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报告目录.doc
- 文档编号:2008112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13
- 大小:21.44KB
研究性学习报告目录.doc
《研究性学习报告目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性学习报告目录.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篇一:
实用语言专题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目录
实用语言专题研究性学习研究报告目录
序言……………………………………………………………………………………2
摘要……………………………………………………………………………………3
一、课题的提出………………………………………………………………?
3—5
(一)背景………………………………………………………………
(二)课题假设…………………………………………………………
(三)课题界定…………………………………………………………
(四)课题的依据………………………………………………………
二、实验的设计……………………………………………………………4—6
(一)实验目标……………………………………………………………………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方法……………………………………………………………………
(四)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特点……………………………………………………………
(六)研究的途径…………………………………………………………………
三、实验的主要内容………………………………………………………7—8
四、实验的结果………………………………………………………………7—10
(一)实践效果……………………………………………………………………
(二)理论效果……………………………………………………………………
五、实验的结论………………………………………………………………8—14
六、讨论…………………………………………………………………………15
七、可供查询的实验资料列表………………………………………16
序言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
一切思想必然通过语言来表现,从某种角度来说,一切文化也必然通过语言来表现,因为如果没有语言这一载体,一切文化就不能在人们的意识里得以再现和传承。
所有动物都没有思想和文化。
语言又是非常神奇的社会现象。
语言干瘪、贫乏的人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头脑里的情绪、思想;语言运用的天才们却能神奇地用人们熟悉的文字组合出一篇篇留传不朽的文章或者演说辞。
《吕氏春秋》达到“一字不易”,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韩愈“惟陈言之务去”……中国文人对语言的这些追求常常震撼着我们!
我们有什么理由轻视或忽视语言呢?
因此我们将研究性学习的实验内容确定为“实用语言”,取语言大海中的一瓢来反复品味,仔细研究。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语言和日常阅读中的现成语言的品味来感悟语言的继承性、形象性、丰富性;通过对其它学科概念、定义、阐述用语的品味、研究来感悟语言的科学性、简洁性、流畅性;通过对各学科语言表述的差异性、共通性的探讨达到对科学语言的理性分析和科学认识。
我们期望通过这一实验课题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交际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得以提高。
我们深信:
我们的努力是不会白费的,我们的努力应该是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次有益的、可以借鉴、具有操作性的尝试!
资中一中语文课题组
2004年5月
实用语言专题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报告
(执笔邱永新文明策)
摘要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文献法、社会调查法、问题引路法、逻辑推理法、因果分析法等方法,运用现有的语言储备和语言技能,从本体学科(语文)和相关学科(历史、地理、政治、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物)以及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广泛地搜集各式各样的语言材料,并分组对所搜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整理、研究、提炼,探究各种用语之间的差异与联系,总结、发现语言现象中的共通(普遍)性和差异(特殊)性,加深对语言现象及规律的认知,达到培养学生生动、规范使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认知、技能、理解、运用)和相关素质(科学思维、信息质量、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的目的。
本实验研究通过从本体学科向相关学科及社会生活延伸,再回到本体学科的实验过程,探讨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方式、方法,体现本体学科“大语文教育观”的特质,对推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不无帮助。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语言素养规范用语教学改革
一、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语文作为母语决定了它的与众不同的特征。
一方面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它是学好其他学科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学生在未进课堂之前,已经多角度多渠道获取了一定数量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知识,其自身对语言的认知已有一定水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他的语言素材和语言知识也在不断地积累、提高,这是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因此,语文学科在相当程度上是一门“主体性”极强的学科,或者说,语文学科是最便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科。
但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严峻的形势。
其中存在问题最多,教者最无奈,学生最无趣的是语言教学。
研究性学习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纸空文,根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貌似研究性学习的课件、教案、教学指导充斥教坛。
各级各类公开课、示范课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秀甚至作伪的嫌疑。
因此,如何科学地、真实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二)课题假设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将高中语文的语言学习延伸到高中各门学科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让学生自主观察、发现、整理各具特色的语言材料,在综合分析和集体探索中发现书面用语与口头用语、基本用语与专业用语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从而科学地掌握语言及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这对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大有裨益,我们相信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课题界定
所谓实用语言,是指学生在学习(阅读)中和日常生活交际中接触到的惯用语和现成语,如诗句、谚语、歇后语、成语、俗语、对联、名言、格言、传媒广告用语、网络用语等等;还指学生在其它学科学习中经常遇到的概念用语、定义用语、公式公理用语,学科知识阐释、阐述惯常用语。
本课题把高中历史、地理、政治、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生物以及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但不是要学生去研究各学科知识,也不是要学生去研究社会现象,而是组织、鼓励、帮助学生自主探索、集体研究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及其规律,通过学习,了解语言的传承性、形象性、规范性、简洁性以及约定俗成性。
也就是既注重本体学科的学习,又注重学生语言感知的积淀;既立足本体学科,又注重本体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生活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共通性和差异性,其关系可以是:
语言→本体学科→其它学科→社会生活→语言。
(四)课题的依据
1、理论依据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思想的外化,是文章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物质外壳;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为人类社会全方位服务。
深入探讨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社会生活中书面用语和日常口头用语,体现了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社会性;品味各门学科及社会已经存在的语言现象、特点和规律,体现出研究内容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既坚持了学科主体又注重语言感知的培养和积淀,体现出研究范围的明确性;从语言研究到本体学科,到其它学科,到社会生活,再回归到语言研究,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序列性和层进性,也是“大语文”教育理论的广泛性和研究内容集中性的体现。
2、政策依据
(1)《全日制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规定“研究性学习”为必修课,其具体阐述是: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这里对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目的、教师的作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2)《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指明了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目标、特点、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实施、评价、管理等。
(3)《四川省实施〈全日制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进一步指明了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安排以及课时分配意见。
(4)《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并且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二、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目标
总体目标
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全面、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其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
1、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和能力。
2、使学生学会自觉运用已有的语言储备和技能多渠道获取语言信息。
3、学会自主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去分析、整理获取的信息,从中探究、发现书面用语与口头用语、基本用语与专业用语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形成自己的见解。
4、学会运用准确、生动、规范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5、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认知、技能、理解、运用)和相关素质(科学思维、信息质量、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等)。
(二)实验对象
资中一中高04级3、4、5、6、7、8、9、10班全体学生。
(三)实验方法
①读书报告法。
主要以文献方法获取信息,然后汇编成文。
②社会调查法。
通过调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学生就课题深入社会调查研究,获取材料,整理归纳材料,形成自己的看法见解。
③观察记录法。
针对语言现象,不改变条件,坚持进行观察和记录,并运用观察的现象和数据来回答问题。
④参观访谈法。
通过参观一些特定场所,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从而获得信息,回答问题。
⑤问题引路法。
在观察中发现疑问,在寻求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在以上的各种研究方法中渗透逻辑推理法、因果分析法、综合分析法。
(四)实施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原则
指导思想
坚持“三个面向”,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突出语文学科性质(特别是工具性),强调对现有语言储备、语言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实践的过程体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原则
坚持突出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科学习规律的原则,坚持开放性、探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尤其注重以下四个原则:
1、兴趣性原则。
学生普遍存在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本课题通过预设(自设)子课题(研习组课题)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挖掘学生的研究潜力,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提炼语言信息,追求语言的创新。
学生参与课题研究本着自愿的原则,参与小组合作研究也完全自愿,研究内容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自己的特长。
这样,避免了研究过程的枯燥,学生的身心完全处于“乐学”状态。
2、渐进性原则。
课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以学生熟悉的语言现象为基础,进而探究、发现书面用语与口头用语、基本用语与专业用语之间的共通性与差异性,最后形成自己的见解。
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循序渐进原则。
3、发展性原则。
课题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言素质的提高,既着眼于个体语言素质的基本发展和特长发展,又着眼于群体语言素质的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注重学生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发展、提高。
4、全员参与性原则。
实验班全体学生参与课题的整个实施过程,每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并且每个阶段都写出自己的研究总结和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全体指导教师参与课题设置、组织、研究、结题的全程。
(五)课题研究的特点
1、学生性。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语言、条件、能力储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熟悉、最可能完成的课题来着手研究。
2、实践性。
“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要求学生对语言信息和材料进行自主搜集、整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性学习 报告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