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72521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94.58KB
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Word下载.docx
《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检验仪器学选择和填空题题库Word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50000
D.80000
E.100000
24.高速离心机由于运转速度高,一般都带有(C)A.自动控制装置
B.平衡控制装置C.低温控制装置D.室温控制装置E.速度可调装置
25.下列属于低速离心机部件的是(C)A.真空系统
B.冷凝器C.离心转盘D.水冷却系统E.透光池
26.国际上对离心机有三种分类法,分别是按用途分、按转速分和(B)A.按复杂程度分
B.按结构分
C.按时间分D.按功能分E.按体积分
27.离心机按转速分类,分为高速离心机、低速离心机和(C)A.分析离心机
B.细胞涂片离心机C.超速离心机D.冷冻离心机E.台式离心机
28.表示从转轴中心至试管最外缘或试管底的距离的转头参数是(B)A.Rmin
B.RmaxC.RPMmaxD.RCFmaxE.RCFmin
29.表示从转轴中心至试管最内缘或试管顶的距离的转头参数是(C)A.RPMmax
B.RmaxC.RminD.RCFmaxE.RCFmin
30.表示转头的最高安全转速的转头参数是(A)A.RPMmax
B.RCFminC.RminD.RmaxE.RCFmax
31.为了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沉降特性和结构,使用了特殊的转子和检测手段,以便连续监测物质在一个离心力场中的沉降过程,这种离心机称为(D)
A.制备离心机
B.制备超速离心机C.制备高速离心机D.分析超速离心机E.普通离心机
32.测定生物大分子的相对分子重量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B)A.差速离心法
B.沉降速率法C.沉降平衡法D.速率区带离心法E.沉降平衡法
33.分析生物大分子中的构象变化采用的方法是(E)A.差速离心法
B.沉降速率法C.沉降平衡法D.速率区带离心法E.分析超速离心法
34.低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C)A.2500g
B.7500gC.15000gD.20000gE.30000g
35.高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E)A.49000g
B.59000gC.69000gD.79000gE.89000g
36.超速离心机的相对离心力可达(B)A.410000g
B.510000gC.610000gD.710000gE.810000g
37.不同的离心方法选择的离心时间不同,对于差速离心法来说是(C)A.某种颗粒完全上浮的时间
B.某种颗粒处于离心管中央的时间C.某种颗粒完全沉降到离心管底部的时间
D.全部组份在离心管中形成各自独立存在的区带,但没有沉降在离心管底部E.全部组份沉降在离心管的底部
38.不同的离心方法选择的离心时间不同,对于等密度梯度离心而言是(C)A.某种颗粒完全上浮的时间
B.某种颗粒完全下沉的时间C.全部组份颗粒完全到达各自的等密度点的平衡时间D.全部组份沉降在离心管的底部E.某种颗粒处于离心管的中央的时间
第四章光谱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
二、选择题
【A型题】在五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
1.下述哪种方法是由外层电子跃迁引起的(D)A.原子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B.原子发射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C.红外光谱和Raman光谱
D.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E.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发射光谱
2.下述的两种方法同属于放射光谱的是(D)A.原子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B.原子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C.红外光谱和质谱D.原子发射光谱和荧光光谱E.原子吸收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3.与火焰原子吸收法相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的特点有(D)
A.灵敏度低但重现性好B.基体效应大但重现性好C.样品量大但检出限低D.物理干扰多但原子化效率高E.物理干扰多但原子化效率低
4.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吸光度与待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而进行分析检测的,即气态原子对光的吸收符合(C)
A.多普勒效应B.光电效应C.朗伯-比尔定律
D.乳剂特性曲线E.波粒二象性
5.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可进行分析的是(A)
A.定性、半定量和定量B.高含量
C.结构D.能量E.组成
6.光学分析法中使用到电磁波谱,其中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B)
A.10nm~400nmB.400nm~750nmC.0.75nm~2.5mmD.0.1nm~100cmE.750nm~2000nm
7.辐射能作用于粒子(原子、分子或离子)后,粒子选择性地吸收某些频率的辐射能,并从低能态(基态)跃迁至高能态(激发态),这种现象称为(C)
A.折射B.发射C.吸收D.散射E.透射
8.棱镜或光栅可作为(C)A.滤光元件B.聚焦元件
C.分光元件D.感光元件E.截光元件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光源、单色器、检测器和(C)
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B.空心阴极灯C.原子化器D.辐射源
E.钨灯
10.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成分分析方法,可对六十多种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元素进行定量测定,它广
泛用于下述定量测定中的(D)
A.低含量元素B.元素定性C.高含量元素D.极微量元素E.微量元素
11.分子光谱的产生是由于(B)
A.电子的发射B.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以及核间相对位移引起的振动和转动C.质子的运动
D.离子的运动E.分子的运动
12.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和分子荧光分析分别利用的是(D)
A.原子内层电子和分子内层电子跃迁B.原子核和分子内层电子跃迁C.原子外层电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跃迁D.原子外层电子和分子振动跃迁E.原子内层电子和分子振动跃迁
13.下列有关双波长光度分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若合理选择波长,可获得待测组份和参比组份的吸光度差ΔA,能有效地扣除待测成份以外的背景吸收
B.可有效扣除混浊溶液背景吸收C.由于记录的是两个波长信号的信号差,因此不受光源电压和外部电源变化的影响D.可用于追踪化学反应
E.用于计算的吸光度为两个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之差
14.将下列四种光源的蒸发温度由低到高排序,排序正确的是(A)
A.直流电弧-低压交流电弧-火花-ICPB.ICP-火花-低压交流电弧-直流电弧C.火花-低压交流电弧-直流电弧-ICPD.低压交流电弧-火花-直流电弧-ICPE.火花-直流电弧-低压交流电弧-ICP
15.在经典AES分析中,蒸发温度最高的光源是(E)
A.直流电弧B.交流电弧
C.火花D.火焰E.ICP
16.空心阴极灯的主要操作参数是(A)
A.灯电流B.灯电压C.阴极温度D.压力E.内充气体的性质
17.采用调制的空心阴极灯主要是为了(B)A.延长灯寿命
B.克服火焰中的干扰谱线C.防止光源谱线变宽D.扣除背景吸收E.扩宽光源的适用波长范围
18.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灯中有连续背景发射,宜采用的措施是(B)
A.减小狭缝B.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C.另选测定波长D.用化学方法分离E.提纯样品
19.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A)
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态原子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E.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分子
20.质量浓度为0.1g/mL的Mg在某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测定时,得吸光度为0.178,结果表明该元素在此条件下的1%吸收灵敏度为(C)
A.0.0000783
B.0.562
C.0.00244
D.0.00783
E.0.00488
21.原子吸收分析对光源进行调制,主要是为了消除(B)A.光源透射光的干扰
B.原子化器火焰的干扰C.背景干扰D.物理干扰E.电路干扰
22.下述中,不是原子吸收光谱仪检出限特点的是(D)A.反映仪器的质量和稳定性B.反映仪器对某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的检出能力C.检出限越低,说明仪器性能越好,对元素的检出能力越强
D.表示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被测元素溶液能给出的测量信号2倍于标准偏差时所对应的浓度
E.检出限比特征浓度有更明确的意义
23.光电直读光谱仪与摄谱仪的区别在于(B)A.激发光源不同
B.检测系统不同
C.色散元件不同D.光学系统不同E.原子化器不同
24.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D)A.阴极材料
B.阳极材料C.内充气体D.灯电流E.灯电压
25.在原子吸收分析法中,被测定元素的灵敏度、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C)
A.空心阴极灯B.火焰C.原子化系统D.分光系统E.检测系统
26.用标准加入法作为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时,下述中被消除的干扰有(D)A.分子吸收
B.背景吸收C.光散射
D.基体效应E.光路干扰
27.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当组分较复杂且被测组分含量较低时,为了简便准确地进行分析,最适用的分析方法是(C)
A.工作曲线法B.内标法C.标准加入法D.间接测定法E.直接测定法
28.下述中不是石墨炉原子化器特点的是(C)A.电极插入样品触点时好时坏
B.重复性差C.原子化效率较低D.设备复杂E.灵敏度高
29.在原子吸收分析中,过大的灯电流除了产生光谱干扰外,还使发射共振线的谱线轮廓变宽。
这种变
宽属于(D)A.自然变宽B.压力变宽C.场致变宽
D.多普勒变宽(热变宽)E.冷变宽
30.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试样中的钾元素含量,通常需加入适量的钠盐,其作用是(C)A.释放剂
B.缓冲剂
C.消电离剂D.保护剂E.稀释剂
31.空心阴极灯内充的气体是(D)
A.大量的空气B.大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C.少量的空气D.少量的氖或氩等惰性气体E.大量的氧气
32.在电热原子吸收分析中,多利用氘灯进行背景扣除,扣除的背景主要是(A)A.原子化器中分子对共振线的吸收
B.原子化器中干扰原子对共振线的吸收C.空心阴极灯发出的非吸收线的辐射D.火焰发射干扰
E.单色器的衍射
33.原子吸收光谱仪与原子发射光谱仪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D)A.透镜
B.单色器C.光电倍增管D.原子化器E.检测器
34.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中,能使吸光度值增加而产生正误差的干扰因素是(D)
A.物理干扰B.化学干扰C.电离干扰D.背景干扰E.电路干扰
3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是(C)A.光电池
B.光电管C.光电倍增管D.感光板E.CCD
36.钨灯是常用的光源之一,它所产生的光具有的特点是(A)
A.连续光谱、蓝光少、远红外光多、热量多B.主要是紫外光
C.波长为550nm~620nm、高光强D.589nm单色光、高光强E.锐线光谱
37.高压氙灯是常用的光源之一,它所产生的光具有的特点是(B)A.连续光谱、蓝光少、远红外光多,热量多B.谱与日光很相似,高光强
C.是紫外光
D.589nm单色光,高光强E.是红外光
38.卤钨灯的适用波长范围是(A)A.320nm~2500nmB.150nm~400nmC.254nm~734nmD.800nm~1600nmE.150nm~800nm
第六章电泳技术和常用电泳仪
1.瑞典科学家A.Tiselius首先利用U形管建立移界电泳法的时间是(C)A.1920年
B.1930年C.1937年D.1940年E.1948年
2.大多数蛋白质电泳用巴比妥或硼酸缓冲液的pH值是(D)
A.7.2~7.4
B.7.4~7.6
C.7.6~8.0
D.8.2~8.8
E.8.8~9.2
3.下列有关电泳时溶液的离子强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A.溶液的离子强度对带电粒子的泳动有影响B.离子强度越高、电泳速度越快C.离子强度太低,缓冲液的电流下降D.离子强度太低,扩散现象严重,使分辨力明显降低E.离子强度太高,严重时可使琼脂板断裂而导致电泳中断
4.电泳时pH值、颗粒所带的电荷和电泳速度的关系,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E)
A.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慢B.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C.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D.pH值离等电点越近,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少,电泳速度也越快E.pH值离等电点越远,颗粒所带的电荷越多,电泳速度也越快
5.一般来说,颗粒带净电荷量、直径和泳动速度的关系是(A)
A.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B.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C.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D.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大或其直径越小,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慢E.颗粒带净电荷量越小或其直径越大,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就越快
6.电泳时对支持物的一般要求除不溶于溶液、结构均一而稳定外,还应具备(B)A.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小、B.不导电、不带电荷、没有电渗、热传导度大C.不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D.导电、不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大E.导电、带电荷、有电渗、热传导度小
7.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的特点是(C)
A.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B.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C.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少D.分离速度快、电泳时间短、样品用量多E.分离速度慢、电泳时间长、样品用量少
8.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凝胶,其优点是(E)A.机械强度好、弹性小、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B.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高C.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有电渗作用、分辨率低D.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低E.机械强度好、弹性大、无电渗作用、分辨率高
9.20世纪60年代中期问世的等电聚焦电泳,是一种(D)A.分离组份与电解质一起向前移动的同时进行分离的电泳技术B.能够连续地在一块胶上分离数千种蛋白质的电泳技术C.利用凝胶物质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技术
D.利用有pH值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电泳技术
E.用滤纸作为支持载体的电泳技术
10.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具有极高的分辨率,通常可以分离的两种蛋白质其等电点差异小于(A)A.0.01pH单位
B.0.05pH单位
C.0.10pH单位D.0.15pH单位E.0.20pH单位
11.双向凝胶电泳(二维电泳),最多可以分辨出的斑点数量是(E)A.500~1000
B.1000~2000
C.2000~4000
D.4000~5000
E.5000~10000
12.下述免疫电泳优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E)A.加快了沉淀反应的速度
B.是将某些蛋白组分根据其带电荷的不同而将其分开,再与抗体起反应
C.本法微量化程度高D.多样化程度高E.应用范围小
13.毛细管电泳技术最初发展的时期是(D)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E.20世纪90年代初期
14.毛细管电泳时进样体积在nL级,样品浓度可低于的数量是(C)A.可低于10一2mo1/L
B.可低于10一3mo1/L
C.可低于10一4mo1/LD.可低于10一5mo1/LE.可低于10一6mo1/L
15.毛细管电泳的特点(E)A.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小B.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大C.容易自动化,操作繁杂,环境污染大D.不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E.容易自动化,操作简便,环境污染小
16.毛细管等速电泳常用于分离(A)
A.小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B.大离子、小分子、肽类及蛋白质C.小离子、大分子、肽类及蛋白质D.小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E.大离子、中分子、肽类及蛋白质
17.理想的毛细管柱除应具有一定的柔性、易于弯曲,还应是(D)A.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B.化学和电惰性的、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C.化学和电惰性的、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D.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可见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E.化学和电惰性的、紫外和红外光可以透过、耐用又便宜
18.目前所使用的毛细管柱内径是(C)
A.5μm~25μmB.15μm~35μmC.25μm~75μmD.30μm~80μmE.50μm~100μm
19.最初出现的电泳毛细管直径为(E)A.1mm~2mm
B.1mm~3mm
C.2mm~4mm
D.3mm~5mm
E.3mm~6mm
20.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质量检测极限为(B)A.10-10~10-12
B.10-13~10-16
C.10-14~10-17
D.10-15~10-18
E.10-16~10-19
21.毛细管电泳紫外检测器浓度检测极限为(C)A.10-1~10-3
B.10-2~10-6
C.10-5~10-8
D.10-7~10-9
E.10-10~10-12
22.稳压稳流电泳仪属于中压电泳仪。
其输出电压、电流的调节范围为(D)A.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100V、输出电流为0mA~50mAB.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200V、输出电流为0mA~60mAC.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300V、输出电流为0mA~80mAD.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600V、输出电流为0mA~100mAE.输出电压的调节范围为0V~800V、输出电流为0mA~200mA
23.双向电泳样品经过电荷与质量两次分离后(E)A.可得到分子的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B.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点C.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离的结果是带D.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带E.可得到分子的等电点、分子量,分离的结果是点
24.传统的单向电泳方法最多只能分析的蛋白质种数是(B)
A.50
B.100
C.150
D.200
E.250
25.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整个分离过程完成的时间是(D)A.10s以内
B.20s以内C.30s以内D.45s以内E.60s以内
26.利用毛细管电泳芯片技术分离DNA,整个分离过程在45秒内,而芯片的长度仅为(E)A.1.8cm
B.2.6cmC.3.0cmD.3.5cmE.3.8cm
27.缺铁性贫血时可由于转铁蛋白的升高而呈现增高的区带是(D)
A.白蛋白B.球蛋白C.球蛋白D.球蛋白E.球蛋白
28.血清蛋白电泳图谱能辅助进行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述区带中急性炎症时加深的是(B)
A.白蛋白B.、
C.、
D.、
E.
29.应用电泳技术进行患者血液中Hb的类型及贫血类型的临床诊断,其增高能表现“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重要特征的血红蛋白是(C)
A.HbCB.HbDC.HbA2
D.HbEE.HbS
30.电泳分析的血标本,冰箱冷藏保存标本可稳定的时间是(A)A.1周
B.2周
C.3周D.4周
E.5周
31.电泳试剂的保存要遵循试剂的保存条件进行,一般凝胶片保存的条件是(B)A.2~8℃
B.干燥的室温
C.OOCD.-20OOCE.-80OOC
32.用正常人血清制备质控物。
观察数据变异的情况,需连续监测的时间是(D)
A.5天B.10天C.15天D.20天E.30天
33.电泳法分离蛋白质时,缓冲液的离子强度的一般要求是(C)A.0.01~0.05
B.0.02~0.1
C.0.02~0.2
D.0.1~0.2
E.0.2~0.5
34.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除一般电泳电荷效应外,欲使分辩力提高还应有的作用是(D)A.浓缩作用
B.扩散作用
C.重力作用D.分子筛作用E.电渗作用
35.下述有关毛细管区带电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也称为毛细管自由溶液区带电泳B.是毛细管电泳中使用最少的一种技术C.根据组分的迁移时间进行定性D.根据电泳峰的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E.它适用于小离子、小分子、肽类、蛋白质的分离,
36.下述对毛细管凝胶电泳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是将板上的凝胶移到毛细管中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B.凝胶具有多孔性
C.能根据待测组分的离子强度不同而进行分离D.起类似分子筛的作用E.适用于分离、测定肽类、蛋白质、DNA类物质的分离
37.要显示出毛细管径柱的优越性,须使毛细管内径限制的范围是(D)
A.50μm以下B.100μm以下C.150μm以下D.200μm以下E.250μm以下
38.进行尿液电泳分析时,对尿标本进行浓缩处理所要求的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是(D)A.3g/L~5g/L
B.5g/L~10g/LC.10g/L~15g/LD.15g/L~20g/LE.20g/L~30g/L
第十一章流式细胞技术与流式细胞仪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检验 仪器 选择 填空 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