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组第三十七节 动词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96839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1.70KB
D组第三十七节 动词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
《D组第三十七节 动词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组第三十七节 动词的发展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结:
动词的前加成分与后加成分是否是词头、词尾,须进一步研究
3现存动词词尾发展史
3.1得
3.1.1汉代动词性质“获得”义现仍留存
Eg.《嵇康养生论》: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
不死可以力致者。
”
Eg.取得获得
3.1.2唐代已经开始虚化“达到行为的目的;
达成”
义
用法
同倒装的“能”,且“得”、“能”可通用
Eg.白居易诗: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为此湖。
Eg.《季布骂陈词文》:
“不问未能谘说得,暨闻垂问即
申陈。
◆开始虚化的“得”与动词间可以被“不”或“未”
隔开
Eg.《天边行》:
“天边老人归未得。
3.1.3唐代词尾“得”从虚化的“得”发展来
◆
性质一递系句的动词词尾表示造成某种情况
◆性质二紧缩句的动词词尾
宋代性质三能愿式的动词词尾表示达到某种目的
Eg.旂下依依认得真。
(《季步骂陈词文》)
太子既生之下,感得九龙吐水,沐浴一身。
(《八相成道变文》)
若不融,一句只是一句在肚里,如何发得出
来?
(《朱子语类四纂卷二》)
●小结1:
⏹凡句中包含着两次连系,其初系谓语的
一部分或全部分即用为次系的主语者,称为
“递系式”。
⏹“紧缩句”指复合句的紧缩,就是把相关的两件
事硬凑在一起,不一定用连系词。
复合句的两
个构成成分之间没有语音停顿。
⏹“能愿式”指通常在普通结构里,末品是修饰次
品的;
在特殊结构里,末品只是比次品更次一
等,不是修饰次品的。
●小结2:
⏹
以上三种性质的“得”来源同:
动词“获得”义
虚化“达成”义虚化为动词词尾
⏹紧缩式的“得”后可用句子形式,表夸张
Eg.煞得很厉害,以致魂惊胆落
⏹递系式和能愿式的“得”同源,所以同一结构形
式有两种不同意义,与现代的能愿补语和结果补
同
Eg.完成得好
⏹“得”的写法现在宽泛上讲,可写成“的”
4形尾
4.1了
4.1.1先秦“缭绕”义
与完成貌“了”无关
Eg.“了戾”
4.1.2魏晋后“了解”义
假借“缭绕”义的“了”的形式
Eg.《<
尔雅>
序》:
“其所易了,厥而
不论。
南北朝最常见
Eg.佛家的“了悟”
今天“了解”的构成成分
4.1.3汉代“终了”、“了结”义
与完成貌“了”有关
先于“了解”义的“了”
广雅>
训诂》:
“了,讫也。
晋代常见
Eg.《晋书傅咸传》:
“官事未易了也。
唐诗逐渐虚化
紧贴动词后,很像形尾,但仍不是
仅表示行为的完成,明显有“完毕”
“动词+名词+了”
Eg.孟浩然诗:
“半啼封裹了,知欲寄
谁将。
《八项变文》:
“太子作偈已了,即便
归功。
《董永行孝》:
“今既偿了,不得久住。
曹邺诗:
“但得上马了,一去头不会。
4.1.4南唐表进完成貌的形尾“了”已经出现
紧贴动词且放宾语前
Eg.《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
匆。
宋代逐渐增多
“动词+宾语+了”和“动词+了+宾语”
形式并存
Eg.毛滂词:
“花影低徊帘幕卷,惯了
双来燕燕。
元代仅有“动词+了+宾语”
三国志>
平话》:
“怎知卧龙又
投了刘备。
此后形尾“了”有了固定位置
4.2着
本字“箸”(按《说文》之说),“著”(王力)
4.2.1“著书”的“著”知母御韵
4.2.2“显著”的“著”同上
4.2.3“著衣”的“著”知母药韵入声后为“着”
4.2.4“附著”的“著”澄母药韵入声后为“着”
4.2.4.1最初“附着”的“着”动词沿用至今
Eg.《左传》:
“风行而著于土。
Eg.着手不着痕迹
汉末有虚化迹象位于动词后和动词成使成式
Eg.《论衡雷虚篇》:
“今钟鼓无所悬著……如必
有所悬著……。
南北朝开始虚化
Eg.《世说新语》:
“长文尚小,载箸车中。
●不用做谓词
●仍保存“附着”义
●位于动词后和动词成使成式
●“着”+处所状语,常和“前”“后”“上”“下”
等照应
●和动词连念
唐代形成“动词+着+宾语”,带“到”义
Eg.白居易诗:
“还应说著远行人。
●演变至现代汉语中念[tʂau]eg.睡着
●非形尾
宋代真正形尾已经存在
表“正在进行中”的情貌
延续“处所”的“着”字
用在类似现代汉语的状语中
Eg.《朱子语类辑录》:
“见世间万事颠倒迷妄,
耽嗜恋著,无一不是戏剧。
元代普遍应用
“同”字后也可跟着“着”
Eg.《宣和遗世》:
“同着殿中侍御史陈师锡共写表文一道。
4.3比较“着”、“了”
4.3.1情貌状的“了”出现早于“着”,普遍应用早
于“着”
4.3.2元代二者分工仍不明确
“着”表行为完成,同现汉“了”
“了”表行为的持续,同现汉“着”
平话》:
“若不实说,便杀着
你。
4.3.3明代明确分工
汉语语法的一大进步
4.3.4现代“了”完成貌、时点
“着”进行貌、时面
Eg.我们吃了饭了。
我们上着课。
“着”“了”动词形尾的发展过程值得关注
5形尾的动向问题
5.1过
5.1.1起初表示从甲处所到乙处所的过程
表示过去的意念强于完成貌,表示一种经历,
“动词+过+了”
Eg.吃过了
否定句,强调行为未实现,用“过”
Eg.没有吃过饭
5.1.2唐代虚化表示行为成为过去
5.1.3宋代普遍应用
Eg.《朱子语类辑略》:
“看过了后,无时无候,
又把起来思量一遍。
5.2起来
5.2.1元代产生表示开始貌
“动词+起来”“动词+宾语+起来”
Eg.《水浒》:
“恐怕火盆内有小炭烧起来。
5.3下去
5.3.1近代出现表示继续貌
Eg.《儿女英雄传》:
“便静静儿听他唱下去。
5.4化
5.4.1五四后从日语与英语对译字中借用
后来类化造词
此节引例出处情况表:
原词
著作
作者
时代
爰曰言
《诗经》
——
西周初期
至春秋中叶
聿遹
《书经》
孔子
商周
思止
得
《论衡》
王充
东汉
《养生论》
嵇康
三国魏
《青阳度》
南北朝
《淮上渔者》
郑谷
唐
《玉山谣奉送王隐者》
鲍溶
《小隐》
韩偓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
《赠蜀僧闾丘师兄》
杜甫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乐游园歌》
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
《得舍弟消息》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时魂
同上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刘禹锡
《天下传孝十二时》
《季布骂阵词文》
敦煌变文
《大目犍连变文》
《汉书》
班固
《后汉书》
范晔
南朝宋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天边行》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江亭》
《长恨歌》
白居易
《燕子赋》
《朱子语类》
朱熹
北宋
《八相成道变文》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丑女缘起变文》
《茶酒论》
《景德传灯录》
道元
《定风波》
欧阳修
《灭字木兰花·
江南游女》
苏东坡
了
《说文解字》
许慎
《尔雅序》
郭璞
东晋
《僮约》
王褒
西汉
《广雅·
释诂》
张揖
三国
《三国志蜀志》
陈寿
晋代
《晋书》
房玄龄等人
唐代
《望岳》
《西掖早秋直夜书意 自此后中书舍人时作》
《闺情》
孟浩然
《寄温飞卿笺纸》
段成式
《咏手》
秦韬玉
《嘲桃》
李商隐
《八相变文》
《降魔变文》
《董永行孝》
《维摩诘经菩萨品变文》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曹唐
晚唐
《去不返》
曹鄴
《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
李中
五代南唐
《地狱变文》
《伍子胥变文》
《乌夜啼》
李煜
——南唐
《与杜论祁公墓志第二书》
着
《左传》
左丘明
春秋末年
《楚辞》(九辩)
屈原
战国
《汉书》(贾谊篇)
《论衡》(应篇、雷虚篇)
《晋书》(刘琨转、卫瓘传)
孔子(相传)
春秋
《诗品》
司空图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李建勋
《世说新语》(德行)
刘义庆(组织)
《乐府》
《玉台新咏》
裴松之
《三国志》(魏书)
《吕布传》注
《绝句漫兴九首》
唐
《邯郸冬至夜思家》
《边游》
杜牧
《方响》
雍陶
《送豆庐竭宋丞相序》
陆龟蒙
《嘉话録》
刘禹锡 韦绚
《朱子语类辑略》(卷二、卷七)
宋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西山一窟鬼)
元末明初
《三国志平话》
元
《宣和遗事》(亨集、元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组第三十七节 动词的发展 第三 十七 动词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