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0112700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53
- 大小:47.41KB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春来啦
教学内容
1.听:
木琴独奏《小松树》
2.唱:
《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小松树》
3.动:
我的创编《大雨和小雨》集体舞《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木琴独奏《小松树》,了解木琴的音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2.能熟练地演唱《再见吧,冬天》、《小小雨点》、《小松树》;能体验到三拍子和二拍子歌曲不同的节拍感;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优美、抒情的歌曲,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认识并会书写简单的节奏谱。
3.能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并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初步领悟到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要素在塑造不同音乐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得到增强,与伙伴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意识更为明确。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在聆听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2.能体验到三拍子和二拍子歌曲不同的节拍感,用不同的声音演唱不同的情绪的歌曲。
3.能领悟到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要素在塑造不同音乐形象时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再见吧,冬天》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音乐中,体验声音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产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2、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韵律,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表现歌曲内容。
3、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再见吧,冬天》并能自己创编歌词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
1、游戏《鼓上的小米粒》
2、请学生拍一拍强弱两种不同的力度以及2/4拍和3/4拍的强弱规律。
3、感受三拍子的韵律,选择合适的方法给歌曲伴奏(《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同时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二、复习几首有关冬天的歌曲
1、唱歌曲《堆雪人》
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2、欣赏《雪花飞舞》
这一首歌曲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三、歌曲《再见吧,冬天》
1、冬天,我们可以做很多有趣的游戏:
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现在冬天已经渐渐离开我们了,老师要对冬天说一句话:
“再见吧,雪花”;你能对冬天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请学生回答
3、听教师范唱歌曲《再见吧,冬天》
4、学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再见吧,冬天》
2、唱《小小雨点》
3、节奏创编《小雨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再见吧,冬天》再次感受三拍子的
2、通过演唱《小小雨点》,感受二拍子歌曲的节拍感能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3、能利用打击乐器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再见吧,冬天》
1、集体齐唱歌曲。
2、创编歌曲《快来吧,春天》(请学生说一句欢迎春天的话,然后把它用《再见吧,冬天》的旋律唱出来。
3、请2~3位学生进行表演。
二、初步熟悉音乐,请学生听音乐说一说春天我们能看到一些什么?
1、桃花开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我们就知道春天来了……闭上眼睛听一听,仿佛看到了春天的……
2、教师用不同的速度,在不同的音区弹奏《小小雨点》的旋律,并分别请学生讲一讲
3、指名请一些学生根据老师弹奏的音乐,用自己的动作表演这些事物,初步要求动作和音乐合适,教师提示学生注意音乐的变化。
三、歌曲《小小雨点》
1、听教师范唱(听还有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2、学生仔细聆听并回答
3、教师演唱,请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编几个简单的动作加以表演。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集体演唱《小小雨点》
6、提示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7、指名请学生演唱。
8、请学生给歌曲创编一些动作并加以表演
9、集体演唱歌曲《小小雨点》
10、完成课后练习“我的创造”。
四、结束教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独奏《小松树》
2.唱:
歌曲《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
2、通过对木琴的了解与欣赏,使能够结合自己的感受运用于课堂实践中。
3、通过欣赏乐曲,打击乐器伴奏等得学习,引导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
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歌唱并进行表演,从而培养学生演唱表演的自信心及表演力。
4、在老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通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五次变奏。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正确的聆听习惯,模唱乐曲的主旋律,并对木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难点:
打击乐器为歌曲小松树伴奏并听过多次聆听准确辨别乐曲中得五次主题变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木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上欣赏课,首先我先请同学们听一首非常熟悉的歌曲,大家边听边想它的曲名?
】
1、直接听赏,师播放歌曲小松树,请生说出曲名。
2、同学回答非常好,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不同演奏形式的小松树,你们来听听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
(木琴)并感受乐曲的情绪?
(欢快,活泼的)
二、欣赏独奏《小松树》
1、初听乐曲:
【这是由木琴独奏的儿童乐曲小松树。
提到木琴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嘛?
我们来一起认识了解一下西洋打击乐器木琴。
请看大屏幕。
】
2、介绍主奏乐器:
木琴
多媒体课件提供木琴相关资料和图片
木琴的组成?
现不想感受下木琴的音色特点?
师弹小松树。
谁想来试一试?
2-4人
学生听后回答木琴音色特点(清脆,柔美,悦耳)
【同学们用的这些词真好,木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正是因为木琴具有清脆,悦耳音色,所以需要其他乐器来伴奏,方能衬托出木琴独特而具有魅力的音色。
很多音乐家经常用它来演奏欢快活泼的儿歌,同学们记住了吗?
】
3、分段欣赏
复听全曲
刚才我们已经完整的欣赏过一遍小松树,现在我们来分段的听一下,
(1)第一乐段,引子部分:
首先,请同学们闭眼来听一听乐曲的第一乐段,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在那?
何时?
谁?
)下展开想象,描出小鸟的鸣唱,布谷鸟,风吹过树林,小河流水等自由地节奏表现一副美丽的森林清晨景象。
】
出示图形谱:
鸟,河水,水滴,树叶等卡片。
师生合作模仿听到声音。
(2)第二乐段,主题部分:
出示主题谱例,旋律记忆
【同学们,你们创作的这些声音真棒!
我们再来听听乐曲的第二乐段八!
】
提问:
第二乐段你都看到什么场景了?
(……)
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你们想不想也学习下这首歌曲啊?
请看大屏幕出示的歌曲主旋律
三、歌曲《小松树》
1、教师导入
2、初步熟悉旋律
(请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音乐告诉老师小树在干什么)
教师结合速度、力度等等不同的音乐要素弹奏歌曲《小松树》的旋律,并请学生讲一讲。
3、创设情景,教师可以把歌词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让学生进行表演
可以请几组学生进行表演(把《小松树》的旋律穿插在故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4、教师范唱《小松树》
5、出示歌词,跟老师按照歌曲节奏读歌词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反复练习
8、集体演唱歌曲
9、请学生想一想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这一首歌曲。
11、指名请学生演唱
四、律动、集体舞《小松树》
分别请学生扮演小树,和小朋友加以表演。
四、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花儿朵朵
教学内容:
1.唱:
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花儿朵朵》
2.听:
《快乐的啰嗦》(弹拨乐合奏)
3.动:
《拍手唱歌笑呵呵》集体舞《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并伴着歌声进行拍手游戏。
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通过参与歌表演、律动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能随音乐的节拍自如的表演动作。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能用唱名模唱感兴趣的旋律片段。
通过创编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活泼、欢快的情绪,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用欢快、活泼有弹性的声音熟练背唱本单元的歌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啰嗦》
学习目标:
通过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弹拨乐合奏曲《快乐的啰嗦》,分辨乐曲的段落,并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快乐的啰嗦》
1、导言: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用那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更是用那动人的音乐来赞美对生活的热爱。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由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变而成的彝族弹拨乐《快乐的啰嗦》。
请同学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细心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乐曲表现了怎样一种场景?
2、初听:
(鼓励学生欣赏乐曲后,根据感受发表自己见解:
热烈、奔放、欢快、载歌载舞……)好,就让我们一同领略用如此炙热的音乐语言来倾吐心声的民族,有着怎样灿烂的民族文化,请同学们通过彝族人网查找关于彝族节日、民歌、舞蹈方面的资料。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教师播放《快乐的啰嗦》)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a.、节日:
插花节、植树节、祭龙节、赏花节、火把节……(多媒体播放火把节盛况)b、民歌:
叙事歌、山歌、情歌、儿歌。
(学生复习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c、舞蹈:
阿细跳月、打拽舞、烟盒舞。
(舞蹈队学生演示基本舞步)d.乐器:
巴乌、唢呐、月琴等30余种。
(一学生用琵琶演奏《快乐的啰嗦》)
4、复听:
我们在对彝族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请同学们再来欣赏这首《快乐的啰嗦》,同时分辨一下这首乐曲可分为几段?
学生用手指数表示(听的过程中用身体表现音乐。
)
5、分段听:
a、教师出示主旋律,学生学唱,并请学生分辨其在第一乐段中出现了几次?
学生将手放在头、胸、腹等高度来表示不同的音区。
b、感受下一乐段,通过不同方式感受变化。
c、感受三乐段在力度,速度上的变化。
d、用a.b的形式表现音乐。
6、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喜欢的乐段: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让我们走近了彝族,更走近了彝族的音乐文化,相信那炙热豪放的音乐语言深深地打动了你我,今后我们还要利用各种机会,更多的探究民族音乐文化的渊源,把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四、师生再见:
(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感受生活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能用唱名模唱感兴趣的旋律片段。
3.能用欢快的情绪、自然的发声演唱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并伴着歌声进行拍手游戏。
【教学重难点】
《拍手唱歌笑呵呵》中长拍音的保持处理,唱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课前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
小朋友,课间你们会和好朋友玩些什么游戏呢?
(学生回答,有两种情况。
)
1.情况一:
有学生回答“拍手游戏”。
师:
喔!
老师也喜欢,谁来和老师玩这个游戏?
(老师邀请学生游戏)
2.情况二:
没有学生回答“拍手游戏”。
师:
哇噻!
你们的游戏太有意思了,花样可真多呀!
下课后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玩玩这些游戏,欢迎吗?
(学生回答)
师:
现在,老师想邀请一位小朋友做一个游戏,谁愿意啊?
(老师邀请学生游戏)
二.趣味学歌:
1.教师范唱
师:
这个游戏有趣吧!
接下来老师要边唱边做这个游戏了。
(老师邀请一位小朋友继续玩拍手游戏,同时范唱,学生听赏。
)
2.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师:
你们想不想学着边唱歌边做这个拍手游戏啊?
那就让我们每两个人一组,跟着老师来做一做、唱一唱吧。
(师生活动:
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采用整体听唱与分句模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
学生可以提出演唱过程中感觉困难的乐句,由会唱的同学帮助解决,如无法解决就由教师帮助,直至学会歌曲。
)
3.提高游戏难度,增加趣味性。
(游戏熟练后,教师在钢琴上变换速度弹奏旋律,忽快忽慢,学生跟着节奏相应地做拍手游戏。
)
三.模唱歌曲:
1.欣赏比较两首不同旋律的《拍手唱歌笑呵呵》。
师: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首歌,歌名也叫《拍手唱歌笑呵呵》,你们想听吗?
(欣赏另一位作曲家颂今为相同歌曲谱写的歌曲)
2.模唱歌谱
师:
小朋友,你们听了两首《拍手唱歌笑呵呵》,有什么发现吗?
生:
(歌词相同,歌谱不同)
师:
让我们来模唱第二首《拍手唱歌笑呵呵》歌谱。
四.我的创造:
师:
和好朋友一起做游戏好玩吗?
(好玩)更好玩的事还在后头呢!
(教师播放英国“Stomp”乐队演奏的“手”的打击乐片段)
师:
这些动作和节奏都是可以自己即兴创编的,你们想学学吗?
(组织学生分组创编“手”的打击乐)
师:
小朋友们个个都是音乐小天才,也能用一双手拍击出好听的音乐来,现在我们请各个小组来表演一下。
(学生表演、互评。
教师给优胜者颁奖。
)
五.小结
师:
你的眼睛里有个我,我的眼睛里有个你。
其实在我们的眼睛里,不仅有你和我,还有许许多多别的人,我们要学会关爱别人,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人人都能成为好朋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花儿朵朵》
集体舞《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花儿朵朵》。
2、能随《幸福拍手歌》音乐的节拍自如的表演动作。
3、通过创编第2、3、4段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准备:
附点节奏卡:
×.×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花儿朵朵》。
二、学习集体舞《幸福拍手歌》
(一)、谈话导入:
老师:
“今天这节音乐课秦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什么是幸福?
你们能告诉我吗?
(学生答)老师:
“在生活中,同学们有什么感到特别幸福的事情吗?
谁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 (学生自由说)老师:
“同学们,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回答)老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请告诉我这首。
歌里是怎样表达幸福的”?
(二)、学习歌曲:
1、初听音乐,问:
谁来告诉我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他们唱到了哪些动作?
(拍拍手、跺跺脚)
2、这些都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示的,对吗?
3、揭示课题:
“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日本儿童歌曲《幸福拍手歌》。
”(板书课题)
4、请同学们看着歌词,听一遍这首歌。
要求:
(可跟着歌曲的节拍随意做做动作,但是嘴巴不能发出声音)问:
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5、板书×.×节奏型,解释并学习。
教师带领学生边划拍边念节奏。
6、老师按节奏读歌词。
要求:
学生仔细听并仔细看歌词。
7、老师:
“同学们能不能按照节奏读一读歌词呢?
”要求:
学生试一试。
哪些句子读的不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8、学生跟录音范唱轻声唱一唱。
要求:
积极唱好×.×节奏。
9、老师弹伴奏,学生跟唱全曲。
要求:
(1)学生听好前奏,听老师喊拍起唱
(2)解释弱起,开始的这一拍要唱的弱一点。
重音在小节线的后面。
(3)这一遍歌唱中不做动作。
10、完整演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
1、“同学们唱得真好,你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达自己幸福的情感与心情吗?
”让我们自己当一回小小作词家,编一段歌词唱一唱好吗!
(一段)
2、自由讨论。
3、学生上来唱,其他的同学配合做动作。
(四)、分组创编
综合表演。
大家表现得真出色,你们看,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打击乐器)?
你们能用上这些打击乐器,让我们的歌曲变的更丰富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争取让自己的小组创作出最有特色的节目,好吗?
(铃鼓、响板、串铃) 各小组表现。
(五)、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老师想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这节音乐课好吗?
记得,要配合我的歌声做动作哦: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点点头,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跟我走。
如果幸福的话一起说声再见吧,那么大家都一起说再见。
第三单元鼓儿响咚咚
教学内容
1.听:
欣赏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
2.唱:
《小鼓响咚咚》、《大鼓和小鼓》
3.动:
情景表演《虎大王来了》音乐游戏《我是小鼓手》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打击乐器描绘的《老虎磨牙》的音乐形象。
运用体验、模仿、听辨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森林之王的形象,并能简单表演。
2、能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变化能力。
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能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并在尝试、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通过运用打击乐器描绘情境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并对他们产生兴趣。
4.能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创造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
2、通过欣赏歌曲,感受到乐曲的情绪,感受“磨牙”的形象以及丰富的音响效果。
3、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提高学生对音乐强弱变化的感受和变化能力。
2、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并能奏出XX-X等构成的短小节奏型。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强弱变化。
教学准备:
教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小鼓,米粒
学具:
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6分钟)
1、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
(教师很神气地说)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小鼓。
2、看一看:
师介绍小鼓:
鼓的结构比较简单,是由鼓皮和鼓身两部分组成。
鼓皮是鼓的发音体(师敲一敲鼓),通常是用动物的皮革蒙在鼓框上,经过敲击或拍打使它发声的(教师可以敲一敲鼓);鼓身通常是用木头做的,正是有了空空的、大大的鼓身,才会和鼓面一起发出好听的声音!
3、敲一敲:
(1)感受鼓的声音:
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来敲一敲小鼓。
。
。
。
。
(生敲师鼓励大胆的敲。
。
。
评价敲的是鼓面)?
(2)师问:
除了鼓面还能敲哪?
生答并试敲。
。
。
(这个环节把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并且认识了小鼓,知道通过敲击小鼓的不同地方可以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为课中的环节做铺垫。
)
(3)鼓面敲了几下鼓身敲了几下?
(一下、两下)敲出来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强、弱、弱)
4、听老师为一段音乐伴奏(《小鼓响咚咚》伴奏)
5、跟着老师一起伴奏
(这个环节通过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巧妙地在没有提到拍子的基础上让小朋友掌握了三拍子的节奏和强弱规律,并且初步接触了新歌曲的旋律)
二、念一念(5分钟)
我的小鼓响咚咚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小鼓响三声
我的小鼓咚咚咚
1、齐读歌词
2、请小朋友读一读
三、唱一唱(15分钟)
1、初听歌曲
2、对口型唱
3、跟着老师轻声哼唱
4、大胆演唱
5、第三句示范唱(做手势唱)
6、完整演唱
7、老师演唱(小朋友用鼓伴奏)
8、男女生合作
(通过几个环节逐步的熟悉歌曲,难点解决,并用一开始学的伴奏形式为歌曲伴奏,学生掌握的非常快。
)
出示第二段歌词
哎哟小鼓这不行
娃娃睡在小床中
我说小鼓别响了
小鼓说声懂懂懂
1、演唱第二段歌词
2、用什么样的声音唱才合适
3、用轻轻地温柔地声音来唱一唱
4、两段歌词完整演唱(注意区别)
(通过对这段歌词的理解,让小朋友说说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唱,让他们感受了声音的响和轻,在音乐中的强和弱,知道歌曲演唱时声音也有强弱变化)
四、编一编(7分钟左右)
我的小猫喵喵喵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猫叫三声我的小猫喵喵喵
请小朋友作诗
我的诗:
我的()(?
?
)我说话儿它都懂?
我说()()三声我的()(?
?
)
1、请小诗人读一读
2、请小朋友下台和客人老师交流自己的诗
3诗歌大合唱
(这个环节通过老师的示范让小朋友自己创作,培养小朋友的创新意识,并让小朋友主动下台和陌生的老师交流,培养了小朋友的胆量的自信,最后小朋友自己演唱自己的诗,效果良好。
)
五、看一看?
听一听(5分钟)
1、导语:
其实啊,小鼓还有很多家庭成员呢!
你知道还有哪些鼓吗?
2、介绍、了解其他鼓: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鼓的家庭还有很多成员呢,看!
教师展示四川的威风锣鼓、朝鲜长鼓、南美康加鼓、瑶族长鼓的图片给学生看。
3欣赏鼓乐
(拓展部分,拓宽了小朋友的知识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打击乐合奏《老虎磨牙》(片段)
2、情景表演:
《虎大王来了》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打击乐器描绘情境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
2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打击乐器描绘的《老虎磨牙》的音乐形象。
3运用体验、模仿、听辨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森林之王的形象,并能简单表演。
教学重点:
感受“磨牙”的形象以及丰富的音响效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部分打击乐器实物、电子琴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新授课
1、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对老虎这个凶猛的动物一定不陌生,你在动物园或 在电视中见到的老虎都有哪些表现、动作。
生:
……
(出示抽拉式投影片)
师:
你们看这只老虎在干什么?
生:
在磨牙齿┄┄
师:
对
2、出示标题:
今天同学们既不是从电视中去看老虎磨牙,也不是到动物园去看,而是让同学们从我手中的这些敲敲打打的乐器中来领略一番老虎的威风、凶猛,以及“磨牙”等神态。
3、复习民族打击乐器
你知道这些敲敲打打的乐器分别叫什么?
(学生一一辨认,教师同时板书乐器名称)
4、乐曲欣赏
这些乐器能表现出老虎的威风以及“磨牙”的神态?
我真有些不相信,嘿,话可别这么说,你呀,可别小看了它们,你听……
(放音乐)
(1)第一次整体欣赏
怎么样,谈谈自己对这只老虎的感受。
(学生讨论,并畅谈)
大家说了这么多,是看见的吗?
不是,而是从打击乐器的表现中感受到的。
现在你该相信这些敲敲打打的乐器表现力是很丰富的。
欣赏“磨牙”的片段
乐曲中表现老虎磨牙是最成功的一笔,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你能听出来吗?
(放“磨牙”片段)
生:
……
师:
请你到这个乐器上试一试,听一听,像不像?
(学生到讲台前试乐器,其他学生判断对不对,像不像)
(3)了解乐器的表现特点
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很多,在这首乐曲中,是以鼓槌在鼓梆上的刮奏,表现一只饥肠辘辘的猛虎在岩石上磨牙的神态,真可谓形象逼真,下面我们再听一遍磨牙的片段。
(放“磨牙”片段,同时抽拉投影片的动片)
乐曲中,除了描绘老虎磨牙,另外,还以用手在鼓面上抓奏等演奏技巧,活灵活现地表现出猛虎在深山老林中机警地行进,还以其他打击乐器的滑奏、滚奏的音响,塑造了猛虎长啸震山川,扑击撼五岳的威猛形象。
你听:
(放音乐片段:
猛虎走出森林,猛虎长啸振威。
)
(4)再次整体欣赏,进一步全面了解作品的意境。
通过前面的了解和欣赏,这些打击乐器虽然没有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 一年级 音乐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