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0doc.docx
- 文档编号:20110723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75.67KB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0doc.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0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0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0doc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6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网红”,原本是“网络红人”的意思。
然而在当下,“网红”一词逐渐特指那些依靠秀脸蛋、秀身材、秀美食、秀财富而走红的青年女性。
每当媒体提及“网红”,几乎都对其加以挞伐,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更是一碰到“网红”就蹙眉,唯恐避之不及。
“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与“网红”总是如影随形。
对这些“网红”的鄙夷和批判,也成为一种主流舆论。
②“网红”们走红的方式的确肤浅,粉丝对“网红”的追捧,也确实物质了些,庸俗了些。
然而,“网红”们为何能以如此肤浅的方式走红?
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又为何毫无保留地把热情和时间,献给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网红”?
对于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鲜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这是不应该的。
③其实,只要我们愿意试着去理解“网红”现象,年轻人追捧“网红”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
“网红”之所以能够依靠发自拍、发美食赢得追捧,不就是因为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依靠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吗?
对于大多已经在社会上立足的成年人,和少数有幸享受较好教育环境的年轻人而言,这种充实精神生活的方式或许过于廉价,过于媚俗了。
但对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而言,“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正是他们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对他们来说,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多数青年都没有机会接受精英式教育,叫他们欣赏曲高和寡的高雅文化,未免有些强人所难,经济上的压力则让他们难以负担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进一步挤压着他们的精神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或许只能在网络上用这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④我也是年轻人,我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他们可能甫一成年,就挑起了生活的担子。
我深知和他们相比,自己是幸运的,有幸生在小康之家,接受高等教育,因此绝不会对他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而我们的社会也应该有更强的同理心,去理解“网红”现象背后的社会现实。
⑤说“网红”肤浅也好,低俗也好,既不是“网红”自己的错,也不是“网红”粉丝群体的错。
社会文化既需要有高雅的形式,也需要有通俗的形式。
如果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那么我们就应该对社会阶层差距的根源开刀,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能过得更富裕,更有尊严,让他们
能够有余暇和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⑥试想,如果有一天,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每个人都可以抽出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那人们又何必要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努力去创造一个这样的社会,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下,媒体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他们对“网红”几乎都是鄙夷和批判的态度,这也成为现在看待“网红”的一种主流舆论。
B.“网红”们以秀脸蛋、秀身材等肤浅的方式走红,并成为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追捧的对象,这些现象存在的内生合理性,需要具备人文关怀的思考。
C.社会中许多下层的年轻人,需要用“网红”的那种生存状态来满足自己对现实和未来的幻想,这是“网红”能够赢得追捧的原因。
D.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因受到教育水平及经济收入的影响,导致他们只能在网络上用一种廉价方式寻求精神生活的满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网红”们那半真半假的姣好面容,逛逛吃吃的悠闲生活,是现在社会中大多数下层年轻人最真实的内心向往。
B.本文作者不对“网红”粉丝们的精神生活加以批判和鄙夷,这是由于作者幼时的玩伴中,有不少人也是这些“网红”的粉丝。
C.想要让网络文化环境更加高雅,更加丰富,我们就应该从社会层面着手,让身处社会中下层的年轻人有条件去追求更加高雅,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
D.让每个人都能有时间摊开书本,在阅读中遨游知识与艺术的海洋,这远比坐在清谈室中,高高在上地批判“网红”更有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红”是指“网络红人”,原本没有褒贬之意,然而在当下,“网红”却背负着“肤浅”“拜金”“媚俗”等骂名。
B.对高雅文化欣赏的困难,以及日益高昂的文化消费成本,这些都挤压着大多数生活在社会下层的青年人的精神空间。
C.社会文化既然需要有高雅与通俗的形式之分,因此在评判“网红”肤浅、低俗与否时,不能将错误归咎于“网红”自己或“网红”粉丝群体。
D.如果每个人都能走进影院欣赏一场精彩深刻的电影,或抽出时间,摊开书本阅读,那人们就不必依靠追捧“网红”来填充自己的心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带家具出租的房间
[美]欧﹒亨利
一天入夜时分,有个青年男子穿梭在林立的红色楼房间,挨家挨户按铃。
在第十二家门前,他把空荡荡的行李包放在台阶上,然后揩去帽檐和额头上的灰尘。
这是他按响的第十二个门铃。
女房东出现在门口。
青年问是否有空房出租。
“三楼后头有间屋子,空了快一星期了,看一眼?
”
青年跟她上楼。
两人不言不语地走在铺着地毯的楼梯上,那地毯已经破烂不堪。
“就是这儿,房间很不错,带家具,难得空出来。
自来水在过道尽头。
煤气开关在这儿,瞧这壁橱也很宽敞。
过去三个月住在这里的是斯普劳斯和穆尼,他们演过轻松喜剧。
”
“您这儿住过很多演戏的?
”
“大部分房客都跟戏剧圈有关系。
这儿可是剧院区。
”
他租下房间,预付了一周的租金。
房东走开时,他终于问出了那个已经问过一千次并且早就挂在舌尖上的问题。
“有个姑娘——名叫瓦什娜——爱洛伊斯·瓦什娜小姐——你记得房客中有过这人吗?
她皮肤白嫩,中等个子,身材苗条,金红色头发,左眼眉毛边长了颗黑痣。
”
“不。
我不记得这个名字。
”
不。
总是不。
五个月不间断地打听询问,千篇一律的否定回答。
他对她独怀真情,一心要找到她。
他确信,她离家之后,一定是受到了这个水边大城市的诱惑,流落在某处。
这个所谓家具齐全的房间迎来了它的新房客,破旧的家具、破烂绸套的沙发……所有这一切折射出一种似是而非的舒适之感。
房客半躺在一把椅子上,他的呼吸中全都是这个房间的味道——准确地说应该是潮气——那是一股阴冷的霉味。
突然,整个房间弥漫着馥郁的木樨草甜香,是那么清晰、浓郁而强烈,沁人心脾。
“她住过这个房间!
”他确信自己能辨认出属于她的或是她触摸过的任何微小的东西。
她曾经喜爱且专有的这种气味—一究竟来自何处?
他像一条嗅觉灵敏的猎狗般,将这间屋子的每个方位都搜了个遍,可丝毫痕迹也未发现。
他想起了房东。
他跑下楼。
“请告诉我,我来之前谁住过那个房间?
”
“就是斯普劳斯和穆尼嘛,我之前说过的。
”
“斯普劳斯小姐,她长什么样?
”
“黑头发,矮小,肥胖,脸蛋儿笑嘻嘻的。
”
“他们之前呢?
”
“有个单身男人,搞运输的。
在他之前是克劳德太太和她的两个孩子;再往前就是老道尔先生,他住了六个月。
再往前我就记不得了。
”
他谢了她,慢腾腾地爬回房间。
房中一片死寂。
木樨草香已经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破家具陈腐的霉臭,让人仿佛置身于仓库。
希望破灭,他顿觉信心消失殆尽。
他坐在那里,盯着那盏昏黄跳跃的煤气灯。
稍许,他走向床边,把被单撕成长条,然后用刀刃把布条塞进门窗周围的每一条缝隙。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他关上灯,把煤气开到满档,欣然躺上床
……
今晚轮
到麦库尔太太做东请喝啤酒了。
她取酒回来,和珀迪太太在一个地下幽会场所坐了下来.
“今晚我把三楼后间租了出去,”珀迪太太说,“房客是个年轻人。
两个钟头以前他就上床了。
”
“真有你的,”麦库尔太太美慕不已,“连那间房都能推销出去!
那您告诉他了吗?
”最后一句是神秘兮兮地低声说出来的悄悄话。
“配上家具就是为了出租的。
我没告诉他,麦库尔太太。
”
“咱们就是靠租房过活的。
要是知道这房里有人自杀,死在床上,恐怕没人愿意租呢。
”
“咱们可也得挣钱过日子呀。
”珀迪太太说。
“一个星期前我才帮你把三楼后间收拾规矩。
那姑娘用煤气就把自己给弄死了——她那小脸蛋儿多甜啊。
”
“都说她长得俏,”珀迪太太说,“可惜左眼眉毛边长了颗黑痣。
再来一杯,麦库尔太太。
”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男青年夜里挨门挨户按铃的情形开头,有设置悬念的作用,后文情节解答了疑问:
他在寻找一个姑娘
B.房东太太介绍“房间很不错,带家具”,事实上房间很破旧,小说中对房间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
C.男青年寻找的姑娘没有出场,但从文中两处对其外形的简短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
她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儿。
D.小说结尾才揭示了真相,房东太太虽然对自杀的姑娘表示同情,但为了将房子租出去她还是对男青年说了谎。
5.小说中的男青年具有哪些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6.你认为小说中的“木樨草香”是否真的存在?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虽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严重偏低,其中,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
农村很多居民对于健康的理解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而是微信朋友圈文章等不科学的来源。
因此,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都需要提高。
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养,也要提高食品监管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养。
比如食品龙头企业要开展各类工厂旅游、行业博物馆、参观走廊、食品安全公益大赛、媒体开放日、消费者开放日等,打开工厂大门,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
但是企业做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该如何提升食品安全教育?
还是要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把食品安全知识写入学校课本,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工作。
(摘编自《范现国谈食品安全教育:
建议立法,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有删改)
材料二:
(资料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有删改)
材料三:
《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研究报告》显示,只有约7.4%的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超过半数的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注,34.8%的民众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6.5%的民众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
去年年底,媒体大量报道“拼接牛排”“胶水牛排”,特别是有媒体以试验称,此类牛排足以“以假乱真”,更是刺激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
其实“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是指以高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搅制后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成形,食用时需要二次加热的非即食类的肉制品。
专家称,卡拉胶是“重组牛排”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这只不过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完全不同于建筑用胶或塑料用胶。
公众没有必要谈胶色变。
”
(摘编自刘志勇《食品安全认知仍需专业引领》,有删改)
材料四:
近年来,尽管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综合治理,食品安全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食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目前食品行业实行分段监管为主,权责不清,导致政出多门,标准不一,政策出现“打架”现象。
二是基层监管力量和技术支撑薄弱。
部分食品企业和监管部门检测设备和检测手段落后,难以为食品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技术监控手段。
三是食品源头污染较为突出。
食用农产品生产中存在不合理使用化肥、违禁使用高残留农药、滥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非法使用生长激素等现象。
四是法规政策配套系统性不足,导致部分食品违法案件存在移送难、处理难、打击难等问题。
五是食品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有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利润,违背法律和道德,随意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同时,消费者个体对于食品安全缺乏足够了解,自我保护、依法维权意识不强,消费时往往选择价格低廉的食品,也使不安全食品具备了生存空间。
(摘编自张天任《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有删改)
7.关于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消费者虽然比较看重食品的安全性,但在购买食品时并没有把食品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B.许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是被动的,往往要到可能危及自身安全时才会给予足够的关注。
C.当媒体报道“拼接牛排”事件时,由于对食品安全缺少认知,公众不能准确判断事实的真相。
D.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不强,是因为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并且缺乏专业的引导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公众需要去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这样能降低购买不合格食品的概率,有助于建立起一道食品安全的防火墙。
B.如果消费者都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食品安全知识,提高食品安全素养,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C.我国部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下降,迷信进口食品,其根本原因是我国食品安全形势
严峻,食品污染问题突出。
D.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缺乏维权意识,所以食品生产经营者往往无视法律,随意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E.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往往更多地考虑价格因素,选取价格低廉的食品,这也侧面说明了消费者食品安全素养不高。
9.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赓,字少钦,浙江山阴人。
登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
万历六年以侍读为日讲官。
宫中方兴土木,治苑圆。
赓因讲宋史,极言“花石纲”之害,帝为悚然。
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廣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已,竟如其言。
累官礼部尚书,遭继母丧去。
二十九年秋,沈一贯独当国,请增置阁臣。
帝素虑大臣植党,欲用林居及久废者。
诏赓以故官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
再辞,不允。
明年四月诣阙,即捐一岁俸助殿工。
其秋极陈矿税之害,帝不能用。
既而与一贯及沈鲤共献守成、遣使、权宜三论,大指为矿税发,賡手笔也。
三十三年,言官効温纯及鲤,中使传帝意欲去纯。
赓言大臣去国必采公论,岂可于効疏报允。
其冬,工部请营三殿。
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
帝皆纳之,不果行。
三十四年,賡独当国,年七十有二矣。
朝政日池,中外解体。
賡疏揭月数上,十不能一下。
御史宋焘首讽切赓,给事中汪若霖继之。
赓缘二人言,力请帝更新庶政,于增阁臣、补大僚、充言路三事语尤切。
帝优诏答之而不行。
赓乃素服诣文华门恳请,终不得命。
赓以老,屡引疾。
礼部主事郑振先遂効赓十二大罪,帝怒,贬振先三秩。
先,考选科道,吏部拟上七十八人。
候命逾年,不下赓连疏趣之。
三十六年秋,命始下。
是时赓已寝疾,乞休疏二十余上。
言者虑其复起,攻不已,而赓以十ー月卒于官。
遺疏陈时政,语极悲切。
赠太保,谥文懿。
赓醇谨无大过,与一贯同乡,昵给事中,以故蒙诟病病云。
(摘编自《明史・朱赓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B.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C.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入/久不下/
D.帝营寿宫于大峪山/命赓往视/中官示帝意欲仿永陵制/赓言/昭陵在望制/过之/非所安/疏人/久不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编修,职官名,掌修国史、会要、实录的官吏,明朝隶属于翰林院。
B.侍读,职官名,为帝王、皇子讲学之官,职务与侍读学士略同,然级别较其为低。
C.礼部,古代官署,掌管嘉礼、军礼、吉礼、凶礼、宾礼、管理学务及税收等。
D.优诏,皇帝对提出好建议、政绩优秀的臣下给予赞许或奖励的诏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赓巧妙讽喻,委婉劝诫。
万历年间,宫中兴建园林,当时朱赓担任皇帝的日讲官,恰好讲到宋史,就大讲特讲“花石纲”对宋朝的危害,以此规劝皇帝不要大兴土木。
B.朱赓淡泊名利,辞官不就。
朱赓对功名利禄十分淡薄,担任礼部尚书时曾辞去职位,后来皇帝下诏让他担任原来的官职参与国家重要事务,他一再推辞不做官。
C.朱族敢于进速,直陈看法。
万历三十年秋天,朱赓上书陈说收取矿税的祸,随后与沈一贯和沈鲤一起向皇帝呈送相关奏章,深刻揭露矿税对国家社会的危害。
D.朱赓年虽高迈,忠于国事。
朱赓单独掌管大政时已经七十二岁,当时朝政松弛,内外涣散,他上书请求更新国家政务等,没有实行,他就脱去官服到文华门恳求皇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方浚河、缮城,赓力请俟之异日。
帝皆纳之,不果行。
译文:
(2)赓醇谨无大过,与一贯同乡,昵给事中,以故蒙诟病云。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吹笛
杜甫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却尽生。
【注】此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由夔州移寓西阁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句扣题起兴,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诗人的思绪。
B.第二句使用反问,既写出了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也写了自己满怀的乡愁。
C.颔联,紧承首句之 "风""月"二字,实写悠扬宛转的笛音在风中传播,虚写明月映照关山的景象,实虚相生。
D.颈联,通过写在中宵月明之际,胡骑听了这支曲子就会北归,听了武陵曲就想南行出征,侧面描写出笛音的感染力。
E.全诗运用烘云托月,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
15.请简析尾联的表达技巧。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只有高飞之鸟才可越过的句子是 “ ”。
(2)《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的句子是“ ”。
(3)《琵琶行》中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的诗句是“
, ”。
(4)李商隐在《锦瑟》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梦境虚渺”的一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本届夏季奥运会即将举行,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美芹之献。
②英国《金融时报》指出,2015年的中国
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③“小病大治”是医疗界业内所讲的过度医疗问题,它不但加重了参加合作医疗保险农民的负担,还使很多地方的财政补助资金寅吃卯粮,不堪承受。
④高尚的道德能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应当也必须是道德的楷模,这样才能上行下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⑤国内科学营的时间一般为一周,比较仓促,有时路上就要花费两三天时间,参观的时候也多是走马观花,有兴趣的科学爱好者往往意犹未尽。
⑥家住河北区大江里社区的师健英是一位收藏爱好者,今年53岁,收藏钱币却已有40年,多达近万件,记者跟他聊起这近万件收藏币,他就如数家珍。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广西有关单位开展种群选定、黑叶猴野外适应性训练、放归地点确定,经过共同努力,黑叶猴野化放归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B.目前,文化产业已经深入人文精神领域,许多消费者不仅日益注重体验、审美与情感共鸣,而且注重自己购买的产品的使用功能。
C.为了提振经济,沙特政府近年来不断努力,希望在数百平方英里的沙漠上新建多座城市,从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并使经济多元化。
D.该剧创作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以全新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视角出发,对唐代大诗人李白进行了具有人文情怀的回望与演绎。
19.你将和去外地上大学的好友分别,想用两句古诗句表达送别之情。
下列各项中,诗句使用
最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语文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60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