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展现能力参与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8205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72KB
班级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展现能力参与Word文档格式.docx
《班级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展现能力参与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展现能力参与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和价值
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锻炼自己,亲身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
自从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迅速成长
起来。
1、培养了各种能力,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就我所指导的《关于中洲河段污染情况及对策研究》的学生课题来说,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经历了实地观察、实验观察、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宣传动员等活动,他们观察、采访、录音,在观察中学会了较为科学的统计方法;
为了确定河水是否污染,他们做种花养鱼的对比实验;
他们上网查资料,用《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来衡量河水是否污染,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来警示人们保护河水;
他们拍照、给河水取样,考察污水的来源;
他们访问中洲河附近的居民,访问环保局的专家;
他们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总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他们学到了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培养了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社会交际、科学统计等各种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关于中洲河段污染情况及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从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都是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决定的,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亲眼目睹中洲河的污染惨状、群众保护环境意识的薄弱,强烈地激发了热爱自然、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他们宣传动员,发“倡议书”,设想出5种治理中洲河的对策,这种真实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内化是任何课堂教学所无法给予的。
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学生多元自主的学习机会,满足小学生发展个人兴趣、专长的需要。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
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重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
作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强调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
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学生知识获得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与以知识信息的接受为主的学习活动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教育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学活动。
他们在观察实验中学习科学的方法;
他们上网学习法律法规,学习统计总结,学习撰写课题报告,学习与人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合作,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微薄的力量为社会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需要。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成为个体生活主体和社会生活主体的必经途径。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必须重视实践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发展价值。
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改变学生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学习活动方式或生活方式,强调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构建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科学方法。
3、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学习书本知识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体验、实践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于中洲河段污染情况及对策研究》的课题小组的同学们就是从身边司空见怪的河水中发现问题,决定调查中洲河污染的状况,寻找造成中洲河污染的原因,寻找改善中洲河污染状况的对策。
通过探究活动,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学会了怎样开展研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了保护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心里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
因而。
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安全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今年3月3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日”,为了更好地开展此次活动,我校将围绕“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创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及有关安全的热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二、活动时间:
2009年3月31日——4月4日
三、活动主题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创和谐校园。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完善学校各项安全条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各部门及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和防范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学校结合安全教育周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再次对本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整改的措施。
4、各班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结。
五、安全教育活动安排:
(“六个一”活动)
1、一次动员:
班会课上,由班主任对全体学生进行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讲话,并对安全教育周活动进行动员。
时间:
3月31日
2、一期宣传:
:
本周宣传委员将布置一期安全教育教师黑板报。
4月1日
3、一次班会:
(周一)各班召开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对当前的安全热点问题:
如交通规则等的大讨论等,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安全教育,通过黑板报、班会、讨论会等形式加大力度进行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
让全校师生都来宣传、学习安全有关方面的知识。
一份小报:
各班各出一期以宣传“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小报,下周四上交评比。
3月31日-4月10日
4、一场比赛:
组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4月4日
5、一次检查:
本周组织进行一次全校性的安全专项大检查,将对教室、食堂、教师宿舍、供电设施、阅览室、实验室、电脑室等重要部位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能立即进行整改的要马上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上报学校备案处理。
4月2日
6、一份小报:
3月31日-4月10日通过开展本次“安全教育日”活动,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
随着素质教育从一种思想观念变成具体的行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德育的辅助手段,已经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利用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是当前我们最值得关注的内容。
我校是团体心理特色校,本着“以人为本”的主旨,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为载体,开发学生心理潜能、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开掘着心理教育的内涵,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目前虽然各学校都在开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有的学校还取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对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评价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评价标准决不是用好、坏两个字来衡量的,如何评价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概念界定
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心理辅导而言的,是一种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援助与指导的形式。
由团体辅导者根据成员问题的相似性或成员自发组成小组,通过共同商讨、活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是在其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有效的多元化的活动,在充满理解和支持的团体氛围中,尝试各种选择性行为,探索自己,学习有效的社会技巧,培养信任感和归属感。
二、研究的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侧重于“知、情、意”,侧重从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渗透心理辅导,达到预防的目的。
在辅导的同时注重学生在辅导活动中的表现,从而挖掘最真实的心理体验,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践中,我认为从“五性”上评价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快乐的成长。
(一)辅导目标的实际性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注重的不是知识的传授,它所关注的是参与者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情感、情绪的心理波动,针对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因此,辅导目标的确定是整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核心。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我们辅导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受的个体,学生如果在亲身体验中受到触动,感受到此行为与彼行为的差别,他就会主动地去辨别、去思考、去选择,最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认可的判断,实施一定的行为。
正是因为这一行为建立在学生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在行为实施中如果遇到困难学生也会积极地去应对。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正是针对了这一点,它是在学生形成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去认知、辨别行为,最终在群体互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或方向。
因此,我们的辅导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班级特点以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设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团体心理辅导课更加有针对性。
而课前调查就是制订有效辅导目标,了解学生现实需求的前提。
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是最基本的调查方式。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调查内容、提问方式是每个心理教师需要关注的东西。
高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合作、自我认识方面还有着不同层次的认知偏差和心理需求,结合他们的实际问题设计调查内容,确立辅导目标,从而引发讨论,形成新的认知或体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
在设计五年级《合作》一课,课前的调查问卷以值日如何分工为调查点,发现学生在日常劳动中并不清楚该如何合作。
结合学生现有的问题,设计有效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小组设计的值日分工表来检测辅导目标的可操作性,在以后的几周内,学生做值日的效率有所提高,达到了辅导活动的目的。
因此活动辅导目标的确立一定要来自于熟悉的生活,来自于身边发生的事件,只有真实、符合生活实际的辅导目标才是打开学生心灵第一道门的钥匙,才能让辅导活动更加有实效性,起到指导的作用。
(二)、辅导形式的多元性
一堂有实效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的形式应该是根据活动的具体内容、目的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
因为年龄限制,小学学生的感性思维丰富而缺乏理性思维,因此决定了小学生心理活动要形式多样、轻松活泼。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上应创设一种轻松聊天、积极探讨、快乐做游戏的氛围,在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真实体验、积极交流、形成正确认知。
不同辅导目标的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
头脑风暴、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心理测试等等。
在活动中,还可以融入音乐的元素达到辅助的效果。
如;
我在设计五年级“合作”一课时候,就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活动,从夹气球的肢体接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小组合作夹豆子比赛,提出问题——组句子游戏,引发讨论——小丑木偶剧,形成体验——自我设计解决问题。
多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形成不同层次的感悟,达到辅导目的。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活动方式,都是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辅导中来为目的。
因此,把多元化的活动作为辅导载体是帮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的有效途径。
(三)辅导过程的实效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小学生处于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
成长中的小学生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因此让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更加有针对性、实效性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体验教育”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亲历性。
主题班会中“体验教育”强调“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即学生从行为和情感上直接参与“行为体验”全过程,通过亲身经历和自身的体验来感悟、获取人生的启迪。
2.个体性。
主题班会中各教育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兴趣爱好各异、生活经验不一、感悟能力不同。
即使对同一事物、同一行为,不同的主体也完全会有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
然而个体性的体验又是可以分享的。
正因为学生间体验存在差异,他们之间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
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经过交流与沟通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3.先行后知。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体验教育”与“传统的道德说教”本质的区别在于:
传统的道德说教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对受教育者程式化的道德灌输;
行为体验教育则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具体的行为活动中通过体验来达到对真理的认知。
4.寓教于乐。
主题班会中的“体验教育”,教师抛弃了生硬的道德灌输,而将一些人生道理融入到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感悟人生哲理
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体验教育”的功能:
1.体验教育有助于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体验教育通过个体自我不断的感知,产生内化的情感,以此更好地帮助确立学习的地位。
2.体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模式
体验教育的每一环节和步骤都需要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情感、认知、态度等方面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生通过体验,又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在这样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后,最终形成定势,成为一个人的个人经历,而过了这个关键期就很难再予以改变。
而学生要形成良好的情感模式,就必须让学生珍视自己的个人经历,在最大限度中张扬自己的个性。
3.体验教育有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
学生让通过亲身经历,在实践活动之中认识周围的事物,从中受到锻炼,增长知识,得到教育。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
这无疑阐明了只有亲身经历的事物印象才会深刻,学到的知识才扎实。
在不断体验中,丰富自我,健全个人人格。
从而有助于完善整个人格。
缅怀先烈清明祭扫主题班会
【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极其意义;
2、
缅怀革命先烈和家族祖先,慎终追远;
3、
清明踏青,放飞性情。
【准备】
班会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清明的诗文与对联等文学作品;
提前,让学生思考清明节的意义;
【流程】
一、导入——清明诗文面面观
众所周知:
杜牧的《清明》;
晏殊《破阵子》等。
二、展示
你知道哪些有关清明的诗文、对联、故事呢?
讨论;
交流。
学生收集到的清明诗文、对联、故事等展示。
三、探究
1、为什么清明扫墓?
交流、讨论。
明确:
告慰逝者,慎终追远,敬畏祖先,缅怀先烈。
2、为什么清明踏青?
清明的内涵——清明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赠外,不仅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3、清明的其它习俗,你还知道哪些?
交流;
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深入了解学生悉心研究学生》
案例:
这学期初,我发现多数学生都喜欢抄作业。
在教室里抄怕老师看到,就早早地来到教室或在老师不在时由于偷偷进行。
当时我非常气愤,狠很地批评了他们,但效果甚微。
于是,我先表扬能自觉交作业的学生,同时又指出抄作业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我说:
“你们互相抄作业,无非是要老师在本子上给你们打个红钩钩,批个五角星,愿望是好的,方法却不好。
谁如果要红钩钩,我现在就可以打,要多少有多少,直到满足为止。
但这红钩钩是没有价值的,并不标志你们已经真正懂了。
因此,大家不要采取这种方法。
从今天起,希望大家独立做作业。
做作业中,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来问老师。
”不用多讲道理,学生就认为我已看到他们的心理,不但心服口服,而且努力改正,现在再也没有抄作业的了。
提问:
1、我为什么不狠很地批评他们?
2、我这样做体现了什么?
分析:
深入调查研究后,我发现许多学生抄作业固然存在着偷懒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上学期上课不认真听而脱课太多,新授的课又不能马上理解,作业又不能不交,因此学生就采取抄作业这个“措施”。
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了解自己的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表面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内心的活动。
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早就指出:
“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现在的学生,你不去了解他,研究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他;
而如果不能理解他,那就很难提高教育的效率。
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平时在工作中,应重视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学生的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然后,努力正确地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将会有较大的收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班级 活动 放手 学生 展现 能力 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