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集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8709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78.71KB
案例分析集Word下载.docx
《案例分析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分析集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8
86
85
收入贸易条件
101.7
130.9
133
140.7
156.4
161.3
189.9
217.6
225.5
资料来源:
中国商务部政策研究室,
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答案提示:
1、
(1)适用理论:
所谓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约翰.穆勒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目的,将贸易条件分为:
商品贸易条件或净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N=Px/Pm*100;
1)收入贸易条件,其认为一国外贸效益不仅取决于进出口商品价格,还取决于出口数量的变动。
计算公式:
I=Px/Pm*Qx*100;
2)单因素贸易条件,其认为构成贸易环境的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动都会直接影响一国的外贸效益,因此,还须考虑单一贸易因素变动对外贸效益的影响。
计算公式为:
S=Px/Pm*Z/100;
3)多因素贸易条件,其认为构成贸易环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相互交织和影响的,要素间存在联动效应,即单一因素的变动,往往会导致其他因素亦发生变化,从而对外贸效益产生复杂影响。
因此,必须考虑多因素对外贸效益的影响。
D=Px/Pm*Z1*Z2*…*Zn*100。
(2)案情分析:
表格显示,1995-1997年期间,,中国的净贸易条件逐渐得到改善。
但自1997年以来,中国净贸易条件指数不断减小,表明中国净贸易条件处于恶化中,相对而言,中国收入贸易条件却趋于改善。
该现象表明目前中国外贸出口额和贸易顺差的增大,主要得益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剧增,而非出口商品质量的提升,即近年来中国外贸依然属于“以量取胜”,而非“以质取胜”,中国目前仅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
(3)案例启示:
中国的外贸发展,特别是出口贸易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已成为菈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
但中国出口额的增加主要依赖于出口数量的激增,出口商品价格却没有相应提升,可能与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价值附加值低密切相关。
。
因此,中国在外贸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贯彻“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和优化,提升中国外贸效益,加速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的进程。
第三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案情介绍:
(1)全球咨询公司PAC集团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通用、丰田、福特等3家顶级制造商的商的在华零配件采购额将比预期减少80亿美元,到2010年,将总共减少160亿美元,本土零部件制造商赖以生存的低成本比较优势正急速丧失,汽车零部件中国造遭遇边缘化危机。
(2)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超过2/3的企业低于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其平均利润率只0.61%,总亏损额接近100亿元,此归因于“中国大部分服装企业都是生产型企业,没有一个强大的品牌设计规划。
这也就意味着在外贸产业链中,订单客户始终是把中国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
试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1)适用理论:
大卫·
李嘉图比较优势论认为,国家间应按照“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弊相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但须注意,比较优势具有动态性,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要素禀赋变化、技术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一国原本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能会逐渐丧失,但亦会在某些新的产业和商品上创立比较优势。
因此,各国必须动态化本国比较优势,以保持贸易发展、贸易利得和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
案例显示,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税收政策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劳动法》出台、环保新规及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物流成本上升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一些中国产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成本提高16%,中国零部件的制造成本不再低廉,特别是一些低附加值产品以及对物料、人工等原材料消耗较大的产品,是竞争力丧失最为明显的两大类产品。
此症说明,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中国日益缺乏能达到质量要求且价格低廉的本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即中国汽车零部件比较优势正逐渐丧失。
(2)案例启示:
在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一国应根据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决定其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即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如此可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贸易,节约社会劳动,增进社会福利。
但在依据比较优势时,必须注意比较优势的动态性,而不能单纯地依赖现有的比较优势,进而陷入比较优势刚性陷阱,削弱甚至阻碍对外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
而应通过自主创新、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干中;
中学”、技术引进、利用FDI、品牌创建等不断树立新的比较优势,保证比较优势的动态化和可持续性。
第四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案情介绍:
自从石油输出口国组织成立以来,其就通过控制和调整出口提供曲线,调整国际原油价格,以改善其贸易条件。
为应对日益高涨的国际原油价格,2006年12月16日,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45.2%的中国、印度、美国、日本以及韩国五国能源部长聚会北京,声明将加强战略石油储备合作,促进全球能源安全。
与此同时,欧佩克马上将会进行其30年来的首次扩军-2007年1月1日安哥拉将会加入欧佩克,使得石油产量已占世界40%份额的欧佩克的产油量份额在全球又上升1.6%。
由此,面对全球石油定价权的争夺已经日趋激烈,而全球能源定价秩序面临新一轮的调整。
请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1)适用理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认为,国际贸易量和国际贸易价格由两国的相互需求曲线决定(在世界只存在两个国家的假设条件下,一国的进口需求曲线就是另一国的出口提供曲线)线)。
相互需求论可用下图相互需求论模型分析表示。
(2)案情分析如图3.10所示,当A国出口提供曲线和B国出口提供相交,交,决定国际均衡交换比例P。
,此时A国出口x。
单位x产品,进口Ye单位y产品。
当A国调整进口需求,使进口需求萎缩,将导致B国出口提供曲线左移至B‘,并与A国出口提供曲线相交于F‘,决定新的国际交换比例Pe*,此时A国出口Xe*单位X产品,进口Y‘,单位y产品。
由此,A国出口相对价格提高,贸易条件改善,贸易效益提高。
案例中的石油消费国组织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旨在控制世界市场石油供应量和需求量,从而使出口提供曲线(进口需求曲线)向有利于本组织的方向运行,以提高各自的出口相对价格,改善其贸易条件,增进其贸易效益。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在重视“出口创汇”、忽视出口效益的外贸政策的指导下,出口额虽频频攀高,但却面临贸易条件日益恶化、出口效益低下的困境。
因此,中国必须根据产品特性、国际市场发展趋势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通过相应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数量、速度等,以谋求改善贸易条件,提高贸易效益。
第五章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案情介绍:
据相关报道,2006年10月19日明基表示,明基西门子在阿根廷、巴拉圭与乌拉圭的分公司都将在11月后停止经营,智利分公司的运营也可能停止。
明基副总裁游可用表示,南美洲各分公司继续经营与否,需视各分公司财务报表而定。
9月28日,明基宣布不再为总部位于莫尼黑的明基移动通讯提供资金,同时将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
2006年11月2日,百年老店飞利浦把手机业务卖给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CEC),并宣称其不再经营手机业务,而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高利润的行业。
但同时,手机跨国大佬们却纷纷研发新的手机或功能,如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跨国手机厂商们做的就是重新定位3G手机——诺基亚把3G手机定位为移动商务解决方案的核心,摩托罗拉视3G手机为“无缝联接”的载体,索爱则希望3G手机成为多媒体智能终端。
在3G时代,给终端厂商带来的利润的将是更多整合的功能。
(1)适用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创新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要投入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
在创新期,需要投入大量研发与开发费用,故此阶段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价格也很高,只能在发达国家生产和消费;
在成长期,国外开始对产品产生需求,产量迅速提高,但模仿国还不能生产,市场由创新国垄断;
在成熟期,生产技术定型,开始大规模生产,模仿国也开始生产;
只需流水线上的简单劳动力即可完成生产,技术优势让位成本优势,模仿国凭借低廉劳动力成本,生产激增,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以低价出口,创新国产量下降,生产向模仿国转移;
衰退期,模仿国生产持续扩张,开始向创新国低价出口,创新国生产大幅下降直至完全停止,创新国致力于更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2)案情分析在国际市场上,手机产业已经是高度成熟的行业,其已属于普通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故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是否拥有丰富的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故手机的竞争优势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
此外,由于手机生产技术的高度成熟化,使得手机产业的进入门槛降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从而带来残酷的竞争和利润率的不断下降。
因此,面对已失去竞争优势且利润率低下的手机产业,跨国公司纷纷退出,并转向技术更高、利润更丰厚的新产品的研发。
(3)案例启示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面对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技术优势缺乏的现实国情,需要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积极实施技术和产品引进,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技术应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原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
根据产品一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原则,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及产品更新换代趋势,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否则将永远都只能处在国际分工的低端,只能获得微薄且不稳定的国际贸易利得。
第六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5、案情介绍:
荷兰20世纪50年代发现海岸线蕴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发展咸以出口天然气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逐步萎缩。
资源带来的财富使荷兰国内创新动力萎缩.国內内其他部门失去国际竞力。
至20世纪80年代初,荷兰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理论进行评析。
(1)适用理论该案例所揭示的是荷兰病问题。
所谓荷兰病是指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
经济学家常用来警示经济和发展对某种相对丰富资源过分依赖的危险性。
(2)案情分析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果长期一成不变地依赖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来发展外向型经济,忽视应有的产业升级,可能最终导致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虽然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合理,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该案例说明了即一国除关注静态比较优势外,更应注重动态比较优势。
(3)案例启示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外贸发展的过程中,不应单纯地依赖既有的静态比较优势,而应根据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保护和扶持重点产业的发展,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如利用新的国际分工和经济格局,从发达国家引进资本和技术,利用国际资源,充分发挥“干中学”效应,开拓国际市场,使产业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进而转向出口替代,使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和高度化,追求动态化比较优势。
第七章国际贸易政策
6、案情介绍:
纵观中国外贸体制的变迁,大致可划分为六个时期。
①1949-1956年,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家确定“独立自主、集中统一”的外贸工作原则和方针,使中国社会主义的对外贸易走上集中统一领导和管理的道路。
②1957-1978年,在对私营企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进出口业务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垄断经营,并严格按照国家计划进行。
出口实行收购制,进口实行拔交制,盈亏由国家统负,从而结束了不同所有制企业并存经营的对外贸易的格局,建立起高度集中统一、政企不分的外贸体制。
③1979-1987年放权阶段:
改革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增设对外贸易口岸,下放外贸经营权,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体制;
完善外贸管理,重新实行进出口许可证制度,建立外贸经营权审批制;
探索促进工贸(技贸、农贸)结合的途径;
鼓励出口,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等。
在外贸管理上,实行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政策、统一规划,中央和省分级管理。
④1988-1990年推行承包经营制阶段:
在全行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核定地方和外贸总公司的出口收汇、上缴外汇和经济效益指标;
,各专业外贸总公司与大部分省市外贸专业分公司脱钧;
国家开始运用价格、汇率、利率、、退税、出口信贷等经济手段调控对外贸易。
⑤1991-1993年深化改革阶段:
取消补贴,大力推行外贸企业自负盈亏;
调整和改革汇率机制、统一外汇留成,创造平等竞争环境;
取消对外贸出口的财政补贴,彻底打破实行多年的“大锅饭”机制,使外贸企业开始走上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道路。
⑥1994年至今的综合配套改革阶段:
按照中共十四大确定方针,实行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贸结合和推行代理制。
外贸宏观调控体系和经营机制逐步完善,外经贸协调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试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对中国外贸体制改革历程进行评价。
国际贸易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施的政策,是运用国际贸易理论指导国际贸易实践的杠杆和中介:
国际贸易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其制定要受到如下因素的影响:
本国的经济结构和竞争优势、本国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国与别国在经济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本国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与贸易制度中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各国政府领导人或政策决策者的经济思想和贸易理论。
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各国会选择不同的贸易政策,即各国的贸易政策实际都属于选择型贸易政策。
案例所示,从1950年中国外贸体制建立以来,中国外贸体制历经6次改革,即是选择性贸易政策的体现。
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国内经济结构、国内物价和就业状况、国际贸易环境、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本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等因素的变化,中国应该适时更新贸易政策,做到与[时俱进,而不能故步自封。
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中国亦应该选择相对稳定而完善的成熟型贸易政策。
第八章关税
7、案情介绍:
根据WTO有关协议,到2006年7月1日,汽车行业的税率将探底,整车进口关税税率为25%,零部件关税税率整体达到10%。
但《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规定:
所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凡构成整车特征的(即进口零部件价值占整车价值比例超过60%),必须按整车适用税率征税。
在《管理办法》出台后,进口发动机的关税越来越高,再加上国内车市竞争趋于白热化,整车厂家都在努力提高国产化率以降低成本,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成为必然趋势。
(1)适用理论关税结构又称关税税率结构,是指一国关税税则中各类商品关税税率之间高低的相互关系,即关税税率随产品加工程度的逐渐深化而不断提高——制成品税率>
中间品税率>
初级品税率。
由于关税结构为从上游产品向下游产品税率逐渐升高的梯形结构,有效保护结构上的梯形差距更为扩大,即高关税率产品的有效保护程度更高,低税率的初级产品往往处于负保护状态,从而能够促进国内相关制造业的发展和国产化程度。
(2)案情分析
中国对整车征收25%的进口税率,而对零部件征收10%的税率。
但为防止生产商最大限度的进口零部件,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汽车的国产化程度,推动国内汽车业的发展,中国政府进一步规定,如果零部件价值占整车价值比例超过60%,必须按整车试用税率(25%)征税。
(3)案例启示
从关税对国内产业保护的有效程度考虑,生产者更注重有效保护率,因为有效关税保护率表明关税对与进口商品竞争的国内产品提供的的保护程度。
因此,中国在制定关税时,必须考虑关税结构和关税升级效应,即保证关税随着产品加工程度的深化而不断提高。
第九章关税的经济效应
8、案情介绍:
俄罗斯从2006年12月1日起下调石油出口关税24%,分别将轻质油和重质油的关税分别由172.4美元/吨和92.9美元/吨下调为134美元/吨和72.2年美元/吨。
但中国却从2007年7月1日起,对天然石墨、稀土金属、精炼铅、氧化镝、氧化铽及部分有色金属废碎料等产品开征10%的出口关税;
对偏钨酸铵、氧化钼、钼酸铵、钼酸钠、菱镁矿、烧镁等产品开征5%一15%的出口关税,并将镍、铬、钨、锰、钼和稀土金属等金属原矿的出口关税由目前的的10%提高至15%;
将煤焦油、部分铁合金、未锻轧锌、萤石、非针叶木木片的出口关税由目前的5%-10%提高至10%-15%。
出口关税效应分析表明,因不能影响世界市场价格而缺乏贸易条件改善效应,出口小国征收出口关税将给本国带来福利净损失;
但因能提高世界市场价格而导致贸易条件改善效应,出口大国征收出口关税对本国的福利影响不确定,但存在最优出口关税而使得本国出口关税福利效应最大化。
本案中,俄罗斯在世界石油供给市场上属于“小国”,故其应该实行自由贸易,降低甚至消除出口关税,以改进本国福利水平;
中国在诸多稀有金属上属于“大国”,能通过实施“最优”出口关税而改进本国福利水平。
一国在制定进出口贸易政策时,不能简单实施“一刀切”,而应根据商品的不同特点(如市场占有率、出口供给弹性、进口需求弹性、国外贸易报复可能性等)选择“最优”贸易政策,以实现本国福利效应最大化。
第十章非关税壁垒
9、案情介绍:
2006年7月1日,欧盟环保令(ROHS指令)正式强制实施,即含铅等6种有害物质的机电产品将不能在欧盟市场上销售,违例者须负法律责任。
该法令将导致家电企业成本提高6%-7%。
此对强调品牌、实行高价策略的外资企业影响不大,但对强调“性价比”的中国家电产品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试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1)适用理论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那些为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指进出口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其具有内容更具合理性、形式更具合法性、保护对象更具广泛性、保护方式更具隐蔽性和保护效果更具歧视性等特点。
(2)案情分析欧盟环保令禁止含有铅等6种有害物质的机电产品不能向欧盟市场出口。
虽然该规定表面不具有歧视性,但由于中国、欧盟;
美国、日本等国技术水平和技术标准的差异,使得其对中国家电产品造成歧视性的打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欧盟国内机电产业和市场的目的。
(3)案例启示20世纪70年代,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成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此,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针对其歧视性和保护的隐蔽性,必须在国际贸易规则的谈判和制订中据理力争,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针对其内容的合理性,必须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制定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特别是对中国外贸影响严重的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标准、玩具的安全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包装的可回收性指标等。
10、案情介绍:
美国FCC(FederalCommunicationsCommission),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出口到美国市场的电视必须是数字电视,并且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先进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而要达到ATSC标准的相关技术规范,就不得不用ATSC会员企业的相关专利,从而使得中国彩电成本提高,竞争力下降。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及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等,主要是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提高对进口商品的技术要求,以达到限制商品自由进入本国市场的目的。
案例中美国FCC规定,出口到美国市场的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符合先进制式委员会(ATSC)标准的技术规范,使得中国厂商须额外支付专利费,使得其彩电成本和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对美国的出口量下降,达到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市场的目的。
20世纪70年代,技术性壁垒逐渐成为非关税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成为发达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之一。
对此,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中国必须有清醒认识,努力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应针对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特点,适度的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保护国内产业。
第十一章鼓励出口措施
11、案情介绍:
由于螺旋藻生长条件极为苛刻,全世界的主产地仅有三处:
非洲查德湖(LakeChad)、墨西哥以及中国云南的程海湖。
1995年,绿A公司投入4.8亿元在云南程海湖建造目前全球最大的螺旋藻生产基地,年总产量达到1000吨,占全球产量的50%。
但螺旋藻的行业非常混乱,大大小小100多家企业,由于恶性竞争,价格下滑很快,最高时曾达到20万/吨,至2006年底最高只能买到7万/吨,甚至有些企业仅仅卖到2万/吨。
由此,绿A集团策划成立螺旋藻行业的战略联盟,控制出口数量和进度,进而掌握了价格的主导权。
出口限制是指国家控制出口商品的数量、金额和输往国别的管理制度,是一国外交和对外经济政策在出口贸易中的体现,限制的商品通常是战略物质和先进技术、国内短缺物质、文物和古董、“自动”限制出口的商品等。
案例所反映的就是一种出口限制措施——出口配额。
所谓出口配额是指政府出于某种目的和需要而控制商品的出口数量和金额。
案例中的绿A公司就是为防止由于价格恶性竞争而引发的螺旋藻出口行业利润外流的问题,通过实施出口配额,已通过控制出口数量、金额和进度而达到保护国内生产企业利益和行业发展的目的。
作为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必须对某些国内稀缺、国际市场份额相对加大的产品,特别是不可再生稀缺性资源实施战略性出口限制政策,以限制某些短缺及重要物资的外流,保护国内经济资源,促进国内加工工业的发展。
12、案情介绍: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促进措施,在国际上已有百年历史。
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发展具有作用,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刘永信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表示:
自公司成立5年来,累计支持对东盟出口和投资额达600多亿美元,为中国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提供更多的服务,有力地推动对东盟市场的开阔。
出口信用保险是政府为鼓励企业扩大出口、保障企业出口收汇安全而开设的政策性保险,是各国政府以国家财政为后盾,为企业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提供风险保障的一项特殊的政策性支持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一国政府支持本国企业出口的方式之一。
案例显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成立及其业务的开展,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案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