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原理05任务答案.doc
- 文档编号:2007301
- 上传时间:2022-10-26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8.50KB
现代教育原理05任务答案.doc
《现代教育原理05任务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原理05任务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多项选择题
1.教育先行的理论基础在于教育是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2. 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4.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
5. 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儿童中心、社会中心、活动中心)。
6. 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形式有(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心理咨询与指导、休闲指导)。
7.“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该话出自(学记)。
8.在教育学发展史上,第一本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来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学专著是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 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包括(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0. 杜威对教育性质判定的几个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11. 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享有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安全的权利)。
12. 赫尔巴特把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
(清楚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13.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14.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15. 未来的学校教育将呈现以下的特点:
(追求教育民主化的众向发展、追求教育的多样化、追求教育的国际化、追求教育的终身化)。
16.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17.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18. 我国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第一个学制是1904年公布的(癸卯学制),它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19.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人口数量、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20. 赞可夫依据其一般发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原则(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以理论知识为主导原则)。
2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保护儿童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22.家庭教育的特点包括(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终身性、针对性)。
23.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方面。
24.课程计划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科目、学科开设顺序、各门学科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5.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咨询与指导)
26. 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规范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作业)。
27.晏阳初在实施乡村教育中概括出的“三大方式”是(社会式、学校式、家庭式)。
28.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多样性、群众性、补偿性、开放性)。
29. 夸美纽斯提出的影响至今的三个教学原则是:
(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二、名词解释
1.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宗旨。
2.研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各种探索活动,获得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指的是以一定的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为服务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5.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
或者:
(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中的定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6.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以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构成要素之间本质的、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层次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永恒性。
7.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后所产生的结果和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要求。
8.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9.广义的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10.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三、简答题
1.简述教育的本质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4)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2.简述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2)重视早期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6)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3.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有哪些?
(1)受教育者是学校存在的主体。
(2)受教育者及其活动是学校职能部门及其管理的中心。
(3)受教育者是学校和教师评价的主体。
(4)受教育者是教育任务完成的主体。
(5)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制约着教师的教。
(6)每一个受教育者都有他们各自的独立性、选择性、需要性和创造性,有他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能动性。
4.简述教学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5.简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相对于传统的“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独立人格。
(2)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共同生活、协同工作(3)相对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倡“研究性学习”。
有助于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6.简述学生的时代特点。
(1)主体意识增强。
主体性主要指三方面内容:
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信息获取方式多样;(3)受多元文化冲击较大;(4)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7.简述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与其特针有哪些?
1)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
①根本原因是国家推行科教兴国战略,要提高人口素质;②直接原因是要从根本上治理“片面追求升学率”。
(2)素质教育的特征: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8. 简述教师的专业结构的构成要素。
(1)教师专业精神:
①教育信念;②教育态度和动机;③自主发展需要和意识。
(2)教师专业知识):
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个人实践知识。
(3)教师专业能力: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9.简述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
(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4)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教育和社会实际;(5)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基本只重视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使课程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
10.简述如何发挥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它要受到以下多方因素的制约:
(1)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
(2)教育的自身状况;(3)家庭环境的因素;(4)社会发展状况。
教育如果能得到以上各方面条件的积极配合,就能充分发挥出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11.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2.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教育的应对措施及改革趋势是什么?
(1)追求教育民主化,发展全民教育;
(2)实行主体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倡导学会关心,加强人文教育;(4)追求教育的终身化,构建学习化社会;(5)谋求教育的国际化,注重教育的本土化。
13.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影响?
1)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影响:
(4分)课改后的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师生互动和参与的比重增大;二是建立新型的平等交往的师生互动关系。
(2)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6分)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教师成为学校课程的参与者,要开发自己学科的课程,参与课程设计和实验,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②影响教师常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位移,不再是“控制课堂”,而是和学生一起参与,通过互动共同探索知识;③使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常规经验和活动方式;④课程改革对教师之间的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合作有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且在合作中碰撞出新思想,同时教师的合作也起到了示范与促进学生合作的作用。
14.简述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尊重的教育理念;(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4)依法施教的理念;(5)自我教育的理念。
1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16.简述教学的任务。
(1)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2)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多元智力结构;(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四、案例分析题
1、我们哪什么激励学生?
7月15日,在河南省少年先锋学校的餐厅里,一群优等生正悠闲地喝着红酒,啃着鸡腿,而另一群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在旁边侍候着……这是该校暑期夏令营中的一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教育 原理 05 任务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