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语段和文言文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61919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60KB
期中语段和文言文Word下载.docx
《期中语段和文言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中语段和文言文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
B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
C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
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6、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A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B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C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7、将“这样的草原,永远属于骑马的民族,而马的精神,即是草原人的灵魂。
A这样的草原,将使人顿悟生命的苍白,将使人抓住美丽的瞬间;
这样的草原,毫无遮拦,四面皆敌,向后退无险可守,向前冲就是生命;
B这样的草原,使人不能停顿,停顿就意味着死亡,需不停地奔驰,以远离寂寞与恐怖;
这样的草原,只会产生站着的强者与倒下去的死者,而不会产生庸者C;
这样的草原,最像海洋,最具张力与霸气,一旦前进,就不可阻挡;
这样的草原,永远属于骑马的民族,而马的精神,即是草原人的灵魂。
D
8、依次填入下列文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目()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别人③以苦痛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9、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③②④⑤B.⑤④①③②
C.③⑤④①②D.③①⑤②④
10、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了,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
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
然而,事实上不会这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事物链的任何一环都不能被破坏。
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鹿的种族延续是起决定作用的。
如果把狼的这一环节去掉照理说对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
A③④⑥⑤②①B①②③⑤⑥
C②⑥③①⑤④D①③⑥⑤④②
11、将“隐心,还须战胜富贵的诱惑”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隐心,就是要使灵魂有个安顿的场所。
(A)隐逸之士往往通过亲近大自然,获得一种与天地自然同在的精神超脱。
(B)他们往往在山川景物中忘怀世事、颐养情志、寄托理想。
(C)陶渊明就有过“贫富常交战”的切身感受,朝廷使者的不时光顾、同学少年的飞黄腾达,都必然带来强烈的诱惑。
(D)隐逸之士只有坚守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才能从身心两方面来战胜富贵的诱惑。
12、将“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A俗话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个人,尤其是身心还没有成熟的年轻人,不免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潜移默化之中会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B因而,不会完全受到外界的影响。
C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会自觉抵制诱惑,排除干扰。
变与不变,变赤与变黑,主要取决于人的自身。
从上述两方面看,人在成长过程中,不但受到客观条件影响,更重视主观因素所起的作用。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1、本文论述了义高于一切、人应保持重义的本心,当道义和生命不能兼得时,应舍生取义的道理。
2、运用的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
以鱼和熊掌设喻,先得出结论“舍鱼而取熊掌”,再引出观点“舍生取义”
2、对比论证:
鱼与熊掌,生和义,不受与为之,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等都是一一对比。
3、举例论证:
路过的乞丐不受嗟来之食证明了义高于生、舍生取义乃人之本心的道理。
此外还用到了因果论证、反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三、文中的本心指的是“羞恶(廉耻)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文章第一段运用例证和排比,举六个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事业必先经过艰苦的磨练,即生于忧患。
(本段没有证明“死于安乐”)
二、第二段从理论上阐明凡是承担重大使命的人都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磨练的道理。
三、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受磨练的益处,并有个人到国家,证明了“死于安乐”。
四、最后得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本文的哲学原理在于:
矛盾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人在忧患中如果努力奋斗,可以大有可为得到安乐,如果处在安乐中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必定失败。
因此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忧患意识,才能不断前进。
孟子散文善于运用排比、对偶、反复、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雄辩家的气概
练习
一、解释加点的常用实词。
1、二者不可得兼:
2、故不为苟得也:
3、死亦我所恶:
4、一箪食
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
7、乞人不屑:
8、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9、万钟于我何加:
10、是亦不可以已
11、失其本心
12、人恒过
13、困于心
14、而后作
15、征于色
16、而后喻
17、生于忧患
18、死于安乐
19、故患有所不辟也。
2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21、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22、乡为身死而不受。
23、曾益其所不能
24、衡于虑
25、法家拂士
26、苦其心志:
27、劳其筋骨:
28、饿其体肤:
29、空乏其身:
30、动心忍性:
31、行拂乱其所为:
32、人恒过:
二、辨析下列虚词用法
1、之:
⑴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⑵行道之人
⑶蹴尔而与之
⑷此之谓失其本心
⑸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于: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
⑵舜发于畎亩之中
⑶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⑷困于心
⑸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3、而:
⑴舍生而取义者也
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⑶呼尔而与之
⑷蹴尔而与之
⑸乡为身死而不受
⑹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⑺而后作
⑻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公输》
一、本文记叙了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锋利、巧妙的言辞阻止了战争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墨子“非攻(反对非正义战争,不是反对所有战争)”的思想(本文没有“兼爱”的思想)。
二、文中墨子为了折服对方,采取迂回战术:
先用类比逼公输班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使之陷入言行不一的矛盾,然后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战术,指出公输班攻宋的不义。
接下来与楚王的辩斗中,先用排比假设、再用类比说服了楚王;
最后在与公输班较量战术的过程中,用实力完胜对方;
最终在才智、道义、实力等方面完全压倒对方,成功阻止攻宋。
三、人物性格:
1、墨子英勇、机智、善辩(致力于反对不义战争的抱负,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镇定自若的性格特点,胆识过人的政治家本色)
2、公输班好战、阴险(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3、楚王贪婪、固执
四、文章以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刻画人物,采用类比、对比的说理技巧和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1、吾义固不杀人:
2、不可谓智:
3、不可谓强:
4、邻有敝舆
5、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6、荆之地,方五千里:
7、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8、公输盘诎
9、所以距子:
10、虽杀臣,不能绝也
11、请说之
12、胡不已乎
13、公输盘不说
14、知而不争
15、子墨子九距之
16、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17、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18、公输盘之攻械尽
19、义不杀少而杀众
20、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21、犀兕麋鹿满之
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⑵愿借子杀之
⑶子墨子闻之
⑷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⑸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⑹宋何罪之有
⑺吾既已言之王矣
2、而:
⑴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⑵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⑶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⑷公输盘诎,而曰
⑸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⑹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⑺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8)义不杀少而杀众
3.于:
⑴子墨子闻之,起于齐
⑵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⑶荆国有余于地
⑷胡不见我于王
⑸今有人于此
4.以:
⑴吾知所以距子矣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⑶以牒为械
5、为:
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⑵夫子何命焉为
⑶此为何若人
⑷必为有窃疾矣
⑸子墨子解带为城
⑹以牒为械
《出师表》
一、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2、恢弘志士之气: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忠,善:
4、此皆良实:
5、优劣得所:
6、亲贤臣,远小人:
7、攘除奸凶
二、一词多义
1、遗:
以光先帝遗德以遗陛下
2、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表涕零
3、效:
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三、辨析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开张:
古义今义指店铺开张
2、晓畅军事晓畅:
古义今义语言表达通顺明白
3、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古义今义品行不端
4、由是感激感激:
古义今义感谢
5、先帝知臣谨慎谨慎:
古义今义做事小心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古义今义四季中的一季
7、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
古义今义憎恨
四、解释加点的常用实词。
1、盖先帝之殊遇:
2、引喻失义:
3、陟罚臧否:
4、平明之理:
5、使内外异法也:
6、必能裨补阙漏:
7、性行淑均:
8、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9、贞良死节:
10、臣本布衣:
11、躬耕于南阳 12、猥自枉屈:
13、遂许先帝以驱驰:
14、深入不毛:
15、攘除奸凶:
16、至于斟酌损益:
17、彰其咎:
18、以谘诹善道:
五、虚词用法
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⑵欲报之于陛下
⑶恢弘志士之气⑷悉以咨之
⑸奉命于危难之间⑹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⑴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⑵欲报之于陛下
⑶适用于昔日⑷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⑸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⑵可计日而待也
4、以:
⑴以光先帝遗德⑵以塞忠谏之路也
⑶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⑷悉以咨之
⑸先帝不以臣卑鄙⑹咨臣以当世之事
⑺遂许先帝以驱驰⑻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⑼以伤先帝之明⑽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⑾以告先帝之灵⑿以彰其咎
⒀以咨诹善道⒁愚以为营中之事
5、所以:
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⑵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⑶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6、为:
⑴是以众议举庞为督
⑵俱为一体
⑶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6)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8)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文意理解:
1、《出师表》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形势,提出建议。
第一段分析形势,提出第一条建议:
广开言路。
这是总的建议。
第二段从赏罚分明这个方面提出建议:
赏罚要严明,不能因人而异。
在3,4两段中,分别从“宫中”“府中”推荐了文臣武将,两个“悉以咨之”,都是“开张圣听”的具体化。
在第五段中,进一步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
这一段既是对3、4段的归纳,又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2、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含表自己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兼有激励后主之意。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的情怀,也表达了自己鞠躬尽瘁效忠刘备父子的赤胆忠心。
最后,诸葛亮表明心迹,侧重抒情,情辞恳切,催人泪下,表达知恩图报的心情。
《岳阳楼记》
一、找出并解释下列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2、百废具兴
二、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2、先天下之忧而忧
3、后天下之乐而乐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而或长烟一空
三、一词多义。
1、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极: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感极而悲者矣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或:
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4、空:
浊浪排空长烟一空
5、通:
政通人和北通巫峡
四、辨析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天气变化
2、微斯人微:
今义:
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
今义:
看
4、增其旧制制:
今义:
制度
5、属于作文以记之作文:
作文
6、至若春和景明景:
景色、景物
7、则有去国怀乡去:
前往
8、越明年明年:
下一年
9、沙鸥翔集集:
集中
10、进亦忧进:
前进
11、退亦忧退:
后退
五、解释加点的常用实词。
1、横无际涯:
2、日星隐耀:
3、山岳潜形:
4、满目萧然:
5、锦鳞游泳:
6、长烟一空:
7、连月不开:
8、此乐何极:
9、宠辱偕忘:
10、把酒临风:
11、或异二者之为:
12、吾谁与归:
六、辨析下列虚词用法
⑴属予作文以记之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⑶前人之述备矣⑷或异二者之为
⑸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⑵多会于此
3、而:
⑴感极而悲者矣⑵而或长烟一空
⑶然则何时而乐⑷先天下之忧而忧
⑸后天下之乐而乐
⑴属予作文以记之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其:
⑴增其旧制⑵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⑶其喜洋洋者矣⑷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⑸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⑶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⑷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⑸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⑻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⑼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文章在描写岳阳楼及洞庭湖的气势之后,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提挈下文阴晴两景的对比描写及其引起的悲喜不同之情。
景后假托“古仁人”的态度对前二者加以否定,以“不以物喜”照应晴景,以“不以己悲”照应阴景,用“或异二者之为”总结上文,引出中心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在文中假托“古仁人之心”,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表达忧国忧民的深沉思想感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中 文言文