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提要1必修1第12章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0130920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700.56KB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1必修1第12章解析.docx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1必修1第12章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复习提要1必修1第12章解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复习提要1必修1第12章解析
第一单元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
[考纲要求]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Ⅱ)。
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3.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考点一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分别是:
[①]细胞和[⑦]生物圈。
(2)植物没有[③]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没有[②]组织、器官、[③]系统这三个层次。
(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
单细胞生物。
最简单的生命形式且不属于生命系统的是病毒。
(4)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是[④]种群;[⑥]生态系统由[⑤]群落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构成。
3.多角度整合病毒的相关知识
据图分析病毒的结构和特点
(1)HIV和T4噬菌体分别主要由什么成分构成?
这些成分的合成场所在哪里?
提示 HIV主要由RNA和蛋白质组成;T4噬菌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这些物质都是利用宿主细胞的原料和相关结构合成的。
(2)HIV和T4噬菌体相比,变异性更大,原因是什么?
提示 HIV的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
(3)HIV的最外层有脂膜包被,推测其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怎样的?
提示 依靠脂膜和细胞膜的融合,以类似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4)噬菌体是专一侵染细菌的病毒,如果想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标记T4噬菌体,该如何操作?
请写出基本思路。
提示 先用含有放射性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标记后的细菌培养T4噬菌体。
命题点一 辨析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
1.“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面哪一项叙述不符合这一观点( )
A.各种细胞的生命活动只有在细胞这个统一的整体中才能完成
B.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以每个细胞的生命活动为基础的
C.病毒无细胞结构,病毒的生命活动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完成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不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答案 D
解析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的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A、B、C项正确;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D项错误。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
“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
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
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核糖体
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为获得大量的“NDM-1超级细菌”,可在体外用培养基培养
D.与人体细胞相比,“NDM-1超级细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有细胞壁
答案 D
解析 “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核糖体,A项正确;“NDM-1超级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B项正确;“NDM-1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可以在体外用培养基培养,C项正确;“NDM-1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项错误。
命题点二 辨析病毒和细胞的关系
3.困扰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寨卡(Zika)病毒,已在我国发现多例感染者,目前已证实在34个国家境内有确诊病例。
该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行传播,导致婴儿患上“小头症”,其结构模式图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M蛋白、E蛋白二聚体经过酶解后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均相同
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尿嘧啶和脱氧核糖等化合物
C.寨卡病毒的RNA分子含有遗传信息,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可帮助诊断人体是否患“小头症”
D.寨卡病毒体内的水是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其含量和比例既不断变化,又相对稳定
答案 C
解析 图中M蛋白、E蛋白二聚体是两种蛋白质,水解产生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可能不同,A项错误;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不是脱氧核糖,B项错误;由图分析可知,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中含有遗传信息,通过分子杂交技术可帮助诊断人体是否患“小头症”,C项正确;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因此水不是病毒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项错误。
4.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
D.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答案 B
解析 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可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是生物;病毒必须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物质合成场所,才能进行增殖等活动;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
考点二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图1属于原核细胞,图2属于真核细胞(填“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
(2)图1代表的细胞与图2代表的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图1代表的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3)写出图1细菌细胞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拟核;②细胞质;③细胞壁;④细胞膜;⑤核糖体;⑥鞭毛。
(4)图1蓝藻细胞中无图2细胞中的⑥叶绿体,但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其细胞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及光合作用所需的酶。
(5)列表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
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的细胞壁由壳多糖组成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核
拟核,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转录和
翻译
转录、翻译可同时进行
转录主要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核糖体)内
是否遵循
遗传定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核基因遵循,质基因不遵循
可遗传变
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知识拓展 生物界常见生物类群的划分
2.细胞学说的建立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
(2)基本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意义:
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知识归纳 细胞统一性的“五个”表现
分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模式图
(1)蓝藻细胞与小麦细胞的主要区别是蓝藻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蓝藻与小麦都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3)这两类细胞都具有核糖体,其形成是否都与核仁有关?
提示 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原核生物没有核仁。
(4)两种生物的细胞有差异,同一株小麦的不同细胞也有差异,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 两种生物的细胞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是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个体的细胞中含有的DNA不同;同一株小麦的不同细胞存在差异的直接原因也是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命题点一 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辨析
1.下面关于绿藻和蓝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B.绿藻和蓝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蓝藻没有
D.绿藻和蓝藻的大爆发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答案 A
解析 绿藻是真核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绿藻和蓝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藻含有叶绿体,而蓝藻是依靠含有的叶绿素和藻蓝素进行光合作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绿藻和蓝藻都含有核糖体;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即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没有;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2.(2017·大连一模)下列四种生物依次可表示噬菌体、肺炎双球菌、植物和动物的是( )
项目
甲
乙
丙
丁
细胞壁
无
无
有
有
线粒体
无
有
有
无
碱基T、U
含T
含T和U
含T和U
含T和U
遵循孟德尔
遗传定律
否
是
是
否
A.甲、丁、丙、乙B.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D.甲、丙、丁、乙
答案 A
解析 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故甲为噬菌体;肺炎双球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有DNA和RNA,都含有A、T、C、G、U五种碱基,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乙为动物细胞;肺炎双球菌没有线粒体,也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故丁为肺炎双球菌;则丙为植物,故选A。
命题点二 细胞结构与功能统一性的综合分析
3.(2017·佛山七校联考)有关如图所示四种不同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细胞的细胞壁都可用纤维素酶完全分解
B.乙为低等植物细胞,细胞中的核糖体和叶绿体均含RNA
C.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其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
D.丁细胞的有氧呼吸被抑制会影响细胞对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吸收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水绵是低等植物,蓝藻是原核生物,艾滋病病毒是RNA病毒,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主要是肽聚糖,所以用纤维素酶不能分解,A项错误;乙为原核细胞,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而没有叶绿体,B项错误;丙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所以其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C项正确;细胞对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吸收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丁细胞的有氧呼吸被抑制不会影响细胞对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吸收,D项错误。
细胞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相统一的“七个”实例
考点三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结构
2.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距离约为0.5cm)停止下降。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4)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1.使用低倍镜与高倍镜观察细胞标本时的不同点
项目
物镜与装
片的距离
视野中的
细胞数目
物像
大小
视野
亮度
视野
范围
低倍镜
远
多
小
亮
大
高倍镜
近
少
大
暗
小
2.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推算
若视野中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和宽度;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考虑面积的变化,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变化规律如下:
项目
低倍镜下放大倍数为a
高倍镜下放大倍数为na
视野中一行细胞数量
c
c×(1/n)
圆形视野内细胞数量
d
d×(1/n2)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和物像移动规律
(1)成像特点:
显微镜成放大倒立的虚像,实物与像之间的关系是实物旋转180°就是像。
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2)移动规律:
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或同向移动)装片。
如物像在偏左上方,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4.污物位置的判断
移动装片
问题探究
如图所示:
甲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目镜或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据图分析:
(1)①②③④中哪些是目镜,哪些是物镜?
如何判断?
它们的放大倍数和长度各有什么关系?
提示 ①②无螺纹,是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③④有螺纹,是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要获得最大的放大倍数,应选择甲图中的哪种组合?
提示 应选用组合②③⑤。
(3)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是什么?
提示 正确的调节顺序:
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
命题点一 实验基础
1.(2017·鄂南高级中学摸底)用一台装有5倍目镜和10倍物镜的显微镜,观察一个面积为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 )
A.2.4平方毫米B.8平方毫米
C.36平方毫米D.400平方毫米
答案 D
解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即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10=50倍,这是对边长的放大倍数。
面积是0.16平方毫米的正方形的边长为0.4毫米,边长都放大50倍后为0.4×50=20毫米,所以放大后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0×20=400平方毫米,故选D项。
2.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
答案 C
解析 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先调节光圈,再转动细准焦螺旋,A项错误;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B项错误;异物只可能在物镜、目镜或装片上,移动装片和转动目镜,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C项正确;此时应滴加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形态,滴加清水会使细胞吸水涨破,影响观察效果,D项错误。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
3.若在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倍时,看到视野直径上一行细胞共m个,则当放大倍数为400倍时,看到的视野直径上一行细胞为多少?
若这m个细胞充满视野,当放大倍数为400倍时,数目又是多少?
答案
个;
个。
解析
(1)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考虑长度,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放大倍数变成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
=
(个)。
(2)若细胞充满整个视野,可根据看到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进行计算。
放大倍数变为400倍时,看到的细胞数目=m÷(
)2=
(个)。
第2讲 细胞中的无机物、糖类和脂质
[考纲要求]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3.实验: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无机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元素的来源、分类和存在形式
②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组成上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a.统一性的表现: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在元素种类上具有统一性。
b.差异性的表现:
同一种元素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归纳拓展 细胞鲜重和干重中元素与化合物的含量不同
(1)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占鲜重百分比:
O>C>H>N;占干重百分比:
C>O>N>H。
(2)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占鲜重百分比:
水>蛋白质>脂质>糖类,但在干重百分比中,蛋白质最多。
2.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
②自由水/结合水与代谢、抗逆性的关系
(2)细胞中的无机盐
巧记 无机盐功能的“一、一、二”
如图1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请分析:
(1)若图1表示细胞鲜重,则A、B化合物依次是水、蛋白质。
(2)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的化合物含量,则A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是C、H、O、N。
(3)若图2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依次是O、C、H。
(4)大肠杆菌体内的各种元素的含量是否和人体内的完全相同?
提示 不是。
不同生物体内的各种元素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命题点一 依据元素组成推断化合物的种类
1.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
则对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①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②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③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①、②、③必为同一类物质
答案 D
解析 叶绿素中含有Mg,所以①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项正确;血红蛋白中含有Fe,所以②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B项正确;磷脂含有的元素是C、H、O、N、P,所以③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项正确;①、②、③为不同类物质,D项错误。
2.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可能是脂肪
C.若③为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D.若④主要是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储能物质,则④是糖原
答案 C
解析 由图示可知,①的组成元素为C、H、O、N,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②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可能是糖类或脂肪,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则②可能是脂肪;③的组成元素为C、H、O、N、P,若③是能储存遗传信息的大分子物质,则其可能是DNA或RNA;④只含C、H、O三种元素,主要是在动物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的储能物质,则④是肝糖原和肌糖原。
据特征元素推测化合物的种类
命题点二 以坐标曲线为信息考查水和无机盐功能
3.某科研小组将选自同一海滩的长势相同、生长良好的互花米草幼苗平均分成5组,每天分别以0h、3h、6h、12h和24h进行水淹处理。
处理50d后,测定植株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并计算二者的比值(曲线甲),测定K+吸收速率(曲线乙)。
下列有关分析判断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应该用互花米草采样地点的海水进行水淹处理
B.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3h/d的环境下抗逆性最强
C.互花米草在水淹时间为6h/d的环境下,代谢活动最旺盛
D.互花米草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K+
答案 C
解析 互花米草为一种滩涂草本盐沼植物,实验用水应该采用此植物实际生活环境中的海水,A项正确;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小,植物的代谢活动越弱,抗逆性越强,结合坐标曲线甲可知水淹时间为3h/d时,抗逆性最强,B项正确;水淹时间为0h/d时,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最大,故此时代谢活动最旺盛,C项错误;读坐标曲线知,处理时间越长,该植物的代谢强度越弱,供能越少,植物吸收K+的速率越低,即吸收K+时需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D项正确。
衍射法归纳水的产生、利用、吸收及其调节
命题点三 无机盐的功能分析及实验验证
4.设计实验探究X是否属于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的构思大致如下:
本实验中采用甲组、乙组之间的空白对照;以及乙组中实验前(无X)与实验后(有X)之间的自身对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后
B.此实验的无关变量只是选一些相同的植物
C.此实验如果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
D.为防止外界影响,此实验需在黑暗密闭条件下进行
答案 C
解析 该实验中对照组是甲组、乙组实验前,A项错误;此实验的无关变量有选一些相同的植物、培养条件等,B项错误;若实验是无土栽培,则实验前营养液要灭菌,C项正确;由于培养的是植物,故需在光照条件下进行,D项错误。
验证某种矿质元素生理功能的实验方案
实验组:
正常植物+缺X培养液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再加入X后,症状消失。
对照组:
正常植物+完全培养液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植物正常生长。
实验相关说明:
(1)实验中应保证实验材料的统一性,即材料的种类、生长状况等相同。
(2)实验组加入X的目的是二次对照,使实验组前后对照,以增强说服力。
(3)该方案也可用于检测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正常生长的必需元素。
考点二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1.细胞中的糖类
(1)组成元素:
仅由C、H、O元素构成。
(2)种类和功能
2.细胞中的脂质
据图分析糖类和脂质的组成
(1)若①表示糖类,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物质)。
(2)若①表示多糖,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淀粉、纤维素、糖原(物质)。
(3)若①表示脂质,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物质)。
(4)若①表示固醇,则②、③、④可分别表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物质)。
1.糖类和脂质的比较
比较项目
糖类
脂质
区别
元素组成
C、H、O
C、H、O、(N、P)
种类
单糖、二糖、多糖等
脂肪、磷脂、固醇等
合成部位
淀粉:
叶绿体
纤维素:
高尔基体
糖原:
主要是肝脏、肌肉
主要是内质网
生理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质;
②构成细胞结构,如糖被、细胞壁;
③核酸的组成成分,如核糖、脱氧核糖
①生物体的储能物质,如脂肪;
②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
③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如性激素
相同质量的物质分解情况
耗O2少,产H2O少,释放能量少
耗O2多,产H2O多,释放能量多
联系
糖类脂肪
2.种子形成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质的变化
种子类型
变化
非油料作物种子(如小麦)
油料作物种子(如大豆)
种子形成时
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
糖类→脂肪
种子萌发时
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类
种子形成时,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入导致干重增加。
种子萌发时,吸收水分导致鲜重增加,非油料作物的种子由于只进行细胞呼吸导致干重减少,油料作物种子萌发初期干重有所增加(是由于脂肪转化为糖的过程中增加了氧元素的原因),然后再减少。
命题点一 糖类、脂质的种类与功能
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但元素组成不同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C.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答案 B
解析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还原糖,糖类的组成元素都为C、H、O,A项错误;淀粉、糖原、纤维素三种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B项正确;还原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项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复习 提要 必修 12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