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通用技术条件001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7572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82.34KB
下料通用技术条件001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下料通用技术条件001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料通用技术条件001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材划线、下料及切割的有关技术要求。
1.2适用范围:
板材、型材和管材的划线、下料及切割。
2、编制依据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JGJ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3、操作前的准备
3.1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文件的内容,并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数控切割应预先输入图形或编制程序。
气割及设备操作人员须考试合格后上岗。
3.2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3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模具、刀具,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使用的仪表、量检具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4、划线
4.1一般规定
4.1.1钢材存在影响划线的弯曲、凹凸不平时,应先进行矫正。
4.1.2划线前,钢材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去除油污、锈蚀等,发现钢材有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经检查部门做出处理后,方可划线。
4.1.3自行制作的划线样板、样杆,应得到检验部门的确认。
4.2划线的技术要求
4.2.1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钢材上以1:
1实样进行划线,根据不同的下料方法,划线时应留出适当的切割余量。
4.2.2断面不规则的板材、型材及管材等材料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应注意个别件对材料轧制纹络的要求。
4.2.3用石笔所划出的线条及粉线所弹出的线条必须清晰。
4.2.4划线时,应首先划基准线,而后再划其它线;
对于对称的工件,一般应先划中心线,以此为基准再划圆弧,最后再划各直线。
划线时可用样冲打小眼让圆规定脚。
4.2.5需要剪切的工件,划线时应考虑剪切线是否合理,避免发生不适于操作的情况。
4.2.6在带有毛边的钢板上画下料线时,要根据钢板毛边的实际情况,去除不符合钢板质量要求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再向内让出10mm划出下料线。
4.3划线的标记
4.3.1划线时,当所划的线除有下料线外,还有其它线如大组立基准线、隔板组装线、全熔透范围线、半熔透位置线等,应对主要的线加注标记,并用油漆笔标出,以示区别。
4.4尺寸偏差与质量检验
4.4.1钢材坯料划线的尺寸偏差值应不大于尺寸公差值的1/3;
如果下料后为方形或矩形板料时,则划线时对角线长度差应不大于板材下料时对角线长度差的1/3。
4.4.2重要工件划线应进行100%检验。
其它工件则应做好首检和抽检工作,抽检的数量可根据工件的情况由检验部门自行决定。
5、下料
5.1下料的一般原则
5.1.1下料应优先选用机械下料,其次选用火焰切割下料。
5.1.2应优先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方式下料,尽量少采用手工方式下料。
5.1.3应尽量选用下料精度较高的方法下料。
5.1.4批量下料时,首件应进行检验,看是否符合工艺或图纸的要求,并做好相关的检验记录。
5.2机械下料
5.2.1机械下料的通用要求
(1)数量较多的工件下料,应尽量采用挡铁或专用控制尺寸装置并在设备上调整正确后下料。
(2)工件应在设备上定好位并按下料线找正夹紧后方可开动机器。
(3)多人联合作业时,必须由专人指挥负责。
5.2.2板材下料的一般规定
(1)钢板机械下料时,直线件在剪切板上进行;
型钢下料可采用砂轮机、型钢切割机、带锯机等。
(2)剪切下料时,剪刀必须锋利,剪切间隙按表1调整。
表1剪切间隙参照表
钢板厚度
4
6
8
10
12
14
16
剪切间隙
0.14
0.25
0.35
0.45
0.55
0.65
0.75
(3)严禁重叠剪切。
剪切较大钢板时,应有相应的辅助设备将钢板吊起或托起,且高度比下切口略低。
(4)剪切批量较大时,应尽量利用后挡料装置,并检查后挡板与剪床下刀刃之间的平行度,其平行度在1000mm测量长度上不得大于0.5mm。
(5)剪切时,严禁手指伸在压脚下方和上、下刃之间。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5.2.3型材下料的一般规定
(1)型材(圆钢、角钢、槽钢、工字钢等)下料应根据材料的牌号、规格和工艺要求确定下料的方式。
锯切下料时,要根据材料选好带锯、锯条或锯片,并在相应的锯床上精心调试后进行下料。
5.2.4管材下料的一般规定
(1)管材可用带锯、砂轮切割机等设备进行下料。
薄壁管下料可用切断模在切断机上切断下料,但在切断模前后需加两套矫正装置,以防管端有凹痕。
(2)管材在切断机上下料时,装刀应使内切刀的刀尖壁、外切刀的刀尖在接触管子外壁时短0.3~0.5mm,并须进行试切。
(3)切断机在切断长度小于60mm的管接头时,须用接棒穿入被切断管子的一端,以接持管接头。
5.3火焰切割下料
5.3.1气割下料通用要求
(1)切割下料可采用半自动切割机、直条切割机、数控切割机、型钢切割机等。
(2)提供切割的工件表面应平整、干净。
如果表面凹凸不平或有严重油污、锈蚀等,不得进行切割。
(3)为减少工件变形和利于气割排渣,工件应垫平或选放好支点,且工件下面留出一定高度的空间。
(4)切割工件时,应选择在余料较大部分结束切割,防止工件受热变形而使工件移动,影响工件尺寸。
在切割长条工件时,双边应同时切割。
(5)数控切割下料,必须对首件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正式切割下料。
(6)采用套料切割时,应按照小零件-大零件的顺序进行。
(7)点火前,应将氧气和可燃气的减压器调到工作所需的压力值;
点火时,先开少量预热氧,再点燃混合气;
关火时,先关切割氧,再关可燃气和预热氧。
(8)气割过程中若发生回火而使火焰突然熄灭时,应立即关闭切割氧,然后依次关闭可燃气和预热氧,以防止回火火焰倒燃。
(9)切割结束或较长时间停止工作时,割炬关火后,应随之关闭氧气瓶和可燃气瓶的供气阀或工作点供气出口阀。
5.3.2气割参数的选择
(1)切割之前,应预先根据割件的厚度配置相应的割嘴型号,同时调整好与板厚相应的切割氧压力和可燃气体的压力。
(2)应根据可燃气体性质,对割件切口处采用中性焰预热至切口处在氧流中燃烧的温度,即可行走切割(割件越厚,预热时间越长)。
当采用氧-丙烷切割时,为了减少预热时间,预热火焰可用氧化焰,待正常切割时用中性焰。
(3)切割速度与割件厚度、切割氧纯度和压力、割嘴的氧流孔道形状等有关。
切割速度正确与否,主要根据割纹的后拖量大小来判断。
氧气纯度为99.8%,机械直线切割时,割速与后拖量的关系见表2。
割件厚度
5
15
20
25
50
割速(mm/min)
500-800
400-600
400-550
300-500
200-400
后拖量(mm)
1-2.6
1.4-2.8
3-9
2-10
1-15
2-15
(4)割嘴倾角直接影响切割速度和后拖量。
直线切割时,割嘴倾角见图1、表3。
曲线切割时,割嘴应垂直于工件。
图1
表3
割嘴类型
割件厚度(mm)
割嘴倾角
普通割嘴
<
后倾5°
~10°
6~30
垂直于工件表面
>
30
始割前倾5~10°
,割穿后垂直,割近终点时后倾5°
快速割嘴
10~16
后倾20°
~25°
17~22
~15°
23~30
后倾15°
(5)切割距离(喷嘴与工件的距离)与预热焰长度及割件厚度有关。
切割气体压力、喷嘴与工件的距离见表4。
(6)应采用纯度较高的氧气,纯度尽量不低于99.8%。
表4
切割深度(mm)
加热氧气(Mpa)
丙烷气体(Mpa)
喷嘴与工件的距离(mm)
0~10
0.2
0.02
3
10~25
0.3
25~50
50~125
125~250
0.5
注:
(a)本表为采用氧-丙烷时的规范;
(b)上述所列压力是使用的最低压力;
5.3.3气割下料的一般规定
(1)对于数量多、形状复杂的工件不得采用手工气割下料,应采用数控切割下料。
(2)根据割件厚度选好割嘴及规范参数后,即可点火调整预热火焰,并试开切割氧,检查切割氧是否挺直清晰,是否符合切割要求。
(3)用预热火焰将切口始端预热到金属的燃点(呈亮红色),然后打开切割氧,待切口始端被割穿后,即移动割炬进入正常切割。
(4)手工切割时,用普通割嘴直线切割厚板,割近终端时,割嘴可稍作后倾,以利割件底部提前割透,保证收尾切口质量。
(5)采用机械切割或半自动切割时,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性能和特点,按照设备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
(6)机械或自动切割时,应根据板厚的不同,预先调整好割缝的补偿量。
工件旋转角度切割时还必须设定旋转角度。
数控切割割嘴性能及基本参数见表5,用丙烷割嘴间距的参考值见表4。
表5
割嘴编号
切割厚度mm
氧气压力
丙烷压力
切割速度㎜/min
00
5-10
0.20-0.30
0.03
600-450
10-20
480-380
1
20-30
0.26-0.35
400-320
2
30-50
0.25-0.35
0.04
350-280
50-70
0.3-0.4
300-240
70-90
260-200
90-120
0.4-0.6
210-170
120-160
0.5-0.8
0.05
(7)自动切割的过程中,如果发生未割透等现象,必须立即停止机器运行,排除故障,沿轨迹返回原处,再重新切割。
6.直口、坡口、锁口的加工:
6.1直边加工:
6.1.1对焊接H型钢、箱形、十字形等构件,当原材料长度不够时,翼板、腹板需进行板材接长,接长完成后,用半自动切割机取长。
6.1.2翼板、腹板下料用多头直条切割机切割。
6.1.3不规则零件板用数控切割机下料;
板厚小于10㎜规则零件板用剪板机下料;
板厚大于10㎜的零件板用半自动切割机下料;
所有零件板的倒角、坡口使用半自动切割。
6.2坡口加工:
6.2.1焊接H型钢腹板坡口用半自动切割机加工,双侧坡口应两侧同时切割;
翼板端头坡口及焊接H型钢锁口在AMADA加工线上加工;
6.2.2箱形构件翼板、腹板的坡口及取长用半自动切割。
6.2.3十字构件中的T型钢为将焊接H型钢用半自动切割剖开而成;
非端铣侧坡口用半自动切割,切割方法详见下图:
6.2.4当构件翼板、腹板之间的焊缝有全熔透和半熔透之分时,应在切割前首先准确画出全熔透、半熔透的区域范围及坡口边缘线,并画出半自动切割小车道轨位置线,全熔透与半熔透焊缝的坡口之间应以有缓坡过渡;
6.2.5圆管形构件相贯口用相贯线切割机下料及加工坡口;
6.2.6环形板内坡口加工:
用仿形切割机或专用设备切割。
6.3锁口加工:
6.3.1除AMADA线加工的锁口外,其余过焊孔应按设计要求加工。
6.3.2过焊孔应用样板划线后切割,切割面应光滑平整,切割面质量应符合表6的要求。
7.下料尺寸公差(偏差)及质量要求
7.1机械剪切及气割允许偏差:
除图样标有明确的尺寸偏差以外,下料尺寸偏差、截面垂直度等应符合如下规定:
表6
机械剪切的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零件宽度、长度
±
3.0
边缘缺棱
1.0
板条端部垂直度
2.0
气割的允许偏差
零件宽度
长度
图纸有要求时按图纸要求,图纸无要求时为±
切割面平面度
≤0.05t且不大于2.0
割纹深度
≤0.3
局部缺口深度
≤1.0
与板面垂直度
≤0.5
锯齿状不直度
(Δ)
直线度(拱度)
每1000允许1.0
切割熔渣
清除干净
7.2端部铣平的允许偏差:
表7
允许偏差
两端铣平时构件长度
两端铣平时零件长度
铣平面的平面度
铣平面对轴线的垂直度
L/1500
7.3坡口加工允许偏差:
表8
切割面
平面度
割纹
深度
局部缺
口深度
坡口角
度偏差
反坡口
钝边
偏差
切割面直线度
表面清洁度
允许
0.05t且不
大于2.0
1.0(但要求平滑过渡)
不允许
400米内小于2,且不大于4
无挂瘤、渣、氧化皮、铁锈、水、油等杂物
7.4边缘加工的允许偏差(mm):
表9
加工边的
直线度
相邻两
边夹角
加工面
垂直度
粗糙度
缺口
渣
L/3000且
≤2.0
6’
0.025t且
不大于0.5
1.0(修磨平
缓过渡)
清除
8.构件外观质量要求:
(1)剪切下料后,切口断面不得有撕裂、裂纹和棱边;
(2)分几刀剪成的工件,不得有明显的凹凸剪口接头,且接头处的错位应打磨平整,边缘保持平直;
(3)火焰切割工作结束后,应将工件上的粘渣清除干净,然后按工件的质量要求对切割面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
钢板火焰切割后,保证边缘光滑,适于焊接;
(4)钢材切割面或剪切面应无裂纹、夹渣、分层和大于1mm的缺棱;
(5)产品气割面外观质量及构件机械剪切面外观质量应符合以上规定;
(6)构件上所有外露棱边均需去毛刺处理,做到无割渣及毛刺;
(7)H钢构件上的焊接切角形式与尺寸按设计要求,若设计无标明,则切角形式与尺寸统一;
(8)钢梁上翼板下侧及钢柱两翼板内侧面磨平,磨平要求达到表9的要求。
如图所示;
(9)非加工表面不得有焊点、硬伤或人为缺陷。
表面缺陷应在凹凸0.3mm以下、局部1mm以下,但必须平滑过渡;
(10)构件外观质量原则上采用目测进行检查。
当目测质量存在疑问时,辅以检测设备进行定量定点检测;
(11)对于重要工件应进行逐件检验,成批切割的零件则应做好首检和抽检,抽检数量由检验部门自行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 技术 条件 001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