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86526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34KB
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x
《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观念好比是“鱼”,思维方式好比是“渔”;
就事论事不重要,引发思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才重要。
在教育教学上,就是所谓“交书”和“教书”的关系。
因此,落后陈旧的思维方式必然导致过时的、错误的思想观念,而先进的思想观念必须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作支撑。
从这个角度讲,思维方式的转变比思想观念的转变更重要。
二、要转变思想观念必须先转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思想观念一旦形成,就具有某种稳定性特征,特别是那些被具体实践活动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思想观念,更具有稳定性、惯性、隋性和保守性的特征。
在绝大多数人那里,那些来自科学和哲学等精神生产领域的知识和思想观念,往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理所当然的常识,被捧为圭臬而不被人们反思(例如科举制度延用近两千年而不变…)。
在现代社会,“科学和艺术的成果不断流入并丰富了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
从而使这些成果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日常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卢卡奇,匈牙利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但是,这些成果往往会失去科学和哲学的反思性和批判性,开始“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特性”,并“变成行动的直接准绳”。
人们往往容易对这些思想观念形成某种特殊的信任感和依赖感,甚至是非反思的、盲目的信仰,即使是面对无法解释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甚至新的实践已经清楚无误地证明这些思想观念是错误的时候,人们也并不情愿否定原有的思想观念。
这种情形不仅普遍存在于普通民众之中,也在相当程度上存在于高级知识分子阶层和领导干部阶层。
在这种情况下,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很困难的,正因为这种困难,正因为其顽固性,才更说明转变的必要性,更需要广泛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目的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思想观念的稳定性、惰性和保守性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保守的思维方式的惰性。
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在更深层次上是不同思维方式的冲突,我们提出要转变思想观念,在表面上是新思想观念对传统思想观念的破除和突破,而在深层次上是新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对保守封闭的思维方式的破除和超越。
换句话说,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常常比具体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更为深刻。
面对新实践新情况新问题,保守封闭的传统思维方式一方面会阻碍人们破除常规、探索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另一方面会阻碍人们借鉴和吸纳已有的新的思想观念。
一个人在提出或坚持某一理论或思想时,必然会提出某些问题,形成某些思想观念,而排斥其他问题和其他思想观念。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不突破特定的“理论总问题”或思维方式,新的思想观念既不会产生,也不具有生命力。
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在中国革命初期的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遭受重大损失…)。
这两种思维方式表面上看有很大差异,但其实质是一致的:
前者把现成的理论和思想观念视作“放之四海而皆准”和永远不会过时的,后者把现成的经验视作普遍有效的和一成不变的,其结果都是严重阻碍思想的解放和创新。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
从更深层次看,思维方式深受文化传统和所受教育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受文化模式潜移默化的渗透性影响。
一方面,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对个体的行为具有制约作用,并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接受、认同和传承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保持内在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文化由于内在的创造性特征而具有超越性,在传承、传播和交流过程中会出现创新现象,如对原有文化局限性的突破、对新的文化模式的探索、对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的建立等。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财富,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中国文化精神和特有的凝聚力。
但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特点,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性和封闭性的特征,造就了我们崇圣忠君、封闭狭隘、循规蹈矩、内视多于外视的思维方式,少有反思意识、批判意识,少有探索精神,这种思维方式深入人心,深入骨髓,甚至有时还披上了传统文化的外衣,以至于成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成为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内在深层的文化阻滞力。
我们习惯于遵循“惯例”、“先例”、“习惯上”、“以前是这样的”,习惯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习惯于“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很少意识到它给当下社会带来的种种弊病,给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阻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30年,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30年,没有思想观念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巨大成就。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
市场经济日益走向深入,政治、经济、文化、观念日趋多元化,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创新意识和思想解放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实际上离全社会普遍的思想解放的状态还相差甚远(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而汪洋书记上任后提出要更加改革开放…)。
至今依旧有人提出,解放思想时最好由上级领导指明“具体解放什么思想”,或者由有关专家能够为其开列“解放思想的清单”。
这说明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还要下很大力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怎样转变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
一是要加强学习。
实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自我更新,就必须立足实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为思想注入源头活水。
转变思维方式,从系统论的角度说,也就是要打破思想的封闭状况,不断为思想输入源流,克服思维的无序状态。
开放的系统是充满活力的系统,封闭的系统是走向衰败的系统。
所以,自觉地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接受新事物,是克服思想老化的有效行为。
人的思想也和人的生命一样,会由幼稚走向成熟,但与成熟相伴随的可能就会有老化。
生命在于运动,思维的生命也是如此,只有不断让思维在开放的系统中运动起来,与环境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才能不断吐故纳新,新陈代谢。
一位开拓进取、有创新能力的领导必然是一位学习型的领导,现代社会的领导一定要使自己首先成为学习型领导,并领导自己的组织(单位)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单位),那么这个组织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是要务实思维。
从思维的出发点看,强调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人们的思想从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等唯书、唯上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就是凡事照搬书本,照搬文件,凡是书本和文件上没有的东西,都不敢说不敢做。
说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是一种思想束缚,不仅是指它已成为某种思维方式、思维习惯;
而且是指不少本本中的条条已内化于主体思维,形成了牢固的观念,变成了某种理论上的信念,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心理积淀。
因而现实中本本主义并不直接表现为照抄、照搬本本,而是表现为自觉不自觉地从主体头脑中既有观念出发。
这就是思想观念更新的难度,难就难在不只是破除别人写在本本上的观点、结论,而是要破除自身对这种观点的认同和在认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思想解放、转变观念的艰巨性和深刻性都在这里。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凡事当传声筒、做收发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而不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
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诊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己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善无缺的模式。
”教条主义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巨大障碍,
反对教条主义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从思维的落脚点(指思维的结果、认识的结果)看,要强调要讲求实效。
讲求实效就是要把思想从空洞的说教,不产生实际效果的形式主义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顾目的,甚至背离目的片面追求手段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最大的实效也就是最高的目的莫过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要根据最高目的要求来选择实现目的的手段,一切与这一最高目的相违背的想法、作法都应该摒弃。
对于我们学校来说,目前最大的实效就是发展、跨越式发展,办合格本科大学,最终实现每个教职工的全面发展。
三是要坚持市场经济思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确立并日益深入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是坚定不移的,不会走回头路。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许书记经常讲:
允许改革失误和失败,但决不允许不改革。
)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循市场经济法则,要求用市场经济的思维和视角考虑和分析问题,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
要进一步破除原有的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长期以来单一计划经济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管理体制所采用的收、统、紧的计划领导管理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种呆板、僵化、怠惰的思维方式。
要改变思维方式就是要从过去那种收、统、紧的体制模式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束缚中解放出来,拓展思维的视野,增强思维的自主性。
特别要克服思维的惰性、依赖性。
计划经济条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管理体制和统、收、紧的领导管理方法,逐渐滋生出主体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这种惰性和依赖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我们进一步放开手脚。
鲜明的对照是;
改革开放力度大、进展快的沿海地区,对原有体制的触动较大,采用的是“管”、“放”、“松”相结合的领导、管理方法,原有的主体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因失去赖以生存的体制基础而不得不转换为一种进取性、自主性,因而敢闯、敢试、敢冒。
相对而言,内地某些地方体制改革进展慢,采用的仍然是统、收、紧的领导管理方法,因而思维的惰性和依赖性就比较严重,习惯于等、靠、要(例:
广东…山东…)。
所以,沿海与内地改革开放中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思想解放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和思路的的差别。
四是要善于自我扬弃思维。
思维是一种内在的自我活动,转变观念,意味着有一个否定与更新的过程,也就是去旧迎新的扬弃过程。
一要善于自我反省,不能以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只是领导的事,与自己无关。
也许领导的思想解放与否关系更为重大,但真正能影响历史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决非来自少数人,而是一种广泛而深厚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
所以在社会变革的年代,每一个追随变革的人都要善于自省。
二要善于自我批判,自我否定。
要打破人家的框框也许容易,但要打破自己头脑中的框框就不那么简单。
自我批判,自我否定是个复杂艰难的过程;
然而没有这个过程,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就不可能孕育诞生。
因此,要不断创新,要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文化创新、质量创新、技术创新等等,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标志着一个领导的能力、水平、魅力和理智。
五是要转换几种思维。
第一,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转换。
单向思维就是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它方面。
多向思维就是从多角度、多向度、多方面、多层次、立体地思考问题。
多向思维就是为了更好地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既看历史的发展,又看现实的比较;
既看有利条件,又看不利因素;
既看内部条件,又看外在环境。
从而全面把握,而不至于顾此失彼。
第二,从两极思维向辩证思维转换。
两极思维就是简单地把人和事划分为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等两极分明的阵营,非此即彼,绝对对立,否认对立面的联系、渗透,从而导致思维的僵死对立。
这种思维方式的实质是不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即对立面的统一和转化。
在对待改革开放上,说好者只讲改革的开放的伟大成就,讳言存在一些问题;
说坏者则罗列社会的一些消极现象,不作具体的客观分析,对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成就视而不见。
反过来,也要克服绝对同一的思维,这种思维否认具有统一性的事物的差异、区别,从而导致思维的僵化。
这种思维方式从否定事物的特殊性、多样性走向否定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灵活性,否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定区别对待。
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辩证思维反对看待事物的极端绝对性,它在对事物肯定的同时,也包含着对它的否定,对事物否定的同时也包含着对它的肯定。
第三,从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换。
封闭思维是一种把自己与周围割裂开来,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在一种狭小的有限的环境中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孤立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是小生产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反映。
中国有几千年自然经济的历史,封闭思维根深蒂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开放意识不断增强,但有有历史的惯性仍在发挥作用,有些领导干部闭门造车,唯我独尊,妄自尊大,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封闭思维不注重未来、发展,而注重历史、传统、习惯,并不断以历史、传统来规范现实。
开放的思维方式则注重未来、发展,并以未来、发展来调整现实,使现实按预定的目的向前发展。
开放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以博大的心胸和宽广的视野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开放的世界环境中,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果一味地自我封闭、夜郎自大,只能是自甘落后,自毁前程(明末开始闭关锁国的结果…)。
我们只有拓展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融入开放的世界发展进程中,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学习借鉴一切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才能实现自己更好地发展。
第四,从经验思维向科学思维转换。
经验思维就是只重视已有的经验,不重视理论的指导,凡事凭经验,甚至把局部的经验当作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经验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宝贵的,但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知识、技术系统日益复杂,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不断增强,仅仅依靠个人经验已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应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从经验的思维方式转向科学的思维方式。
我始终讲一句话:
理论指导实践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由经验上升到理论要经过漫长曲折的道路。
科学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务实求真的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严谨审慎的负责精神,是一种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每一位领导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
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有责任,有责任存在的地方就有权力,权力和责任从来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没有责任,权力就会滥用;
没有权力,责任也难以履行,对掌握了权力而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的干部必须给予惩罚。
)要尊重科学精神,学习科学知识,把握科学规律,遵循科学方法,进行科学创新。
只有摒弃狭隘的思维,才能克服简单片面性,超越经验主义和封闭思想的局限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变 不符合 科学 发展观 思维 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