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docx
- 文档编号:20137098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60
- 大小:137.05KB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docx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三单元 加与减
(一)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运算的起始。
对于运算的学习,一般从三个线索展开:
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计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分别对应于认识加法和减法,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应用。
在内容安排上,教科书又分为两大部分:
首先是理解加与减的意义,然后是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技能;同时,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的学习有机相融作为一条主线。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
加与减的意义、10以内的加减运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第1课时 一共有多少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教材第24~26页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课件、小棒或圆片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吧。
(左手拿出3支红色粉笔)请看,老师左手拿了几支粉笔?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3”。
然后右手拿出2支粉笔)再看看,老师右手拿了几支粉笔?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板书“2”。
接着把两只手中的粉笔合在一起)你能说说现在老师的手中一共有几支粉笔吗?
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根据回答板书“5”)小朋友们真棒!
那么“5”是怎么来的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知识。
(板书课题:
一共有多少)
1.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有几支铅笔?
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24页上面图,演示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并在一起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合并在一起表达的意思。
让学生说图意,同桌之间交流直观感受和体验。
师引导学生归纳:
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用“点数法”数出一共有多少,从1开始数,数到几,一共就有多少。
(2)有几只熊猫?
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24页中间图,让学生说图意,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再点名让学生说,集体订正。
师小结: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球,要知道一共有几只熊猫,可以用“接数法”数出来,记住较大的数“3”,接着3的后面数2个数,4,5,所以一共就有5只熊猫。
也可以用画图法,先画3个圈,再接着画2个,看一共画了几个圈。
还可以摆小棒或圆片。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加深理解。
)
2.认识加法算式和加号。
师说明:
刚才求“有几支铅笔,有几只熊猫”这样的问题,在数学上,就是把数字3和2合起来,用符号“+”表示。
“+”是加号。
上面的关系用加法算式记为:
3+2=5,读作:
3加2等于5。
(板书)
课件演示加法算式的规范写法,一方面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让学生看清书写顺序。
师强调:
把3和2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加号前面的“3”表示一部分,加号后面的“2”表示另一部分,等号后面的“5”表示一共有多少。
教师示范读加法算式,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3.摆一摆,算一算。
结合教材第24页下面图,让学生逐一说明图意,再动手操作,用圆片或小棒等摆一摆,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再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4.加法的应用。
课件出示第25页上面图,这是两幅动态图,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情境也可以用加法计算。
课件出示“说一说”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各图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解决多种不同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一练”。
(第1、2、3题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第4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图意,再汇报。
第5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讲故事并提出问题,再列算式。
第6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第7题是开放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情境发现加法问题,并尝试解决。
)
小朋友们,今天你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回家后记得和父母分享哦!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节课首先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理解加法的意义,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
接着通过“说、数、认、摆、算、试”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在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以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第2课时 还剩下多少
教材第27~29页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减法的意义。
课件、小棒或圆片
师: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该怎样计算呢?
(板书课题:
还剩下多少)
1.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27页上面图,引导学生先观察情境图,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提出问题:
图中画的是什么?
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突出减法的数量关系: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还剩3个。
叙述的过程就是在感受减法的意义,加深对减法的理解。
让学生把图中表示的过程用学具小棒摆一摆,要求手口一致,突出“总数是5个苹果,掉了2个,剩下3个”这个过程。
剩下3个是从图中数出来的。
(2)还剩几块奶酪?
说一说,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27页中间图,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讲数学故事,把数学信息说完整,语言尽量简练。
可以采取2人小组合作形式,同桌之间边说边摆,如一个学生说:
有5块奶酪,小老鼠运走了2块,还剩3块;另一个学生则可以用圆片等学具来代替奶酪,边操作边说:
先摆5个圆片,拿走2个,还剩下3个。
提出问题:
你是怎么知道还剩3块奶酪的?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除了用数数的方法,还要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表达。
2.认识减法算式和减号。
引导学生回顾上面两个情境表达的数学故事,然后直接出示算式“5-2=3”并提问:
我们把这两个数学故事用算式表示出来了,你会读吗?
知道每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结合两个情境说一说“5-2=3”表示的意义。
引导学生小结: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算式表示,“-”是减号,“5-2=3”读作5减2等于3。
(板书)教师先书写这个算式示范,然后让学生在田字本上练习写。
3.画一画,算一算。
课件出示第27页下面图。
第一幅图,课本给出了示范,直接看图填出结果。
第二幅图,给出了一个不完整的算式,需要画一画。
第三幅图,独立画一画并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
三幅图体现了逐步开放的过程,丰富对减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减法的应用。
课件出示第28页上面图,这是两幅动态图,引导学生理解这样的情境也可以用减法计算。
课件出示“说一说”图,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各图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一个减法算式可以解决多种不同的问题,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完成教材第28~29页“练一练”。
(第1、2、3题是巩固理解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在课本上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第4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图意,了解生活中可以用“5-1=4”来表示的问题。
第5题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讲故事并提出问题,再列算式。
第6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
第7题是用游戏的形式来巩固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与同伴做这样的游戏。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减法,和前面的加法对比,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加法计算,什么时候用减法计算吗?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通过播放苹果落地、小老鼠运奶酪这样学生熟知的画面,从形象到抽象,逐步引导学生领会“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计算”的意义。
再通过“数、画、说”一系列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自然地理解减法的意义,并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3课时 可爱的小猫
教材第30~31页
1.结合“小猫吃鱼”的情境,探索并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巩固对减法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和0有关的5以内数的加与减,初步体验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重点:
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难点:
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课件、计数器
师:
前面学习了加法和减法,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吧。
活动一:
教师左手拿1支粉笔,右手拿3支粉笔,再把粉笔合在一起。
提问:
现在老师手中一共有几支粉笔?
(4支)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加法)
活动二:
原来手中有4支粉笔,放2支在讲桌上。
提问:
现在老师手中还剩几支粉笔?
(2支)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减法)
师:
小朋友们学得真棒!
请大家再看着老师的手上,我把剩下的2支粉笔也放在讲桌上,现在老师的手上还剩几支粉笔呢?
(有的学生会回答“没有了”,有的学生会回答“0”,教师要给予肯定,然后由此引出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有关0的计算。
1.说一说,填一填。
(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课件出示第30页小猫吃鱼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连环画,然后提问:
图中可爱的小猫在做什么?
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吗?
引导学生讲出故事:
小猫面前的盘子里原来有3条鱼,吃了1条,还剩几条?
又吃了1条,还剩几条?
再吃了1条,还剩几条?
让学生小组讨论,再逐一解决问题。
教师要重点讲第四幅图,列式1-1。
从图中可以看出,盘子里没有鱼了,我们已经知道,“没有”用0表示,所以1-1=0。
把第一幅图和第四幅图结合起来,原来有3条鱼,吃了3条,还剩几条?
怎么列算式?
(3-3=0)把第二幅图和第四幅图结合起来,有2条鱼,吃了2条,还剩几条?
怎么列算式?
(2-2=0)把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结合起来,有1条鱼,吃了1条,还剩几条?
怎么列算式?
(1-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发现每个算式中减号前后的两个数都相同,得数都是0。
归纳: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结果是0。
2.拨一拨,填一填。
(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课件出示第30页计数器上拨珠子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图意。
拿出准备好的计数器,与学生一起边数边拨5个珠子,然后拨去1个,并提出问题:
还剩几个?
引导学生说出减法算式和得数“5-1=4”。
再引导学生观察当前的计数器,一边4个珠子,另一边1个珠子,写出加法算式“4+1=5”或“1+4=5”。
让学生自己拨珠,说出拨去2个、3个、4个后相应的减法和加法算式。
原来有5个珠子,当拨去5个后就没有了,由此得出5-5=0。
同时可写出加法算式:
5+0=5,0+5=5。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减法和对应的加法算式,并讨论交流,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体会任何数与0相加减还得这个数。
3.想一想,填一填。
课件出示第30页下面情境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意,列出算式并交流算法。
如:
套中1个圈,3个没有套中,一共有几个圈?
列出加法算式“1+3=4”或“3+1=4”;有4个圈,套中1个,几个没有套中?
列出减法算式“4-1=3”;有4个圈,3个没有套中,套中几个圈?
列出减法算式“4-3=1”。
最后继续鼓励学生猜测:
如果你是图中的小朋友,你可能套中几个?
又能列出哪些算式呢?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
(第1题是连续递减的情境,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可以讲成数学故事,再列算式。
第2题还可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打中2个、3个、4个,让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
第3题以“开火车”的形式口算汇报。
第4题可以先让学生讲数学故事,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提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本课通过“小猫吃鱼”的故事,通过让学生自己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去思考,去发现,去总结,恰到好处地完成了从生活中向数学中的数的过渡,以此让学生理解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第4课时 练习一
教材第32~33页
1.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及其应用,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重点:
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难点: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件
师: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关于加法、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等,你们都掌握了吗?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吧。
(板书课题:
练习一)
第1题引导学生将两幅图对比观察、思考,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情境图要列加法算式,什么样的情境图要列减法算式。
第2题看图根据算式说出图意,明确一个加法或减法算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第3题引导学生看图讲出数学故事,并列出加、减法算式。
第4题是单纯的计算练习,要求计算正确。
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5题找规律填数,巩固数的顺序。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并组织小组交流。
第6题学生先独立观察并填空,再说一说图中的规律,感受数的递增与递减。
第7题以小动物找家连线的形式练习加减法。
第8题以课件动画演示桃被小猴吃掉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并写出减法算式。
第9题是开放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再汇总统计,在练习本上写出得数分别是1、2、3、4、5的算式。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对写得较全的组给予奖励。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加减法的意义是不是有了更深的认识?
你能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了吗?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第5课时 猜数游戏
教材第34~35页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6的加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6个棋子或弹珠等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让我们赶快出发吧!
(板书课题:
猜数游戏)
1.6的加法。
(想一想,手里有多少个棋子)
师示范游戏:
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吧!
(老师一只手里放4个棋子,另一只手里放2个棋子,摊开手)老师的两只手里各有几个棋子?
(把两只手合在一起)现在老师手里一共有几个棋子?
(6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可以直接从图中数出得数,也可以用记大数数小数的方法数出得数,也可以逐次加1来算出得数。
)
让学生2人一组来展开游戏,一人拿棋子,另一人写算式。
可以一只手里放0个,另一只手里放6个;可以一只手里放1个,另一只手里放5个;也可以一只手里放3个,另一只手里也放3个。
2.6的减法。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个棋子)
接着刚才的游戏,教师再示范:
先让学生看到手中原来有6个棋子,然后一只手拿3个摊开,另一只手关闭着。
师:
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个棋子?
(3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理解从6个中拿出3个,求还剩几个,列减法算式为“6-3=3”。
计算时可以从图中数出来,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得出结果。
)
让学生2人一组来展开游戏,一人拿棋子,另一人写算式。
可以一只手拿1个,求另一只手里拿了几个;也可以一只手拿2个、4个、5个、6个,求另一只手里拿了几个。
3.分一分,填一填。
让学生汇报刚才两次做游戏放棋子的过程,引导学生根据两只手中放的棋子数填出书本第34页的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
4.6的加减法的应用。
(“说一说”)
课件出示第34页下面的两幅图,让学生交流讨论后给每幅图讲一个小故事,并列出算式,引导学生理解在不同的情境中6的加减法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35页“练一练”。
(第1题是巩固6的加减法,在学生独立看图、写出算式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初步理解“一图两式”,不要求写出四式。
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操作的过程中积累经验。
第3题是解释性问题,让学生结合情境图说算式的意义,鼓励从生活中找到更多能用同一个算式表示的实例。
第4题巩固计算,不必过于要求速度。
第5题画珠子,感受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第6题用游戏的方式练习6的加减法,教师要先讲清楚游戏规则,引导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
今天你学习了几的加减法?
回家后把你学会的算式写给你的爸爸妈妈看看吧!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本节课以数学游戏贯穿始终,把数学知识有机融入到“猜数游戏”“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掌握6的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丝毫不感觉学习数学会枯燥,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功能。
第6课时 背土豆
教材第36~37页
1.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
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小棒
师:
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
(喜欢)你们知道吗?
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呢!
你瞧!
(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谁能看图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吗?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讲故事)
师:
同学们讲得真好!
这个故事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
背土豆)
1.探讨得数是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一共有多少个土豆?
)
(1)师:
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汇报。
生:
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2)师:
那么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
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
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
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你想到什么解决方法了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再小组交流算法。
生:
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计算,列式是5+2。
(3)师:
根据计算6的加法的经验,你知道怎么计算5+2吗?
引导学生归纳:
可以从图中数出来;可以从5接着数2个数,6,7,得数是7;还可以一次加1,逐次算出来。
2.探讨有关7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还剩下几个土豆?
)
师:
说得很好。
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
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
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再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这样说:
生1:
摆出7根小棒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拿走其中的1根小棒,所以7-1=6,还剩6根小棒即表示还剩6个土豆。
生2: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1=6,还剩6个圆即表示还剩6个土豆。
3.想一想,填一填。
师:
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
可以用你手里的小棒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小棒边用算式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师:
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土豆也没有了。
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再把课本中的表格填完整。
4.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下面两幅图)师:
看图后你知道了什么?
说一说。
让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
鱼缸里原来有5条小金鱼,又放进2条,现在鱼缸里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
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看懂图意,再列算式。
第2题引导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摆,体会7的组成。
第3题结合情境图说算式的意义,鼓励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第4题画珠子,巩固7的加减法,体会加与减的互逆关系。
第5题是互动游戏,可以师生对练,也可以同桌互练。
)
(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黄冈金牌之路》系列同步练习册相关习题。
“7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6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难度不大。
课堂上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等互动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就学到了知识,寓教于乐,同时使知识得到纵深发展,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第7课时 跳 绳
教材第38~40页
1.结合观察“跳绳”的情境图和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不同的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4.初步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思考、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在与同伴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
重点:
能正确计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
难点:
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课件、小棒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
知道跳绳有什么好处吗?
老师也喜欢跳绳,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也是小朋友们课间活动的娱乐方式之一。
而且跳绳的活动中也有很多数学学问哦!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板书课题:
跳绳)
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主题图。
师:
大家看他们跳得多开心啊!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教师引导:
①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②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2)学生活动:
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②小组内互相提出数学问题,互相回答。
③集体交流,汇报。
(3)选取本课主要的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列出算式6+2,并探究6+2的计算方法。
结合6、7的加法的计算经验,鼓励学生讲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如“6+1=7”,7再添1个就是8;或是在6个的基础上,继续往后数2个数,得出6+2=8。
师:
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还能列出哪些加法算式。
引导学生对自己列出的算式进行合理的解释。
2.说一说,填一填。
根据情境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如:
3个穿裙子的,5个穿裤子的,一共是几个人?
让学生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提出减法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并分组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教师作出重点提示:
同一幅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列出不同的算式。
3.分一分,填一填。
师:
8个桃子分给2只小猴,可以怎么分?
活动:
用圆片等学具代替桃子,采取两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
可以由一个学生操作,另一个学生记录分的过程。
学生交流汇报。
在分学具和汇报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有序地思考。
4.说一说。
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
结合给出的算式“3+5=K”展开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第三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