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海南省东方市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0133611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9.82KB
语文海南省东方市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
《语文海南省东方市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海南省东方市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海南省东方市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海南省东方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通俗文化”一词最先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提出,但对于通俗文化的概念,学界至今仍没有形成定论。
何谓通俗文化?
顾名思义,即是“通俗的文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这可以反映在各个方面:
内容、展示方式、受众等。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面向普通人群、内容不晦涩、展示方式易为大众接受、受到大众喜爱并广为流行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优秀通俗文化”则是指通俗文化中具备“优秀”属性的部分。
判定某种文化是否优秀,标准莫衷一是。
但是,优秀的通俗文化一般需要具备的特征应有:
广泛流传、愉悦大部分受众、能反映时代特征且符合主流价值取向。
一旦符合这个标准,其对于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教师的“教”的层面来说,有以下作用:
第一,拉近师生距离。
受传统思维限制,师生间存在着距离。
这个距离体现在礼仪上,是《吕氏春秋·劝学》中所说的“事师之犹事父也”。
而当一个教师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保持年轻心态,尝试走近学生,则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学效果自然有事半功倍的可能。
第二,丰富教学资源。
优秀通俗文化经过教师的筛选,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心理,是传统文化或时代风云的载体,有立德树人的作用,也能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习有效率。
如将热点新闻置于教学中,学生不仅能了解时事,还往往会产生独特的见解,间接融入了社会。
第三,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的授课囿于某种固定的方式极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优秀通俗文化引入课堂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作用。
时下受到大众喜爱的一些综艺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对其加以抉择适当融入课堂,能给与学生新鲜感,提升学习动力。
如《中国诗词大会》,以竞赛的形式来传承诗词,是一种非常适合课堂的形式。
从学生的“学”的层面来讲,语文课堂引入优秀通俗文化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激发学习兴趣是最突出的一个效果。
与传统课本资源不同,优秀通俗文化资源与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熟悉的感觉。
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让学生分析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学生必定能讲出个一二三四。
拓展阅读视野是另一裨益之处。
优秀通俗文化中包含着阅读资源,仅各种类型的通俗小说就数不胜数。
此外,还能充实写作内容。
优秀通俗文化符合主流价值取向,与社会生活挂钩,这就决定着学生在接触后对写作方向、观点阐述等产生作用。
通俗文化本身又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如优秀电影、时事政治新闻、通俗小说等,若能选取适合写作主题的部分写入作文,对写作也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优秀通俗文化对语文教学的促进虽然显而易见,但需要前提:
引入的比例要恰当,引入的时机要合适,引入的方法要能被学生接受,引入的频率要合理等。
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如何筛选通俗文化资源,如何融入语文课堂,值得学界探索的。
这是教学的要求,也是教育的要求,更是这个时代的要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俗文化”最大的特点是通俗,其概念最先由西方学者提出,但尚未有定论。
B.“优秀通俗文化”的一般特征为广泛流传、愉悦大部分受众、反映时代特征等。
C.将大众喜爱的一些综艺节目形式融入课堂,能给与学生新鲜感,提升学习动力。
D.优秀通俗文化资源与学生之间有着天然的亲近性,学生在学习之前就有熟悉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要论述的概念入手,从“教”和“学”两方面论证优秀通俗文化的作用。
B.文章引用《吕氏春秋·劝学》中的话论证了优秀通俗文化能拉近师生距离的观点。
C.文章在分析优秀通俗文化对于“教”与“学”的作用时,分层分点,结构清晰。
D.文章立场客观,既讲述了优秀通俗文化的作用,也提出了运用时有需要注意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热点新闻融入课堂,既丰富了教学资源,也能立德树人,使学生更了解社会。
B.优秀通俗文化资源里包含着各种类型的阅读资源,对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很有利。
C.学生在接触优秀通俗文化后能促进写作,使优秀通俗文化更符合主流价值取向。
D.优秀通俗文化资源的使用需要前提,这对语文老师的个人素养提出了很高要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一时间,垃极分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新时尚”。
近年来,全国各地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
从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看,2013-2017年,上海、北京生活垃圾产生量稳居全国前两位。
五年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736.0万吨、742.7万吨、789.9万吨、879.9万吨、899.5万吨;北京市垃圾产生量分别为671.7万吨、733.8万吨、790.3万吨、872.6万吨、901.8万吨。
目前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已高达900万吨/年,亟待通过垃圾分类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速甚至接近7%,出现了垃圾减量每年“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已迫在眉睫。
(摘编自矫旭东《上海垃圾分类如何引领“新时尚”》)
材料二:
早在2000年6月,我国就将8个城市列为垃极分类试点,但时至今日,垃极分类面临的最大尴尬仍然是很多人因为分拣意识不够而“扮不清”。
“推行垃圾分类政策目前还存在一些困境。
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只从表面作文章,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这一更重要的举措入手,没能让公民充分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导致目前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基础了解层面,还需要加强引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徐海云指出。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李长军说:
“我们通过七年的研究发现,垃圾分类要获得居民认可,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很重要,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达更能让居民认识和实施垃极分类。
”在他看来,志愿者不是单纯的督导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上门拜访,与居民的平时交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等等。
(摘编自光明网《垃极分类如何“拎得清”》)
材料三:
垃圾分类相关政策的推进,不仅促进变废为宝,还催生出了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新兴职业。
他们用互联网在线接单,上门回收固定种类废品。
一名上门回收员表示,自己目前已靠“收垃圾”月入过万。
垃圾分类是进行垃圾减量化、集约化、无害化等科学处理的基础性工作,看似寻常却不客易,既要严格遵守程序规范,进行有效的细分,又要按照分类处理的原则进行精准投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形成了一定的生活成本和日常负担,一些市民原有的处理习惯难以短期内改变。
细分化时代,若是没有专业服务的介入和替代,垃圾分类的日常化处理,就会遭遇各种因素的限制。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行业的兴起,意味着一种新业态、新职业的产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首先,实现了“专业人办专业事”的服务升级,可以解决“生活垃圾怎么分”所造成的困扰与麻烦。
其次,激活了参与的源动力,减少了拾荒者、废品回收站等中间环节,把一部分利益让给市民,同时可回收再生资源的品质也更有保障。
再次,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解决了一部分就业问题,拉长和延伸了产业链。
最重要的是,回收员上门回收,连接了垃圾从收集存放到运输处置的全过程,成为首尾两端的纽带,继而产生闭环和聚合效应。
(摘编自唐伟《垃圾分类上门回收是服务升级下的多赢之举》)
4.下列对“垃圾分类”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在上海率先出现,与生活垃圾产生量“越减越多”密切相关。
B.要推行垃圾分类政策,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与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同等重要。
C.垃圾分类是科学处理垃圾的基础,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进行有效细分、精准投放。
D.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员这一岗位应势而生,更好地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开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海市生活垃极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垃圾分类进入“强制时代”。
上海所面临的垃圾分类问题,是全国面临的垃圾难题的一个缩影。
B.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速接近7%,甚至出现“越减越多”的尴尬局面,这些不断挑战上海当前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垃圾难题亟待破解。
C.社区里的志愿者及值班在解决垃圾分类难题中有重要作用,人与人的双向沟通与交流,比单纯的信息传达更增强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D.垃圾分类上门回收行业的兴起,能从专业角度解决垃圾分类所造成的困扰,还能减少中间环节,创造一些就业岗位,拉长和延伸产业链。
6.“垃圾分类”势在必行,请根据材料,为有效推进这项工作给出具体的建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北京,南京
侯发山
老歪这两天特兴奋,以至于晚上都睡不着,鏊子上烙油馍似的在床上翻来覆去。
有人说,睡不着就数羊,数不到一百头就睡着了,老歪连着几个晚上,都数到一万多头了还是没有一点睡意。
是啊,这事换到谁身上都淡定不了。
两个孩子都在电话里说,说他一辈子没出过门,趁着现在还能走动,让他到城里逛一逛,想住了就住下来。
老歪到过最远的地方是镇上,赶集时去一趟,县城都没有去过。
两个孩子像是商量好似的,说这几天就把车票给快递过来,让他做好准备。
去就去吧,住是不会住的,玩两天还是可以的。
若是犟着不去,说不定哪一天蹬腿了,会让孩子遗憾终生的。
村里人说,老歪该享清福了:
一双儿女都成家立业了,都出息了。
老伴走的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儿子六岁,女儿三岁。
当时,亲戚朋友都劝老歪再找一个,说孩子没妈不行。
老歪那时还是小歪,挺倔的,说啥也不找。
他说,有了后妈,不一定是孩子的福气。
就这样,他既当爹又当妈,一把屎一把泪地把两个孩子拉扯大,供他们上大学。
两个孩子也算争气,学业完成后都留在了城里。
唯一遗憾的是,两个孩子不在一个地方,儿子在北京,女儿在南京。
两个孩子还算孝顺,没少给他打钱,没少给他寄东西,电话里也没少说话。
他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也曾邀请老歪到城里去,尽管老歪也特想去,却一直没有成行,他怕给孩子们增加负担。
现在不一样了,都有房子了,都成家了,该去看看他们。
这次邀请他进城,也就是在前几天的电话里说的。
就这样,老歪睡不着了。
北京?
还是南京?
这几天,村里人见了老歪,都会这样问他。
不少人给他出主意,有的建议他去北京,说北京有毛主席纪念堂,有天安门城楼;有的建议他去南京,说南京有中山陵,有雨花台。
老歪呢,咧着嘴嘿嘿直乐。
说实话,他也没决定好到底是上北京还是下南京。
这两个孩子也真是的,说寄车票都寄车票,说不寄都不寄。
儿子在北京上班,房子买在了河北,每天上班要提前三个小时。
唉,上个班就这么远,也真难为儿子了。
儿子是去年结的婚,媳妇是日本闺女。
他们举行的是集体婚礼,单位操办的。
恰好老歪当时刚参加过本村的一个葬礼,按农村阴阳先生的说法,不宜再去参加婚礼,就没有去。
他们也没回来过。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老歪没见过媳妇的面,不能说没见过——儿子给老歪买了个智能手机,在手机里见过,还给他拜过年呢,叽里咕噜的,像是鸟语。
儿子说那是问候老爸新年好的。
老歪想等到孙子出生后再过去,视频了几次也没见媳妇的肚子大起来,老歪也不好意思问儿子,当然,更不好意思问媳妇了。
儿子似乎知道老歪的心思,在上次的电话里却轻松地说,他们不打算要孩子了!
这还了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得去好好数落数落儿子。
这边牵挂着儿子,那边女儿也连着心。
女儿在南京上的大学,女婿是她大学期间就认识的。
今年五一结的婚,女婿是南京一家企业的老板。
哼,老板有啥了不起,收破烂的也叫老板——去年村里来了个收破烂的,临走给了老歪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回收公司总经理”。
女儿是旅游结的婚。
老歪见过相片,女婿是个秃顶,年龄也不小了,似乎比老歪小不了多少,女儿说他是二婚。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女儿一直没把女婿领回来过。
这个女婿不是外国人,是苏州人,说话也听不懂。
女儿说,这个老板带来两个孩子,她自己不打算再要了。
啧啧,女儿真傻,没有一个亲生的会中?
都说闺女是爹娘的小棉袄,儿子指靠不了,还得依靠女儿呢。
女儿过不好,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
到底是去北京还是南京?
去北京,女儿不高兴,去南京,儿子不高兴。
有了,谁的票到的早去谁那里!
主意一定,老歪才想起收拾自己,去镇里洗了澡,破天荒请人搓了搓背,理了理发,刮了刮脸,还拿出新衣服让邻居家的媳妇给熨烫了一下。
过了一天,老歪收到了一个快递员送来的两个快递——两张卧铺车票——一张去南京的,一张去北京的,车票上的车次居然是同一天时间!
快递员的到来早已把左邻右舍吸引过来了,他们相互传递着火车票,眼里写满了羡慕,还一边取笑老歪:
你不会分身术,看你这次去哪里!
当天晚上,老歪捧着妻子的相片喃喃自语:
我是指望到时带上你去城里逛一逛的,现在不可能了。
我决定了,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守着你。
说罢,老歪那沟壑纵横的脸上淌满了泪水。
去南京的车票是儿子寄来的。
去北京的车票是女儿寄来的。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接到儿女都要他进城的电话后,老歪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羡慕不已并为之出谋划策,说明老歪要进城这件事在村里是一件大事。
B.老歪的儿女都在大城市安了家,生活幸福,结婚后却对父亲不关心,反映出当代青年不懂感恩,不遵孝道的错误价值取向。
C.老歪最后决定哪里都不去,就在家守着妻子的照片,表现出老人孤寂的晚景和内心的失望痛楚,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
D.文章最后一段写老歪收到儿女寄来的车票的真相,告知了读者老歪做出最后选择的的原因,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感。
8.小说中老歪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插入老歪老伴死后,他独自拉扯儿女长大的情节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怀王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作诗以讽之,王震怒,赐以流放。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故内见惑于郑袖,外见欺于张仪。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陛下无臣,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令尹子兰闻屈原之诗篇,大怒。
少顷,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既迁,之江滨,知不反,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而至此?
”屈原曰: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
“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作《怀沙》,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于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之徒者/皆以其好辞而以赋见称/于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B.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之徒者/皆以其好辞而以赋见称/于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C.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之徒者/皆以其好辞而以赋见称于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D.屈原既死后/楚有宋玉之徒者/皆以其好辞而以赋见称于世/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尹,在楚国诗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主要由贵族人士担当,如文中令尹子兰为襄王的弟弟。
B郡,周朝时制定的制度,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其县。
C.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台阶,古时帝王的卫士在陛下戒备;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迁,在用来表示官职变化时,既可表示降职放逐,也可表示升职,本文屈原被迁就属于这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遭受嫉妒被楚怀王流放之后,仍然不愿意离开楚国,寄希望于君主醒悟,说明他对君主还抱有期望,对国家十分关心。
B.对怀王疏远屈原而轻信奸臣,打败仗割地,失去六郡,客死异乡,被天下人耻笑的结局,司马迁十分惋惜,对怀王持有同情的态度。
C.令尹子兰知道屈原怨恨他劝怀王入秦,写作了诗篇,于是派上官大夫设计陷害屈原,使得顷襄王大怒,把屈原放逐了。
D.屈原因为品性高洁,不愿同流合污,最后抱着石头投江而死。
他死后,楚国一天天地被削弱,数十年后被秦国灭掉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怀王不知忠臣之分,故内见惑于郑袖,外见欺于张仪。
(5分)
(2)屈原既迁,之江滨,知不反,被发行吟泽畔。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伤春五首(其二)
杜甫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注】此诗作于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时杜甫在阆中。
先年十月,吐蕃侵入长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一系列春天的景象,点明了时节,洋溢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气氛。
B.颔联的描写点出了作者“伤”的原因之一,即与兄弟天各一方,孤身在外。
C.尾联上句照应开篇景色描写,同时以宁静春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焦虑不宁。
D.尾联下句刻画出诗人翘首北望的形象,表现出诗人心系朝廷的伟大爱国情怀。
15.前两联写景角度多样,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孔文子谥号为“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天降大任于某个人,让他形体受苦,精神受折磨的目的。
(3)《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广阔宇宙,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慷慨激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史从来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践踏着千万具尸体而前行。
()。
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呑并,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巨大。
中国兵书成熟如此之早,正是长期战争经验的概括反映。
大昊之难,七十战而后济;黄帝之难,五十二战而后济;少昊之难,四十八战而后济;牧野之战,血流漂杵。
大概从炎黄时代直到殷周,大规模的氏族部落之间的合并战争,以及承受之而来的大规模的、经常的屠杀、俘获、掠夺、奴役、压迫和剥削,便是社会的基本动向和历史的常规课题。
暴力是文明社会的产婆,它始终在不断地“努力”。
炫耀暴力和武功是氏族、部落大合并的早期宗法制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和骄傲。
因为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祖先、氏族、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呑并战争的怀念与歌颂。
殷周青铜器也大多为此而制作,它们作为祭祀的礼器,多半供献给祖先或铭记自己武力征代的胜利。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前行过程中,战争就是最野蛮的手段之一。
B.战争就是以最野蛮的手段之一推动历史前行。
C.战争作为最野蛮的手段之一,可推源到原始社会。
D.原始社会即已存在的战争,推动着历史的前行。
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努力”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废青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19.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呑并战争的怀念与歌颂。
B.所以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祖先、氏族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呑并战争的歌颂与怀念。
C.因为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氏族、祖先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呑并战争的歌颂与怀念。
D.因为继原始的神话、英雄之后的,便是这种对自己祖先、氏族和当代的这种种野蛮呑并战争的怀念与歌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导致人陷入贫困境地的因素很多,物质支撑不够是外因,。
一旦人的素质低下,则会更加贫困,陷入一个内外因相互交织影响的贫困循环中,代代传递,难以摆脱。
要提高素质,。
然而,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教育水平相对低下,要提高教育水平,从传统的因素如师资队伍上入手难度颇大,。
比如教育信息化,将教育与信息化结合,能让还在接受教育的一代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竭力地吸取有益的学习资源,化思想为行动,向更好地未来前行。
21.请按照给出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
格式基本一致,有引用。
何谓快乐?
快乐就是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就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019年7月以来,香港部分青少年打着“自由”的旗号,拿着西方反华国家和地区的“工资”,不去学校上学,与香港警察频繁冲突,遭到香港爱国人士的唾弃。
2019年9月,国庆阅兵在即,一群2000年左右出生的新兵正在加紧排练,他们废寝忘食,汗流浃背,以向全国人民展示军人的风采、青年的志向和国力的蒸蒸日上。
阅读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请根据你的感想撰写作文。
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立意,自定体裁(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以偏概全,时下受到大众喜爱的一些综艺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对其加以抉择适当融入课堂,能给与学生新鲜感,提升学习动力”,教师融入课堂时需要“加以抉择”。
2.【答案】B
《吕氏春秋·劝学》中的话论证了“师生间存在着距离”的观点。
3.【答案】C因果倒置
优秀通俗文化符合主流价值取向,与社会生活挂钩,这就决定着学生在接触后对写作方向、观点阐述等产生作用”。
4.【答案】B
原文为“一些城市对垃圾分类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只从表面作文章,还没有从培养一代人的文明习惯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这一更重要的举措入手”,习惯比技术更重要。
5.【答案】B
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速接近7%”错,原文为“2005-2017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3.1%。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三年上海市垃圾产生量平均增速甚至接近7%”。
6.【答案】
(1)对市民加强教育,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熟悉相关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2)制定相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海南省 东方市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word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