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docx
- 文档编号:2011687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01KB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docx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
教师参与高校管理研究述评
摘 要: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高校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何谓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教师为什么参与管理,教师怎样参与管理,教师参与管理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教师参与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五个方面对有关研究进行述评,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并展望可能的研究突破。
关键词:
教师参与;大学治理;研究述评
Abstract:
Itpsanimportantpracticeandtheoryissueinhighereducationmanage2mentwhetherthefacultyparticipatesinuniversitygovernance.Thethesisreviewsthere2searchonthissubjectasfollows:
whatisthefacultyparticipatinginuniversitygovern2ance;whydoesthefacultyparticipateinuniversitygovernance,howdoesthefacultyparticipateinuniversitygovernanceandwhatarethepossibleproblemsofthefacultypar2ticipatinginuniversitygovernance?
Then,thethesispointsouttheshortcomingsofformerresearchandthebreakthroughsincontinuedresearch.
Keywords:
review;facultyparticipating;universitygovernance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一直是大学治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20世纪40年代以来,该问题成为国外教育管理研究和学校管理实践关注的焦点,我国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在宏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调整、高校实施学院制等背景下,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成为高教界的热点问题。
实践中,一些大学在既有职称评审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专门性事务决策委员会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学术性权力机构参与大学的综合性事务管理。
2000年5月,东北师大按学院、学科组成教授委员会,开始试行“教授委员会集体决策基础上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被视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新举措[1]。
此后,华中科技大学、苏州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上海财经大学相继成立院级教授委员会,据学者统计,东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在部分二级学院成立了教授委员会[2]。
关于该问题的理论研究也随着实践的丰富和发展而逐渐深入。
本文拟从何谓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教师为什么参与管理,教师怎样参与管理,教师参与管理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教师参与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五个方面对有关研究进行述评,并简要分析已有研究的不足及可能突破之处。
一 何谓教师参与管理
在界定“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时,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认识视角,比如刘汉民认为,教师参与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些制度和必要的组织形式,吸收教师参与学校的决策和各项管理工作[3];刘兴春认为教师参与管理就是由教师参与制定、表决或贯彻学校事务政策的行为,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学校管理效率的方式[4]。
多数研究者认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质是参与学校决策,也有人认为教师参与管理还包括对于行政的监督功能以及对于日常管理工作的适当参与。
关于大学教师参与管理的内容,不少研究者进行了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的区分,他们认为,大学教授会主要负责决策大学中学术事务,也派少量专门人员加入重要的行政委员会,参与大学行政事务的决策。
国外的有关实证研究也支持教师参与的应当是学术事务。
WilliamBrown认为,教授对大学事务的最优参与度与决策类型有关,他把决策类型分为学术事务和行政事务,学术事务(academicperformance)指课程设置、学位设置、业绩考核、教员聘用等;行政事务(organizationmanagement)指资源的分配、新学科的建设、教员的编制、院长任命。
他们发现,教授参与管理学术事务的程度越高,学校的业绩表现越好;而教授参与管理行政事务的程度越高,学校的业绩表现越糟糕。
原因在于:
在参与学术性事务方面,教授不仅有信息优势,而且其个人利益与组织的目标不冲突。
所以是有效的;相反,在参与行政事务方面,教授不仅没有信息优势,而且其个人利益往往与组织的目标相冲突[5]。
从有关研究对教师参与管理的界定和研究范围来看,人们对教师参与管理基本达成如下共识:
教师参与管理主要指教师参与学术事务的决策。
当然,也有不同意见,孙绵涛认为教师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当属咨询体制,决策的事应当由行政首脑为首的机构或组织定夺[6]。
二 教师为什么参与管理
研究者在学理上对于教师参与高校管理有两种阐释路径,一种是学术自由与学术管理的角度;另一种是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
(一)学术发展规律与教师参与管理
别敦荣等研究者把大学管理的特点归结为学术管理(别敦荣,2001),其基本原则是学者治学,因而教师参与管理成为大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最重要的特点。
因为学术管理的目的在于求得学科发展,创造学术自由的氛围,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只有学者才能谙熟学术发展规律,因此学术事务的管理应该由相关学科的专家权威来完成的,他们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人格力量来影响他人,决策需要根据教师和管理人员达成的一致意见做出,这样才能确保学校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运转。
张德祥等不少学者从“学术权力”的角度研究此问题。
刘兴春认为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自然延伸[7],教师专业自主权包括教师在专业领域自主决策、自我管理;参与学校中与自身和专业密切相关的事务管理,视为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自然延伸。
(二)组织激励与教师参与管理
不少研究者从激励理论和社会资本(网络资源)的角度认识教师参与管理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梅奥、麦格雷戈等人认为:
“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参与式的管理可以鼓励人们把创造力投向组织的目标,使人们在与自己相关的事务的决策上享有一定的发言权,为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提供了机会”[8]。
20世纪初哥伦比亚大学科奇(L.Coch)弗伦奇(J.F.French)调查研究揭示参与管理可以提高职工的士气、热情、职业满意度等[9]。
在高校管理实践中,教师参与管理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期望教师通过参与管理,体验领导的信任,激发责任感,增强成就感;教师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从而为任务或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证。
另外一种理解则基于组织社会学社会资本(网络资源)的角度。
帕特南、布莱姆和雷恩等人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现象,它以公民参与和个体互信之间的互惠关系表现出来。
从理论上说,越多的个体参与公民活动,那么个体之间的互信越多,同理,个之间互信越多,他们越乐意参与公民活动。
作社会资本外在表征的互惠关系生产出对统治的信任[10]。
郭卉认为,教师参与管理可以构建高校参与网络,增强组织信任,因而是大学治理中重要的社会资本[11],有利于沟通教师和行政人员之间的职业文化差异,使因职业要求致力于追求自治的教师与关注大学组织公共利益的行政人员达成共识,平衡学术自由与效率原则。
(三)两种学理分析的评价———目的论和手段论
有研究者把两种学理分析理解为目的论和手段论的区别。
目的论认为参与管理是教师的当然学术权力(或专业权力)的体现,于是研究者从学术自由、民主政治等方面寻求答案。
手段论者从管理者本位出发,把教师看作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认为教师的作用和价值绝不限于课堂教学和专业学术研究上,他们有更多的智慧和潜力可以为学校的建设发展贡献出自己聪明的才智。
就管理的技术而言,教师参与管理利于保证信息的及时与准确,问题处理有针对性,克服官僚主义,提高效率;从管理策略而言,参与管理利于教师对决策结果产生认同感。
两种学理认识的不同之处在于所处立场分别为学术人员和管理者,但是二者在目的上却殊途同归:
教师参与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高校内部关系的和谐和学术的发展水平提升。
三 教师怎样参与学校管理
(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参与学校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机构是教师参与管理的制度化形式;校长接待日、专题座谈会、意见箱等形式也被视为教师参与管理的途径。
有研究者把教师参与的形式分为直接参与(通过校“董事会”、工会、教代会、全体教师会、党员会),间接参与(通过教研组会议、备课组会议、课题组会议),监督参与(如教师工会、课程发展委员会、教师职评小组等)。
有人则划分为组织(教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评议会等专门委员会)途径和个人途径(个人任职、意见反映等民意表达形式参与管理)。
张德祥把组织途径分为行政性机构任职和学术性机构任职两种。
尽管有人认为,校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师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主渠道和平台[12],但在诸多的形式中,学者们认可度最高的是学术性机构,在高校领导看来,组建学术性机构使大学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二)教师中什么人参与学校管理
泛谈教师参与管理的人认为全体教师都应当参与,参与者多多益善,他们主张教师通过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参与管理,而把教师参与管理的事项定位为学术事务者认为教师参与管理主要是教授参与管理,主张精英代表参与高校管理。
张德祥对我国部分高校的研究表明,教授通过学术性机构任职参与管理的比例高于副教授,副教授通过行政任职参与管理的比例略高于教授,但是教授任行政职务的比例高于副教授,总体上教授参与管理的机会高于副教授。
(三)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方式
在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制度性机构中,教师通过代议制选出代表参与决策或者决策过程讨论。
在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性机构中,对于评审事项通常采用票决制。
四 教师参与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研究者注意到参与管理作为一种组织运行机制,必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参与程度与教师满意度并非正比关系。
很多人认为,教师参与决策次数越多越好,频率越高越满意,这是一种误解。
教师参与决策的频率与教师的满意感并不成正比关系。
阿露托(JosephAlutto)和比拉科(JamesBelagco)就参与程度与教师的满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把教师参与决策的程度分为三种不同状态:
贫乏(参与得太少)、饱和(参与得太多)和均衡(参与得不多不少)。
测试结果表明,参与程度处于均衡状态的教师正好是感觉最满意的一组,而认为自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师 参与 高校 管理 研究 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