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书院解说词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074172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603.29KB
嵩阳书院解说词文档格式.docx
《嵩阳书院解说词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嵩阳书院解说词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讲堂之后有泮池。
中轴线两侧的配房,均为硬山式建筑,分别为程朱祠、丽泽堂、博约斋、碑廊等。
西偏院有清代嵩阳书院教学考场局部建筑。
纵观嵩阳书院的建筑,古朴典雅,蔚然壮观。
一、仪门
仪门为新修的牌坊式建筑,上书“高山仰止〞四字,意思是说孔子的品质和学识像大山一样让后人敬仰。
因书院除具讲学的主要功能外,还有藏书和祭祀孔子的作用,所以在这里设置仪门,是提示学子到这里要注意言行穿戴、不至失礼。
二、魏碑亭
这里有一块刻立于东魏时期的一块石碑,也是嵩山地区保存下来历史较早的石碑之一,从石碑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这里作为一处佛教寺院的兴旺。
石碑上有许多佛教造像,保存有北魏时期造像“曹衣带水〞的风格,可惜的是,由于年代长远和人为破坏,许多造像已经面目全非。
上面的文字是典型的魏碑体,字体刚健、笔力圆阔,是魏碑书法的上品。
三、古井和杏坛
在附近有一口古井,是以前书院所用,现在用来凭吊历史、追思往事。
沿台阶向上,有一个圆形的坛子,中间一棵茂密的杏树。
清初著名学者耿介主持倡兴嵩阳书院,循孔子杏坛讲学旧说,在此除地为坛,讲解学问,坛上古杏树,传为耿介手植。
四、大唐碑
书院门口,有一座唐碑。
高9米,宽2米,厚1.5米。
碑重80多吨,仅碑帽就有10多吨,碑制宏大乃嵩山之冠,是嵩阳书院三宝之一。
整个嵩阳书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而这块石碑却是国家级文物。
同时,它也是XX最大的一块古碑。
石碑的正式名字叫“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刻立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
碑文记载的是玄宗李隆基游览嵩山,身患疾病,嵩阳观道士孙太冲献上一颗九转金丹,治好了病,李隆基遂下令为其立碑表彰。
碑文为幸臣李林甫所写、书法家徐浩所书。
李林甫是个口蜜腹剑、疾
贤妒能、臭名昭著的一个大奸臣。
徐浩这个人有必要仔细介绍,他是XX人,为当时书法名家,得其父徐峤真传,精于楷隶,“不在XX〔唐书法名家李邕〕之下。
先后经历四个皇帝,“四方诏令多出浩手〞,他的字圆劲厚重、自成一家。
目前全国保存徐浩所书写的石碑仅存三品,都在XX,登封就有两块,而大唐碑是字体最多〔1078个字〕、保存最好的。
整个作品书体工致、无一懈笔,是为一绝。
其实这块石碑原不在此,而在西北约35米靠近悬崖处,那里的一块小石碑就是为纪念原址而留。
为什么要把石碑迁移过来呢?
传说石碑刻立之后,百姓由于十分痛恨李林甫,纷纷指着石碑上的文章痛骂,久之惊动了玉帝。
他便派一条神龙下界摧毁石碑,不让奸臣的文章立在嵩山下。
可是神龙来到石碑前,却发现上面的字写得太好了,不忍下手。
左思右无法交差,就在没字的反面击下一条痕迹。
现在反面可以发现一条清晰的雷击痕迹,上面的碑帽也遭到涉及被毁了一半,后人重新修补了上去。
雷击过后碑身倾斜,加上以前下面还有居民,居民在石碑下面还挖有窑洞。
为保护古碑,当地政府于1984年动用起重机械和当时最先进的迁移技术,把石碑迁移了30多米,按照当时物价,花费了三万多元。
大家可想而知唐朝时期立石碑时所花费的代价了。
在石碑反面,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字体,都是各个时期的游人来此旅游的题记。
其中最负名气的是明代XX府巡按监察御史蒋机的一首诗:
“道旁林甫碑,读之面发赤。
心残似剑矛,言甘如醴蜜。
唐家对德辞,出自奸谀笔。
天怒春雷轰,勿久污太室。
〞说的就是上述故事。
五、大门及汉封将军柏
大门上“嵩阳书院〞四字是由登封著名书法家宋书X先生仿苏东坡字体所写,宋书X人称艺术杂家,他曾在登封市旅游局工作,懂旅游、会摄影、爱集邮、善书法。
这块匾额为嵩阳书院增色不少。
门两侧柱子上有副对联为乾隆皇帝御笔:
“近四旁为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气势磅礴,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文笔色彩。
过了大门,就看到嵩阳书院第二宝:
汉封将军柏。
小一些的是大将军,大的反倒是二将军。
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在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武帝X彻游嵩山,当时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
他偶然遇到了这棵大树,惊为异种,由于游兴正浓,就信口封为“大将军〞。
谁知前行不久就发现了对面的那棵柏树,武帝踌躇半天,由于皇帝金口玉言,只好按照先入为主的方法,封为“二将军〞。
谁知道没走多远,又发现了第三棵树,比前面两棵更大!
武帝无奈自嘲:
“再大你也只能当三将军了!
〞汉武帝走后,三将军首先表示气愤:
我身为最大的柏树,却屈居于末位,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
结果一气之下,死了。
其实,是明末那场大火把三将军给烧死了。
二将军气性相对小一些,只是把自己的肚皮给气炸了,现在可以看到树干中间有个树洞,以前夏季常有人钻进里面下棋乘凉。
大将军有自知之明,俺不如二将军粗,没有三将军壮,却被封为大将军,羞愧难当,耷拉下去脑袋,天长日久,树干也歪倒在墙头上了。
这只是个传说故事,不过也可说明这两棵树有着很长的树龄了。
至少2000年前汉武帝见到它们时,已经是很大的树了。
根据林学专家鉴定,二将军至少有4500年的树龄了,应该是原始森林的遗物。
所以根据掌握的资料可以肯定地说,这两棵树应该是全国最大的柏树了。
赵朴初老先生留有“嵩阳有周柏,阅世三千岁〞的赞美诗句。
大将军柏树高12米,围粗5.4米,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
二将军柏树高18.2米,围粗12.54米,虽然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拔。
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树洞中可容五、六人。
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X,形假设雄鹰展翅,金鸡欲飞。
每当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
三将军柏毁于明末。
当年胡耀邦来此听说武帝错封将军柏的故事,想起文革中许多的冤假错案,于是提议把二将军称做“元帅柏〞。
六、登封县图碑
刻立于明万历癸巳年〔公元1593年〕,图中详细而形象地表示出明代嵩山地区80多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并描绘出登封的山川河流、道路村镇等。
因此,它不仅是一副山川地理图、又是文物分布图、还是旅游向导图。
其历史之长远、内容之详细、X围之广阔、保存之完整,为国内所罕见,是明代石刻县图的珍品。
七、先圣殿
先圣殿在二门之后,为一座硬山卷棚式三开间建筑,建于一米多的基台之上。
殿门额横匾“先圣殿〞三个金字。
门联为:
至圣无域浑天下,盛极有X垂人间。
先圣殿,又叫先师祠,是嵩阳书院祭祀孔子的场所。
殿中根据画圣吴道子绘制的孔子画像而塑造了高2.21米孔子行教立像。
孔子一生共有门徒三千多人,其中身通“六艺〞者72人。
殿内中央供奉至圣先师孔子站像,左右两侧为颜子、子思、曾子、孟子四大贤人线刻图像。
西墙为72贤人传略和12先哲画像。
东山墙有儒学的产生、开展及其影响的介绍。
此殿是当年学生拜谒儒家始祖孔子的地方。
颜回,字子渊,以德行见长,后人尊为“复圣〞;
曾子,名参,字子舆,以孝道著称,编?
大学?
,后人尊为“宗圣〞;
子思,孔子之孙,战国初期哲学家,著?
中庸?
,后人尊为“述圣〞;
孟子,名轲,战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著?
孟子?
,后人尊为“亚圣〞。
儒家思想统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几千年,而真正发挥其成熟效益的是北宋理学诞生后,而程朱理学〔洛派理学〕的诞生地就在这里。
八、讲堂
清代为纪念北宋名儒程颢、程颐在此讲学,XX学道林尧英把自己的俸禄捐献出来所修。
前面有修竹丛生,为书院平增了许多幽雅气氛。
月台上并列着四块石碑,叫“四箴碑〞。
箴,即箴言,类似于今天所说的座右铭。
内容就是孔子所提倡的“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是古代读书人所要遵循的道德操守,可以说是以前人们所坚持的四项根本原那么。
殿内陈列的教案、课桌、课椅等教具是1989年根据宋元时期的讲堂风格而复制。
殿内东山墙上绘有“二程〞讲学图;
西山墙介绍宋代在嵩阳书院任教人员和传略,书院教学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学制演变情况等。
九、泮池及道统祠
过了讲堂,面前这个池子叫泮池。
比拟通俗的说法,孔子家居泮水之滨,少年常在泮水边读书。
后人为纪念孔子,就在学宫或书院里修建泮池,以示不忘先师之意。
古代嵩阳书院凡中秀才,都要在这里举行绕池三周仪式,表示不忘先师教诲、永效先师博学品德,安邦治国益于天下。
其产生历史上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
周代天子宫前设池为圆形,而诸侯只能用其一半,以示区别,故称“泮池〞;
另一种是:
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称“泮宫〞;
辟雍有水环绕,泮宫之水只能半之,故称为“泮池〞。
另外,古时候但凡新入学的生员都要在当地官员的带着下,从棂星门入孔庙,登桥跨泮池,进入大成殿礼拜先师孔子,然后到儒学署拜见教官,这个入学仪式称为“入泮〞。
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优秀的文化理论,那么可以说,她是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上归纳、整理并竭力推动其开展而成的。
在孔子之前,中国的先民就在嵩山地区这块热土上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
道统祠就是为了纪念这些为创造、开展、继承中国远古文明的先驱者所建造的。
道统祠是座面阔三间、棂门槛窗、歇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建筑。
门额横匾上书“道统祠〞三字,门联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那么刚。
殿内供奉帝尧、夏禹、周公石膏头像,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都在嵩山地区,后壁悬挂帝尧、夏禹、周公当年在嵩山地区巡狩、治水、测影等活动情况的大型图案。
帝尧:
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首领,为庆祝自己100岁寿辰,巡狩阳城〔今登封告成〕。
他是一个非常仁慈的首领,为后世子孙生计,下令把围场的四面围网“网开一面〞。
但是,他这此巡狩之后就不幸死在了阳城,百姓十分悲哀。
大禹:
舜之后的部落首领,他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启母化石〞的故事就发生在嵩山地区,其中的启母石就在书院东缺乏一公里的地方。
而嵩山的太室、少室名称由来也和大禹有关。
周公:
姓姬,名旦。
周武王的四弟,曾辅助武王伐纣,后又辅助成王治国。
为营建东都XX,他来到嵩山“立杆见影〞,验出一年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两千多年来直到今天都为农业生产起着指导作用。
十、藏书楼及武后金简
是嵩阳书院的最后一层建筑,清朝王日藻捐俸银所建。
历史上藏书很多,北宋太宗皇帝曾御赐书院九经藏于楼中,可惜毁于明末大火。
现在里面藏有古代书籍8部57册以及局部珍贵刻版,再现了藏书楼的历史原貌。
藏书楼存放着嵩阳书院的第三件宝贝:
武那么天除罪金简。
武那么天执政期间,曾八次到嵩山,并一改其他皇帝泰山封禅的传统,开创了嵩山封禅的先例。
为纪念她封嵩山登中岳,把当时的嵩阳县改名为登封县。
公元700年,武那么天派使臣胡超,将她祈告上天的一封金简〔即金子制作的书信〕投放在嵩山主峰峻极峰上。
1982年,金简被当地的一位采药老农发现,后献给国家。
金简长37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上刻63个字。
大意是说,祈求上天地府宽恕武那么天的一切过失,保佑大周江山永固。
值得一提的是,上面很多文字都是武那么天时期她自己创造的字。
武那么天有创造文字的爱好,连她自己的名字“曌〞就是出自她的创造。
武那么天政权倒台以后,和她有关的实物资料大局部被销毁,历史上也少有可信的记载。
所以,这块金简对于研究那个特殊时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块皇帝金简。
不过遗憾的是这块金简是复制品,真品藏于XX博物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书院 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