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教材.docx
- 文档编号:2010809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3.36KB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教材.docx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教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教材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施研究
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
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江泽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由我国1992年10月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课程计划》所规定实施的“活动课”发展而来的。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活动实践课程的特点与价值?
以及综合活动课程的目标如何确定?
如何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需要我们在课程理念上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它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是哪一级的课程,它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和功能。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
综上所述可见,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而是课程层面的一种具有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的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和经验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
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角度审视中小学,我们会发现,我们选择了一种新的教育生活方式。
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将成为重建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过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以学习者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进行课程的整合,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软化学科界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中小学生的综合活动学习。
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式的,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程度很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综合性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性。
综合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决定的。
学生的生活世界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基本要素是彼此交融的。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各种复杂的关系构成的,它们像“灌木丛”一样,相互交织在一起。
在这些关系中,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或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活世界中最普遍的关系。
学生处理这些关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过程。
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不同学科知识杂汇的结果,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
从而综合实践活动便具有了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的、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综合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运用他们已有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
从内容上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了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生活、学生与自我关系的基本情境和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对任何主题的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和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完整的发展。
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本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考虑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针对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他们融入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
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
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但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因中小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
只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他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在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
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
这些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任务而异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
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4、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
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
如果说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
重视实际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我生成和建构。
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
该课程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模式机械装配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
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又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
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
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目的性、更富有成效。
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5、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和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点。
一切以书本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活动都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都不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任何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知识体系的学科来“教”的做法,都有损于其课程价值。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设计和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程 理论 实施 研究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