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理论面试答辩题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94684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61.69KB
数学教育理论面试答辩题集Word文档格式.docx
《数学教育理论面试答辩题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育理论面试答辩题集Word文档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加强口算训练。
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因此,我们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口算练习,基本上采用听算和看算训练。
持之一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4、教育学生养成验算习惯。
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
我们要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复核或验算。
(四)、练习题的筛选要恰到好处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
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
借助一节计算教学课,谈一下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同时,改善评价方法,也确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增强了他们正确计算的欲望。
“你是如何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
”一、评价要全面客观评价要做到全面客观,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和质量观。
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
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要看他的学习方法、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
比如,我有一名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低,自己也很努力、很刻苦,但却被英语教师放弃了。
我了解到这件事之后,找他谈话,共同分析原因,发现他对英语教师有一种恐惧感,对自己也缺乏信心,不敢在学生面前朗读,只是回家自己看。
可想而知,在这种心理状态及学习方法下,他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吗?
所以说,教师应全面客观的看待这个学生。
其次,收集信息要全面客观。
要全面了解情况,要防“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苦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忧,不要仅凭一两次测验分数就做出最后的结论,甚至形成对人的偏见或成见。
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的目的是为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
因此,评价方式必须服从评价目的,通过教师的评价,要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生发展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
如四班凌建国学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咱们班除了学习不行剩下都行,我听这话后对他们说,既然你们有健康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坚忍不拔的毅力,还有什么理由说学习不行呢?
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行。
“人心齐、泰山移”,让我们共同努力,夺取最终胜利,你们有信心吗?
“行”。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响彻了整个教室,他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学习都变成主动学习。
教师评价的鼓励性可以通过言语、表情、行为等多种方式来体现,即使在运用分数这一传统方式进行评价,也可以充分发挥其鼓励作用。
比如借分一例中,对考试分数采取了特殊处理方式,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一处理方式很好的体现了评价的鼓励性原则。
三、评价要注重主体教学的评价一般只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我应为还应参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
评价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应适当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学生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其他学生及时的鼓掌,使他们被重视的感觉。
有时,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可能比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彻底更透彻,老师不能唱独角戏,要想方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来评价他人,或作自我评价,我认为这三种如果能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
四、评价要适当当前,有许多老师都较注意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借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有的老师却对学生的表扬或鼓励过高了些,或者是说对学生的评价不切合实际,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平时表现较差,学习上反映较迟钝,如果老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过高的评价,大力的表扬他,那么他反而会接受不了。
因为一个学生的行为表现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能转变过来的,所以老师应一步步来。
这样,学生则能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
学生获得的表扬,不是老师随口应付的,而是自己成绩的肯定。
这才是恰当的评价,才会对学生有真正的激励性和鞭策性五、评价要有发展性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要看到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现在的丑小鸭都可能变成以后的白天鹅。
相反,如果教师对一个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就会影响这个学生的一生。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切忌用僵化、固定的眼光来看待他们。
要看到他们的努力、看到他们每点的进步和变化,要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在评价标准掌握上,要有一定的相对性。
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功,教师能否正确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评价观。
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能正确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评价的引导下,全面素质得到均衡协调发展,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你是怎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进行的?
”、第一步先说明如何做,第二步说明开展小组讨论的好处,第三步反思补救。
“你的课堂中哪个环节体现了学生的独立思考?
”、“你画图为什么不用尺子?
”、“你描述的操作步骤学生能听懂么?
”平时喜欢看的书籍和杂志有哪些?
【参考答案】我平时的空闲时间里喜欢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和杂志,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人大附中教师王金战老师编写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王金战老师把老师形象地比作教练、导游和称赞者。
他说:
“教师是教练,要允许学生超过自己。
教师是导游,让学生更有激情和动力地向前方迈进。
教师是称赞者,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快乐地感悟到进步与成功。
”这本书在我迷茫的时候告诉我作为一名教师正确的定位,使我受益匪浅。
喜欢看的杂志有中国教育教学杂志、中学物理教学参考、读与写等,读这些杂志能够让我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能够不断地改进教学思想。
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学生是一个民族传承的希望,是一个国家继续生存、发展的灵魂所在。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提到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传授的模式,改为“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这一群体的重视,这是科学确保教学目标实现的前提。
“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
教师应当将以往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
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
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
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
“我是怎么想的?
”“为什么这么想?
”“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
”“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
”“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
”等等。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新课改下教师应具备的技能教学设计技能1、制订课程授课计划的技能清楚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种类和相互关系;
对自己所授课程在本专业总体的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有正确认识;
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授课计划和教学进度计划。
2、撰写教案的技能掌握撰写教案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容和重点、难点;
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
会编制电子教案,在课上演示和供学生在校园网上学习。
3、使用教学媒体的技能掌握常规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掌握现代教学媒体及其教学特征;
掌握教学软件、课件的编制及其使用方法。
4、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了解学生的一般方法;
熟悉教学对象的总体思想状况和知识基础;
了解教学对象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水平、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
课堂教学技能l、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
明确意图,集中注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
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导入方式;
合理控制导入时间。
2、运用教学语言的技能普通话达到测试水平的二级,能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讲课;
语调高低和语速快慢适中;
语言简练,逻辑性强;
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通俗易懂;
口头表述与体态语言相结合。
3、设疑和提问技能设问要有针对性,富有启发性;
设问措词精当,选择适当的设问时机;
设问速度适中,有必要的停顿,注意学生的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分析评价和必要的引导、总结。
4、板书技能板书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板书设计层次分明、简练、逻辑性强;
板书布局合理,字迹大小适宜,疏密得当;
板书文字书写规范,并保持适宜的书写速度;
5、讲授的技能讲授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
掌握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应用等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方法;
善于引导学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展思维能力。
6、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归纳总结要简练、概括、突出重点;
总结要使教学内容前后呼应,形成系统;
总结要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拓展、延伸和自学。
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技能l、布置作业的技能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选择作业形式,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能够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和难易程度,作业要求明确,并规定具体完成时间;
在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及时予以指导。
2、批改作业的技能选择合理的作业批改方式;
能够正确总结出学生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批与改、批与评相结合。
3、课后辅导的技能能够及时回答解决学生提出的质疑;
既进行课程内容的辅导,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评价技能l、命题技能能够准确分析、确定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
能够根据考试目的和内容确定题目的难度和题型;
掌握试题编制的一般原则。
2、评卷及分析试卷的技能掌握评卷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合理掌握评分标准,减少评分主观误差;
能够科学地分析每个考试题目的质量和考试结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能够撰写客观、科学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教学研究技能1、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掌握选择课题、制订教学研究计划的原则和方法;
掌握经验总结、调查问卷、科学观察、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教育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对教学研究资料进行统计、撰写课题总结和研究论文的方法。
2、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吸取科研成果的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态;
了解本学科和相近学科新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吸取先进的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3、信息检索技能掌握本学科的主要文献种类;
掌握图书馆书目的检索方法;
掌握用微机在因特网上收集资料的技能。
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要求详答)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应体现课程与教学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生成性。
首先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书本,要向生活经验开放,向自然开放;
不应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科学知识,应向人类的命运、人类的道德层面以及人的价值领域开放,向学科前沿开放。
其次,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这样的教学过程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2、新课程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沟通、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新课程教学观高度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
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的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与方法。
4、新课程教学观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传统的学科教学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这种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传统教学的缺陷。
改革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学科本位论的错误不在于学科本身,而在于指导思想。
学科教学依然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
这意味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1、学生是发展的人。
教师应努力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理论,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充满信心。
学生又是一个发展还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极大的责任。
2、学生是独特的人。
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入来对待,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与空间。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
要承认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坚持“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外部的影响与支持。
从法律伦理角度看,学生是责权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要求答对要点,简要叙述)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而且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的职能也更复杂化了。
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处理信息的方法。
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学生的检查、激发、指导方面,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经验或理论送上门来,然后不加思索地加以应用,而应该自己成为一个研究者。
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被动执行的做法;
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在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
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
教师的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
教师不仅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应当从专业型、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
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答对要点)1、服务。
教育服务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新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满意,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要服务得好,就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你的服务对象上,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而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尤其要尊重那些发展迟缓的学生,真心真意地看待他们,了解他们,关心、爱护、帮助他们。
同时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得到更多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2、调控。
新的教学改革实施以后,师生关系更亲切了,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但也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例如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难以集中,教学任务完不成;
新的学习方式与掌握基础知识之间难以兼顾,等等。
这种开放的教学对教师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适当地加以调控。
主要是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
而帮助则更为具体一些,如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等等。
3、反思。
新课程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4、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面对学生外,还需与周围其它教师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
教师之间要有合作意识,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培养学生。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生成材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尊重并倾听家长的意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协调一致。
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提示:
答对要点,简要叙述)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首要的任务。
我们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尊重教材,超越教材”是新的理念。
学科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思考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遵循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接受式,二是自主式。
接受式强调的是结果,自主式强调的是过程。
现代教学主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的潜能。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没有问题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
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
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
教师要问的得法,问到关键,问的有价值。
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问题应由学生自己生成,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主要是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巧妙的安排。
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挖掘课本中的问题?
答对要点,简要叙述)
(1)教会学生分解问题,分散难点,理清思路。
课程改革后,课本上的问题有些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强,往往是若干个小问题组合而成,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贴近生活,既有兴趣,又难以下手,教者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教育 理论 面试 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