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附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0124570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48KB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附答案.docx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附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附答案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答案_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附答案
这是好些年前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至今,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侯,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者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
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叉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蓬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
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叉子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行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
“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的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
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的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
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叉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
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藏羚羊跪拜》王宗仁)
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的理解。
(2分)
2、文中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请简要概括体现老猎人的“慈善”的细节。
(3分)
3、文题“藏羚羊跪拜”将藏羚羊人格化,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2分)
4、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写作技巧方面的主要特点。
(3分)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
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
(2分)
参考答案:
1、(2分)万物都渴望生命,万物都有情爱,人要善待万物。
(语意相近即可)
2、(3分,每答出一个细节得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①他猎杀所得的钱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并含泪祝愿他们平安无事。
②见到藏羚羊下跪并流下两行长泪,他“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
③射杀的当日,他没有象往日那样当即开宰、扒皮;夜里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④腹膛打开后,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光当一声掉在地上。
⑤安葬藏羚羊同时埋掉叉子枪,从此不再打猎。
3、(2分)对生命的呼唤,对人性的呼唤,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呼唤。
(答出两个方面,语意相近即可得分)
4、(3分)答案不唯一。
写出写作技巧1分,简要分析2分。
5、(2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
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
《刘伶病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伶病酒》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伶病酒(8分)
刘伶①病酒,渴甚,从妇求酒。
妇捐②酒毁器,涕泣谏曰:
君饮太过,非摄生③之道,必宜断之!
伶曰:
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④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妇曰:
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
伶跪而祝曰: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⑤,一饮一斛⑥,五斗解酲⑦。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
便引酒进肉,隗⑧然已醉矣。
【注解】①刘伶: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
②捐:
倒掉。
③摄生:
养生。
④祝:
祷告。
⑤名:
通命。
⑥斛:
音hú(胡),量器名,一斛为十斗。
⑦酲:
音chéng,因饮酒过量而神志不清。
⑧隗:
通颓。
21.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停顿处用∕隔开。
(2分)
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2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具酒肉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涕泣谏曰扶苏以数谏故
C.隗然已醉矣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供酒肉于神前所欲有甚于生者
2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
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上文中刘伶的故事对我们求学、处事和为人有何启发?
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1.(2分)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
22.(2分)B
23.(2分)您喝酒太过量了,这不是养生之道,必须要戒酒!
24.(2分)启发应紧扣这一层意思:
在我们求学、处事和为人中,只有痛下决心,主观上有明确目标,并付诸实际行动,才能有效果,否则仅靠外界的压力或促动是于事无补的。
联系实际略。
锄阅读答案
锄
卢海娟
①磨得发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
②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发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
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扛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
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揪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
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③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
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
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扛一把锄头,飘进雾里;又扛一把锄头,戴月归来兮。
一杆纤细、令人敬重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
④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浸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
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瘁无比。
那时,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
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
⑤“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
”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把锄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厉里,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
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
⑥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
使用塑料,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
大可以无忧生长。
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斑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
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倒是满载着农药和除草剂的毒素残留,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
⑦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
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只有它们还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
(选自《当代美文》2016年第3期)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对“锄”的三种情感态度。
(3分)
18.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语句。
(4分)
(1)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
(从修辞角度)
(2)偶尔的,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呆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
(从词语的角度)
例句:
锄就是刑具,让岁月暗无天日,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
20.如今,庄稼们“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你觉得科学技术应该快速发展还是放缓脚步,或者你还有其他看法?
请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及理由。
(3分)
参考答案
17.紧扣“敬重、痛恨,怀念”即可。
(每个要点1分,共3分)
18.
(1)运用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庄稼在野草被铲除以后愉快、轻松、自由与前文锄挂在屋檐下的横杆上的状态形成对比,透露出作者内心的失落和伤感。
(意思对即可,2分)
19.略。
(修辞手法1分,内容合理、语句通顺1分)
20.略,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陈述淸楚1分,理由充分、语句通顺2分。
)
陈孚江天暮雪阅读答案
陈孚江天暮雪阅读答案
江天暮雪原文:
江天暮雪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江天暮雪字词解释:
无
江天暮雪翻译:
首联:
风吹荡汀洲远远望去像天空席卷着如玉雕的浪花,白茫茫一片。
颔联:
天空见不到归雁,将暮千山之间如破晓时那么宁静。
以描写动景写静,更加凸显宁静的氛围。
鸟儿归巢,人也该回家了。
颈联:
渔翁感到寒冷想要回家去,去发现不记得归路。
好一个“不记巴陵道”,忘的妙哉,在如此浩大宁静的江天千崖间。
尾联:
此时渔翁洒脱的躺在船上,放任船漂流,让它带着自己回去,在有浓厚云层的江面上只隐隐看见一艘小小的渔船。
江天一蓑,多么深刻的对比,让人完全沉浸在如此安宁的'气氛中。
全诗一个“静”字贯穿始终,不只是环境静,而是更突出渔人的心境,淡泊的心态。
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天暮雪阅读答案:
试题:
1.“千崖暮如晓”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分)
2.本诗描写的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为何要写渔翁的活动?
(4分)
答案:
1.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2分)而且写出了暮时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眬眬、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
(2分)
2.①加入人的活动,使画面具有动感,纵深感。
(2分)②写渔翁的活动,突出江天暮雪的影响。
(2分)
江天暮雪创作背景:
无
江天暮雪赏析:
本诗的前半四句,传神地绘出了一幅潇湘江上的雪景图。
“玉花”化用梁昭明太子<黄钟十一明启>“玉雪开六出之花”意,形容绝妙,“卷”字见出了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
“长空”切“天”,“汀洲”切“江”;“卷玉花”是细部的、动态的观照,“白浩浩”是总体的、静景的印象:
语简而意象丰富。
“雁影”句表明已届隆冬的时令,又隐用雁度潇湘的本地风光来暗示“江天”所属的地域。
最妙的是第四句,它不仅补明了题面中的“暮”字,而且写出了暮雪雪景所特有的那种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色调与风韵。
后半部分,诗人在画面中安排一名生活在巴陵地区的渔翁,这名渔翁已登返棹,“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
“不记巴陵道”既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又见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
“船自流”的结果,是在视野中留下了一抹渐行渐杳的痕影;这一余韵袅袅的结尾,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纵深感,传现出“江天暮雪”全景清逸超妙的风韵。
全诗首尾映照,动静相间,意境高旷。
诗中的渔翁因天"寒"已登返小船,却因为大雪弥漫遮住江路,忘记了回返的道路.这位渔翁索性坐睡舟中,任凭小舟随江流漂荡.
由此可以看出渔翁对"江天暮雪"处境的顺适之情.
个人资料:
陈孚(1259—1309)元代学者。
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
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
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羚羊 跪拜 阅读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