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开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0099578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52KB
大学生就业问题开题报告.docx
《大学生就业问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问题开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问题开题报告
1、研究目的和意义:
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郑重指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其追求理想、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新起点。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环境不和谐、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指导欠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不和谐的现状。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环境不和谐、就业市场不完善、就业指导欠缺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大学生就业不和谐的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的呼声日渐高涨,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具有急迫性和重要性。
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不仅直接影响毕业生个人的生活和思想情绪,会诱发各种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和发展。
其次,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功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展。
最后,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解决大学生的充分就业问题是国家繁荣、社会稳定、高校和谐、个人幸福的根本保障。
因此,文章试图突破性地从和谐理念出发,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个人等方面分析出现就业不和谐的原因,进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谐观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思路与方法,从而达到大学生和谐就业。
通过本论文的系统研究,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健康运行、大学生个体社会价值实现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深入研究大学生和谐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大学生就业促进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向着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国内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大学生就业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目前,发表于各类杂志刊物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论文已有很多,为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很多参考。
但是,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就业促进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
我国理论界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末,当时主要是研究计划经济体制下行业需要与毕业生“对口就业”的问题,而对就业制度本身以及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性的东西较少涉及。
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正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因此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及就业观念的变化上。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在世纪之交启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大众化进程中的就业制度改革、就业矛盾的新特点、就业中公平问题、就业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就业的前景等问题,成为该时期的重点。
目前,中国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和谐现状凸显出研究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中周红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一文中提出:
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其中客观因素包括三方面:
第一,高校扩招后的压力。
高校扩招使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每年有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
第二,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
部分院校迁就某些专业教师开设近于或已经饱和的专业、争相开设或盲目扩大“热门专业”,造成毕业生结构性的过剩。
第三,招聘单位门槛高。
“有工作经验”这个条件成为毕业生就业难以逾越的门槛,而不规范的人才流动体制也造成很多招聘单位不愿为别人培养“有工作经验者”。
主观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功利化倾向。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扭曲,出现拜金主义、官本位、东南沿海大城市就业方向等思想,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二,期望值过高。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自己自信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当走入社会时他们的高期望受到社会的低接纳的打击,容易产生压力。
第三,实践能力弱。
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专业理论等知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显得相对较弱,而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吴鲁平在《中国当代大学生问题报告》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了,大学生就业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
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工资标准也比以前低了许多。
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由于机会成本(大学期间放弃就业机会而失去的收入加上在校学习期间付出的所有花费)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时对月薪有自己的心理价格。
两者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匹配率低的原因之一。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院刘红波等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导探索》一文中指出:
毕业生心理压力来源多种多样,除了市场需求造成直接的、现实的压力外,毕业生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不够,以及受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造成心态偏差,是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
刘红波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因素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国家近年从制造型向知识经济型过渡,雇佣人员模式也因此发生转变,对雇佣人才学历要求提高。
第二,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
高校扩招、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等原因,毕业大学生数量猛增,同时社会经济成份变化都增加了就业困难。
第三,大学生成长环境影响就业。
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社会环境、教学管理水平、个人素质等密切相关。
第四,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与就业关联。
善于沟通有利于尽早融入集体,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从而适应工作。
第五,专业和专业成绩的满意度。
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浓厚影响专业成绩,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求职竞争力。
刘心红在《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为用人单位的原因、学校的原因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三个方面,同时也指出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包括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四个方面。
刘心红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用人单位的原因分为三方面:
首先,我国企业大多是加工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的有效岗位不足。
其次,用人单位方面强调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和高学历。
再次,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误区。
学校的原因也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专业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
其次,人才培养质量滑坡。
再次,大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对职业和自己的认知不够产生就业压力。
忻国磊在《“90后”大学生就业压力测试与分析》一文中提出:
就业压力的来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
组织和工作方面的因素、个体方面的因素和社会家庭方面的因素。
组织环境和工作本身的特征是就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外部的压力因素并不普遍作用于所有的工作者,某个压力源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压力,而对另外一个人可能就是动力或优势。
同时忻国磊也指出,组织环境和工作方面、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因素是在校“90后”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来源,个体方面的因素感知的压力比较轻微。
总的来说,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多种多样,来源也各不同,但主要可分为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
大学生自身不能改变客观条件,但可以通过自己对主观条件的改善来减小就业压力,多从实际行动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应对,同时政府、高校和用人单位等对客观条件的影响也会引起就业方面的问题。
国外研究
在国外,由于各国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高校教育发展程度、社会现状各不相同,各国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不同特点。
国外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的研究,是建立在成熟的劳动力市场基础上的。
学者们大多基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来研究就业问题。
劳动力市场理论主要运用工资竞争、职位竞争等理论来分析,完善劳动力市场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步骤。
大多数学者分别从毕业生的供给、需求、供需匹配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例如,卡诺就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归因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认为是资本主义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果,因为失业大学生的存在有利于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有利于压低工资和提高在岗大学生的生产力。
国外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角度,是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力研究,并围绕这一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探讨。
比如,大卫·皮尔斯的《进入高等教育前的就业力和学生的教育经历》、曼兹·约克的《向高等教育过渡:
关于“就业力议题”的一些观点》、曼兹·约克和皮特尔·奈特的《本科课程与就业力》等都从高等院校和学生自身为出发点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纵观众多研究,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所取得的进展,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达成了共识。
但是,对大学生就业促进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全面。
对此,本文分析现状,抓住矛盾,提出对策。
拟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从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现状为出发点,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力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三、主要参考文献(外文大于2项,中文大于8项)
[1]陈岩松,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9)
[2]胡修池,刘子婷.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郑州: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8).
[3]王晓松.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大学生就业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
(1)
[4]茹平.论大学生的就业及就业能力教育[J].职业时空,2008(06)
[5]张延东,徐志京.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0(02)
[6]黄文德.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学理论,2010(15)
[7]鄢雪皎.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及对策研究[J].企业活力.2009,(4).
[8]刘心红.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应对策略[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1(04)
[9]张珊,吴珍.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才智,2010(16)
[10]张磊.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教辅人员的工作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11(23)
[11]刘沙沙.大学生就业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05)
[12]徐莉.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责任策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13]程毅.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与对策研究[J].才智,2008(22)
[14]李想.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的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5)
[15]Bozick,Robert.TheRoleofStudents’EconomicResources,Employment,。
andLivingArrangements[J].SociologyofEducation,2007(3)
[16]Kulm,tracyL.CrameLSheran.TheRelationshipofStudentEmploymenttoStudentRole,FamilyRelationships,SocialInteractionsandPersistence[J].CollegeSmdentJournal,2006(4)
[17]Riggert,StevenC,Boyle,Mike,etc.StudentEmploymentandHigherEducation:
EmpiricismandContradiction[J].RenewofEducationalResearch,2006
(1)
四、主要研究内容及基本论点:
本论文拟分为三个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形势
整体分析我国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大学生就业促进的阻碍因素
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产生的具体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方面的分析。
客观方面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的原因:
①毕业生数量攀升造成就业压力②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④大学生成长环境影响就业⑤招聘单位门槛高。
而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方面也有五个方面:
①当代大学生功利化倾向严重②对专业和专业成绩的满意度③个人期望值过高④个人能力问题造成就业压力⑤家庭状况与就业关联。
三、就业促进的对策
解决就业问题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方面、用人单位、高校方面和大学生自身上下功夫,并需要政府方面、用人单位、高校方面和大学生自身相互协调统一,共同促进就业。
1.在政府方面要:
①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行高等教育产业化②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③加强调整产业结构④大力拓展就业渠道
2.在用人单位方面要:
①摆正用人心态,聘用人才诚信理性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3.在高校方面要:
①更新职业观念,帮助大学生进行社会定位②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就业技巧,增强竞争力③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服务④加强师资培训,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⑤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4.在大学生自身方面要:
①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②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拟列提纲如下: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就业促进的障碍
1.客观因素
①毕业生数量攀升造成就业压力
②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
④大学生成长环境影响就业
⑤招聘单位门槛高
2.主观因素
①当代大学生功利化倾向严重
②对专业和专业成绩的满意度
③个人期望值过高
④个人能力问题造成就业压力
⑤家庭状况与就业关联
三、就业促进的对策
1.政府方面
①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行高等教育产业化
②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险制度和失业救济制度
③加强调整产业结构
④大力拓展就业渠道
2.用人单位方面
①摆正用人心态,聘用人才诚信理性
②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3.高校方面
①更新职业观念,帮助大学生进行社会定位
②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更多就业技巧,增强竞争力
③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服务
④加强师资培训,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⑤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4.大学生自身方面
①调整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就业观
②提高自身素质和竞争力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图书馆参阅了大量与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自身对过去的研究进行评价,为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对比研究法。
将有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阻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更清晰地给指引下文的研究,同时给当代大学生就业促进提供借鉴。
(3)数据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各种方法进一步确认数据的真实性。
(4)采访调查。
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学校就业部门、用人单位进行采访,获取真实可靠资料。
六、研究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和完成时间:
2012.11.10至2013.02.19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数据,构思课题结构
2013.02.20至2013.02.27完成开题报告书的内容
2013.02.28至2013.03.28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学校就业部门、用人单位进行采访
2013.03.29至2013.04.29确定论文结构,完成论文的初稿
2013.04.30至2013.05.30修改论文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
2013.06.01至2013.06.30反复修改论文,完善自己的观点并最终成稿
相关实证调研计划:
拟对在校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学校就业部门、用人单位进行采访。
七、指导教师意见
八、指导教师评分(注:
通过≥70分,不通过:
<70分)
考评项目
分项
合计
满分
打分
1、选题依据
20分
2、创新性
10分
3、选题难度和可行性
10分
4、写作方案的合理性
10分
5、实证调研设计
10分
6、参考文献引用
10分
7、文字表述
20分
8、写作态度
10分
九、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20年月日
十、学院审核意见:
院长签名
20年月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生 就业问题 开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