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0139003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6.27KB
环境保护教案.docx
《环境保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教案
第一课时《环境污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获得生态学知识,初步知道什么是环境和环境问题,认识环境。
即会分析环境质量与生命质量的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利用资料提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产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录像片,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
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师:
请同学们大屏幕,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的几个片断(播放课文中的图片课件,环境污染带来一系列危害。
)
师:
同学们,看到刚才播放的几个镜头,你们有哪些感受?
想到那些问题?
师:
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工农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 增加,导致世界各国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
大气、水、土壤等遭受严重的破坏,大面积砍伐树木、滥杀生灵,扰乱了生态平衡……人类生存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环境污染(板书课题)
所以,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问题。
二、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师:
同学们,中央电视台有一栏节目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挑战无处不在”。
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真是到处充满挑战。
今天上课,咱们就以挑战的方式进行,叫“智者为王”。
全班同学共分成四个小队即:
梅队、兰队、竹队、菊队。
(教师介绍挑战的方式)
师:
挑战无处不在,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联系生活中的现象回答按要求做答:
1、请把你们能够想到的与环境有关的5个词语写出来,先独立写,然后小组讨论,每一位学生向小组成员讲解自己认为什么是“环境”?
什么是“环境污染”?
师:
环境污染——指人类在生产与生活时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主要是废气、废水、废渣)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危害人类正常的生活和发展。
2、砍伐森林、水污染、白色污染、空气污染有什么害处?
三、分析问题,探究明理师:
同学们,请结合书、录像片及生活实际,我们开始“智者为王”
第二轮挑战(教师介绍挑战规则:
组与组之间是必答,组内是抢答)挑战题如下:
1、你还知道哪些污染情况?
2、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
进行分类(不要求全部说出)师:
A、空气污染B、水污染C土壤污染D全球变
暧E臭氧层空洞F噪声污染G光化学污染H、大气污染3、各小组分析产生这些
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4、这些污染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5、探究如何查找这些污
染源的方法。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情况做必要的补充,完善下图。
附:
关于环境污
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图
四、师:
(读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人类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三思而后行”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两个活动中任选一个进行调查,也可以自行设计调查内容,并讨论污染的原因。
活动一:
调查水污染1、确定一条被污染的河流。
2、取一瓶水带回家沉淀并观察。
3、填写调查报告。
活动二:
调查学校或家周围的空气状况。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工合作,观察主要路段一小时内驶过多少辆汽车。
2、在学校或家庭附近数一数有多少个工厂的烟囱,看一看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
3、在窗台上放一张白纸,观察一天后白纸上落了多少灰尘。
第二课时《环境污染的危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环境质量现状,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活动,培养其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自主发言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与实践,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开放式、探索式、研究性的自主学习。
通过实践、社会调查、查询环保网站等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去体会,感知环境污染的危害,从现象的感知中升华知识。
教学流程
第一步:
创设情景:
发放学习目标及有关讨论题,提供实验的材料及查询的网站。
自主探究:
指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索的子课题
1.通过调查法调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
2.通过实验法验证重金属Hg对生物的危害。
3.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区分水华和赤潮,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的富集作用。
4.通过网络查询法指导学生自主探讨环境污染方面的实例,并归纳总结环境污染的危害。
5.通过查询法查询化学、物理学科书籍,弄清酸雨的PH值,声音的度量单位分贝等学科间的知识。
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就老师确立的五个子课题展开实际探究性操作。
第二步:
激兴导学
以唐诗人李白赞美大自然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导入语大屏幕展示以下文稿系列图片
(1)大自然美好风光——蓝天、白云,花、鸟、虫、鱼
(2)受污染后的恶果图片——美国洛杉矶化学烟雾事件的图片,秃山荒岭、浓烟滚滚、以及水污染等的图片和解说资料(来源于网络下载资料)。
观看大屏幕演示文稿,身心颤动,体验污染危害,涌动环保激情。
归纳整理:
组织学生,让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实验结果,当地污染状况,并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展示他们所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各小组围绕不同侧面的情景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1组:
空气质量调查组:
从当地冬季煤炭燃烧引入大气污染问题,介绍:
(1)什么是大气污染?
(2)我国大气污染属于什么型污染?
主要的污染物是什么?
(3)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4)当地大气污染源有哪些?
(5)大气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2组:
水质调查组:
从水的重要性谈起,汇报当地水质情况,分析水污染的原因。
汇报验证被Hg污染的水对水蚤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实验结果。
(1)水污染包括哪几个方面?
当地水污染情况如何?
(2)讨论为什么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启发引导,发散思维
再次鼓励学生自由畅谈,培养其发散思维。
“搭起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自由发言,凸现出了学生极强的表现欲望。
出示问题:
(1)归纳自己周围存在哪些环境污染?
有什么治理方法?
(2)请预测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
积极发言,各抒己见,都热切地表示从自身做起,倡导同学及家人都立即树立环境保护的紧迫感和和责任感。
课后强化:
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网络资料在网上发布以“保护环境,拯救自己”为题的倡议书。
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再次上网收集环保信息资料,丰富环保知识,并自发建立了“环保好少年”网站。
第三课时《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及其环境污染的分类。
(2)能够说出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3)能够说出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能力目标:
(1)能够对教师给出的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
(2)能够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3)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对环境污染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让学生提出一些治理环境污染的建设性的意见和措施。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把预先准备好的环境污染的案例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个案例后面都有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案例1]据报道,南极洲有一个比新加坡面积大9倍的冰架从南极冰帽中分离出来。
科学家们的判断颇让人担心:
炎热夏季即将来临,其他的冰架也频临瓦解边缘,这预示着南极洲的冰河流量将增加,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对低地地区将造成危害。
全球变暖,冰在哭泣。
冰架是覆盖南极大陆的冰层的浮动伸延部分。
此次冰架完全瓦解碎片,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科学家们警告,这一事件是大自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发出警报。
问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它们主要来自于哪里?
(3)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后果?
(4)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
请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案例2]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
1990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为179亿立方米,1999年为351亿立方米,其中生活污水80%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
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
在调查的约10万千米河段中,有近47%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水域,以及5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的遭到污染其中有10%的河段污染严重,已基本丧失使用价值。
更为严重的是,全国已有90%的城镇的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华北地区也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问题:
(1)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华北地区为什么会被列为21世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
(提示:
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去分析。
)(3)请你谈谈华北平原如何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4)生活在华北平原的你可以为本地用水问题做些什么?
[案例3]经调查,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制品占了7%,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旧塑料总量可达29万吨,这中间最为惹眼的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
由于管理不善,处理困难,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绿化带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被随意乱扔,以致“白色污染”一词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问题:
(1)何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根源在哪里?
(3)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
(4)你可以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
[案例4]请你结合学校周围环境,调查一下是否有噪声污染。
问题:
(1)噪声污染的来源有哪些?
(2)噪声有哪些危害及影响?
(3)你认为你所在班级学习环境是否良好?
(4)请你为本班级出谋划策提出一些可以降低本班噪声污染的合理建议。
2.课堂教学:
(1)复习旧知:
从人地关系模式图中说出人地关系的内涵。
教师补充说明:
环境具有供给物质、能量和容纳、消除废弃物的能力,但其能力是有限的。
人类若能正确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就会向着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反之,恶化的环境必然惩罚人类。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了解了由于人类的活动所产生的有害物质对大气、
水质及土壤的污染,因而有害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就是环境污染。
课前,同学们对老师发下来的案例都进行了阅读和思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产生这些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治理?
并请提出你们的看法。
(3)新课教学:
分组进行讨论,每一小组讨论一个案例。
小组代表上来发言。
(略)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设想和建议时,要把自己也融入进去,引导学生将认识升华到行动中去。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总结反馈。
(4)巩固新课:
展示一幅漫画:
“地球出汗了”。
讨论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起的后果和解决的措施。
最后教师总结:
我们每一位有能力、有责任的公民,都要关心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环境,使环境向着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第四课时《环境污染与保护》
一、教学模式:
信息教学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污染的主要类型、主要问题、公害事件
2.掌握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3.了解有关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空洞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化学反应原理与环境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难点:
有关化学烟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反应过程。
教学方法:
讨论、启发式
教学工具:
学生准备的资料(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实物投影、微机等实验仪器:
试管、试纸、实验药品等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学生的演讲环境与人类,引入本节课课题环境污染。
(板书)环境污染与保护
(启发)有关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极其防止措施
(讨论)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资料,讨论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食物污染等
并通过所掌握的资料讨论上述污染的主要危害及防止的方法。
(总结)环境污染的类型
(板书)一、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
(启发)环境污染中主要问题。
(讨论)学生通过资料,讨论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
(习题)设置实验习题和讨论习题,揭发有关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过程
(总结)酸雨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化学原理
(板书)二、环境污染中的主要问题
(启发)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
(讨论)通过资料的整理、例举环境异常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
(板书)三、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
(小结)本章主要内容
四、课堂练习:
1.实验设计:
通过实验验证酸雨形成的化学反应原理
2.习题:
有关酸雨的PH问题。
3.通过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公害事件。
讨论毒物富集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于环境污染有较全面的认识,了解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并通过各种讨论形式,揭发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主要环境污染问题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通过例举环境污染极其主要危害,提醒学生一步认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第五课时《走进湿地》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湿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湿地的分布情况。
2.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学生了解我国湿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湿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建议
二、重点:
我国湿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构成特点、当前湿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三、教学过程:
[导入]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这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说明土地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的基础。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我国湿地资源的状况如何。
[板书《走进湿地》
[解释]湿地资源指目前和可预见到的将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土地,它是人类最宝贵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引导读图]结合“我国湿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耕地减少,分组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湿地按利用类型,主要分为哪几种?
2.我国以哪种湿地利用类型所占比例最大?
湿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几分之几?
难以利用的湿地资源占了多少?
这会导致哪些问题出现?
[转折]湿地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湿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学生读资料]
[教师小结]
1.当前湿地利用中的问题
(1)湿地资源相对减少。
(2)湿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问题、草场超载等)
2.我国湿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3.采取的措施
(1)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2)开源节流(合理规划各项用地,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加强湿地资源的建设和保护
小结:
湿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我国出现了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草场资源超载、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湿地对我们这个人口将近13亿的国家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大家都要爱护我们的土地。
第六课时《争做绿色小卫士》
教学目标:
1.积极参加社区中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2.了解争做绿色小卫士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加入争做绿色小卫士的行列,做保护环境的热心人。
3.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热情。
重点:
积极参与社区中的各项活动,加入争做绿色小卫士的行列,成为小小志愿者。
难点:
在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做保护环境的热心人。
教学准备:
1.欣赏图片、绘画图片课件。
2.圆珠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欣赏图片《绿色的家园》,将学生引入情景。
2.谈话:
同学们,如今,绿色最为时尚,她不光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社会,走进了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走进了工厂、走进了学校……也走进了我们生活的社区。
板书:
绿色。
几年来,在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社区的环境越变越美,你想让我们的社区变得更美吗?
(想)你愿意做一名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吗?
(愿意)板书:
小卫士。
好,这节我们来学习第二单元第2课第二部分内容。
完成课题板书。
板书:
争做。
齐读课题。
请打开课本。
二.导学课本37页内容:
1.引入:
光明路小学的同学,为了维护社区的环境卫生,自发地阻止了争当“绿色小卫士”活动,社区里经常看到他们的身影。
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2.观察课本37页几幅图:
看你从没每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
依次出示每幅图,小组选代表汇报,说出图意。
4.小结:
通过上面的交流,我们知道了整洁的社区环境需要大家来维护。
我们虽然还小,但我们也可以为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齐读37页中间一段话。
三.导学38页上面内容:
1.引入:
可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在社区的路边、草地里看到有宠物的粪便,有时不小心还会踩到脚上,太不卫生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该怎么办呢?
请看38页两幅图。
2.观图,思考。
3.交流:
你能说出图意吗?
4.拓展小结:
很好,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们知道在社区生活中还有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吗?
(举手发言)
四.写信.
1.引入:
为了保护社区的环境卫生,我们用写信的方式把刚才说的这些告诉社区居民,让他们知道怎么做。
2.出示书信格式要求。
3.学生写信。
巡视。
4.学生读信。
5.小结过渡:
很好,同学们用书信方式给社区居民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五.拓展。
1.出示《环保绘画作品》。
看你们看懂了什么?
2.引入:
为了保护身边的环境,怎样做才是绿色小卫士?
3.交流:
充分举手回答。
4.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大家都勇于争做绿色小卫士
第七课时《情系环保》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确环保的重要性,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使他们从身边做起,自学地用行动来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
1.出示浦江县一些优美的环境照片,并之前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美在哪里,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2.出示浦江县一些脏、乱、差的环境照片。
提出问题:
(1)你看了这组照片后说一说不好在哪里?
对人类有什么坏处?
(2)这种环境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情况。
3.小结:
刚才同学们对二组环境照片都谈了看法。
总的说,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优美的环境,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改造。
二、明理提高
1.你能否说一说破坏环境的因素和造成的后果呢?
举例说明。
2.学生谈谈之外,教师说。
1)数万年以前,地球上气候温暖,森林茂密,自然条件非常好,人们沐浴着大自然的恩泽。
近些年,人类不注意保护,乱伐林木,乱开矿产,破坏资源,使地球臭氧层被破坏,人们生活的空气、水、土壤正在遭到严重污染,植物受损害,河里鱼死了,草也不生长。
这就至使我们的生活受到恶劣影响,人类的健康得不到保证。
2)目前,世界上已鉴定的生物物种有150多万种,前几年地球上平均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而现在平均每小时消失一种生物。
世界上最大的一只重达900千克的海龟,在威尔士海滩丧命。
3)近几年来,由于内蒙古大沙漠边缘的绿色植物遭破坏,树林被砍伐,沙漠以每年1公里的速度向东南方向推进。
沙尘暴正在向人类示威!
这都是我们人类所造成的,那我们同学能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3.学生画画,然后展示。
4.请看小品:
大自然打官司。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大自然、宇宙庭长、太阳法官、人类代表。
大自然来到法庭控告人类对它的健康越来越不重视,使得森林资源减少,海洋生物受到危害,环境受到重大污染。
人类代表辩护。
宇宙庭长和太阳法官合议,宇宙庭长宣布大自然的控诉,人类代表的辩词都是事实,判决人类要尽力保护大自然,各国都要严格制定环境保护法,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
5.问:
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的时间吗?
(6月5日)世界水日呢?
(3月22日)
三、政府举措
1.从1996—2010年,中国政府将采取两项重大举措:
一是对污染排放实行总量控制;二是要出台《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宣战。
2.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设立了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四、自觉倡议
我们班同学在争挂“绿色环保章”,争当“环保小卫士”。
请一位同学朗读。
1)随手关闭水龙头,因为一个滴水龙头每天流掉20升水,每年流掉7000多升水。
一吨水可以发电100度,可供三口之家用二个月。
一吨水可以织布200米,能做80套校服。
一吨水可炼150公斤钢。
2)少吃品香糖。
因为口香糖的残迹十分难消除,对环境污染大。
3)买菜购物多用布袋。
因为塑料袋增加了垃圾的数量,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
4)不乱扔废弃物。
5)每年为我们的家园种植3—5棵树。
6)庭院室内养花种草。
7)节约纸张,回收废纸。
因为回收1吨废纸可以少砍17棵大树,生产800公斤纸,减少35%的水污染。
8)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
9)参加一次环境保护义务宣传活动。
五、环保憧憬
1.学生为“绿色环保”说一句心里话。
2.合唱《歌声与微笑》
第八课时《农药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反思过度使用农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环保意识,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农药对环境与人类所带来的危害,并掌握避免农药危害的方法。
3.能够自觉笔迷昂农药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宣传,提出解决农药污染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学准备:
搜集使用农药给环境与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影响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调查当地农药的使用情况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农药伤害的方法。
活动过程:
导入:
学生阅读课本P1页的材料——除草剂杀死稻苗
师:
既然农药给我们造成了危害,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使用农药呢?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讨论一下农药的使用价值。
一.农药使用价值
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用农药?
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进行讨论。
活动中可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的资料与调查的情况,列举农药可以提高粮食果品的产量,可以大量减轻农民捕捉害虫的劳动强度等相关的实例,认识使用农药的益处。
二.农药的危害
学生分小组探究,根据课本P1页的“追根求源”的两组图片,并通过课本P2页的有关农药特性性以及造成的危害进行讨论。
教师可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利用农药会给环境与人类带来哪些危害知道人们起初利用农药只考虑到它对人们有利的一方面,并没有考虑到环境问题及对人类造成的伤害。
三.解决办法
前面我们已经对农药的作用和危害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怎样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呢?
组织学生讨论,调查。
寻求解决办法。
要解决农药对我们的危害,就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
那么,如果正确使用农药呢?
(结合P2页图片)
具体办法是
第一,使用农药是为了杀灭损害农作物的害虫,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但是,害虫在生态系统中起到连接食物链的作用,少量害虫存在不影响作物的生长,作为自然界食物链的重要一环,具有赫积极的作用。
着就不需要把害虫赶尽杀绝,没必要对作物使用农药。
第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不是不使用农药,为了防止病虫害,降低人工作业的强度,要适量使用农药,用最少的农药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并且不引起人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