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0090253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58KB
关于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涵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来,可以看到,不仅关于监狱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开始于趋向于成熟和规范,而且一些监狱部门在开展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丰硕成果。
如广东省佛山监狱、山西省太原第一监狱、北京市延庆监狱、xx省微湖监狱、江苏省苏州监狱等,都以其特色鲜明的文化建设成果,在行业内甚至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同。
这些都表明,随着监狱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的逐步深入推进,对监狱文化建设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探索、成长阶段,逐步过渡到今天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阶段。
开展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一、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涵分析
(一)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概念和内容
研究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首先应对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界定。
依据国家标准GB3935.l-83标准化基本术语第一部分的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而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由此可见,标准和标准化的实质,就是对事物和概念的统一。
按照这一定义,所谓监狱文化标准,就是在监狱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监狱文化的主管机构,对相关文化行为、文化现象、文化术语、文化概念等所作的统一和规范,而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就是对监狱文化标准的系统化构建,是对一系列的文化标准,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的建设、整理和推进。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内容,参照文化部《文化标准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相关条款[2],应该包括: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具体原则,文化标准管理机制、组织建设、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各类文化设施、文化场所、文化术语的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关的文化建设保障措施等。
通过对上述内容和项目的整理、规范和完善,以确保监狱文化活动能够达到最大限度地推动和促进监狱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和效果。
按照一般文化层次论的观点,整个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可以从内到外的分为精神文化标准、制度文化标准、行为文化标准、物态文化标准四个层面。
(二)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我国监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主义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执法机构,因此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期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推动监狱文化建设和监狱整体建设为目标,从建设、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不断创新监狱文化标准管理机制,完善监狱文化标准体系,为推进监狱整体工作科学有序开展、发挥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的核心职能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其基本职能是“正确执行刑罚,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和减少犯罪”[3],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监狱文化是国家法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监狱核心职能属性的重要体现。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安全、法治、以监狱为主导、凸显监狱惩罚和改造属性”的基本原则。
1.坚持安全的原则。
安全是监狱工作的永恒话题,也是监狱文化建设的内在应有之义。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维护监狱安全为目标。
整个文化标准体系的设立、制定、规范、完善,都必须紧密围绕安全的目标展开,在对相关文化资源的筛选、文化内容的审查、文化标准的确立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目标。
2.坚持法治的原则。
法治是监狱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监狱文化的首要特征。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崇尚法治精神,坚持法律至上、规则至上的思维理念,倡导“重程序、重事实、重证据”的现代执法意识,将法治作为“认识事物、判断是非、解决问题”[4]的最高标准,作为指导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根本依据。
3.坚持监狱主导的原则。
文化标准化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对监狱文化建设来说,这一原则尤为重要。
由于罪犯对“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存在认知偏差”[5],同时民警和罪犯之间存在客观的天然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对立,因此监狱文化建设不可能像一般社会文化活动那样具备相对良好的和谐状态,为打破这种不和谐所导致的文化传导障碍,监狱部门必须充分发挥在文化建设上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才能确保整个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和有效落实。
4.坚持凸显监狱惩罚和改造属性的原则。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服务于监狱核心工作,应当凸显监狱惩罚与改造罪犯的核心职能属性。
在惩罚属性上,要着重体现对罪犯自由的限制,如监狱围墙、电网、隔离网、电子监控的设计标准,以及罪犯一日生活流程和行为规范等,都要着重凸显其严格、规范、不可逾越的特点。
在改造属性上,要着重体现对罪犯思想行为的矫治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如各种现代化的教育矫治设施、习艺车间、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等,都应当被列为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重点。
二、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实现路径分析
当前的监狱文化建设,正处于从粗放到规范、从分散到统一、从初级到中高级转型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有充分借助国家文化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契机,积极推进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监狱文化标准数量少、水平低、适用性较差、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实现监狱文化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才能推动监狱文化建设工作的更好发展。
(一)根据国家文化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和完善监狱文化标准和文化术语
监狱文化标准和文化术语,应当实现在整个监狱系统内的统一和规范,并与国家文化标准和文化术语保持一致,才能实现监狱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目前监狱已有的文化标准和术语,只有涉及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层面的部分法律法规(如《监狱法》、《监狱人民警察六条禁令》、《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以及涉及物态文化层面的《监狱建设标准》等,比较符合国家文化标准化建设要求。
但即使是这些标准和规范,也存在明显的滞后和不完善。
对此,监狱一方面应紧跟国家文化标准化建设进程,借鉴社会文化标准建设成果,积极探索、引进、制定、补充和完善监狱文化标准项目。
在监狱文化服务标准、安全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基础标准等各方面,都要实现与国家文化标准的一致和衔接。
如《文化领域现行国家标准清单》第3项、第11项、第12项中“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文化馆服务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标准”(标准号为:
GB/T28220-2011、GB/T
32939-2016、GB/T
32940-2016),以及《文化领域现行行业标准清单》第5项、第62项中“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社区图书馆服务规范”[6](标准号为:
WH0502-96、WH/T73-2016)等内容,就可以作为建设监狱文化馆、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场所的重要参考和借鉴。
通过明确相关文化场所的服务时间和对象、设施设备、引导标识、环境配置,以及文化工作人员的数量、配置、上岗资格、培训制度等,确保监狱文化供给水平和文化建设标准的进一步提升和规范。
另一方面,要重点推进监狱文化术语的规范化建设。
当前监狱系统内部通行的一些文化术语,很多是在监狱长期封闭落后的环境下遗留的产物,有的还带有浓厚的监狱亚文化色彩,这不但不利于罪犯的行为矫治和教育改造,而且在无形中阻碍了监狱与社会的沟通交流,影响了监狱形象,制约了监狱发展。
因此,规范监狱文化术语,看似一件小事,却是影响监狱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不仅有利于预防和消解监狱亚文化的不良影响,引导罪犯更加顺利地回归和融入社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和规范监狱民警的现代执法意识和执法行为,进一步推动监狱工作的现代化、社会化步伐,实现监狱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监狱必须着力推进文化术语的规范化,结合国家《文化服务术语》、《文化设施通用术语》等相关标准,在监狱工作的各个环节广泛推广、引进和使用中国传统文化术语、现代科技词汇等普遍通行的文化术语,进一步促进监狱文化建设标准的统一和规范。
(二)推动监狱文化标准的系统化构建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是对整个监狱文化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着眼全局,整体推进,实现系统化构建。
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具有多重性、复合性的特点,监狱文化标准的系统化构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静态的方面看,监狱文化标准体系是由不同层面的文化标准构成的有机体,从内到外分为监狱“精神文化标准、制度文化标准、行为文化标准、物态文化标准”四个层面。
在精神文化层面,要尽快总结、提炼在全国通行的监狱精神,为构建监狱文化标准体系指明目标和方向。
在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层面,应尽快完善《监狱法》及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构建完整的监狱制度体系,确立标准化的监狱行为规范。
在物态文化方面,要以修订和完善《监狱建设标准》为基础,实现监狱软硬件设施、安保、办公、后勤、绿化、环境标识等标准的相对统一和规范,确保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系统推进。
从动态的方面看,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是推动监狱文化实现标准化、系统化发展的完整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
包括相关组织机构和职责的确立、标准的立项、标准的制订与修订、标准的推广宣传、实施与监督、标准化建设的工作经费、人员保障等,都是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必不可缺的内容和环节。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在司法部监狱管理局或相关职能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监狱文化标准的立项审批、制定实施、监督指导协调,并为各地监狱部门开展文化标准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人员和政策支持。
从系统的多重性、复合性特点看,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是整个监狱文化建设体系的有机部分,也是国家文化标准化建设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它要充分服从和服务于监狱文化建设和国家文化标准化建设的大局,应纳入监狱建设发展和国家文化标准化建设的统一规划当中。
监狱整体的队伍建设、法治建设,监狱布局调整、职能优化,以及国家刑事政策调整和司法体制改革,都是影响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因素。
监狱应不断完善和健全包括组织领导机制、政策协调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激励引导机制在内的监狱文化综合发展机制,为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有力的体制和制度保障。
(三)准确把握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运行规律和内在要求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作为整个监狱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即具有一般社会文化活动的基本属性,又因监狱特殊的条件背景、行业特点而表现出自身独有的规律特点。
一般社会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历史性、发展性、非强制性、不易量化性,以及监狱文化活动的相对封闭性、相对稳定性、自上而下单向的传导性、不同文化主体(民警和罪犯)之间的不可调和性等特点,都是我们开展监狱文化标准化建设必须着重关注的。
在实践中,只有充分遵循监狱文化活动的这些规律特点,实现监狱文化建设标准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稳定性与动态性、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才能确保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科学、规范、有序推进。
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标准是对事物的统一和规范。
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目的就是为监狱文化活动提供一套统一的目标、规范和依据,所以整个监狱文化建设标准应当具备内在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但在保证标准一致性的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尊重文化发展规律,坚持标准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因为不同地区、部门、领域的监狱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需求和侧重,不可能一概而论。
有的文化适合普遍推广,有的文化适合小圈子学习,有的文化只适合个人研读;
有的文化如监狱文体活动需要持续的投入和支持,有的文化如传统经典和专业研究却无需甚至要避免过多的外来干预。
对此监狱必须分门别类,区别对待。
只有坚持在统一的文化标准下,尊重和满足不同文化标准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才能确保监狱文化的发展活力,体现不同监狱文化的精神特质。
因此监狱文化标准的制定,不能过于具体、过去僵化、过于狭隘,而应当在保持整体相对一致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灵活性和可伸缩性。
坚持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
标准一旦形成,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要能够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对监狱文化建设活动发挥指导和统领作用,这也是制定监狱文化标准的基本意义之所在。
但标准的稳定性并不表明标准就是绝对一成不变的,监狱文化标准必须根据监狱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形势和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完善。
当然,这种调整一定要避免随意性,要遵循“广泛调研、充分论证、逐层报批”的原则,才能防止标准的一致性和权威性受到影响、干扰和侵蚀。
从实际情况看,监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四个层面的文化标准,从内到外其稳定性越来越差,而灵活性、可调整性越来越强,因此监狱文化标准的调整和完善,应首先着眼于物态文化和行为文化标准,对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标准,则应尽量保持其稳定性。
坚持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
监狱文化建设的外在标准,比如文化组织机构、人员、经费,文化活动的时间、场地、次数,相关文化术语的分类、条款、数目等,都是客观的、具体的、可量化的。
通过形成和构建客观、具体的文化建设标准、有利于监狱文化标准化建设的规范制定和顺利推进。
但仅仅具有客观的外在标准,无法涵盖整个监狱文化标准体系的全部内涵,甚至会导致巨大的实践偏差。
因为文化活动是涉及人的精神、情感、思想、态度、利益考量、价值判断等问题的复杂活动,包含各种不可量化、不可计算、不可控制的精神心理因素,因此监狱文化标准的形成和建立,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意识,要有科学的价值观作指引,才能确保整个监狱文化活动的正确走向。
我国监狱文化建设,只有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积极提炼和构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监狱精神,才能指导监狱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正确开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监狱 文化 标准 体系 建设 内涵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