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师美术学专业广博与专精之思辨.docx
- 文档编号:2010080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70KB
对高师美术学专业广博与专精之思辨.docx
《对高师美术学专业广博与专精之思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师美术学专业广博与专精之思辨.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高师美术学专业广博与专精之思辨
对高师美术学专业“广博”与“专精”之思辨
美术学09230215周欢指导老师:
赵晶晶
摘要:
随着中国当代社会形势的发展以及大学教育改革的深入,高师美术学专业从原来单一的美术专业技能的学习拓展到注重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阶段。
单一的专业技能培训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方位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成为社会的能源补充,这正是目前我国高师教育改革及发展方向所在。
而如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即“广博型”人才到底如何更好地进行专业深入化学习研究,也就是如何“专精”,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
高师美术学广博专精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持续到当下,在高师美术学教育中,它的培养目标是:
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并且能够掌握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有基础知识和现代教育观念的人。
所以,在注重自身专业学习发展的同时更要求学生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和多专业多领域的交叉式学习,是目前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目的之所在。
在这种新形势下只有创新才能做到。
“广博”与“专精”应该如何完善整合,以求持续全面发展,正是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研究的问题。
“广博”和“专精”都是高等师范类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
其实就专业学习和培养上来说,无论“广博”也好还是和“专精”也罢,本就是美术学师范专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最终目的要求。
传统的教师培养目标已经被当下学校以及学生所淘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及现状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值得我们深究。
就目前社会发展形势而言,传统师范专业的教学和教师培养方式已不符合当下时代之需要。
高师美术学师范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形势中引发的各种问题值得我们低下头来细细深究一番。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高师美术教育这个专业呢?
我个人认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理念是息息相关的,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还一直沿用着普通高等教育中的课程设置方式。
根据约翰·S·布鲁贝克的哲学观,高师美术学应该辩证统一地处理课程设置中“博”与“专”的关系,即既要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广博,又要保证核心技能的精专。
1“广博”与“专精”的概念及分析
1.1“广博”与“专精”的概念
我认为:
“广博”是指多知识面,多专业的跨领域发展和学习研究。
而就高师美术学专业来讲,博就是多领域多专业的学习。
例如,设计、绘画、雕塑、建筑及工艺美术都属于艺术范畴,要想“广博”就得对这些学科知识进行学习及了解。
而“专精”则与之相反,指在艺术范畴里择其一类进行专业学习,它更偏向解决实际问题或是提供精英教育。
在我国,儒家学派是最早论述博与专、德与智、知与行之间关系的学派。
清代儒家学者章学诚(1738—1801年)在其著作《文史通义》里的篇二“博约”中就强调“博”:
“博学强识,儒之所有事也”,也强调“专”:
“多闻而有所择,博学而要于约”。
由此可见我国古时候的学者便对博与专的关系有了鞭辟入里的见解。
当然,西方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与研究也是旷日持久的。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各人见仁见智,所有观念不胜枚举。
这其中当然有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也有认识观和历史局限的各种原因。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他就主张“博雅”教育,提倡“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才适合人们的发展。
比如,他认为知道怎样吹笛子是非常不错的,但他反对精益求精。
尽管这是认为广博教育高于狭窄专门化的教育的思想渊源,但是不得不承认,如果专精于一种技术与学科,穷其一生去研究它读懂它是很耗费精力的,亦有可能导致忽略其他有价值的活动。
即使其理智内容得到承认,但自由科目的学习如果超出了人们的接受范围,那么也会变成不自由的。
就好比课程的设置偏于精专一隅,也会出现这种危险是一个道理。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培根的时代,知识的生成和传播不像我们现在的网络时代这么迅速,但他们已经是那个时代的“学问大师”了,那个时代的学者以所有学科知识为自己的研究领域,以掌握全部学问为终生目标。
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新学科和新科技不断涌现,知识面越来越宽广,知识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这就让“全才”成为一个不可能的存在。
当时他们用“信息爆炸”与“知识爆炸”来形容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
到了现代社会就更加全面与丰富了,也让人们了解到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成为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或掌握这种百科全书式知识的人,只有更好地促进专业之间的联系与相关知识跨领域之间的融合。
一个专业问题的发展与拓展会涉及到多方面多专业领域的知识,这也就要求研究人员和探索者在自身领域内的精湛,更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跨领域跨行业的专业涉猎。
1.2当代高师美术学之教学特点分析
当前我国高师美术学专业课程设置表现得十分丰富,但从教学理念、知识论、教育哲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学术知识的“广博”和“专精”的问题。
转换到课程设置的领域,就是学生在学习专业学科知识的时候,究竟是该“广博”还是“专精”?
我国部分高师院校的美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仍然过份偏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教育理论的课程安排及老师素质的培养,存在着专业课程分得过细的现象。
很多高师美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培养占50﹪,基础课程占30﹪,而理论只占10﹪。
有的至今都未开出美术概论、美术鉴赏、教育心理学、雕塑、版画以及设计学方面的课程。
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都略懂皮毛,难以适应当今中学美术教学的需要。
这也就向当代各大学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类大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就直接的影响而言,高师教育尤其是高师美术学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是密切相关的,怎样安排大学课程才能顺应当下社会的需求呢?
2我国高师美术学课程设置的现状
2.1高师美术学院校课程设置情况
课程设置包括教学科目及目的、内容、任务、进度、人才的培养方向,体现了培养目标所要求的总体规划。
同时,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也是判定学校办学效益的标尺,它能够衡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以及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课程设置是教育目标和活动的直接纽带,是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基础。
明确这一观点,就得主动转变积极协调课程设置中“博”与“专”的关系。
当下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如果学生过于注重本专业知识单一学习和发展,而忽略了专业知识的横向拓展。
忽略了本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习,长期下来反而容易制约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学习的深入与提高。
我国高师美术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从“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老师”变成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老师和当下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高师美术学专业的毕业生择业问题更需要我们对当前高师类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业竞争也成为衡量高校与高校之间培养规划和社会需求是否接轨的标尺,这就强调了调整并优化课程设置及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现例举我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以作分析:
学习领域
必修课
选修课
美术基础
素描色彩设计基础透视学艺用解剖电脑设计
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心理学美术教育实习
中外美术教育史美术鉴赏教育社会学
美术与人文教育
中外音乐欣赏文化艺术名著导读
美术理论与历史
美术鉴赏与批评艺术概论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
中国民间美术现当代美术思潮
美术表现与创造
油画静物油画人物
油画风景写生
多媒体艺术书法
实践环节
军训毕业创作论文答辩论文写作(文献检索)艺术考察
就业指导社会调查
以上我校的教学方案涵盖了六个学习领域,但在该学习领域的选修课方面,师资、教学内容、资源开发都属薄弱环节。
而对“美术基础”这个部分给予了一定的加强,将这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全部作为必修课。
除了是因为地方院校的生源综合素质不及重本院校和美院,还因为这些部分属于基础教学,对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生无论从就业还是人个能力来讲都是重点工程。
“专精”定位首先应该是注重美术专业教学,而不是纯粹地把“美术与教育”相结合,“师范性”才是美术教育的灵魂。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不应该只是单一的能画,还要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通俗易懂地反馈给学生。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我校就增加了美术鉴赏及教育社会学这两门选修课。
其中,必修课体现了“专精”这一要求,而选修课则体现了“广博”的必要。
所以从以上教学方案可以看出,我校以及众多高师类院校都是将“广博”和“专精”并重发展的,这样也更适应社会对一专多能的人才需要。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广博与专精都是高等学府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但在实际情况中很难做到两全其美,在进行具体的教育和教学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偏向,有的学校偏向“广博”,有的偏向“专精”。
它们之间只有博、专之分,从人才的培养结构上看是属于不同类型的,但没有绝对的论断说哪种更好。
2.2“师范性”的专业学习特点及发展要求
刘晓东认为:
“在各种学校的美术教育的一体化进程中,高师美术教育的专业学科性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如果把学科性理解为一体化进程中的共同性目标,它同样应该成为高师美术教育中的‘师范性’的内核。
”①也就是说它不能失去两个基本点,即通过专业技能训练来获得高度的艺术专业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美术鉴赏和批评获得人文精神和文化涵养的综合发展。
从这一意义上说,能否坚持具有“师范性”特色的专业教学,直接关系到高师美术学专业教育和专业美术院校教育的成败。
我认为,目前我国高师美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已基本向“师范性”靠拢。
3社会需求决定高师美术学教育培养目标
3.1创新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从社会层面上看,拥有一项深入了解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是维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是处在生产与服务前线的大众人才所需要的;“广博”则更能够使得人们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主要适合从事科研和教育事业、组织管理人才。
从高师美术学专业这一角度来说,广博更适合教育类美术专业生。
因此,高师美术教学既不可失去美术学学科性,又不能止于以往美术学院“艺术家”式的单一性培养方式。
另外,它还必须结合中国目前的就业形式和不同地域的不同需要。
高师美术学专业在遵循美术教育的学科性规律的前提下与美院美术教育统一,并不等于前者在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估标准等方面要完全生搬硬套。
相反,应该在遵循美术教育的学科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机制。
当前,在找寻自身特色的道路上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如:
“全才式”教育的广度和“专才式”教育的深度之间的矛盾。
其中突出的问题是,我们面对师范性的要求越来越多,但课时又十分有限这一最现实的矛盾。
从美术教育的学科性要求和“师范类”特色来说,高师美术学专业必须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学科性要求和其“师范”特色的必经之路。
这样才能解决教学本质要求和“师范性”要求的矛盾。
3.2按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高师美术学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中等学校美术专业人才,其次是相关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它的特殊性决定了高师美术的学生既要有完备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创作技能,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
当然。
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先“广博”各类基础知识,后“专精”一门研究,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益。
我国高师美术学教育专业的师范性不强由多种原因造成,为了提高就业率,加强高师美术学教育的师范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片面地学习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需掌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反馈给学生。
另外,还可以增设一些学科以适应新课程标准教学推广及应用,为了让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尽早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去授课,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完成从学生向老师这一角色的转变,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教学情境。
这样能让课堂实际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接触,使他们完成角色的完美蜕变。
4从实际出发,合理把握专业学习
4.1“博”与“专”是相辅相成的
事物的辩证法还体现在解决特别专业问题的办法往往来自宽阔而广泛的知识面。
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相关联的,掌握相关学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师 美术 专业 广博 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