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6篇.docx
- 文档编号:20124449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96KB
小学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6篇.docx
《小学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6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下册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6篇
小学六年级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昐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
“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渐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
“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中,作者说“小时候想长大”,“想长大”的内容是什么?
2.文中画“~”的一段有什么作用?
3.请从括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
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详写/略写)。
4.“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文中撞到了老奶奶后,邻家的孩子是怎么做的?
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你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吗?
1.希望早点进入中学,早点成为大人。
2.引出下文,为父亲不会责骂“我”,反而安慰“我”埋下了伏笔。
3.详写略写(因为“撞人”和“吃晚饭”是“我”长大的过程,所以重点描写,而前面“我”已决定去好好照顾老奶奶了,所以“照顾”可以略写)
4.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
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或并不是所有已经长大成人的人都可以担当责任,但是,不管你多大,只要你能承担责任,就一定是长大了)
5.邻家的孩子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他是一个不负责任、不讲义气的人,这样的人,我不愿意和他做朋友。
(二)花边饺里的母爱
肖复兴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
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
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肉,一种素。
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
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
“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
”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将包了的饺子沿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煞是好看,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
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要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花边,让我和弟弟连吃惊带玩地吞进肚时,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但是,这些记忆,都是长到自己做了父亲的时候,才开始清晰起来,仿佛它一直沉睡着,必须我们用经历的代价才可以把它唤醒。
④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
我想起码不能让妈妈在吃这方面再受委屈了。
我曾拉妈妈到外面的餐馆开开洋荤,她连连摇头:
“妈老了,腿脚不利索了,懒得下楼啦!
”我曾在菜市场买来新鲜的鱼肉或时令蔬菜,回到家里自己做,妈妈并不那么爱吃,只是尝几口便放下筷子。
我便笑妈妈:
“您呀,真是享不了福!
”
⑤后来,我明白了,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
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一贯制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
我知道唯一的方法是常包饺子。
⑥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
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
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
“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是大吉大利!
”
⑦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
“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
”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
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饺子呢!
⑧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来,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
第二个饺子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
“呦!
我真的吃到了!
”我说:
“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
”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⑨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
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
花边饺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开心。
(有删改)
1.简要概述本文主要记叙的两件事情。
2.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3.第③段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赏析句子“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
5.你如何理解第④段“妈妈”不愿意去外面的餐馆,也不那么爱吃新鲜的鱼肉和时令蔬菜?
说明说你的看法
6.小小的花边饺子里,凝聚了浓浓的母爱。
读完此文,你一定产生了共鸣,那么请用托物寄情的方式写一个类似的片段,来表现母爱(父爱)。
(不少于50字)
1.第一件事:
小时候妈妈借捏花边饺让“我”和弟弟吃肉馅饺子。
第二件事:
长大后“我”用类似的方法让妈妈吃糖馅饺子。
2.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们难忘的记忆。
3.承上启下。
4.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锅中饺子的形态,表现了场面的欢快、有趣。
5.①妈妈年纪大了,确实不愿意多走动,也不喜欢接受一些新鲜事物。
②更多的是妈妈为儿子着想,不愿意让儿子破费,体现了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6.略
(三)花儿与少年
梁晓声
有一个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妈妈说:
“做好思想准备吧,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即使是一所最普通的中学。
”
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疏远他不说,还给他起了个小绰号—“逃学鬼”。
是的,他经常逃学。
他逃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贫穷。
贫穷使他交不起学费,买不起新书包。
都六年级了,他背的还是一年级时的书包。
那书包太小了,而且像他的衣服一样,补了好几块补丁。
这使他自渐形秽,内心极其敏感。
往往是,其实并没有谁成心伤害他,他却已经因为别人的某句话、某个眼神或某种举动而表现得像遭了暗算似的。
妈妈不止一次地指出:
“家里明明穷,你还爱面子!
早知道你打小就活得这么不开心,不如当初不生你。
”
老师当着他的面在班上说:
“有的同学,居然在作文中表示对于别人穿的新鞋子如何如何羡慕。
知道这暴露了什么思想吗?
”
一片肃静中,他低下了头。
他那从破鞋子里戳出来的航脏的脚趾,顿时模糊不清厖
妈妈的话令他产生负罪感。
老师的话令他反感。
他曾打算以死来向妈妈赎罪。
于是,他敌视老师,敌视同学,敌视学校。
某日,他正茫然地走在远离学校的地方时,两个大人迎面走来。
他们是一对新婚夫妻,正在度蜜月。
那男人说:
“咦,这孩子像是我们学校的学生!
”
他欲跑,手腕已被拽住。
他认出对方是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姓刘。
刘教师这小记者协会,他曾是小记者协会的一员……
刘老师向新婚妻子郑重地介绍了他。
刘教师温和地说:
“我代表我和我的妻子,邀清你和我们一起去逛公园。
怎么样,肯给老师个面子吗?
”
他摇头,挣扎,没挣脱,不知怎么,又点了点头……
在公园城,小学六年级学生顺从,让他得到了一支奶油棒冰作为奖品。
虽然刘老师为自己和妻子也各买了一支,但他还是愿意货物已经得到了奖励。
三人坐在林间长椅上吮奶油棒冰。
对面是公园一面铁栅栏,几乎被爬山虎的藤叶完全覆盖住了。
在稠密的鳞片似的绿叶之间,喇叭花争先恐后,开得热闹。
刘老师说:
“记得你当小记者时,写过两篇不错的报道。
”
他很久没听到过称赞的话了,差点儿哭了,低下头去。
待他吃完冰棒,刘老师说:
“老师想知道喇叭花是共骨朵的时候,究竟是什么样的,你能替老师去仔细看看吗?
”
他困惑,然而跑过去了。
片刻,他回来告诉老师,所有的花骨朵都像被扭了一下,必须反着那股劲儿,才能开成花朵。
刘老师笑了,夸他观察得很仔细,说喇叭花花骨朵那种扭着股劲儿的状态,是在开放前自我保护的本能。
每一朵花,都只能开放次。
为了唯一的一次开放,自我保护是合乎植物生长规律的。
他说花瓣儿越多的花,花骨朵越大,也越硬实,是一瓣包一瓣,一层包一层的。
所以越大越硬的花骨朵,开放过程越给人以特别紧张的印象。
若将人与花比,人太幸运了。
花儿开好开坏,只能一次。
人这一朵花,一生却可以开放许多次。
前一两次开得不好不要紧,只要不放弃开好的愿望,一生怎么也会开好一次的。
刘老师说自己是农民儿子,家贫,小学没上完就辍学了,是一边放猪一边自学才考上中学的。
一联系以人,他就听出,教诲开始了。
他没太反感。
因为刘老师那样教诲,他此前从未听到过。
刘老师话锋一转,说星期一要到他的班里去讲一讲怎样写好作文。
他小声说,自己决定不上学了。
老师问:
“能不能为老师再上一天?
明天你可以不去学校。
在家写作文吧,关于喇叭花的。
如果家长着问你为什么不上学,你就说在家写作文,是老师给你的任务。
”
他听到刘老师的妻子悄语:
“你不可以这样。
”
他听到刘老师产:
“可以。
”
刘老师说:
“我星期一第三节课到你们班去,希望你在第二节课前把作文交给我,老师需要有一篇作文可以分析、点评。
”
老师那么诚恳地请求一名学生,不管怎样一名学生,都是难以拒绝的啊!
他从没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
星期一,他鼓足勇气,迈入学校门,在第一节课前,他就将作文交给了刘老师。
他为作文起了个很好的题目——《花儿与少年》。
他写到了人生中的几次开放——刚诞生,发出第一声啼哭是开放;咿呀学语是开放;入小学,成为学生第一天是开放;每年顺利升级开放;获得第一张奖状更是心花怒放厖
他写道:
每一朵花骨朵都是想要开放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有荣誉感的。
如果一个学生像开不成花的花骨朵,那么,给他一点儿表扬吧,对于他,那等于水分和阳光啊!
老师读这篇作文时,教室里异乎寻常地肃静。
后来,他考上了中学;再后来,考上了大学;再再后来,成为大学教授,教古典诗词,讲起词语与花,一往情深……
他是我的友人,一个温良宽厚之人。
那位刘老师,成为我心目中的马卡连柯。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赎罪()辍学()教诲()稠密()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文中画横线句进行评析。
3.文中画波浪线这段文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是如何起到这一作用的?
4.文中的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
谈谈你的看法。
5.在生活中,作为学生,你也肯定遇到过不同的老师。
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位
呢?
为什么?
(不少于50字)
1.shuchuohuichou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小学生比喻成未开放的花骨朵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表扬的重要性,它是孩子成长过程不可缺少的养分。
3.承上启下。
“老师那么诚恳地请求一名学生”承接上文老师希望他写一篇可以点评的作文,“不管怎样的一名学生,都是难以拒绝的啊”引出下文他从没那么认真地写过一篇作文。
4.刘老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懂得引导学生,保护学生自尊心,有良好教育方法的老师。
5.略
(四)把笑脸带回家
三年前的一天,我考高中,分数不够,要交八千元。
正在发愁时,父亲回家笑着对母亲说,我下岗了。
母亲听了就哭了,我跑过来问怎么了,母亲哭着说:
“你爸爸下岗了。
”父亲傻乎乎地笑个不停。
我气愤地说:
“你还能笑得出来,高中我不上了!
”母亲哭得更凶了,说:
“不上学,你爸就是没有文化才下岗的。
”我说:
“没有文化的人多的是,怎么就他下岗,无能!
”
父亲失去工作的第二天就去找工作。
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每天早晨出发,晚上回来,进门笑嘻嘻的。
母亲问他怎么样。
他笑着说:
“差不多了。
”母亲说:
“天天都说差不多了,行就行,不行就重找。
”父亲道:
“人家要研究研究嘛。
”一天,父亲进门笑着说:
“研究好了,明天就上班。
”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
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
父亲笑了笑说:
“这孩子!
”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
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
“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乎的。
”母亲叹道:
“你爸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
”
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
“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
”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天骑着他的破三轮车拉着货,像个猴子一样到处跑。
我们小区里回荡着他的身影,他还经常去我的学校送货,让我很是难堪。
在路上碰见骑三轮车的父亲,他就冲我笑一下,我装作没有看见,不理他。
有一次我在上学路上捡到块老式手表,手表的链子断了,我觉得有点熟悉。
放学路上,我看见父亲车骑得很慢,低着头找东西,这一次父亲从我面前经过却没有看见我。
中午父亲没有回家吃饭,下午上学时我又看见父亲在路上寻找。
晚上父亲笑嘻嘻地进门,母亲问:
“中午怎么没有回家吃饭啊?
”父亲说:
“有一批货等着送。
”我看了父亲一眼,对他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没有过的同情。
后来才知道,那块表是母亲送给父亲的唯一礼物。
有一天,我在放学路上看见前面围了好多人,上前一看,是父亲的三轮车翻了,车上的电冰箱摔坏了,父亲一手摸着电冰箱,一手抹眼泪。
我从没有看父亲哭过,看见父亲悲伤的样子,慌忙往家里跑。
等我带着母亲来到出事地点时,父亲已经不在了。
晚上父亲进门笑嘻嘻的,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母亲问:
“伤着哪没有?
”父亲说:
“什么伤着哪没有?
”母亲说:
“别装了!
”父亲忙笑嘻嘻地说:
“没事,没事!
处理好了,吃饭。
”第二天一早,父亲又骑三轮车走了。
母亲说:
“孩子,你爸爸虽然没本事,可他心好,要尊敬你爸爸。
”我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他是那么可敬。
我和爸爸不讲话已经成了习惯,要改变很难,好多次想和他说话,就是张不开口,父亲倒不在乎我理不理他,他每天都在外面奔波。
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报答父亲。
每当学习遇到困难或者夜里困了,我就想起父亲进门时那张笑嘻嘻的脸。
离开家上大学的那一天,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打的”或有专车送到火车站,我和母亲则坐着父亲的三轮车去。
父亲就是用这辆三轮车,挣够了我上大学的学费。
当时我真想让我的同学看到我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把我送上火车,放好行李。
火车要开了,告别时我再也忍不住了,终于大声喊道:
“爸爸!
”除了大声地哭,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父亲笑嘻嘻地说:
“这孩子,哭什么!
”
1.看到父亲的笑脸,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请用文中的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
()→()→()→()→骄傲
2.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并谈一谈你体会到了什么。
第二天,父亲穿了一身破衣服走了,晚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
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
父亲笑了笑说:
“这孩子!
”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
3.文章多次写到父亲的笑,哪一次令你最感动?
为什么?
4.请仔细品味文章画线处句子,想想“父亲”抹泪的原因。
5.读完本文后,你肯定也感触颇多,请你简要写下来。
1.气愤难堪同情可敬
2.“破衣服”“蓬头垢面”“泥浆”表现父亲的工作性质和艰苦程度;“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与第一天形成鲜明对比,父亲换好衣服再回来,完全是在乎“我”的感受。
这段话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
3.示例:
三轮车翻了,父亲哭了,但是回家又是笑嘻嘻地说“没事,没事”。
不管有多伤心,不管有多大压力,父亲都默默地一个人扛着,不让家人知道、担忧。
4.父亲的三轮车翻了,电冰箱摔坏了,本来挣得不多的报酬泡汤了,父亲的内心非常委屈、自责,不由得簌簌地掉下泪来。
(意对即可)
5.略(结合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五)在拐角处等我
安宁
①那是我最敏感脆弱的年少时光,16岁,读高一。
②在同学的眼里,我是个成绩优异又大大咧咧的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但照样意气风发。
我也不像骄傲的张小凡,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谁都爱理不理。
男生们都说,“看张小凡的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
学习好点,长得漂亮点,有什么了不起呢!
不过是个农村来的,哪比得上人家安安。
”
③没有人知道,其实我不愿意这样一次次地被人家拿来与张小凡作比较,尤其不愿意听到“农村”这两个字眼。
我的父母,若是农民也就罢了,但他们却是从农村来到这个城市的最底层,最卑微的居民。
母亲在一家医院做洗衣工,双手长年累月都是破裂红紫的;而父亲,则蹬着一辆三轮车,大街小巷地跑着拉散客。
偶尔,我站在教室的阳台上,会看到父亲迎着风,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从校门口驶过。
④但我知道,父亲是不会违背约定,在校门口停留的。
父亲一直都为我这个女儿而感到骄做,所以每个周六下午,不管有多少挣钱的活计,他都不会去做,只为拉我这唯一的客人。
我借着校门口车太挤看不清他,还有我作为学生干部要给老师汇报工作为由,让父亲在离校门口约有一百米的拐角处等我。
⑤张小凡与我一样,会等到所有学生都走了,才离开教室。
她是个非常用功的女孩,所以周六放学后,也要留在学校看书。
而我,就在她均匀的呼吸里,一边“哗哗”翻着课本,一边祈祷她快些离开。
这样,就不会在拐角处,被她瞥见我隐藏在从容里边的尘灰。
⑥可是,张小凡却总是在把所有事情都做完后,才安静地离开。
照例是轻扬着下巴,眼神冷静淡定。
每每听着她的脚步声在寂静的楼道里渐行渐远,我的心,才会倏地沉下来,继而迅速地收拾好书包,冲出门去。
⑦每次父亲老远看到我,都会开心地按铃。
我迎着这清脆的铃声走过去,总会觉得愧疚,然后便恨张小凡。
若不是她,父亲也不会饥肠辘辘地等我那么久。
⑧又一个周六,我在张小凡走后,向学校外的百米拐角处飞奔。
无意中一歪头,在拐角的另一侧,竟看见张小凡正坐在一个人工改装的电动三轮车里,冲着车上一个农民工一样朴实的男人,说笑着什么。
男人在发动车的时候,看上去似乎很费力,最后是张小凡下车来帮忙后,车才突突地被发动起来。
⑨车走出去很远了,我才试探性地问父亲:
“刚才那个男人,你认识吗?
”父亲沉默了片刻,才轻声回道:
“只是说过几句话,他的左腿在工地上落下残疾,只好开电动三轮车出来拉活,他的女儿几次让他去校门口等,他都不肯,该是怕女儿的同学看见了,难为情吧。
”
⑩在父亲淡淡的讲述里,我突然有些难过。
我终于明白了张小凡沉默又倔强的眼神,明白了她周六的晚归,只是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
明白我和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
皲裂():
饥肠辘辘():
2.第⑤段的加点词语说明了什么?
谈谈你的理解。
3.文章第②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
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说说其好处。
4.请结合原文,分析文中“我”的父亲的形象。
5.请说说文末句子“明白我与她之间,相差的不只是成绩”有什么含义。
1.jun皮肤暴露在寒冷中或风中而发生裂口或变粗糙。
lu形容十分饥饿。
2.“均匀”写出张小凡的内心十分从容平静。
而“哗哗”写出了“我”内心其实十分着急,并没能静下心来看书,“从容”“意气风发”都是我用来掩盖内心自卑和虚荣的遮羞布,这两个词体现了张小凡和我的不同。
3.插叙。
写张小凡的父亲也在学校外百米拐角处等女儿的原因,揭开事情的真相,使情节曲折有致,突出张小凡的优秀品质。
4.是一位吃苦耐劳,理解体贴女儿,并能包容女儿的伟大的父亲。
5.“我”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不惜让父亲在拐角处等“我”好久,张小凡却多次主动提出让父亲去校门口接他,“我们”之间差的不只是成绩,是儿女对父亲的一份体贴和关爱,是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做人的坦荡胸怀。
(六)手心里的文字
李桂芳
①这是一场教育学考试,是一场事关老师们切身利益的考试,国为只有拿到考试合格证,才有资格参加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评定.
②一个五十来岁的中年女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左顾右盼一阵后,开始慌乱地看着我,又捋起袖子看了看表。
③看上去,她是要有所行动了!
④教师应该为人师表,怎么能自己考试作弊呢?
我最看不起这样的老师了。
⑤果然不出我所料,她东张西望一阵后,紧张的伸开了自己的左手。
⑥我几大步跨到了中年女人面前,威严地朝她伸出手,示意她把手心里的“字条”给我。
⑦女人慌乱而茫然地看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像一只被猛兽突然捉住的小羊羔。
我心里闪过一丝同情,可片刻即逝——对待这样的老师,必须坚持正义。
⑧女人没给我“字条”,只是重新攥紧了手,无辜地看着我。
我突然讨厌起她的装模作样来,于是再次固执地伸出手,示意她快点“缴械”。
女人依旧一副与她无关的表情,没理睬我,又开始埋头答题。
⑨我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挑衅,终于怒火中烧。
女人见我真生气了,顺从地摊开了她的左手掌。
⑩我终于看清了那些文字。
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是泪水—感动的泪水顺颊而下。
①那些文字是这样的:
给张哥买胃药,两盒;给苏成带英语磁带;10点30分,李乐开始手术,我必须赶到;12点给刘民的父亲打电话,汇报他的学习情况。
①我没能看下去,只硬咽着附在她耳边轻声说:
老师,对不起,您慢慢考,打扰了!
女人朝我笑笑,那笑里满是疲惫,却又满是温暖。
③10点20分,女人提前交卷了,因为10点30分,他的学生要手术了。
(《教师博览》2012年第13期)1.阅读全文,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2.文章第①段强调这场考试的重要性有什么作用?
3.小说以“我”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请在括号里写上合适的词语。
怀疑——同情——()——()——()
4.第①段画线句子中“疲惫”和“温暖”是否矛盾?
为什么?
5.请分析文中女教师和“我”各自的形象特点。
1.一位女教师参加考试时,因为看写在手心里的文字而被怀疑舞弊。
2.为下文写“我”怀疑女老师舞弊做铺垫,与女老师考试时心神不宁和提前交卷对比,反衬出老师的伟大而无私的爱心。
3.讨厌生气(发怒),感动
4.不矛盾,“疲惫”是由于女老师既要忙于教学和复习迎考,又要为学生们操心劳碌而显得疲惫不堪。
“温暖”是由于女老师富有爱心,待人随和,笑起来使人觉得温暖。
5.文中的女教师,是一位拥有无私爱心和崇高师德的好老师,“我”是一个公正严明却也善解人意的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六年级 下册 课外阅读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