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总结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92698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74.59KB
高三生物实验总结文档格式.docx
《高三生物实验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实验总结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酒精:
用于消毒、提纯DNA、叶片脱色及配制解离液
9、蔗糖:
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0、滤纸:
过滤或纸层析11、纱布、尼龙布:
过滤,遮光
12、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
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
六、一些常见的实验方法
⑴根据颜色来确定某种物质的存在:
淀粉+I2(蓝色);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
脂肪+苏丹Ⅲ(橘黄)或+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2)用荧光标记法来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同位素示踪法: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来源;
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去向;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4)获得无籽果实的方法: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花蕾期已去雄的子房,如无籽蕃茄;
诱导染色体变异,如无籽西瓜。
(5)确定某种激素功能的方法:
饲喂法,切除注射法,阉割移植法,切除口服法。
(6)确定传入、传出神经的功能:
刺激+观察效应器的反应或测定神经上的电位变化。
(7)植物杂交的方法
雌雄同花:
花蕾期去雄+套袋+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雌雄异花:
花蕾期雌花套袋+开花期人工授粉+套袋
(8)确定某一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测交;
该显性个体自交。
(9)确定某一性状为显性性状或隐性性状的方法:
①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的杂交②自交,观察后代是否有性状分离
(10)确定某一个体是否具有抗性基因的方法:
确定小麦是否具有抗锈病基因,用锈病菌去侵染,一段时间后,观察有无锈斑出现。
(11)育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
人工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
细胞工程育种;
多倍体育种等。
(12)测定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13)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瓶必须透明,且封闭
(14)测定细菌的数目---显微计数
七、实验技术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适用于观察生物的微观结构,如细胞的结构,包括光镜下可看到的各种细胞器。
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技术:
适用于显微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或涂片。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等。
3、研磨和过滤技术:
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
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研磨剂〈常用SiO2〉、提取液及其他必要物质,充分研磨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滤渣,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
4、解离技术:
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5、恒温技术:
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
根据题目要求选用。
6、纸层析技术:
适用于溶液中物质分离。
重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分离。
7、根尖培养技术:
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
二、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
第一步:
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
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
“生长一致的”,“年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
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
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二步:
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
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
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三步:
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四步: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
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
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
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
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
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
三、教材中实验总结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实验原理:
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
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方法步骤:
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第二步:
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第三步:
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
问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
为什么?
(提示:
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
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
问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微调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第四步:
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实验材料用具: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蚕豆叶表皮,洋葱表皮,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0.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实验方法步骤: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载玻片要洁净,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消毒为防止感染,
漱口避免取材失败
固定装片
水解
1.在小烧杯中加入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2.30℃水浴保温5min。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冲冼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染色
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多余的水分;
2.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2滴染色5min;
3.吸去多余的染色4.盖上盖玻片。
观察
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使观察效果最佳
实验结果
细胞核区域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染成红色。
实验结论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择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②常用的观察材料由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为避免原有颜色的干扰,不可使用紫色表皮细胞)
2.取材要点①取口腔上皮细胞之前,应先漱口,以避免装片中出现太多的杂质;
②取洋葱表皮细胞时,尽量避免材料上带有叶肉组织细胞。
3.冲洗载玻片时水的流速要尽量慢,切忌直接用水龙头冲洗。
4.安全要点①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时,不要只集中于材料处,而应将载玻片在火焰上来回移动,使载玻片均匀受热,以免破裂;
②烘烤后的载玻片不要马上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最好先自然冷却1分钟。
5.换用高倍镜观察材料时,只能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切不可动粗准焦螺旋。
(三)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①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水浴加热)
②脂肪小颗粒+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小颗粒。
(要显微镜观察)
③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实验材料:
1.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
2.脂肪的鉴定实验:
选择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浸泡3h~4h)。
3.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
实验步骤:
1、还原性糖的鉴定:
(1)还原性糖:
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
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
(2)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OH溶液,乙液:
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
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4)结论: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
(1)步骤:
取材:
花生种子(浸泡3-4h),将子叶削成薄片
制作切片:
(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
(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
(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
(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2)结论:
细胞中的圆形脂肪小颗粒已经被染成橘黄色。
(3)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脂肪的鉴定实验:
②该试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得只含有单层细胞理想薄片。
③滴苏丹Ⅲ染液染液染色2-3min,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细胞的其他部分被染色。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NaOH溶液,B液:
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
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3)结论: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4)实验成功的要点:
①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可用浸泡1d~2d的黄豆种子(或用豆浆、或用鸡蛋蛋白稀释液)。
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一定要先加入A液(即0.1g/ml的NaOH溶液),再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即0.01g/ml的CuSO4溶液)。
(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分布。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
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
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
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
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步骤
注意问题
分析
1.制片。
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片中的叶片不能放干了,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2.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3.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用牙签取碎屑→盖盖玻片
5.观察线粒体
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讨论:
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
答:
不是。
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1.说明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2.尝试模拟实验的方法
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
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
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特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物膜的透性。
1.取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在漏斗口处封上一层玻璃纸。
2.在A漏斗中注入硫酸铜溶液,B漏斗中注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少许红墨水,使其略呈红色。
3.将两个漏斗分别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两漏斗的液面处做标记
4.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烧杯中蒸馏水颜色的变化及长颈漏斗的液面变化,并将观察到的结果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六)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实验原理: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
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
蔗糖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选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紫色较深的部位,用刀片划一个0.7cm见方的小块,用镊子尖插入平行于根侧的一个边,紧紧捏住这侧整个边缘部分,然后稍用力慢慢撕取,将捏住的较厚的部分表皮用刀片切去,剩余部分展平于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即制成临时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用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还可以看到原生质层紧紧地贴着细胞壁。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蔗糖溶液中。
用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中央液泡逐渐变小,原生质层逐渐与细胞壁分离开来。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盖玻片下面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就浸润在清水中。
用高倍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中的中央液泡逐渐胀大,原生质层又逐渐贴着细胞壁。
结论: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细胞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实验应用
用途
实验设计
结论
单一变量
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成熟植物细胞+分离剂,镜检观察细胞形态
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证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
植物细胞的结构特性
判断细胞死活
待测细胞+一定浓度的分离剂,镜检观察细胞形态
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说明细胞是活细胞。
细胞的生活状态
测定细胞液浓度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镜检观察细胞形态
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分离和刚发生分离的浓度之间。
不同浓度的分离剂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分离剂,镜检观察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时间
先发生质壁分离的和分离明显的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
不同植物细胞
(七)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
1.探究不同温度和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实例1: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步骤
注意问题
解释
取4支洁净试管,编号,分别加入2mLH2O2溶液
不让H2O2接触皮肤
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
将2号试管放在90oC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与1号对照
向3号、4号试管内分别滴入2滴FeCl3溶液和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气泡产生情况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
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
肝脏要制成研磨液
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
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
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2-3min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3号和4号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复燃情况
放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不要插到气泡中
现象:
4号试管产生气泡多,冒泡时间短,卫生香猛烈复燃,3号试管产生气泡少,冒泡时间长,卫生香几乎无变化
避免卫生香因潮湿而熄灭
实例2: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中间产物遇碘后,会呈现红褐色或红棕色。
)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
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oC
操作
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
另取3支试管,编上号,然后分别注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将装有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试管分成3组,分别放入热水(约60oC)、沸水和冰块中,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不能只用不同温度处理淀粉溶液或酶溶液
防止混合时,由于两种溶液的温度不同而使混合后温度发生变化,反应温度不是操作者所要控制的温度,影响实验结果。
分别将淀粉酶溶液注入相同温度下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维持各自的温度5min
保持各自温度时间不能太短
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需要一定时间
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1-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这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并记录
碘液不能滴加太多
防止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用表格的形式显示实验步骤
号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试管
A
B
C
a
b
c
1
可溶性淀粉溶液
2mL
/
新鲜淀粉酶溶液
1mL
2
保温5min
60oC
100oC
0oC
3
将a液加入到A试管,b液加入到B试管,c液加入到C试管中,摇匀
4
5
滴入碘液,摇匀
2滴
6
观察现象并记录
实例3: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用表格开式显示实验步骤:
(注意操作顺序不能错)
序号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注入蒸馏水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注入盐酸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60oC水浴保温5min
7
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8
水浴加热煮沸1min
9
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
(八)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尝试用过滤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纸层析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以及各自所呈现的颜色。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实验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