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技术交底.docx
- 文档编号:20131724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228.52KB
墙体技术交底.docx
《墙体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墙体技术交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墙体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年月日
工程名称
92493部队1号工程
分部工程
二次结构
分项工程名称|:
墙体砌筑
交底内容:
1、施工准备
1.1材料及主要机具:
1.1.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及页岩砖砌块:
品种、规格、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应一致。
有出厂证明、试验报告单。
1.1.2水泥:
一般用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出厂证明、复试报告。
1.1.3砂:
宜用中砂,过5mm孔径筛子,M5及其以上砂浆,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并不含草根等杂物。
1.1.4掺合料:
砂浆王等。
1.1.5水:
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1.1.6其它材料:
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等,提前做好防腐处理。
1.1.7主要机具:
备有搅拌机、翻斗车、磅秤、吊斗、砖笼、手推车、胶皮管、筛子、铁锹、半截灰桶、喷水壶、托线板、线坠、水平尺、小白线、砖夹子、大铲、瓦刀、刨锛、工具袋等。
1.2作业条件:
1.2.1主体分部中承重结构已施工完毕,已经有关部门验收。
1.2.2弹出轴线、墙边线、门窗洞口线,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1.2.3立皮数杆:
宜用30mm×40mm木料制作,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
皮数杆间距15~20mm,转角处均应设立,一般距墙皮或墙角50mm为宜。
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1.2.4根据最下面第一皮砖的标高,拉通线检查,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mm,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找平或砍砖包合子找平。
1.2.5常温天气在砌筑前一天将砖浇水湿润。
1.2.6砂浆配合比经试验室确定,准备好砂浆试模。
1.3测量放线
1.3.1控制轴线的测设:
每层根据施工现场提供的基准控制点和结构施工预留的测量引线洞口,使用经纬仪对各楼层预留的基准点和轴线位置校核合格后,然后进行楼层内的细部控制线的引测(细部控制线为砌筑墙体轴线)。
1.3.2楼层内各位置线的引测:
依据建筑图中的尺寸要求,自控制轴线(1米线)引测出隔墙等位置控制线,门窗洞口、水电设备预留洞口的位置线,并经复核无误后用红色油漆在留洞等位置斜对角描出三角控制标志,以防破坏。
水电设备的预留洞口,控制线测设完成后应经各专业人员复核后方可施工。
1.3.3高程控制线引测:
依据结构施工时留设的标高控制点,并校核合格后,采用50米钢卷尺竖向传递,每层必须经交圈闭合检查,误差不超过5mm,交圈利用水准仪测放出50cm线,作为各楼层的标高控制线。
1.3.4校核房屋放线尺寸:
砌筑底层墙之前,应采用经过检定的钢尺校核房屋放线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长度L宽度B(m)
允许偏差(mm)
L(B)≤30
±5
30 ±10 60 ±15 L(B)>90 ±20 1.4砌筑要求 在±0.000标高以下墙体采用页岩砖MU15页岩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外墙厚360,(钢筋混凝土墙除外),墙身水平防潮层为20厚1: 2.5水泥砂浆掺5%防水剂,设在室内地坪下0.06m处,当该处墙基为混凝土时不做水平防潮层;当墙身两侧的室内地坪有高差时,应在高差范围的墙身内侧做防潮层。 在±0.000标高以上,框架外填充墙及部分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厚350、内墙200厚,强度等级MU5,传热系数K=0.58W/㎡k,其容重应不大于8.0KN/m³,强度等级为MU5;砌体填充墙的专用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5。 (填充墙具体位置及尺寸详见平面图图示)砌筑前,应先砌筑三皮页岩砖,再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2、操作工艺 2.1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找平放线→构造柱及门窗洞口抱框柱钢筋绑扎→墙体砌筑→配筋带及压顶筋绑扎→构造柱、抱框柱、压顶及配筋带模板支设→构造柱、抱框柱、压顶及配筋带混凝土浇筑→拆模→砌筑上部墙体→上部构造柱、配筋带及过梁施工→砌至梁板下→检查验收→进入下道工序。 2.2砌筑前,楼面清扫干净,洒水湿润。 2.3根据设计图纸各部位尺寸,排砖撂底,使组砌方法合理,便于操作。 2.4拌制砂浆: 2.4.1砂浆配合比应用重量比,计量精度为,水泥±2%,砂及掺合料±5%。 2.4.2宜用机械搅拌,投料顺序为砂→水泥→掺合料→水,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2.4.3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或水泥混合砂浆一般在拌合后4~4h内用完,严禁用过夜砂浆。 2.4.4每一楼层或250m3砌体的各种强度等级的砂浆,每台搅拌机至少应作一组试块(每组6块),砂浆材料、配合比变动时,还应制作试块。 2.4.5干拌砂浆: 同强度等级每400t为一验收批,不足400t也按一批计。 每批从20个以上的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 总质量不少于15kg,分成两份,一份送试,一份备用。 2.4.6建筑地面用水泥砂浆,以每一层或1000m2为一检验批,不足1000m2也按一批计。 每批砂浆至少取样一组。 当改变配合比时也应相应地留置试块。 2.5页岩砖墙体: 地下非承重墙基础做法如下: 在±0.000标高以下墙体采用页岩砖MU15页岩砖,M10水泥砂浆,砌筑外墙厚360,(钢筋混凝土墙除外),墙身水平防潮层为20厚1: 2.5水泥砂浆掺5%防水剂,设在室内地坪下0.06m处,当该处墙基为混凝土时不做水平防潮层;当墙身两侧的室内地坪有高差时,应在高差范围的墙身内侧做防潮层。 2.5.1工艺流程: 砂浆搅拌 ↓ 作业准确→砖浇水→砌砖墙→验评 2.5.2砖浇水: 粘土砖必须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一般以水浸入砖四边1.5cm为宜,含水率为10%~15%,常温施工不得用干砖上墙;雨季不得使用含水率达饱和状态的砖砌墙。 2.5.3砂浆搅拌: 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控制在±5%以内。 宜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2.5.4砌砖墙: 1)组砌方法: 砌体一般采用一顺一丁(满丁、满条)、梅花丁或三顺一丁砌法。 2)排砖撂底(干摆砖): 一般外墙第一层砖撂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 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窗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口的位置左右移动。 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它不明显的部位。 移动门窗口位置时,应注意暖卫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 另外,在排砖时还要考虑在门窗口中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 所以排砖时必须做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第一皮砖时,要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必须是七分头才是好活。 3)选砖: 砌清水墙应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颜色均匀,规格基础一致的砖。 敲击时声音响亮,焙烧过火变色,变形的砖可用在基础及不影响外观的内墙上。 4)盘角: 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要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 如有偏差要及时修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5)挂线: 砌筑一砖半墙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每层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厚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 6)砌砖: 砌砖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 砌砖时砖要放平。 里手高,墙面就要张;里手低,墙面就要背。 砌砖一定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 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 为保证清水墙面主缝垂直,不游丁走缝,当砌完一步架高时,宜每隔2m水平间距,在丁砖立楞位置弹两道垂直立线,可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 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 清水墙不允许有三分头,不得在上部任意变活、乱缝。 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一般水泥砂浆必须在3h内用完,不得使用过夜砂浆。 砌清水墙应随砌、随划缝,划缝深度为8~10mm,深浅一致,墙面清扫干净。 混水墙应随砌随将舌头灰刮尽。 7)留槎: 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 内外墙交接处必须留斜槎,槎子长度不应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必须平直、通顺。 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时,可留阳槎加预埋拉结筋。 施工洞口也应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 隔墙顶应用立砖斜砌挤紧。 2.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 在±0.000标高以上,框架外填充墙及部分内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时,不得用水浇湿砌块。 砌筑前,应先砌筑三皮页岩砖,再进行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2.6.1墙体砌筑应从房屋外墙转角定位处开始。 砌筑皮数、灰缝厚度、标高应与该工程的皮数杆相应标志一致。 砌筑前根据砌块皮数制作皮数杆,在墙体转角及交接处竖立,皮楼杆的间距不大于15米。 在皮数杆上画出砌块皮数及砌块高度,并在相对砌块上边线间拉准线,依准线砌筑。 2.6.2墙体砌筑分两步砌筑: 第一步在吊顶高度以下,待上部设备管线安装完毕后再砌至梁底封堵严实。 2.6.3砌体施工前,依据砌筑图放出砌块的轴线、砌体边线和洞口线,并将基础面或楼层结构面按标高找平。 砌筑前应清除砌块表面污物及毛边,剔除外观质量不合格的小砌块。 小于半块的砌块不得使用,三个角以上有明显破碎的砌块也不得使用。 2.6.4砌块排列: 按砌块排列图在砌体线范围内分块定尺、划线,排列砌块的方法和要求如下: 1)砌块排列上、下皮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为砌块的1/2,不得小于砌块高度的1/3,也不应小于150mm,如果搭错缝长度满足不了规定的搭接要求,应根据砌体构造设计规定采取压砌钢筋网片的措施。 2)外墙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应隔皮纵、横墙砌块分皮咬槎,交错搭砌,即隔皮纵、横墙砌块端面露头。 砌筑墙体的T字交接处和十字交接处应在纵墙上交接处砌 2.6.5砌块就位与较正: 砌块砌筑前一天进行浇水湿润,冲去浮尘,清除砌块表面的杂物后方可吊、运就位。 砌筑就位应先远后近、先下后上、先外后内;每层开始时,应从转角处或定位砌块处开始;应吊砌一皮、校正一皮,皮皮拉线控制砌体标高和墙面平整度。 2.6.6砌筑墙体要同时砌起,不得留斜槎。 每天砌筑高度不超过1.8米。 转角及交接处同时砌筑,不得留直槎,斜槎高不大于1.2米。 2.6.7砌筑前要根据砌块高度和灰缝厚度(10~12mm)计算皮数,将皮数杆竖立于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 皮数杆间距不得大于15米。 砌筑时,自墙体的一端开始砌起;有构造柱的墙体砌筑时,从构造柱开始向两侧进行。 2.6.8砌筑时要求拉线以保证墙体的垂直度。 水平灰缝要平直,按净面积计算的砂浆饱满度不得低于80%。 竖向灰缝采用加浆方法,砂浆的饱满度不得低于80%,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宽度宜≤15mm。 严禁用水灌缝,不得出现透明缝。 2.6.9砌块墙体的交接处要求同时砌筑。 如不能一次砌筑完成时,必须留置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补砌时必须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 2.6.10在砌筑前先对钢筋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打磨,达到抹灰压光程度。 2.6.11在机电管线安装完成后,再进行砌筑墙体面层抹灰工程。 2.6.12需要移动已砌好的砌块或被撞动的砌块时,应重新铺浆砌筑。 2.6.13在浇筑构造柱混凝土前,应先将构造柱的根部清扫干净,并浇水湿润砌块墙体。 构造柱的浇筑采用上口留喇叭口,浇筑完毕后剔除的方法。 2.6.14没有特别说明,墙体全部砌筑到结构底。 2.6.15砌至梁板底时,墙顶与梁板应有拉结,做法如下: 2.6.16外墙砌筑严禁雨天施工,砖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进行砌筑。 2.6.17施工中所需的孔洞、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须在砌筑时进行预留或预埋,不得在已砌筑的墙体打洞和凿槽。 2.6.18砌筑墙上不得留设脚手眼。 2.6.19砌筑砂浆必须拌和均匀,随拌随用,盛入灰桶内的砂浆如有泌水现象,则重新拌和。 砌筑砂浆在拌成后3h内用完。 2.6.20砌筑时,墙面必须用原浆勾缝。 缺灰处应补浆压实,并宜做成凹缝,凹进墙面2mm。 2.6.21砌入墙内的拉结筋必须放置在灰缝中,不得有露筋现象。 2.6.22对设计规定或施工所需的孔洞应在砌筑时预留,不得在已经砌筑的墙体上打洞。 2.6.23对水电管线敷设需要的沟槽,原则上应预留。 必须后开槽时,使用专用的切割机械,严禁手工开凿。 安装后的管道表面应低于墙面4-5mm,并与墙体卡牢固定,不得有松动和反弹现象。 用1: 2水泥砂浆填实密封,外设10×10mm的ø0.5~0.8钢丝网,网宽应跨过槽口,每边不得小于80mm。 2.6.24卫生设备安装应采用筒钻成孔,孔径不得大于120mm,上下左右孔距应相隔一块以上的砌块。 2.6.25墙体上门窗洞口、预留洞口按建筑平面和立面图。 洞口须每边放大25mm,以便门窗的安装。 2.7构造柱、配筋带、过梁及窗台压顶 2.7.1构造柱 2.7.1.1、砌体填充墙在下列部位设构造柱: (截面: 墙厚×240,配筋: 412、φ6@200) 1)砌体填充墙长度超过层高两倍时,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4m。 2)砌体填充墙端部、阳角处、纵横交接处及电梯井道四角均应设构造柱。 3)砌体填充墙长度小于500的独立墙垛应在墙垛外侧端部设置构造柱。 4)女儿墙高度超过0.8m时,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3m。 5)构造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2.7.1.2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 构造柱与过梁相交时,构造柱竖向钢筋应置于过梁梁纵向受力钢筋之内侧,构造柱与过梁一起现浇(预制过梁除外)。 除图纸中另有注明外,构造柱做法按下图。 构造柱主筋两端的锚固长度均为35d。 2.7.1.3当女儿墙、窗裙墙、墙垛、窗台墙高度不超过1.5m时,构造柱配筋改为: 2.7.1.4门窗洞口边设钢筋混凝土抱框柱,做法见下图。 当洞口宽度≤1800mm时,抱框柱仅伸至过梁顶部,当洞口宽度>1800mm时抱框柱应伸至墙顶。 混凝土强度为C20。 2.7.1.5预留构造柱插筋,可能因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各种因素造成位置偏差较大,预留构造柱插筋无法使用,为了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损失,本工程构造柱钢筋按照图纸尽可能地采用后植筋进行施工,如果必须预埋,要严格控制其定位的准确性。 2.7.1.6设有构造柱的墙体应按照绑扎钢筋、砌筑墙体、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的顺序施工。 2.7.1.7墙体于构造柱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 从每层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形成100mm宽200mm高的凹凸槎口。 柱墙间填充墙应沿框架柱每隔5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 2.7.1.8构造柱两侧模板必须紧贴墙面,支撑必须牢固,严禁板缝漏浆。 可以考虑在模板与墙体之间压双面胶带,以防漏浆。 支模可以使用对拉螺栓,但是必须使用电动工具在墙体上开孔。 2.7.1.9构造柱混凝土塌落度宜为200~220mm。 浇筑构造柱之前应清除落地灰等杂物,然后先倒入与混凝土同配比的50mm厚水泥砂浆,再分段浇筑、振捣混凝土,直至完成。 凹型槎口的掖部必须振捣密实。 2.7.1.10构造柱的尺寸允许偏差应满足下表规定: 项次 项目 允差(mm) 检查方法 1 柱中线线位置 10 经纬仪 2 柱层间错位 8 经纬仪 3 垂直度 每层 10 吊线 4 全高 ≤10m 15 经纬仪或吊线 5 >10m 20 经纬仪或吊线 2.7.2配筋带及电梯井圈梁设置 2.7.2.1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柱采用通长混凝土配筋进行拉结,配筋带宽度同墙厚,高度为60mm,配筋2φ10,φ6@200;外墙配筋带设置于窗上部,内墙配筋带设置于门洞半高处及门上部,门窗洞顶过梁与配筋带应同时浇筑。 窗下部分配筋带(也称压顶)采用厚度200mm,混凝土强度为C20。 2.7.2.2电梯圈梁截面为200×300,配筋为4 12;φ8@200,混凝土强度为C20。 圈梁位置按照电梯图纸要求设置 2.7.3过梁设置 2.7.3.1过梁长度≥洞口宽度+600,每侧伸入墙体内不小于300 2.7.3.2过梁钢筋为一级钢时,两端须加弯钩。 2.7.3.3过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 当过梁遇圈梁时,圈梁可兼作过梁。 2.7.3.4过梁可以预制(按《钢筋混凝土预制过梁》辽2002G307),也可以现浇,现场可根据施工需要选择。 2.8填充墙体拉结处理 柱墙间填充墙应沿框架柱每隔5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 与框架柱连接的拉结筋采用后植钢筋,a值为20mm。 隔墙与框架柱或混凝土墙拉结做法 填充墙拐角处无法设柱时,应按上图设置墙体加强筋 2.9钢筋植筋 部分构造柱的主筋、圈梁与框架柱的拉结筋、填充墙与混凝土柱(墙)的拉结筋都采用植筋施工。 植筋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钻出孔洞,注入胶粘剂,植入钢筋,待其固化后即完成植筋施工。 2.9.1植筋钢筋锚固系数: 钢筋植筋主要型号为φ6、φ8和Φ12,钢筋植筋锚固参数详见下表: 序号 钢筋型号 钻孔直径(mm) 钻孔深度(mm) 1 φ6 8 180 2 φ8 10 200 3 Φ12 16 250 2.9.2植筋工序: 钻孔→清孔→填胶粘剂→植筋→凝胶。 2.9.3植筋方法: 2.9.3.1根据要求钻孔,并清除孔内粉尘,不得用水冲洗,以免残留在孔中的水分削弱粘合剂的作用。 2.9.3.1按照植筋胶产品说明比例将植筋胶和固化剂用油灰刀或其他工具迅速均匀地拌合。 2.9.3.1使用植筋注射器从孔底向外均匀地把适量胶粘剂填注孔内,注意勿将空气封入孔内。 2.9.3.1按顺时针方向把钢筋轻轻植入孔内,直至插入孔底,胶粘剂溢出。 2.9.3.1固化前严防碰动钢筋,待完全固化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9.3.1凝胶的化学反应时间一般为15min,固化时间一般为1h。 2.9.4注意要点 2.9.4.1植筋胶应在25℃以下避光贮存。 2.9.4.2植筋胶和固化剂在存放过程中如有沉淀·现象,使用前务必将全桶料充分搅拌均匀。 2.9.4.3一次配料不宜太多,并应在植筋胶出现初凝现象之前用完。 2.10砌筑脚手架的搭设 墙体砌筑时要搭设脚手架,采用双排扣件式里脚手架,立杆纵距1800mm,立杆横距1000mm,大横杆步距1200mm,里排立杆外侧距墙面外侧200mm,脚手板采用木跳板,宽度200mm、厚度50mm。 3、质量保证措施 3.1砌筑材料质量标准 3.1.1页岩砖及砌块的质量要求 3.1.1.2砌块的品种、标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规格一致,应有出厂证明及复试报告。 试验要求: 同品种、同规格、同等级的砌块,以10000块为一验收批,不足10000块也按一批次。 3.1.1.3加气混凝土砌块尺寸偏差及外观质量 项次 项目 指标 一等品 合格品 1 尺寸允许偏差(mm) 长度 ±2 ±3 宽度 ±2 ±3 高度 ±2 +3,-4 2 平面弯曲不得大于(mm) 2 3 3 爆裂、粘模和损坏深度不得大于(mm) 20 30 4 表面疏松、层裂 不允许 不允许 5 表面油污 不允许 不允许 3.1.2砌筑砂浆的质量要求 3.1.2.1砂浆的品种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砂浆配合比采用重量比,计量精度水泥为±2%,砂控制在±5%内。 3.1.2.2水泥砂浆采用机械搅拌,先倒砂子、水泥,最后倒水,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 3.1.2.3试验要求: 同一砂浆强度、同一配合比、同种原材料每一楼层且不超过250m³砌体为一个取样单位,每组为6块。 3.1.3其他材料的质量标准 3.1.3.1水泥采用3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进场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复验,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3.1.3.2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超过5%,不得含有草根等杂物,使用前应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3.1.3.3构造柱、圈梁筋、各种预埋件应作好防锈处理。 3.1.3.4皮数杆用30mm×40mm木料制作,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 立完后应复核,并办预检手续。 3.2砌筑质量标准 3.2.1页岩砖的检查标准 项 序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主 控 项 目 1 砖强度等级 设计要求MU 砖和砂浆试块试验报告 2 砂浆强度等级 设计要求M 3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 ≥80% 用百格网检查(每检验批不少于5处,每处3块砖) 4 斜槎留置 第5.2.3条 观察(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5处) 5 直槎拉结筋及接槎处理 第5.2.4条 观察和尺量检查(每检验批抽20%接槎,且≥5处) 6 轴线位移 ≤10mm 经纬仪、尺量及吊线测量 7 垂直度(每层) ≤5mm 托线板 一般项目 1 组砌方法 第5.3.1条 观察 2 水平灰缝厚度10mm 8~12mm 尺量10皮砖砌体高度拆算 3 基础顶面、楼面标高 ±15mm 水平尺和尺量检查(≥5处) 4 表面平整度(混水) 8mm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有代表性自然间10%,≥3间,每间≥2处) 5 门窗洞口高度宽 ±5mm 尺量检查(检验批洞口的10%,且≥5处) 6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mm 经纬仪或吊线检验批的10%,且≥5处) 7 水平灰缝平直度(混水) 10mm 10m线和尺量(有代表性自然间10%,≥3间,每间≥2处) 3.2.2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检查标准 顶次 顶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1 轴线位置 10 经纬仪,水平仪检查,并检查施工记录。 2 基础或楼面标高 ±15 经纬仪,水平仪检查,并检查施工记录。 每楼层 5 吊线检查 3 垂直度 10m以下 10 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10m以下 20 4 表面平整 10 2m长直尺和塞尺检查 清水墙 7 10m长拉线和尺量检查 水平灰缝平直 混水墙 10 6 水平灰缝厚度 +10、-5 尺量检查 7 垂直缝宽度 +10、-5 尺量检查 8 门窗洞口宽度(后塞框) +10、-5 尺量检查 9 清水墙面错缝 2.0 吊线和尺量检查 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4.1砌体粘结不牢: 原因是砌块浇水、清理不好,砌块砌筑时一次铺砂浆的面积过大,校正不及时;砌块随吊运随将砌块表面清理干净;砌块就位后应及时校正。 4.2第一皮砌块底铺砂浆厚度不均匀: 原因是基底未事先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标高,必然造成砌筑时灰缝厚度不一,应注意砌筑基底找平。 4.3拉结钢筋或压砌钢筋网片不符合设计要求: 应按设计和规范的规定,设置拉结带和拉结钢筋及压砌钢筋网片。 4.4砌体错缝不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规定: 未按砌块排列组砌图施工。 应注意砌块的规格并正确的组砌。 4.5砌体偏差超规定: 控制每皮砌块高度不准确。 应严格按标帜杆高度控制,掌握铺灰厚度。 5、安全保证措施 5.1安全防护措施 脚手架防护材料用Φ48的钢管,防护栏杆高1.2米,两道栏杆间隙相等,加200mm高的挡脚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墙体 技术 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