板反滤层材料用量及有关数据”),长30cm、厚10cm、宽15cm。
在渗水墙底部横向设高1.0m、厚0.5m的中粗砂层,砂内埋设:
φ200mmRCP-20NG(A)渗排水管将渗流水排除路基以外。
RCP-20NG(A)渗排水管材料性能:
聚丙烯复合材料制成,管径为200mm的内支撑型管材;脆化温度-45°,环刚度≥32kPa。
(3)土质软质岩及风化硬质岩路堑地段挖方桥台台尾过度段:
过渡段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
过渡段采用厚度渐变过渡,长度为20m。
过渡段设置如下图:
桥台与软质岩、强风化硬质岩及土质路堑过渡段设置方式
6.5.2路基与横向构筑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
(1)当横向构筑物顶部距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横向构筑物顶部及两侧各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是你填筑,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过渡段设置如下图:
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示意图(h≤1.0m)
(2)当横向构筑物顶部距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乐山~宜宾段级配碎石采用砂卵石掺3%水泥制作),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过渡段设置如下图:
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示意图(2.7m≥h≥1.0m)
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示意图(h≥2.7m.)
(3)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心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加水泥(掺水泥比例同过渡段相应部位)填筑斜交部位,然后再设置过渡段,以减小路基与横向构筑物横向刚度的差异。
过渡段设置如下图:
路堤与斜交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平面示意图
(4)当横向构筑物在挖方地段时,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当横向构筑物顶部距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横向构筑物顶部及两侧各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的水泥填筑。
过渡段设置见下图;
软质岩、土质路堑与挖方横向构筑物连接处过渡段设置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路基 施工 专项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